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泰州市城郊地区一般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和抗体阳性率情况,为进一步完善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年龄组分层,在城郊地区随机抽取不同年龄组人群共300人,调查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中和抗体≥1︰4为阳性。结果 300人中I型、Ⅱ型、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67%、99.00%、95.33%,I型、Ⅱ型、Ⅲ型抗体同时阳性人数282人,阳转率为94.00%。结论预防接种工作薄弱的泰州市城郊地区一般人群脊灰疫苗抗体阳性率较高,疫苗接种效果较好,整体人群对脊髓灰质炎建立了比较牢固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脊髓灰质炎疫苗基础成功率和抗体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乡镇街道作为调查点,选择符合条件的47例儿童,采用微量中和实验法测定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中和抗体≥1∶4判断阳性。结果47例儿童的脊灰Ⅰ型、Ⅲ型抗体阳性率均为100%,脊灰病毒中和抗体平均滴度分别为Ⅰ型1∶512(1∶512~1∶1024)、Ⅲ型1∶512(1∶512~1∶1024)。Ⅰ型和Ⅲ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调查点、男女和是否及时接种的Ⅰ型、Ⅲ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平均滴度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入bOPV后IPV-b OPV序贯免疫程序的基础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衡阳市实现无脊髓灰质炎后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29岁以下健康人群128名4个年龄组血清,采集血清作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IgG检测。结果1995-2004年全市儿童糖丸(OPV)基础免疫与强化免疫服苗率分别98.02%、98.88%,脊髓灰质炎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5%、100%、100%;Ⅰ、Ⅱ、Ⅲ型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62、1:179、1:348。结论衡阳市儿童服苗率及29岁以下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和平均滴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已形成了有效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6年益阳市桃江县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桃江县地域与人口分布情况,选取大栗港镇、灰山港镇、三堂街镇、桃花江镇和武潭镇等五个乡镇进行采样,累计随机抽取不同年龄人群251名调查对象,采用中和试验检测Ⅰ型和Ⅲ型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效价。 结果 251人中Ⅰ型、Ⅲ型、Ⅰ型Ⅲ型脊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41%、96.81%、94.82%;不同性别、年龄和乡镇脊灰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益阳市桃江县人群脊灰免疫水平高,达到了国家85%的标准,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建立了稳固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杭州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为及时制定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2005年分别对2-4岁、6-8岁、13-15岁、25-39岁4个年龄组共计947人进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共抽取947人,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58%、98.94%和99.47%,GMT分别为1:648.08、1:394.92,和1:418.23。Ⅰ、Ⅱ、Ⅲ型脊灰抗体G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城区与郊县间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脊髓灰质炎状态下杭州市计划免疫冷链系统运转状况良好,脊灰疫苗免疫效果显著,健康人群对脊灰已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桃源县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我县脊髓灰质炎免疫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方法 2016年在全县范围内随机抽取不同年龄人群227名,分析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结果脊髓灰质炎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27%、93.83%和89.87%;脊髓灰质炎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149.11、1:100.87和1:40.85;不同年龄组人群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与Ⅰ、Ⅱ、Ⅲ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呈负相关(r=-0.439、-0.461、-0.390,均P0.05)。结论桃源县人群具有较高的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已形成了有效的针对脊髓灰质炎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宜昌市区自1962年以来大规模服用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后人群的抗体水平,用微量细胞培养法共检测血清标本346份。结果表明,Ⅰ、Ⅱ及Ⅲ型中和抗体皆阳性为87.86%,Ⅰ、Ⅱ及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09%、94.51%及94.51%;Ⅰ、Ⅱ及Ⅲ型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119.34、105.60及98.66。说明宜昌市区人群对脊髓灰质炎的免疫水平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边境地区7岁以下儿童对脊髓灰质炎的免疫水平。[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广西8个边境县区常住人口中抽取7岁以下儿童221名,采集血清标本,检测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结果]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是97.28%、99.09%和97.74%;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03.09、1︰103.73、1︰27.96。