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2.
丁香苦苷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丁香苦苷的体内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采集血样,固相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Multi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α)=2.655 min,T1/2(β)=16.54 min,AUC=272.32μg.mL-1.min,CL=0.0371 mL.min-1,K12=0.124 min-1,K21=0.0908 min-1。结论:丁香苦苷在体内分布快,起效迅速,消除也快,体内滞留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HPLC快速测定大鼠血浆中龙胆苦苷浓度的方法,研究秦艽总苷(total iridoid glucosides,TIG)中龙胆苦苷的药动学特点,评价秦艽总苷中其他组分对龙胆苦苷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灌胃给予秦艽总苷,眼眶采血于肝素化试管,离心,取血浆适量用5倍量乙腈沉淀蛋白,取上清液过滤,用HPLC测定龙胆苦苷血药浓度,以C18为固定相,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20∶80),于272 nm处检测,Kinetica程序软件处理数据。结果:龙胆苦苷血浆质量浓度在33.5~4 020.0μg·L-1线性良好,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6.7μg·L-1,高、中、低浓度样品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0.82%,97.38%,89.10%。给大鼠灌胃TIG后药-时曲线符合非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Tmax,Cmax,MRT,HVD,AUC(0~∞)和CL相对稳定。结论: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能较好地满足龙胆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丁香贴片中丁香苦苷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香苦苷是丁香叶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广谱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分别以氮酮-丙二醇,桉叶油-丙二醇作为经皮吸收促进剂,对以丁香苦苷为主要成分的贴片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药时数据,用药动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丁香苦苷经皮给药后为双室模型一级吸收,其中氮酮-丙二醇组Tmax为5h,Cmax为2.800μg/mL,t1/2Ka为0.393h,t1/2α为1.021h,t1/2β为2.137h,桉叶油-丙二醇组Tmax为7h,Cmax为1.230μg/mL,t1/2Ka为0.482h,t1/2α为2.258h,t1/2β为2.764h。二者与灌胃组比较,体现了经皮给药缓释、长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自制丁香苦苷缓释片进行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6只健康家兔随机按照交叉试验方案设计,禁食12 h后单剂量口服缓释片剂(受试制剂T)和普通片剂(参比制剂R),于不同时间点在家兔耳缘静脉取血,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中丁香苦苷药物浓度,利用统计矩原理和可信区间法计算相关的药动学参数及判定两制剂是否生物等效。结果: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2.6%,对比于受试制剂Tmax显著延长,峰形平缓;90%置信区间分别为AUC0-t:115.25%~144.44%,Cmax:51.33%~78.53%。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试剂做比较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丁香提取物结肠定位包衣片在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丁香提取物的结肠靶向制剂和普通片剂中丁香苦苷体内药动学的特征,以便为其靶向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给家兔吞服两种制剂后,于不同时间采取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血药浓度,通过DAS2.0药动学软件自动拟合数据获得药动学参数。结果:家兔给予两种制剂后丁香苦苷药动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结肠靶向制剂血药浓度出现时间晚于普通制剂,滞留时间约为4.6h。结论:药物动力学实验数据表明,丁香提取物的结肠定位包衣片具有良好的结肠靶向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规律。方法采用线拴法制造大鼠缺血性脑血管病模型,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栀子苷浓度的经时变化,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模型大鼠灌胃黄连解毒汤后,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的药动学模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α=(90.99±31.29)min,t1/2β=(1054.08±148.42)min,t1/2Ka=(68.00±17.05)min,T(peak)=(166.97±83.75)min,Cmax=(10.19±8.52)μg/ml,AUC=(8642.81±3086.92)μg.ml-1.min-1。结论明确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丁香苦苷固体脂质纳米粒(S-SLN)冻干粉的体外释放规律,为丁香苦苷体内药物释放行为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应用动态透析法,测定各时间点丁香苦苷累积释放率,绘制释放曲线,并将结果数据进行模型拟合。结果 S-SLN冻干粉的体外释放规律与Higuchi方程的释放模型基本一致,与丁香苦苷单体累积释放百分率比较,S-SLN冻干粉36 h的累积释放量与丁香苦苷单体4 h相近。结论 S-SLN冻干粉的体外释放具有较好的缓控释及长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紫丁香叶中丁香苦苷油水分配系数。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油水分配系数。结果:测定丁香苦苷的油水分配系数lgPapp为0.082。结论:丁香苦苷亲水性较好,脂溶性较差,可能会影响丁香苦苷的吸收,故丁香苦苷宜选择静脉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4,(9)
目的探讨西红花中西红花苷-1经肌肉注射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大鼠经肌肉注射西红花苷-1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西红花苷-1的量,DAS 2.0软件计算各组大鼠西红花苷-1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西红花苷-1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经时曲线符合单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a(107±23.18)min,t1/2(160±59.45)min,Tmax(87±29.83)min,Cmax(3.75±0.71)μg/mL,AUC(764±82.05)μg/(min·mL),CL(0.019±0.005)L/(min·kg),V(4.01±1.07)L/kg,MRT(142±23.09)min。结论西红花苷-1肌肉注射后吸收较快,分布广泛,平均体内滞留时间短,为快速处置类药物。  相似文献   

11.
