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肝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实验组移植后即时给予奥美拉唑,对照组予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肝移植术后分为5组(n=8),观察术后3、5、7、10、14d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值、移植肝重/供肝减体积前全肝重比值、移植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指数、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指数及血清胃泌素值。结果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5d肝细胞再生达高峰,实验组的再生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MI为(2.54±0.24)%和(1.71±0.16)%(P〈0.01)、PC—NA指数为(26.96±2.09)%和(18.73±1.94)%(P〈0.01)、BrdU指数为(10.24±1.11)%和(5.75±0.88)%(P〈0.01)。术后7d,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肝重/全肝重比值分别为(76.3±1.6)%和(71.2±1.0)%(P〈0.05),血清胃泌素水平分别为(441.9±25.9)ng/L和(292.9±14.2)ng/L(P〈0.05)。术后14d,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肝重/全肝重比值分别为(94.5±1.7)%和(86.9±1.5)%(P〈0.01),血清胃泌素水平分别为(487.8±29.4)ng/L和(291.7±21.6)ng/L(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ALT、AS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能促进减体积肝移植术后的肝细胞再生,其作用可能与胃泌素分泌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Yang JM  Tong Y  Xie F  Xu F  Kan T  Shen WF  Wu MC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3):186-188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完全阻断下无血肝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两组各1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施行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无血肝切除术(A组)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肝切除体积、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在肝血流阻断时间和肝切除体积无显著差异的条件下,A组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96±240)ml,B组平均为(582±49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天血清前白蛋白水平A组为(164±39)mg/L、(111±17)mg/L和(104±23)mg/L,显著高于B组的(134±34)mg/L、(90±22)mg/L和(82±35)mg/L(P〈0.05),两组其他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无血肝切除术能显著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量及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on-pump)心脏停跳下和非体外循环(off-pump)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规律。方法冠脉旁路手术病人40例,分为Off-pump组和Onpump组,每组20例,分别测定围术期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术前两组病例甲状腺功能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Off-pump组T3和FT3术后显著下降,术后第1d降至最低[(T3:(39.7±6.2)ng,dl对(78.6±12.1)mg/dl,P〈0.01;FT3(1.6±0.5)pg/ml对(2.4±0.6)pg/ml,P〈0.05];T4在正常值范围内变化,术后第1d降至最低[(5.3±0.8)μg/dl对(7.2±0.7)μg/dl,P〈0.05];FT4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各阶段检测值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3术后逐渐升高,术后第3d达高峰[(82.1±26.8)ng/dl对(42.3±15.6)ng/dl,P〈0.01];TSH术中逐渐下降,术后第1d降至最低[(0.4±0.2)tdU/ml对(1.3±0.6)μIU/ml,P〈0.01],术后第7d恢复术前水平。围术期两组病例甲状腺功能指标变化趋势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n-pump与Off-pump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均影响甲状腺激素代谢,两组病人术后均存在低B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前后肝外胆管直径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前、后肝外胆管直径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入院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55例、静止性胆囊结石患者46例及胆囊息肉患者12例共11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用B超测量患者肝外胆管直径,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13例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测量的肝外胆管直径分别为(5±2)mm、(8±2)mm及(6±2)mm。其中55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测量的肝外胆管直径分别为(5±2)mm、(9±2)mm及(6±2)mm;46例静止性胆囊结石患者分别为(5±2)mm、(8±2)mm及(6±2)mm;12例胆囊息肉患者分别为(5±2)mm、(7±2)mm及(5±2)mm。不同疾病患者术后3个月肝外胆管直径均较术前增大,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肝外胆管直径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直径的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术后3个月肝外胆管直径较术前相比明显增大,术后6个月,肝外胆管直径有明显的回缩,与手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锥体束损伤后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PSA-NCAM)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60只,实验组(30只)毁损胸髓T10左侧锥体束,对照组(30只)未损伤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5-溴脱氧尿嘧啶(BrdU)、PSA-NCAM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rdU阳性细胞数,对照组(23.4±6.3),实验组在伤后第3天(93.1±7.6),第7天(65.1±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NCAM阳性细胞数,对照组(2.5±1.5),实验组在伤后第3天(82.1±11.4),第7天(31.1±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蛋白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锥体束损伤可激活自体室管膜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后者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参与脊髓的结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益生菌对大肠癌术后肠屏障功能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益生菌对大肠癌术后患者肠屏障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大肠癌手术患者分为益生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于术后第3~7d给予等氮量、等热卡营养支持。从术后第1d起,益生菌组口服优菌多2g/d,共7d。于术后每天观察2组患者体温及心率情况;术前,术后第1、5、8d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术前,术后第1、8d检测全血细菌DNA、血浆D-乳酸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观察2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益生菌组术后发热持续时间、术后5d平均心率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1d2组患者外周血细菌DNA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8d对照组仍有7例(23.3%)PCR检测呈阳性,而益生菌组为1例(3.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浆D-乳酸水平由术后第1d的(6.63±1.29)ng/ml下降至第8d的(0.95土0.83)ng/ml,而益生菌组则由(6.90±1.41)ng/ml下降至(0.56±0.18)ng/ml,第8d时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L/M比值由术后第1d的0.053±0.019升高至第8d的0.063±0.016,益生菌组则由0.047±0.012降至0.031±0.008,第8d时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SIRS发生率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能降低大肠癌患者术后肠道通透性,减少细菌易位,有利于大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炎症反应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治疗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治疗BP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川PVP治疗BPH患者156例,并对手术前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156例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平均(44.5±23.8)min,术中出血量(43.2±16.4)ml,无输血病例。术后32例未留置尿管,余124例留嚣尿管时间12~36h,平均(15.2±4.6)h;拔除尿管后排尿均通畅,无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14个月,围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8.6±2.4下降至术后6.4±0.6,最大尿流率由术前平均(5.3±0.5)ml/s升至术后(19.1±1.8)ml/s;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平均5.4±0.6下降至术后1.2±0.7,剩余尿量山术前(254.6±69.7)ml下降至术后(20.5±4.6)m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治疗BPH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8.
