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虎斑游蛇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虎斑游蛇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耳肿胀,蛋清足跖肿,棉球肉芽肿及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等方法观察其抗炎作用,并观察对切除肾上腺后的大鼠的抗炎作用。结果:虎斑游蛇对急性炎症,渗出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慢性增生性炎症亦有抑制作用。对切除肾上腺大鼠仍保有同样抗炎效应。结论:虎斑游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以醇制剂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蜂毒多肽毒性低于天然蜂毒,其抗炎和镇痛作用与天然蜂毒相近。蜂毒多肽在高温加热下,仍不失其抗炎活性。注射蜂毒多肽后,可使大鼠脾和肾上腺重量增加,并增强强地松的抗炎作用,部分对抗强地松使肾上腺萎缩。蜂毒多肽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亦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南蛇藤乙醇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南蛇藤乙醇提取物对实验动物模型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分别通过药物干预下小鼠热板及扭体实验观察南蛇藤的镇痛作用;通过小鼠急性腹膜炎模型、小鼠背部气囊滑膜炎模型、大鼠足肿胀模型和去双侧肾上腺大鼠足肿胀模型观察南蛇藤的抗炎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抗炎机理.结果:南蛇藤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小鼠热板实验中的痛阈;减少扭体次数;显著抑制醋酸致小鼠急性腹膜炎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对鸡蛋清致小鼠背部气囊滑膜炎渗出液中白细胞的趋化有显著抑制作用;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并且对切除双侧肾上腺的大鼠足肿胀仍存在抑制作用.结论:南蛇藤乙醇提取物对本实验中的动物模型具有显著的抗炎及镇痛作用,并且其抗炎作用与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作用无关,具体机制和有效成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艾灸抗炎免疫作用中松果腺褪黑素高位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松果腺褪黑素(MT)对炎症与免疫的调节,探讨艾灸抗炎免疫作用的机理.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分别损毁其海马内NA神经和摘除肾上腺,观察艾灸对MT及细胞因子IL-6、IL-2的影响.结果艾灸"肾俞"穴能恢复和促进大鼠MT的分泌,使IL-6降低、IL-2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失去肾上腺和海马交感神经的支配,松果腺MT增多,IL-6、IL-2含量上升,灸疗的抗炎免疫作用被削弱或部分阻断.结论提示松果腺MT参与艾灸抗炎免疫作用的高位调节.  相似文献   

5.
南蛇藤乙醇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南蛇藤乙醇提取物对实验动物模型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分别通过药物干预下小鼠热板及扭体实验观察南蛇藤的镇痛作用;通过小鼠急性腹膜炎模型、小鼠背部气囊滑膜炎模型、大鼠足肿胀模型和去双侧肾上腺大鼠足肿胀模型观察南蛇藤的抗炎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抗炎机理。结果:南蛇藤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小鼠热板实验中的痛阈;减少扭体次数;显著抑制醋酸致小鼠急性腹膜炎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对鸡蛋清致小鼠背部气囊滑膜炎渗出液中白细胞的趋化有显著抑制作用;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并且对切除双侧肾上腺的大鼠足肿胀仍存在抑制作用。结论:南蛇藤乙醇提取物对本实验中的动物模型具有显著的抗炎及镇痛作用。并且其抗炎作用与兴奋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作用无关,具体机制和有效成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鼠肾上腺摘除对艾灸抗炎免疫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艾灸抗炎免疫作用机理,本实验观察了AA大鼠肾上朱摘除对灸疗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肾上腺完整的情况下,艾灸能抗炎消肿,增强免疫功能,其跖转减小、胸脾指数改善、IL-6、IL-2含量趋于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肾上腺摘除后,灸疗的抗炎免疫作用被部分阻断或削弱,上述指标与肾上腺摘除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灸疗可能通过激活HPA系统对皮质激素的调控参与并影响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在艾灸调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滑膜组织核转录因子(NF-kB)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分析,深入挖掘艾灸治疗RA抗炎效应的细胞信号转导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摘肾上腺组、假手术组,每组各10只。右后足足垫部皮内注入福氏完全佐剂0.1mL制作RA模型。造模成功后第6天手术摘除摘肾上腺组大鼠双侧肾上腺。造模第7天开始艾灸大鼠"肾俞""足三里"两穴各5壮,每日1次,治疗18d。观测计算大鼠足跖肿胀度,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清皮质醇(CS)含量,运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滑膜NF-kBp65活性。结果:造模后大鼠右后足容积,模型组、艾灸组、摘肾上腺组和假手术组显著大于空白组(P0.01);艾灸后大鼠右后足容积,艾灸组、假手术组显著小于模型组(P0.01),摘肾上腺组显著大于空白组、艾灸组(P0.01,P0.05)。大鼠夜间血浆ACTH水平,模型组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艾灸组、假手术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摘肾上腺组显著低于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P0.01)。大鼠夜间血清CS水平、滑膜NF-kBp65活性,模型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艾灸组、假手术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摘肾上腺组CS水平显著低于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P0.05),而滑膜NF-kBp65活性显著高于空白组、艾灸组(P0.01)。结论:艾灸治疗实验性RA大鼠具有确切的抗炎效应,其抗炎效应的发挥需依赖于HPAA的完整。艾灸可能通过调节HPAA功能,从而抑制NF-kB炎性信号通路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归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当归水煎液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均育显著的抑制作用,摘除双侧肾上腺后其抗炎怍用仍然存在;并能降低大鼠炎症组织PGE2的释放量,降低豚鼠补体旁路溶血活性,但不能拮抗组织胺的致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舒筋活血丸系根据中医临床经验方,具有舒筋止痛,活血散瘀之功。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对组胺引起的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壳炎症、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蹠肿胀、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和热板致痛反应等多种实验模型有明显抗炎消肿和镇痛作用。相同剂量的舒筋活血丸对切除双侧肾上腺大鼠仍有显著的抗炎  相似文献   

10.