龙胆及其复方中龙胆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建立RP-HPLC快速测定大鼠血清中龙胆苦苷浓度的方法,研究龙胆及复方脂肝宁胶囊中龙胆苦苷的药动学特点,评价中药材中其他成分和复方中其他配伍对龙胆苦苷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大鼠灌胃给予龙胆苦苷对照品、龙胆药材提取物、脂肝宁胶囊,眼眶采血,离心,取血清适量用3倍量甲醇沉淀蛋白,取上清液过滤,用HPLC测定龙胆苦苷血药浓度,以C18为固定相,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在270nm处检测,3P97程序处理数据。结果 龙胆苦苷血清浓度在0.158~81.2μg·mL-1内线性良好,最低检出浓度为48ng·mL-1,高、中、低浓度样品的回收率分别为99.5%,100.5%,96.3%。给大鼠灌胃龙胆苦苷对照品、龙胆药材提取物及脂肝宁胶囊后药-时曲线均符合二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t1/2α,t1/2β,tmax,AUC(0~∞),CL(s)龙胆苦苷对照品组与其他两组可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而其他两组间却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3组的药动学参数cmax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方法准确、简便,能较好地满足龙胆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研究表明龙胆中的其他成分对龙胆苦苷的药动学产生很大影响,而未观察到脂肝宁胶囊中其他药材对龙胆苦苷的药动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家兔血浆中龙胆苦苷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家兔血浆中龙胆苦苷的HPLC检测方法,研究秦艽中龙胆苦苷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 以秦艽水煎醇沉液家兔耳静脉注射后定时取血, 色谱条件: SHIM-PACK VP-ODS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 ;流动相: 甲醇-乙腈-水(5∶10∶85) ;检测波长: 271 nm;流速: 1.0 ml·min-1,测定血浆药物浓度,采用DAS软件计算药动血参数.结果 龙胆苦苷血药浓度在0.683~136.6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5),最低定量浓度为0.0342 μ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回收率为89.8﹪~101.4.3﹪.药-时曲线符合三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0.083 h,Cmax=45.1 mg·L-1,V=1.312L·kg-1,CL=0.761 L·h-1·kg-1,t1/2=1.195 h, AUC(0~∞)=30.78 mg·L-1·h-1.结论 该方法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可用于秦艽中龙胆苦苷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京尼平苷和京尼平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考察毒性剂量下,性别差异对京尼平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雌雄两组,分别灌胃给与700 mg/kg的京尼平苷水溶液,收集各时间点的大鼠血浆,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京尼平苷和京尼平浓度,通过DAS 2.1.1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灌胃京尼平苷后,体内京尼平苷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雄性组AUC(0-t)为(17860±6886)μg·h/L,Cmax为(3059±1499)ng/ml,t1/2为(7.4±3.4)h;雌性组AUC(0-t)为(17197±7576)μg·h/L,Cmax为(3904±1062)ng/ml,t1/2为(5.3±2.9)h。结论:灌胃700mg/kg京尼平苷后,京尼平苷药动学特征不具性别差异,而京尼平的药动学特征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丁香苦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乳化蒸发法制备丁香苦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后,小鼠尾静脉注射给予其冻干粉溶液(15 mg/kg)。然后,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10、30、50、70、90 min)血浆、心、肝、脾、肺、肾中丁香苦苷含有量。结果丁香苦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在肝脏中的靶向效率大于1,相对摄取率为1.65,靶向增强倍数为1.84,明显高于血浆和其他组织中。结论丁香苦苷主要富集于肝组织,其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有效提高其肝靶向性和分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家兔血浆中龙胆苦苷的HPLC检测方法,研究秦艽中龙胆苦苷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以秦艽水煎醇沉液家兔耳静脉注射后定时取血,色谱条件:SHIM-PACK VP-ODS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水(5∶10∶85);检测波长:271nm;流速:1.0mL.min-1,测定血浆药物浓度,采用DAS软件计算药动血参数。结果:龙胆苦苷血药浓度在0.683~136.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最低定量浓度为0.0342μ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回收率为89.8%~101.4%。药-时曲线符合三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0.083h,Cmax=45.1mg·L-1,V=1.312L·kg-1,CL=0.761L.h-1.kg-1,t1/2=1.195h,AUC(0~∞)=30.78mg·L-1.h-1。结论:该方法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可用于秦艽中龙胆苦苷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HPLC法测定炎立消胶囊中丁香苦苷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炎立消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丁香苦苷为对照品,采用Kromasil ODS C185μ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水(4:6);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1nm;柱温30℃。结果:丁香苦苷的含量在0.5~4.0μg呈线性,理论塔板数为3800。炎立消胶囊中丁香苦苷的含量为4.62mg/g,RSD为1.42%(n=5)。结论:该实验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稳定性好,测定迅速,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7.
