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一般认为,无论是全身性感染还是局灶性感染均可引起脓毒症,它是由于机体的过度炎症反应或炎症失控所致.脓毒症是内外科危重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已成为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系进一步提高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2.
高翠翠  鲁召新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4):648-648,658
<正>1脓毒症的概况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内外科危重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休克、严重脓毒症。美国每年约有75.1万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全球估计有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严重创(烧、战)伤、休克、感染、外科大手术等常见的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脓毒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但肠道的损伤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认为"六腑以通为用",因此通腑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我院陈乔林、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近年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生脉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全血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脓毒症(Sepsis),或称为全身性感染,是一种感染引起的严重的自我损伤性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紊乱状态。病情的发展可引起病人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并进一步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其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脓毒症患者常伴有全血粘度各指标变化,鉴于目前系统研究脓毒症患者全血粘度的文献报道尚不多见,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生脉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全血粘度的影响,为临床从干预全血粘度方面防治脓毒症进展为MODS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是一种危重病,由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目前认为,脓毒症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异常复杂。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的方法也逐渐得到了研究与应用,属治疗脓毒症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鉴于此,本文旨在对脓毒症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杜立建 《山西中医》2013,(12):45-47
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其本质是机体过度释放炎症介质导致炎症反应失控和兔疫功能紊乱,它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前兆,其导致的脓毒症休克是主要的死亡原因。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促炎和抗炎,致病和兔疫,失衡和代偿等贯穿于整个发病过程之中,传统西药的单靶点治疗太过局限,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Sepsis)的概念提出至今已有十余年,是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的一个临床综合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的感染灶:严重脓毒症指脓毒症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良或低血压;脓毒症休克指严重脓毒症患者给予足量液体复苏仍无法纠正的持续性低血压,常伴有低灌注状态或器官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是严重感染、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已成为临床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天约有1400人死于脓毒症,其病死率大概为20%。对危重病患者的研究显示脓毒症发病率为15.7%,其中61.1%进一步发展为MODS,病死率为30.6%。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作为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ICU中常见的危重病,病情严重、预后差,临床病死率极高,且发病复杂,常常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严重者可发为脓毒症休克从而进一步危及患者生命。现就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水气病的病因与人体五脏之间联系的理论观点,结合笔者自身见解和临床观察经验,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列举并分析临床常见的几种脓毒症病例,探究脓毒症与五脏水气的关系与中医治疗思路,旨在为脓毒症患者的诊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1]。脓毒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其发病率呈不断增长趋势~[2],其住院病死率高达30%~60%~[3]。随着危急重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已证实胃肠道是脓毒症的重要靶器官之一。同时,胃肠道也是脓毒症的启动器官,胃肠道损伤后可导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从而引起肠源性感染,进而加重病情,形成恶性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脓毒症(Sepsis)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症休克(Sepsis shock)、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脓毒症具有综合征的特点,其发生、发展与感染、炎症、免疫和凝血系统功能改变等因素有关,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多种疾病的重要环节和病理基础。Sepsis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十分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以下拟就中西医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综合征,易导致心肌损伤的出现,对脓毒症患者的生存构成重大威胁。研究表明,丹参及其活性成分对脓毒症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具体表现在调节炎症反应、保护心肌线粒体、调节血小板活化、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心肌细胞异常凋亡等方面。本研究就丹参及其有效成分对脓毒症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脓毒症是临床急危重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早期脓毒症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进展为重症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其所导致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死亡率可高达  相似文献   

15.
<正>脓毒症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理研究表明,脓毒症时凝血级联反应激活造成微血管内微血栓广泛形成,从而引起组织缺血加重及多器官灌注障碍;凝血过程又可促进炎性介质的释放,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凝血系统与炎症二者相互影响,贯穿脓毒症的整个过程,直接影响脓毒症疾病进展及预后[1]。因此,积极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在脓毒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彭文波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120-1122
<正>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严重临床综合征,具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过程,1991年美国学者将脓毒症定义为感染引起的SIRS,是烧创伤、休克等临床危急重症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严格意义上来讲,脓毒症是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的一个临床综合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疾病[1]。目前,脓毒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在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45例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者及56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临床资料将脓毒症患者分为SIRS组(n=39)、脓毒症组(n=21)、严重脓毒症组(n=31)与脓毒性休克组(n=20);根据感染因素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真菌感染与混合感染.所有患者血清TWEAK、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被检测及记录.结果 感染患者血清TWEAK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性SIRS患者(P〈0.01);随着脓毒症表现越重,血清TWEAK水平越高,血清TNF-α有相似变化趋势(P〈0.05),而血清IL-6及CRP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WEAK水平在细菌、真菌或混合细菌真菌感染的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脓毒症患者有高水平的TWEAK,脓毒症表现越重,血清TWEAK水平越高;TWEAK与感染的病原菌无关;TWEAK可以作为脓毒症患者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是危重病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失控性发展导致了MODS的发生,本文侧重介绍细胞凋亡和炎症介质基因调控、基因治疗在SIRS和MODS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正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肿瘤发病率的上升及侵入性医疗手段的增加,脓毒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每年全球新增数百万例脓毒症患者,其中超过1/4的患者死亡~([1])。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在急性危重症状态下突然或逐渐出现严重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而  相似文献   

20.
宁莹 《内蒙古中医药》2014,(15):178-178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凶险。尽管近年来,抗生素不断更新,但脓毒症休克的病死率并无明显下降,而中医药在本病治疗和护理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我科通过实践,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对脓毒症患者积极干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