孙国柱  张庆俊  王浩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7,24(11):1317-1319,1446
目的探讨脊髓空洞前状态AQP4表达变化与脊髓水肿演变的关系。方法用新西兰兔56只枕大池注入Kaolin制作动物模型,术后1、3、7、14、21d用干湿重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脊髓空洞前状态脊髓含水量、AQP4及其mRNA表达变化。结果Kaolin组动物于术后第1天脊髓含水量即有明显增加(68.35±0.70)%,第7天达到高峰(72.92±0.86)%,21d稍有缓解(70.03±0.77)%,但仍高于对照组;AQP-4于术后第1天开始减弱(IA320.5±44.2),第7~14天达到最低水平(IA258.7±26.5),到21d时回升(IA321.5±46.1),但仍低于对照组;而AQP4mRNA表达变化趋势与其蛋白含量变化相一致。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QP4及其mRNA表达变化与脊髓含水量之间存在负相关(r=-0.769,P〈0.01;r=-0.854,P〈0.01)。结论脊髓空洞前状态中AQP4及其mRNA下调可能参与了脊髓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经门静脉移植对肝硬化和肝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2月至2006年6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断流术或内镜食道曲张静脉套扎术),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于术中埋置“门静脉导管-皮下药盒”,术后3-4周,治疗组经移植通道输注自体骨髓细胞,而对照组只输注生理盐水。在第1次输注后每隔1个月再重复进行输注,共输注3次。第3次输注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两组恢复均顺利,未发现与移植操作有关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2)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治疗组分别由(60±52)μmol/L、(26±15)μmol/L、(33±5)μmol/L和(18±2)s变为(26±15)μmol/L、(14±8)μmol/L、(41±3)μmol/L和(12±2)s(P〈0.01);对照组分别由(47±37)μmol/L、(22±23)μmol/L、(35±4)μmol/L和(18±4)s变为(65±51)μmol/L、(19±42)μmol/L、(35±4)μmol/L和(18±4)s(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3)血清透明质酸和前胶原Ⅲ肽:治疗组分别由(188±160)ng/ml和(13±18)ng/ml变为(104±80)ng/ml和(8±9) ng/ml(P〈0.05);对照组分别由(79±193)ng/ml和(10±16)ng/ml变为(136±187)ng/ml和(9±17)ng/ml(P〉0.05);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体骨髓细胞经门静脉移植可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胭管内外引流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0年1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108例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患者按胆汁引流途径分成2组:外引流组52例,内引流组56例。分别于术前1d、术后1周检测肝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细胞金疫功能指标,观察各指标术前术后的变化,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外、内引流总胆红素(TBIL)分别由术前(344.55±106.57)、(322.20±111.51)/μmolL降为术后1周的(291.57±104.47)、(284.73±105.96)//L,两组总胆红素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在外、内引流组分别由术前的(109.59±20.96)、(110.99±17.25)ng/L降为术后的(105.33±20.60)、(84.93±14.44)ng/L,内引流组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内引流组患者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LS)CD4^+、CD3^+、CD4^+/CD8^+值较术前明显增高,术后CD8^+则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外引流组TNF-α及外周血CD4^+、CD3^+、CD8^+、CD4^+/CD8^+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问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是治疗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有效的方法;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时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胆道内引流后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多囊肝病中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中心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9例多囊肝行肝移植的病例,对患者术前MELD评分、肝肾功能,术中输血、失血,手术时间、无肝期以及术后并发症、存活时间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9例患者术前MELD平均(16±9)分,5例同时患有多囊肾,除1例出现肝硬化外其他8例无明显肝功能损害但因明显的压迫症状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例有肾功能异常需要透析.术中平均输血(1800±1600)ml,失血(3500±2600)ml,平均手术时间(7.2±1.5)h,无肝期(52.7±15.4)min.术后3例分别因腹腔出血、急性排斥反应及循环衰竭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早期死亡;6例患者均存活1年以上,现最长存活时间8年.本组1年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77.8%和66.7%.