[结论]广西边境县区7岁以下儿童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良好,对脊髓灰质炎形成了巩固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单剂次IPV和两剂次IPV+bOPV两种不同序贯程序的脊灰基础免疫效果。方法在免疫前及应用1IPV+2bOPV和2IPV+1bOPV两种模式完成脊灰基础免疫后1个月,进行调查和采集静脉血,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脊灰Ⅰ~Ⅲ型中和抗体水平。结果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免疫前分别为71.9%、56.1%、42.1%;用两种免疫模式完成基础免疫后,Ⅰ型和Ⅲ型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和免疫成功率均达到92%以上,几何平均滴度(GMT)值均1∶800;单剂次和两剂次IPV接种模式免疫后,Ⅱ型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7%和96.2%,免疫成功率分别为51.6%和73.1%,GMT值分别为1∶9.15和1∶33.75,说明两剂次IPV免疫后GMT值显著高于单剂免疫。结论两种免疫模式均能确保脊灰I和Ⅲ型中和抗体维持高阳性率和高抗体水平,两剂次IPV免疫模式能更好地提高Ⅱ型脊灰中和抗体的免疫成功率并达到较高的GMT值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东莞市2001年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东莞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年对企石、黄江和万江三个镇(区)的幼儿园和中小学随机抽取2~4、6~8、13~15岁3个年龄组的人群用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测定法(微孔塑料板法)测定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结果共抽取174人,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28%、93.68%和90.80%,GMT分别为1∶76.88、1∶31.25和1∶18.03,3个年龄组人群的Ⅰ、Ⅱ、Ⅲ型脊灰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镇(区)间Ⅰ型和Ⅱ型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型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31,P<0.05)。结论东莞市健康人群脊灰免疫状况良好,较低年龄组的抗体水平较高,但随着年龄增长,抗体水平也会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15年河南省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中和抗体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中和实验测定抗体的方法,抽取洛阳市新安县和许昌市禹州市部分健康人群。结果共检测273份血清样本,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70%、93.77%、89.38%,脊灰Ⅰ、Ⅱ、Ⅲ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37.74、1:27.90、1:15.40。不同地区间脊灰Ⅰ型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和Ⅰ、Ⅱ、Ⅲ型抗体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脊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灰Ⅰ、Ⅱ、Ⅲ型抗体GM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脊灰Ⅰ、Ⅱ和Ⅲ型抗体阳性率差异和Ⅰ、Ⅱ和Ⅲ型抗体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省健康人群脊灰抗体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已形成较牢固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解江苏省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的免疫状况,进行了0~2月龄婴儿口服脊灰疫苗(OPV)免疫成功率监测,6月龄~、1岁、2岁、3岁、4~9岁儿童脊灰抗体水平监测。1996、1997、1999年儿童OPV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是Ⅰ型94.6%~98.2%,Ⅱ型98.2%~100.0%,Ⅲ型92.9%~100.0%。1995~1999年健康儿童脊灰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是中和抗体阳性率Ⅰ型为92.3%~100.0%,Ⅱ型94.2%~100.0%,Ⅲ型94.2%~100.0%;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Ⅰ、Ⅱ、Ⅲ型分别为1∶55.6~1∶359.2、1∶110.2~1∶188.0、1∶70.8~1∶108.4。说明通过OPV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江苏省儿童对脊灰已形成了牢固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农村健康成年人脊髓灰质炎免疫状况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8个边境县随机抽取农村健康成年人共89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检测。结果被调查人员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95.5%、89.9%、85.4%和1:21.7、1:19.7、1:11.5。边境农村居民对大部分脊髓灰质炎相关知识能提供满意回答的比例未达70%。结论边境农村居民脊髓灰质炎免疫程度不理想,相关知识掌握也有一定差距,应加强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其脊髓灰质炎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和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福田区2002年脊灰免疫水平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深圳市福田区人群脊髓灰质炎的免疫状况,于2002年进行了0~2月龄婴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免疫成功率监测,对6月~1岁,2~4岁,6~8岁,13~15岁,20~29岁,30岁~共6个年龄组人群抗体水平进行监测。OPV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是:中和抗体阳性率I、Ⅱ、Ⅲ型分别为100.0%、98.2%、85.5%。人群脊灰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是:中和抗体阳性率I、Ⅱ、Ⅲ型分别为99.0%、98.3%、94,9%;GMI、Ⅱ、Ⅲ型分别为1:171.0、1:98.3、1:28.1。说明通过OPV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深圳市福田区对脊灰已形成了牢固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江门市脊髓灰质炎(脊灰)口服活疫苗(OPV)质量及脊灰疫苗免疫效果。方法 于2002-2004年在冷链各环节随机抽取脊灰疫苗进行效价测定,同时对基础免疫儿童进行了脊灰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 OPV合格率为98A1%.平均效价为6.09半数组织感染计量(TCID)50/粒。