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橄榄苦苷浓度的HPLC方法,研究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灌胃给予橄榄苦苷100 mg·kg-1,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液.以甲醇-水-甲酸( 63:37:1)为流动相,Agi-lent C18为色谱柱,在紫外波长276 nm下检测,应用药代动力学软件3p97拟合房室模型,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 选定条件下橄榄苦苷峰形良好,线性范围为0.052~0.263 mg/ml,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3%,准确度RE为-0.190%,加样回收率为96.900% ~ 102.700%.大鼠灌胃橄榄苦苷100 mg·kg-1后,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max为5.440 h,t1/2(α)为2.164 h,t1/2(β)为35.292 h,Cmax为0.113 μg/μl,AUC为6.254,CL为15.990.结论 该方法灵敏,简便,选择性强,适用于橄榄苦苷血药浓度的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胡黄连苦苷Ⅱ的HPLC-UV测定方法,研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同时测定其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血浆样品经简单的甲醇沉淀蛋白后,上清液直接进样测定。采用Diamonsil(钻石)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醋酸(38:62:0.2),检测波长267nm,流速1mL.min^-1,采用3p97药动学软件对药时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大鼠尾静脉注射胡黄连苦苷Ⅱ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结论:胡黄连苦苷Ⅱ在大鼠体内分布代谢很快,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丁香苦苷的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研究吸收部位、药物质量浓度、pH以P-糖蛋白抑制剂对丁香苦苷吸收的影响。结果:丁香苦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2 55,0.006 30,0.009 00,0.007 99 min-1;不同的药物质量浓度0.090,0.180,0.360g·L-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3 70,0.007 08,0.006 94 min-1;不同的pH 7.4,6.8,5.0时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7 33,0.007 47,0.003 62 min-1。P-糖蛋白抑制剂对丁香苦苷肠吸收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丁香苦苷在肠道下部吸收较好;药物浓度低时,吸收速率常数小,中、高浓度时,吸收速率常数增大;在pH 5.0~7.4,pH 5.0吸收速率常数较小,pH 6.8,7.4吸收速率常数增大,丁香苦苷为P-糖蛋白底物。  相似文献   

20.
小鼠体内泻心汤中黄芩苷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小鼠灌胃给予泻心汤4.5、9、18g/kg后,用HPLC方法分析血浆中黄酮类成分、测定血浆中黄芩苷浓度经时变化,浓度-时间数据用DAS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小鼠灌服泻心汤后血浆中检测到黄芩苷、汉黄芩苷和另一黄酮类成分,其中黄芩苷含量最高。泻心汤灌胃给予4.5、9、18g/kg后,黄芩苷主要药代学参数分别为:T1/2=2.77、5.69、6.20h,AUC0-∞=9.09、23.49、39.57μg·h/mL,CL=12.52、6.962、11.50L·h/kg,Vd=50.11、79.56、102.95L/kg,Cmax1=1.89、3.32、4.79μg/mL(Tp1=0.08h),Cmax2=1.46、2.57、4.16μg/mL(Tp2=3h)。结论:泻心汤中黄酮类成分可以吸收进入体内,其中以黄芩苷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