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与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势并比较两者的短期疗效。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笔者对年轻活跃的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对79例患者(85髋)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同期对128例患者(145髋)进行大直径股骨头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年龄54.7岁(39-69岁);男119例,女111例,术前诊断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4,29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6,51例),强直性脊柱炎(9,14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0,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输血比例以及术后深静脉血栓、术后脱位和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分别评估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输血比例,使用的股骨头直径,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活动度方面无显著差异。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的比较上优于髋关节表面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和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年轻髋关节疾患患者中都能获得满意的近期效果,近期效果的比较中显示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上具有优势;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在保留骨量和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上具有优势。其远期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和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切口入路、手术时机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股骨颈骨折因内固定失败和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本组获2~12年随访,平均5.3年.采用Harris髋关节疗效评分系统,本组得分76~97分,平均91.3分(比术前增加49.3分),其中优24例,良6例,中3例,优良率90.9%.结论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和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师的经验来选择切口入路.由于患者对疗效的期望值相对降低而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体输血率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6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516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异体输血将其分为两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以是否输血的二分变量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516例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中,102例患者术后因贫血进行了异体输血,异体输血率为19.77%。输血组女性比率、年龄、诊断为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比率、术前高血压病分级、放置引流管比率和双侧手术比率显著高于未输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血组术前Hb浓度和术后钙离子浓度显著低于未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体质指数、ASA评分、术前合并症、术前血小板计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OR=2.087,P=0.014)、双侧手术(OR=7.065,P<0.001)、放置引流管(OR=2.003,P=0.008)是异体输血的危险因素;而股骨头坏死(OR=0.945,P<0.001)、性别为男性(OR=0.554,P=0.029)、术后钙离子浓度高(OR=0.228,P=0.005)是减少异体输血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行初次THA患者,骨性/类风湿关节炎、一期行双侧手术、术中放置引流管的患者术后易发生异体输血,而男性患者、股骨头坏死患者和术后钙离子浓度较高的患者术后不易发生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06—2016-01间永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全髋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双极组实施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依据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评价2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双极组手术时间短于全髋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全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 a,其间全髋组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双极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高于双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方案,以利于提高手术效果和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HIV感染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2017年1月,采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2例(35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HIV感染者(阳性组)临床资料,以同期治疗的33例(43髋)未感染HIV患者(阴性组)作为对照。阳性组患者年龄、性别、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以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随访期间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评价,复查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假体位置。结果阳性组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20.2个月;阴性组为14~25个月,平均21.6个月。阴性组手术时间较阳性组明显缩短(t=3.677,P=0.001);但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职业暴露,住院期间出现切口浅表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阴性组出现切口浅表感染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两组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结论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HIV感染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HIV感染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2017年1月,采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2例(35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HIV感染者(阳性组)临床资料,以同期治疗的33例(43髋)未感染HIV患者(阴性组)作为对照。阳性组患者年龄、性别、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以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随访期间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评价,复查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假体位置。结果阳性组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20.2个月;阴性组为14~25个月,平均21.6个月。阴性组手术时间较阳性组明显缩短(t=3.677,P=0.001);但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职业暴露,住院期间出现切口浅表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阴性组出现切口浅表感染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两组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结论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HIV感染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重建术后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方法1994年6月~2004年12月,收治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修复重建患者共1005例,其中随机选择Ficat和AlertX线分期Ⅲ、Ⅳ期患者74例(A组),观察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与随机从465例同期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选取80例(B组)的异位骨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B组术后均获随访2-10年,平均6.5年。修复重建术组发生异位骨化4例,异位骨化率5.4%;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发生异位骨化18例,异位骨化率2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重建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较低,适用于青壮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较高,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华西医院骨科1998~2007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特点的变化。[方法]整理华西医院骨科于1998~2007年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资料,统计每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病例数、男女比例、年龄构成、疾病类别等资料,分析10年来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特点变化。[结果]病例数和男女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年龄构成呈逐年减小趋势,导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疾病类别中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激素和酒精性)1 211例,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984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947例,创伤性髋关节骨关节炎180例,髋关节感染后骨关节炎(包括髋关节结核和化脓性髋关节炎)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骨关节炎累及髋关节相比其他三种就很少。[结论]国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总例数逐年增加,男女比例呈现上升趋势;疾病谱中以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原发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居多,并且还在不断增多,因此预防该三类病因对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数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激素治疗导致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特殊处理方法。