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辅以针灸治疗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免疫调节疗效及机制.方法 将68例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治疗组GC辅以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用GC治疗,疗程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结果 经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29/3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28/3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G患者血清IgG1、IgG3均高于健康组,C3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IgA和C4、IgG2、IgG4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个月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IgG1、C3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Ig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3和C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可能通过对体液免疫等功能的影响而发挥治疗作用,针灸治疗可能对MG患者的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新发病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白介素6(IL-6)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26例MG患者GC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清BAFF、IL-6水平,并观察GC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MG患者外周血清IL-6、BAF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激素治疗2个月后,MG患者外周血BAFF、IL-6水平显著下降(t=9.79 or t=3.45,P〈0.01),治疗前后IL-6变化与肌无力相对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559,P〈0.01).结论 MG患者血清IL-6水平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GC可通过抑制IL-6、BAFF分泌,有效调节MG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重症肌无力(MG)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55例MG患者用糖皮质激素(GO)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的血清IL-18水平进行检测,并与50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MG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G患者组血清IL-18水平在用GC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显著降低(P〈0.01)。结论:IL-18与MG发病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MG的免疫病理过程;GC可以抑制IL-18的合成;检测血清IL-18水平对指导MG的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应用IL-18拮抗剂可能成为MG有前景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1在重症肌无力(MG)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类别转换的影响。方法:采集26例MG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应用ELISA技术检测外周血血清中抗AChR-IgG及其亚型IgG1,IgG2,IgG3的水平以及IL-21的浓度,利用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IL-21R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其中8例患者B细胞上IL-21R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MG患者组血清中IL-21浓度(31.686±8.499 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15.147±6.366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G患者组 PBMCs上IL-21R mRNA的表达(0.139±0.052)高于正常对照组(0.101±0.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在眼肌型和全身型亚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MG患者B细胞上的IL-21R的表达水平(1.074±0.375)高于正常对照组(0.389±0.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AChR-Ab阳性患者血清IL-21浓度与抗AChR-IgG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9(P<0.05),但其与IgG1,IgG2,IgG3亚型的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PBMCs上IL-21R mRNA的表达与血清抗AChR-IgG及其IgG1,IgG2,IgG3亚型的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B细胞上IL-21R的表达与抗AChR-IgG及IgG1,IgG3亚型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P<0.05,P<0.01,P<0.05),而与抗AChR-IgG2的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IL-21可能通过作用于B细胞上的IL-21R,影响MG患者血清中抗AChR抗体向IgG1和IgG3亚型转换,从而对MG发病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后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变化。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规律透析6个月以上的尿毒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透析组(HD组)和高通量透析组(HFHD组),分别在首次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留取透析前的血液标本,检测血清中SOD、MDA、CRP、IL-6、TNF-α的水平。结果:HFHD组治疗3个月后,SOD、MDA、CRP、IL-6、TNF-α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6个月后,血清SOD水平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均升高,MDA、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SOD、MDA、CRP、IL-6、TNF-α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SOD、MDA、CRP、IL-6、TNF-α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HD可升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SOD水平,降低MDA、CRP、IL-6、TNF-α水平,进而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6.
背景: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发生率的增加直接影响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及生存。如何预防HAP的发生,成为临床医师日益关注的问题。目的:观察玉屏风散预防急性脑血管病患者HAP的临床疗效。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60例急性脑血管病未合并感染的肺气虚证住院患者均源于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将其随机分为玉屏风散预防组(预防组)28例,未用玉屏风散组(对照组)32例,两组均在治疗原发疾病,加强营养与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玉屏风散预防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由玉屏风散组方的中药汤剂预防,观察时间为10d。主要结局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测定体温,检查胸片、血常规、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以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预防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57%(22/28)和31.25%(10/32)。预防组HAP的未发生率为82.14%(23/28),对照组HAP的未发生率为56.25%(18/32),两组未发生HAP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纽患者治疗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对照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与预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gA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IgM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防组治疗前后IgG和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IgG和IL-6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对预防急性脑血管病患者HAP有较好的疗效,免疫功能有改善趋势,肺气虚症状等指标均有好转,玉屏风散对HAP的预防可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金炬  刘帮助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597-1600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机械通气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70例COPD机械通气的患者,其中34例行常规机械通气为对照组,36例行BAL为观察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测2组外周血的TLR4表达水平,同时采用ELL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第1天外周血TLR4、TNF-α、IL-6和IL-8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5天TLR4、IL-6和IL-8及治疗后第3天和第5天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机械通气并BAL治疗后第1、3和5天TLR4、TNF-α、IL-6、IL-8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两表达水平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在机械通气治疗后第1、3和5天TLR4、TNF-α、IL-6和IL-8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TLR4表达水平与TNF-α、IL-6、IL-8细胞因子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观察组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呼吸重症监护室时间、首次撤机成功率、再上机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能够提高COPD机械通气患者外周血TLR4表达水平,增加脱机成功率,提示COPD治疗与机体的固有免疫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33例正常对照者和73例食道癌切除术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测血清NO、NOS、TNF-α、IL-6、IL-8水平。