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目的探究中医药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CBM)文献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期刊(TCMLARS)文献数据库,对1979—2019年12月所有报道中医药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文献进行查找。利用WPS Office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和规范数据,统计药物的使用及功效,对高频药物应用SPSS 22.0进行聚类分析和利用SPSS 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最终符合要求的文献1 650篇,方剂671首,共使用单味中药331味,累及频数15 571次。使用频数前3位药类分别为清热药(46.9%)、补虚药(14.5%)、活血化瘀药(12.8%);使用频次前5位中药分别为生地黄(873)、赤芍(615)、当归(568)、牡丹皮(557)、土茯苓(556)。41味高频中药(频次100)出现频数占总比71.8%,聚类分析可分为7个聚类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1条药组。结论中医药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多从血分论治,以凉血、养血、活血为普遍用药规律,清热解毒、补虚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71-1373
目的:探索临床病例中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药对规律。方法:以广东省中医院卢传坚教授门诊中的寻常型银屑病病例为数据源,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病历中的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对核心药物、药对规律进行探讨。结果:通过209例1342诊次病历的分析,获得17类、161味药、14723药次及每一类药的核心药物,获得药对关联规则共50条。结论:卢传坚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善用清热祛瘀药,药对以清热以及活血药药对为主;所用药对既有效法古人者,也有自己创见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和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维普资讯、万方、CBM等数据库,检索策略围绕"银屑病""中医药"纳入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纳入研究的治疗用药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用药规律演化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2个新处方,"丹参,穿山甲,鸡血藤,大黄""红花,赤芍,生地黄,土茯苓,桃仁"。结论: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以活血化瘀药为主,辅以清热凉血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银屑病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祭三秤治行方法对寻常型银悄病治疗的效果和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对其统计、分析、总结。结果:应用免疫调节剂——乌体林斯并自拟消银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较好,复方青黛丸和加味四物汤治疗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乌体林斯并自拟消银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软件分析李斌教授采用凉血潜阳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6年2月9日至2017年2月9日李斌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初诊医案100例,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关联规则和提取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常见的相关临床症状为少汗、冬重夏轻、舌质红等。100份处方中涉及91味中药,以外科六号方(由珍珠母、生牡蛎、灵磁石等12味中药组成)、桂枝、生地黄、菝葜、茜草等,产生中药药对12组,新处方8张。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其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有助于提高中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为总结名中医经验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当代中医治疗银屑病的诊治规律.方法 收集80篇医案,使用ACCESS建立包含病名、四诊信息、病机、方药等为字段名的数据库,共收入129条有效记录,涉及197味中药.采用关联规则与频数分析方法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在SPSS Clementine12.0统计软件上进行.结果 中药与中药、四诊信息与中药、病机与中药之间发现一些对应规律.结论 数据挖掘所得到的信息符合银屑病从血论治的规律及血热、瘀毒、血虚等常见证型的用药规则,可为中医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及分布规律,为银屑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运用《中医体质量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583例乌鲁木齐市寻常银屑病患者在其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583例乌鲁木齐市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频数的百分比分别为气虚质、气郁质、瘀血质、特禀质;228例有家族史的患者体质频数由高到低依次是:气虚质、特禀质、阳虚质、气郁质。每年发病次数为2次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频数的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特禀质、气虚质、气郁质、平和质。每年发病次数在3次以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频数的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质、气郁质、特禀质、瘀血质。结论:乌鲁木齐市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多为气虚、气郁质,充分说明了气虚、气郁体质是银屑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卢益萍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2年9月1日―2023年3月1日卢益萍教授所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药处方,对处方进行归纳整理后得到75首有效处方,并将其录入到古今医案云平台中,经标准化处理后,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明确卢益萍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诊疗思路。结果:所收集的75首处方中,涉及药物50种,其中使用频次超过60次的药物有13味,多为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类药;用药以寒、平两性为主;味多为甘、苦、辛;药物主归肝、心、肺、脾经;所用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清热凉血为主;关联分析显示常见配伍为丹参-生地黄,二者合用更能养阴活血,祛瘀润肤;复杂网络分析中得到卢益萍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核心处方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牡丹皮、生地黄、丹参、槐花、紫草、白茅根、山豆根、防风、乌梅、云芝、甘草。该方药重以清热凉血解毒,透疹消疮,卢教授将此方随证加减应用于临床。结论:该研究从用药、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上进行分析后得出卢益萍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时紧扣从血论治这一原则,自拟白疕1号14味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为主,并在临床治疗中随证化裁,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和总结近30年文献中对于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近30年来中医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相关文献,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建立方剂数据库从而分析组方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中医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随机对照试验文献55篇,中药处方64首,中药118味.处方中核心药物有生地黄、牡丹皮、赤芍、金银花、紫草、土茯苓等,并挖掘出10个潜在新方.结论 银屑病血热证用药主要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为主.  相似文献   

10.