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多囊肝疾病的有效方法,比较其他的肝移植受者手术时间长,失血量较大,手术难度较高,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意外肝癌患者的肝移植效果及其临床特点。方法1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在术后的病肝病理检查中意外发现癌灶(称之为"意外肝癌"),其原发病,8例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丙型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各1例。11例术后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3个月后撤除霉酚酸酯,6个月后撤除甲泼尼龙。病肝沿水平面作间隔1 cm连续平行切片,对于直径大于1 cm或有灰白色结节者,完整取材。结果11例中,术前仅4例(36.4%,4/11)的甲胎蛋白(AFP)水平超过正常值。除1例肿瘤为多发外,其余均为单发,肿瘤直径最大为2.0 cm,平均直径为1.18 cm;肿瘤TNM分期,Ⅰ期占72.7%,Ⅲ期占27.3%;存在微血管侵犯2例,包膜完整、无血管及淋巴侵犯2例;病理诊断为胆管细胞癌1例,肝细胞癌10例。术后随访12~50个月,1例因肿瘤复发于术后10个月死亡。结论意外肝癌的病理学特点为肿瘤分期早,多为单发,组织分化程度高,肝移植后的1年存活率与良性肝病患者肝移植类似,肿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在巨大肝癌患者复杂肝切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4例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最大直径10 ~ 18 cm,病灶不同程度地累及了第一、二、三肝门.患者难以耐受常规肝切除,均行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结果 4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90 ~840 min,无肝期250~300 min,术中出血量400~1400 ml,术中无肝期未行门、腔静脉转流术.4例患者在体外肝切除后行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及门静脉修复成型,均应用成型异体血管来延长剩余肝脏肝上腔静脉以利于腔静脉吻合及第一肝门的重建.本组患者1例术后肝功能正常,1例出现腹腔出血再次手术止血,1例发生肝功能不全,1例出现肝肾功能不全于术后5d放弃治疗而死亡.3例术后生存的患者术后1~2个月间剩余肝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代偿增生.术后生存的3例患者中2例分别于术后8、9个月发现肺部多发转移瘤,分别于术后13个月及15个月死亡.随访截至2012年4月,1例患者无瘤生存37个月.结论 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为复杂肝切除的巨大肝癌患者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及近期肿瘤的复发是限制该手术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肝脏移植在治疗肝脏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我国目前原位肝脏移植在治疗肝脏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进一步提高肝脏移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18例肝脏恶性肿瘤肝脏移植病人术后采用全身化疗复发转移灶采用手术切除或介入化疗。结果 肝脏移植术后甲胎蛋白短期内降为正常者6例,虽有下降但未降至正常者2例。术后肝癌肝内复发4例次,肺转移3例次,骨转移1例次,肿瘤复发多在术后6-12个月。结论 (1)小肝癌、胆管细胞癌可行肝脏移植,中晚期肝癌行肝脏移植需综合考虑;(2)肿瘤复发转移灶采用手术切除或介入化疗。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大鼠肝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和卵圆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两种不同大鼠肝再生模型肝切除术后肝再生指数和肝再生度变化的情况。方法 SD 大鼠随机分为2组: ①肝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模型组(PH)②卵圆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模型组(2AAF/PH) ,计算两组模型肝切除术后4、8、12、16、20天残肝肝再生度及肝再生指数。结果 两组肝再生度、肝再生指数均在第4天明显升高,12天左右达到高峰,超过再生总量的2/3以上,至20天基本达到原肝重。在4、8、12天同一时间点内,PH组肝再生度比2AAF/PH组高(P<0.05),而到16天时,2AAF/PH组肝再生度则比PH组高(P<0.05)。在4、8天同一时间点内,PH组肝再生指数比2AAF/PH组高(P<0.05)。在12、16、20天同一时间点内,两组肝再生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肝再生度与肝再生指数是评价肝再生质量变化较直观和准确的指标,肝再生度在反映肝再生规律方面要比肝再生指数更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国目前肝癌与非肝癌病人行肝移植治疗的风险及长期生存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晚期肝癌病人行肝移植手术治疗风险及长期生存情况,并与同期所行另外19例非肝癌病人的肝移植进行比较。结果:晚期肝癌病人的手术前凝血状态好于因其它非肝癌原因而接受肝移植的病人,与此相应的手术中出血量、需要输血量、术中输液总量均少于非肝癌病人,手术中因出血而导致的低血压时间短,手术后较恢复顺利,围手术期病死率低。虽然肿瘤复发所致的远期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肝癌病人,但是,总生存率与非肝癌病人无明显区别,部分病人可长期无瘤生存。结论:现阶段肝移植仍是失去根治性切除机会的肝癌病人的有效治疗手段,术后部分病人有无瘤长期生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加入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及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前准备中的作用。