基础免疫儿童免前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8.28%、40.23%、34.62%,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分别为2.38、2.28、1.22;免疫后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均为100.00%,GMRT分别为366.86、361.91、158.42,脊灰Ⅰ、Ⅱ、Ⅲ型免疫成功率分别为100.00%、100.00%、97.70%。结论 江门市脊灰免疫接种和冷链运作良好.儿童免疫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人群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水平,预测发病危险性及趋势。方法按照随机方法选择10个村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每年龄组各抽取本市及流动人口各11人进行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延庆县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阳性率水平较高,随着年龄增长,Ⅰ、Ⅱ、Ⅲ型GMT均出现高-低-稍高的变化趋势;不同性别人群抗体阳性率及GMT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GMT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户籍人群Ⅰ、Ⅲ型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Ⅱ型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Ⅰ、Ⅱ、Ⅲ型GMT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延庆县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率水平较高,GMT水平高低不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广东省鹤山县、三水县和韶关市北江区三地区,计划免疫第二个85%目标,达标相关儿童的免疫监测结果,麻疹酶标抗体(下简称MELISAAb)阳性率分别为90.16%、83.33%和 91.94%,GMT在 1:748~1:790之间;白喉抗毒素(下简称DAT)阳性率分别为95.35%、100%、100%,GMT为0.25~0.399IU/m~1;脊髓灰质炎微量中和抗体(下降称PMNTAb)阳性率Ⅰ、Ⅱ、Ⅲ型均为100%,GMTI型在1:162.5~412.29之间,Ⅱ型在59.11~400.55之间。Ⅲ型为61.47~218.4之间.疫苗接种率与相应抗体阳性率非常接近.文中就我国现行计划免疫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1998年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监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解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 (脊灰 )的抗体水平 ,河南省于 1998年在信阳、许昌、周口 3个地区分别对 2~ 4岁、5~ 8岁、12~ 15岁、2 1~ 3 9岁 4个年龄组共计 5 96人进行了脊灰中和抗体水平监测 ,结果表明 :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 95 %、95 81%、92 2 8% ,Ⅰ、Ⅱ、Ⅲ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 1∶49 2 1、1∶5 3 69、1∶2 8 62。 3个型抗体全阳性占 83 89% ,3个型抗体全阴性占 1 0 1% ,2个型抗体阴性占 1 85 % ,河南省健康人群已形成了对脊灰较好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脊髓灰质炎疫苗2种序贯程序下不同剂次的免疫效果,为新免疫策略和免疫程序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17年随机抽取天津市适龄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新生儿128人,分A、B、C 3组,A组42人,B组44人,C组42人。A、B 2组接种1剂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和2剂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I-O-O),C组接种3剂IPV(I-I-I)。各组研究对象分别于接种疫苗后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微量中和试验进行抗体检测,并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水平(GMT)进行分析。结果接种1剂次IPV后,A组Ⅰ型、Ⅱ型、Ⅲ型脊髓灰质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9.05%(29人)、71.43%(30人)、71.43%(30人)(P0.05),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62%(41人)、95.24%(40人)、80.95%(34人),3型脊髓灰质炎抗体GM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OPV2或IPV2后,除B组Ⅲ型阳性率为97.73%(43人)外,B组Ⅰ型、Ⅱ型及C组各型阳性率均达到100%,仅Ⅱ型脊髓灰质炎抗体GMT在B、C组间(B组357.42,C组17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I-O-O完成全程接种后,A组各型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率均为100%,3型脊髓灰质炎抗体GMT分别为1 075.05、464.67、786.53(P0.05)。结论接种1剂次IPV或接种IPV1+OPV2后各型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率未全部达到100%,接种2剂次IPV后各型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率均可达到100%;I-O-O序贯程序可以诱导研究对象产生保护性抗体,但在降低脊髓灰质炎的发生可能性方面,I-I-O序贯程序优于I-O-O。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广州市2014-2015年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水平,为科学评估疾病发生风险及疫苗免疫效果、及时调整脊灰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全市6个区抽取0~ 49岁人群,采集静脉血标本,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脊灰NA。结果 全市共抽取629人。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55%、90.30%、95.07%,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分别为1∶67.63、1∶28.22、1∶65.64。不同户籍、性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地区、免疫史人群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州市人群对脊灰具有免疫屏障,可有效应对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并防止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的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