贾洁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1):18-18,20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口服本院制剂银屑康胶囊(中药复方)、外用复方硫磺软膏、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对照组53例口服消银颗粒、转移因子胶囊。两组均连续用药8周。结果:两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3.63%和37.73%;总有效率分别为92。75%和64.1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康胶囊,硫代硫酸钠)等联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当代医家治疗银屑病血瘀证用药规律。方法:以"银屑病"OR"白疕"为主题词,"血瘀"OR"活血化瘀"为自由词,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式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搜集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5篇红花、丹参、桃仁等为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最常用药物,并对药物间关联规则进行挖掘得出10个核心药物组合及5个新方。结论: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用药规律,不仅能客观反映临床用药规律亦可为相关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中药复方专利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其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与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获取治疗CGN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证型分布、用药频数进行统计,运用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复方药物配伍规律,并进行复杂网络展示.结果 纳入治疗C...  相似文献   

13.
刘建材  郑涵尹  潘卉  叶灵兰  李传芬 《新中医》2022,54(16):133-13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总结冯志荣治疗恶性肿瘤的用药规律。方法:拟定处方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17 年1 月1 日—2019 年12 月31 日冯志荣名老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病历,建立处方数据库。运用Excel 进行药物频数及频率统计,提取高频药物;运用SPSS18.0 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Apriori 算法,挖掘常用药对;运用SPSS Statistics 22.0 对高频药物进行因子分析,挖掘核心药物组合;并通过对冯志荣名老中医进行访谈交流,对分析结果进行修正补充。结果:纳入处方686 张,涉及中药238 味,累计用药频数为10 973 次,高频中药(频数≥70) 30 味。高频药物关联分析共得到药物关联规则88 条,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中药药对20 对。因子分析提取出公因子10 个,累计方差贡献率65.508%。结论:冯志荣名老中医治疗恶性肿瘤以扶正抗癌为基本治则,临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参考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精准用药,并重视使用药对治疗复杂多变的兼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辨证分为风热证、血燥证、血瘀证和湿热证,分别处方用药。结果:经2个月治疗本组96例痊愈51例,显效32例,进步10例,总有效率96.8%。结论:辨证分型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维A联合中药药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阿维A联合中药药浴治疗123例寻常型银屑病,分别设立血热、血燥、血瘀各证型组,与单纯阿维A组进行对照。结果血燥组、血瘀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血热组与对照组无差别。结论阿维A联合中药药浴有利于提高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扫癣2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的疗效。方法:将70例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应用中药熏洗联合扫癣2号治疗;对照组35例应用扫癣2号治疗。结果:8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5.71%,对照组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9.55,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扫癣2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各医家治疗银屑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了3本中医文献中治疗银屑病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来的133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0个核心药物组合和10首新处方。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开展的中药治疗银屑病的数据挖掘和用药规律研究,既可有效指导银屑病的中医临床治疗,同时为防治银屑病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595-1599
目的:构建基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报告以主症为疗效评价指标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方法:通过古今文献研究、症状统计分析、关联分析等方法对主要症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条目池,并通过核心小组反复讨论对量表维度进行构想。主症量表在条目池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方法(Delphi法)进行筛选后进行语言及量尺词语的转换,最终形成初稿。结果:古今文献研究统计的症状条目共有90个,依据症状频次统计和关联分析结果,量表维度从"血热""血虚血燥""血瘀"等三方面进行构想,专家问卷调查筛选出14个主症条目,量表的评定性质为评价类患者自评量表,主要用于评价中医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评价。结论:寻常型银屑病主症PRO量表具有中医特色,需要进一步对其信度、效度进行评价。从文献为基础进行寻常型银屑病主症PRO量表的构建方法可行,形成的主症量表的过程可为其他同类量表的构建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外敷中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数据库检索外敷中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或经验探析。将所用处方中的药物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数分析,SPSS聚类分析,Clementine关联规则分析,探索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187项研究,获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的中药处方190首,中药183味。药物频数分析中乳香、没药等应用最多;药物类别频数分析中,活血化瘀药最多;性味频数分析结果显示,温性药、寒性药及苦味药使用较多;归经以肝、脾、心3经最多;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以没药,乳香等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到药对7对,3味药药组1组。结论:外敷中药癌性疼痛遵循活血化瘀、温化痰饮及清心止痛等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近15年发表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个更好的综合医疗方案。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检索文献,应用NoteExpress、Excel整理分析文献。结果获得中西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研究文献256篇,剔除不合格文献151篇,最终纳入文献99篇。分析文献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过程中,最常采用的口服西药是阿维A胶囊,外涂西药为皮质激素类软膏;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方剂是凉血地黄汤或凉血五根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药浴常用方剂为透骨草、大皂角、生侧柏叶、白鲜皮。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存在中医证型多样,而且相同证型用药方剂亦有多样化,究竟哪个中药方剂疗效更好,还需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