方法对12例(14髋)SLE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在病情稳定、SLE无活动时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补充小剂量激素,术前3 d及术后7 d使用抗生素,围手术期继续治疗SLE。结果 12例患者围手术期病情平稳,2例出现SLE活动,1例切口愈合不良,无发生肾上腺皮质危象。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2~3年,无感染发生。结论激素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SLE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特别注意病情及药物使用,尤其是激素、抗生素的使用和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致股骨头坏死和股骨上端骨肿瘤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10例16侧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股骨头坏死者(双侧6例,单侧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另对8例股骨近端肿瘤者(3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5例骨转移瘤)作瘤段切除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股骨头坏死16侧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6.6分恢复到术后的89分;8例股骨近端肿瘤经假体置换后,Harris评分平均为93.5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致股骨头坏死及股骨近端肿瘤疗效确切,用以治疗股骨近端肿瘤具有肿瘤切除彻底、负重早、功能恢复快及生活质量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缺损采用提高旋转中心10例、患侧股骨头造盖10例、特殊髋臼钢板重建髋臼10例.结果 25例获得随访,时间1年~9年4个月,平均3.5年.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1.6分,下肢短缩-2~2.5 cm,平均1.0 cm.3例骨盆倾斜习惯术后未能矫正,行走时感患肢过长.结论 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术式多样,需根据髋臼的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股骨近端骨改变。方法 :1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 ,对其股骨头和股骨近端四处松质骨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 ,并用 18例骨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 ,所有标本采用双盲方式进行检查。结果 :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小粗隆下方 4cm处存在广泛的骨坏死 ,两组之间股骨近端的骨坏死程度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股骨近端的骨改变可能是股骨头缺血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早期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全髋关节置换结构性植骨治疗髋臼发良不良伴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结构性植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的近期手术效果。方法:对9例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结构性植骨术的治疗,髋臼杯置于真臼,之后行髋臼结构性植骨。结果:平均随访3.5年,除1例患者夜间睡眠时发生髋关节后脱位,其余病例均未出现脱位。术后3个月X线片提示结构性植骨块愈合良好,假体无移位,患髋活动灵活。结论:全髋关节置换、结构性植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近期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髋关节正位DR片Singh指数与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间的相关性,评价Singh指数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预测能力.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75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患者术前髋关节正位DR片Singh指数与术后1年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的Spearman相关性.结果 共获得资料完整病例175例,男81例,女94例.其中骨关节炎病例28例,男12例,女16例;股骨颈骨折病例106例:男38例,女68例;股骨头坏死41例:男30例,女1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Singh指数与Harris评分相关性较高(r=0.708,P〈0.01),股骨头坏死患者Singh指数与Harris评分相关性较低(r=0.642,P〈0.01),骨关节炎患者Singh指数与Harris评分相关性最低(r=0.541,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患者Singh指数与Harris评分相关性较女患者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可根据股骨近端Singh指数预测术后关节功能状态,但对于股骨头坏死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Singh指数对术后关节功能预测能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Ⅱ期行髋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失败后Ⅱ期行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对24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18~58岁,平均42.9岁。术后行X线检查,并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4个月(25~48个月),1例术后并发髋关节脱位,未发现髋关节感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Harris评分为90.9±4.3,优18例,良4例,可1例。结论:Ⅱ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术中手术难度增加,但可以获得良好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与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1年的步态有无差异.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期间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与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连续病例各30例,利用Vicon步态分析仪测得两组患者术后平均1年左右的步态参数和步态周期中的髋、膝关节活动度,计算自身患侧/健侧比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平均1年左右步频、单腿支撑时间等比值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全髋关节表面置换组患者步态周期中的髋屈伸度、收展度、旋转度及膝关节屈伸度患/健比分别为1.0323、0.9747、1.0558、1.0027,明显高于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组(患/健比分别为0.8615、0.7824、0.8162、0.9472),P值分别为0.007、0.005、0.006、0.037.结论 (1)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与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1年的步态参数接近正常;(2)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行走时的关节活动度优于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采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除了能够保留骨量,还能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研究创伤性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1986年3月—1996年3月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创伤性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随访研究。主要通过门诊复查、家访、信访等手段,收集96例患者(109髋)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片等资料,并进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X线评价。结果 激素组松动率较创伤组高,两组松动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激素组翻修率3.6%,创伤组无一例翻修。结论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较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差。  相似文献   

18.
55岁以下成年移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回顾性研究年龄55岁以下成年患者移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病例以提高对其治疗的重视。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治疗55岁以下移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7~55岁,平均(48.0±6.0)岁;空心钉治疗17例,髓内钉治疗1例。入院时诊断为股骨头坏死16例,骨不连合并股骨头坏死2例。结果:18例患者内固定术后至手术失败时间8~32个月,平均23个月。复位内固定术后Garden指数不佳;入院时髋关节Harris评分33~80分,平均(56.0±12.5)分。8例股骨头坏死病例和2例骨不连合并股骨头坏死病例接受了全髋关节置换术,5例股骨头坏死病例接受了表面髋关节置换术,3例虽然影像学有股骨头坏死征象但临床症状不明显,接受了保守治疗。所有行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术后随访12~53个月,平均34个月,术后Harris评分(94.0±3.0)分(89~96分)。结论:股骨头坏死是55岁以下成年移位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必须提高对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我科109例老年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BFHR) 组44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 (THR) 组65例,并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BFHR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输血量、平均住院费用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THR组,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FHR组手术安全性更高.且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 Harris功能评分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早期效果满意,优于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直接前方入路(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短期疗效。方法 9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行THA治疗,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DAA组(46例,采用DAA)和PLA组(46例,采用PLA)。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切口长度、术中髋臼杯前倾角、术后引流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手术时间PLA组短于DAA组,但术中出血量PLA组多于DAA组,两组2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两种入路行THA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相当,但PLA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而DAA术中出血量更少。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