结果手术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食管癌患者血清NO、NOS、TNF-α、IL-6、IL-8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手术治疗后3个月,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未转移组的血清NO、NOS、TNF-α、IL-6、IL-8水平与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手术治疗后3个月,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除NO含量显著升高外,其余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可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STEMI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治疗,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于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氯毗格雷600mg、阿司匹林300mg,口服治疗;对照组术前只给予氯毗格雷600mg、阿司匹林300mg口服;术后两组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两组于术中取梗死相关动脉(IRA)血及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变化,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变化。结果:两组IRA血清中IL-10明显低于外周血,IL-2、IL-6浓度高于外周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RA、外周血清中IL-10浓度高于对照组,IL-2、IL-6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C、HDL-C均较治疗前降低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患者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可减弱炎症细胞向斑块内的趋化、聚集而发挥作用,能明显减轻的炎症反应,起到保护血管内心细胞及抗炎作用,并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对改善患者预后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聂飞  徐鹏 《疑难病杂志》2010,9(11):849-850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2、IL-6及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和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40例),另选择2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2、IL-6及IL-18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IL-6及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羟苯磺酸钙治疗3个月后,蛋白尿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IL-6及IL-1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IL-2水平,降低血清IL-6、IL-18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刘进进 《海南医学》2014,(8):1130-1132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联合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重症肌无力0vIG)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4例MG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6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GC+甲泼尼龙+醋酸泼尼松,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胎盘多肽注射液。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受累肌群肌无力严重程度绝对评分和相对评分、T淋巴细胞转化率、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受累肌群肌无力严重程度绝对评分为00.18±4.1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绝对评分(P〈O.05);相对积分为(60.39±14.0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到11.29%、46.77%和88.52%,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治疗后T淋巴细胞转化率达到(65.07±14.16)%,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水平(P〈O.05);总不良反应率为14.52%,显著低于对照组(Pl〈O.05)。结论胎盘多肽注射液可提高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T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MG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综合疗效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射不同剂量的免疫球蛋白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效果,为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CTH组、小剂量IgG组、大剂量IgG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等。结果:大剂量IgG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CTH组和小剂量IgG组( P<0.05);ACTH组和小剂量IgG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大剂量IgG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均少于ACTH组和小剂量IgG组( P<0.05)。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但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发型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疗效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研究21例晚发型MG患者的手术疗效,并与早发型MG比较,分析影响疗效的可能因素。结果:早发型MG的手术疗效好于晚发型MG(82.9%vs 52.4%,P〈0.05);晚发型MG的手术疗效低龄(50~60岁)组优于高龄(〉60岁)组,术前病程短(〈10个月)者优于病程长(〉10个月)者,病理为胸腺增生者优于胸腺萎缩者。结论:手术对晚发型MG者疗效虽较早发型MG差,但仍是可供选择的一种重要方式,掌握相应的手术适应证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2例MG患者在用GC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L-6和AchRab水平.结果MG患者血清IL-6和AchRa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GC治疗能明显降低其水平(P<0.05或P<0.01),且对不同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类型和不同预后的MG患者均有作用(P<0.05或P<0.01),但在GC治疗前后,预后差的MG患者血清IL-6和AchRab水平始终高于预后好者(P<0.05).血清IL-6水平在AchRab阳性MG患者高于AchRab阴性患者(P<0.05),且与AchRab滴度呈正相关(f=0.710,P<0.01).结论GC可通过抑制MG患者体内IL-6和AchRab的产生,有效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除湿方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气虚湿盛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协同刺激分子 PD-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MGⅠ、Ⅱ型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给予益气除湿方联合基础西药(强的松或嗅吡斯的明)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强的松或嗅吡斯的明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周,采用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QMG)进行疗效评价,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上PD-1和CD4+单核细胞上PD-L1的表达,同时作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0.0%,对照组显效率为45.0%,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协同刺激分子PD-1/PD-L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协同刺激分子PD-1/PD-L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恶心、呕吐。结论益气除湿方可以明显改善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协同刺激分子PD-1/PD-L1的表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效果,探讨影响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及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00-2007年外科治疗2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及影响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完全缓解有5例(23.8%)部分缓解14例(66.7%)无效1例(4.8%),死亡1例(4.8%)。病程长短、Osserman分型和胸腺的病理类型是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效果与病程、Osserman临床分型有关。结论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有良好的效果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异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8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106例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伴胸腺异常,将其分为2组,分别是A组(MG伴胸腺异常,81例)与B组(MG不伴胸腺异常,25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生化检查结果、激素使用剂量、合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情况、重症肌无力复合量表(myasthenia gravis composite,MGC)评分、重症肌无力绝对评分(myasthenia gravis absolute score,MGAS)。 结果 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MGC、MGAS、治疗前血糖及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A组免疫治疗敏感的患者占82.72%(67/81),B组为100.00%(25/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0,P=0.013);A组患者合并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比例为93.83%(76/81),B组合并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的为40.00%(1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160,P<0.001)。随访1.5年时A组患者血糖水平指标(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高于B组(t=2.139、2.625、2.010、2.086,均P<0.05)。治疗6个月后A组患者泼尼松日平均剂量大于B组(P<0.05)。治疗6个月后A组MGC评分及MGAS评分高于B组(均P<0.05)。 结论 MG伴胸腺异常患者对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反应性相对较差,需使用的糖皮质激素量较大,需联合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提示在治疗前需对患者的胸腺进行详细评估,以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