方法 本组7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昏迷,黄疸,腹水,肝功能损害,出血倾向,在等待供肝的过程中分别接受2-20次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疗法,供肝到达后行原位肝移植术,结果 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腹水明显减少,部分病人肝性脑病有所好转,7例均顺利行肝移植,5例存活3-290个月,其中3例已存活1年半以上,并已恢复正常工作,2例术前有肝肾综合征者,术后3d死亡,其中1例并发急性重症胰腺炎。结论 原位肝移植加入工肝支持疗法是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术前人工肝支持可作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等待供肝期间的桥梁,并可改善病情减少肝移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临床特点,探讨术后复查的规范方法和治疗复发肿瘤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1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81例复发患者的肿瘤复发时间、复发部位和治疗效果.结果 8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108个月.首次发现肿瘤复发的时间为肝移植术后3~20个月,常见的复发部位为肺、腹腔种植或淋巴结转移、移植肝内复发和骨转移.复发肿瘤的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包括肺转移瘤切除术6例次、伽马刀治疗74例次;腹盆腔转移癌切除术10例次,腹腔淋巴结伽马刀治疗8例次;肝转移癌切除术6例次、消融治疗5例次、伽马刀治疗15例次、TACE 33例次,二次肝移植3例次;骨转移瘤切除术15例、伽马刀治疗16例次以及病理性骨折内固定术3例;脑转移瘤伽马刀治疗4例次.本组患者治愈3例,带瘤生存6例,已存活21~5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死亡72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结论 肝移植术后对恶性肿瘤患者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检查、积极治疗复发肿瘤,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肝癌的病理特点及再次肝移植治疗的意义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21例肝癌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接受再次肝移植治疗,12例行姑息治疗.所有患者原发病均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均为肝内复发,无法局部切除.结果 9例患者首次和再次肝移植时肿瘤病理分析,肿瘤均为肝细胞肝癌,最大肿瘤直径分别平均为6.2 cm和4.8 cm,多发肿瘤者分别占67%和89%,有微血管侵犯者分别占100%和56%,肿瘤分化为Ⅱ级、Ⅲ级和Ⅳ级者分别为33%、67%、0和22%、22%、56%,复发肝脏肿瘤的平均最大直径和分化程度与原发肝脏肿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肝移植术后再次移植组患者无瘤存活时间中位数为15.0个月,再次肝移植术后无瘤存活时间中位数为2.5个月,再次移植术后存活时间中位数为5.8个月,总体存活时间中位数为21.8个月;姑息治疗组受者肝移植术后无瘤存活时间中位数为13.0个月,总体存活时间中位数为17.6个月;再次移植组和姑息治疗组术后1、2、3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9%、44%、33%和91%、45%、9%,两组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侵犯为肝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复发肿瘤分化程度更低;首次肝移植术后肝癌肝内复发可能是术前和术中肿瘤全身播散的早期临床特点和局部表现,不建议再次肝移植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肝癌肝内复发.  相似文献   

20.
评估非肿瘤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移植标准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评估非肿瘤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移植标准(LTS)的数学模型.方法 分析200例非肿瘤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筛选出28项可能与肝功能衰竭预后有关的因素,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出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TS数学模型.另选择51例非肿瘤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验证LTS数学模型的预测能力,并与终末期肝病评分标准(MELD)进行比较.结果 影响肝功能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4项: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肌酐(Cr)、肝性脑病(HE)和消化道出血(ATH),由此建立非肿瘤性肝功能衰竭患者LTS的数学模型,LTS评分=[4.96 x LnINR+7.16×LnCr(μmol/L)+9.62×HE+6.82×ATH].经51例独立样本的验证,LTS评分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804,敏感度为78.26%,特异度为92.85%,阳性预测值为90%,阴性预测值为83.87%,Youden指数为71.11%;LTS评分的AUC和Youden指数均优于MELD评分(AUC和Youden指数分别为0.750和43.48%).所有251例患者的LTS评分最小为30分,最大为87分,平均(48±11)分;在90 d观察期内,存活96例,死亡155例,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LTS评分分别为(40±5)分和(53±1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LTS评分分别为<40、40~45、46~53和>53分的患者分为4组,4组间死亡率和存活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TS的数学模型能准确预测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近期预后,可为非肿瘤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移植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