山豆根碱抗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谢世荣  黄彩云  黄胜英 《中草药》2003,34(4):355-357
目的 山豆根碱(dauricine,DRC)的抗炎作用研究。方法 采用组胺、醋酸对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二甲苯引起小鼠的炎性水肿;棉球植人大鼠皮下组织致肉芽组织增生和角叉菜胶致大鼠后爪水肿,肾上腺内抗坏血酸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DRC50,100mg/kg对上述炎症模型与氢化可的松相似,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肾上腺切除的大鼠,也具有同样的抗炎作用。相同剂量的DRC对正常大鼠的抗炎作用强于切除肾上腺大鼠。DRC也降低肾上腺内抗坏血酸含量。结论 提示DRC既有直接抗炎作用,又有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间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骏  李俊 《中国针灸》2002,22(12):837-839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途径注射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对环磷酰胺造模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穴位免疫疗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环磷酰胺造模大鼠,以大鼠胸腺、巨噬功能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血清IL-2含量为指标,通过穴位注射、肌肉注射rIL-2及穴位注射生理盐水进行疗效比较。结果:3种治疗方法均能显著提高环磷酰胺造模大鼠降低的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血清IL-2含量(P<0.05,P<0.001),以穴位注射rIL-2组指标改善意义最显著(P<0.001);但3种方法对造模大鼠降低的胸腺指数的提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rIL-2疗效优于肌肉注射rIL-2。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赤芝孢子粉提取物肠溶滴丸灌胃给药后对大鼠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采用阈上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大鼠睡眠的方法,考察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方式下赤芝孢子粉提取物对大鼠睡眠时间及主动活动等的影响。结果:采用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大鼠催眠作用表明,灌胃孢子粉肠溶滴丸1.5及2.5g/kg,可明显延长睡眠时间(p<0.01);采用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大鼠催眠作用表明,灌胃孢子粉肠溶滴丸1.5及2.5g/kg,可明显延长睡眠时间(p<0.05),与皮下同剂量注射给药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赤芝孢子粉提取物肠溶滴丸剂对于大鼠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和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VE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川芎嗪注射液组20 mg.kg-1,ip,麝香保心丸组(阳性对照)30 mg.kg-1,ig,模型组,并设假手术组。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 mRNA的表达及其灰度值。结果: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及川芎嗪注射液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MVD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川芎嗪注射液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与麝香保心丸组作用相似。模型组VEGF mRNA表达及其灰度值高于假手术组(P<0.05);川芎嗪注射液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麝香保心丸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可促进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F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骨炎灵是由黄连等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骨炎灵对小鼠琼脂性足跖肿胀、大鼠甲醛性踝关节肿和棉球肉芽组织增大,以及组织胺引起的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对内毒素性急性肝损伤(AHI)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小剂量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LPS/D-GalN)造成大鼠AHI模型,使用红花注射液进行干预,并设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注射液为阳性对照组;分别于6、24和48h取血和肝组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变化,以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NO及肝组织MDA的水平明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能够降低内毒素性AHI大鼠的氧自由基水平,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对AHI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抗心肌缺血及活血化瘀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模型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香丹注射液对照组。采用舌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心电图的影响;通过兔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对小鼠连续尾静脉注射给药3天,观察凝血时间变化;对大鼠连续尾静脉注射给药3天,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抗血栓形成作用。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有较好的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作用,其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对ADP诱导的兔体外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改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明显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通过活血化瘀对抗心肌缺血,是防治心肌缺血性疾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庆大霉素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庆大霉素致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同时肌肉注射PNS治疗10 d,观察尿液中尿蛋白、葡萄糖、酮体的变化,血液中肌酐、尿素氮、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变化及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NS组尿液中蛋白、酮体、葡萄糖水平及血液中肌酐、尿素氮、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PNS对庆大霉素诱发大鼠急性肾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通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效学。方法:研究通脉注射液对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大鼠动物模型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对大鼠体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对家兔心血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溶解的影响。结果:通脉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红细胞变形能力及其聚集性,降低红细胞压积及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抑制大鼠静脉血栓及家兔心血体外血栓的形成,促进大鼠下腔静脉血栓的溶解;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减少血小板细胞的粘附性。结论通脉注射液有明显的活血通脉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内毒素休克和心源性休克大鼠模型,观察参附青注射液对血压、心肌收缩力、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对内毒素休克大鼠上述指标有明显改善而仅改变心源性休克大鼠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20.
采用内毒素休克和心源性休克大鼠模型,观察参附青注射液对血压、心肌收缩力、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对内毒素休克大鼠上述指标有明显改善,而仅改变心源性休克大鼠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