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早期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相关机理。方法:将58例中风早期失语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治疗组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Schuell氏刺激法语言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Schuell氏刺激法语言训练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 in,30日为1疗程。并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经颅多普勒(TCD)、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检测评定。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程后5项言语功能得分提高率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改善、中度改善者的言语功能得分提高率与针刺前后(即刻)脑血流变化呈高度正相关。治疗组(随机选择10例)病人疗程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比较,其中潜伏期在疗程后明显缩短(P<0.01);波幅虽有一定改善,但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早期失语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针刺能够明显改善左侧大脑的血流速度,可作为临床评价和预测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的疗效指标之一;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的缩短可能是治疗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60例,被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互动式头针,头针留针期间进行言语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头针结合言语训练,两组头针取穴相同,取神庭、百会、言语一、言语三区。治疗前和经治疗4周后,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hinese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Standard Aphasia Examination,CRRCAE)进行语言功能评价,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价(communicative abilities in daily living test,CADL)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经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治疗后治疗组语言功能各亚项评分及实用交流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互动式头针优于传统头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皮针结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头皮针结合言语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言语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9.47%)明显优于对照组(68.4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语言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语言功能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给予头皮针结合言语训练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语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4例中风后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言语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配合言语训练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组(针康组)30例、单纯针刺(针刺组)30例与单纯语言功能训练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定患者语言功能,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观察患者失语商(AQ)和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4项基本语言功能。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AQ和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针康组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治疗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且提示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6.
吕静  尤路  万小雪  贾建真 《陕西中医》2019,(11):1531-1533
目的:研究并观察解语丹加减配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解语丹配合言语训练,对照组采用单一言语训练,疗程为2个月,两组治疗结束后通过观察汉语失语症评定量表(ABC量表)、BDAE分级评定量表以及有效率量表,进行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观察汉语失语症评定量表,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BDAE分级评定量表,治疗组语言改善的等级比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语丹加减配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效果明显,并且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针刺结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倩  康冰 《河南中医》2010,30(2):179-18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针刺治疗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语言康复训练。结果:临床愈显率比较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听语理解能力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失语患者共90例,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康复针刺组、单纯康复对照组、单纯针刺对照组,每组30例,在基础治疗上,单纯康复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单纯针刺对照组实施针刺治疗,针刺康复组用言语康复训练配合太极针法。结果:治疗后10 d,康复针刺组及单纯针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康复对照组,波士顿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DAE)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分优于单纯康复对照组(P0.05),康复针刺组及单纯针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0 d,康复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BDAE严重程度优于其他2组(P0.05),单纯针刺组总有效率、BDAE严重程度优于单纯康复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的康复训练、针刺、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三种不同的方法均可有效促进中风后失语患者的康复,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治疗方法效果更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针刺五泉穴联合强制性诱导语言疗法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中国式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7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刺五泉穴联合强制性诱导语言疗法。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构音清晰度、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3周CFCP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31/35),高于对照组的65.71%(23/35)(P 0.05);治疗后观察组构音清晰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1周、治疗3周观察组CFCP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刺五泉穴联合强制性诱导语言疗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效果显著,能恢复患者言语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现民  陈煦  胡兴旺 《河南中医》2010,30(10):1015-10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训练对中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汉语失语成套检测(ABC法)关于运动性失语症的诊断标准,选择60例中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的治疗组30例,服用西药溴隐亭和左旋多巴的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均按照"汉语失语成套检测(ABC法)"制定的记分标准进行语言功能评分。结果: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组临床恢复3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0%,与西药对照组疗效(83.3%)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副作用较小,起效较快,复发率低。结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是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刺早期干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伟 《世界中医药》2014,9(10):1349-1351
目的:分析研究中风以后运动性失语采用针刺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09年7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有中风以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针刺早期干预模式,3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81.6%,治疗后治疗组AQ评分为(68.3±6.2)分、CADL评分为(103.2±11.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3±5.9)分、(79.3±13.6)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以后运动性失语采取针刺早期干预,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病情恢复以后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组(31例)和单纯针刺治疗组(31例),盐酸羡金刚初始剂量5 mg/天,1周后增至10 mg/天;针刺治疗选“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金津、玉液舌下点刺出血,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评分及两组之间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95% CI=78.55%~99.20%);对照组为68.97% (95% CI =52.12%~ 85.8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990 2,P=0.004 8);治疗组较对照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语言积分参数(t=13.147 1,P<0.01).结论:针刺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其收益为OR =0.15(95% CI =0.03 ~0.80),NNT =4(95% CI=2.26~20.04).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通里穴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探讨通里穴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并试图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配合针刺通里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失语症评分、失语严重程度分级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失语严重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失语症总分、复述、说及读得分均有增高(P〈0.01);治疗组失语症评分说及读得分增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通里穴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通里穴是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有效的穴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阴阳调整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下肢痉挛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寻找脑卒中后改善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取阴阳调整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普通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后评定两组下肢肌张力疗效、肌张力改善值及FIM运动功能。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疗效比较,试验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Ashworth评分改善值、FIM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阴阳调整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改善中风下肢痉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普通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立体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立体针刺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予以传统体针结合吞咽功能训练。结果:经过30天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都能得到改善(P<0.01),但是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及愈显率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体针刺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体针、头体针结合治疗改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脑卒中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对象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治疗组采用头体针结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分标准采用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改良量表(MESSS)。[结果]治疗5周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综合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较单纯体针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采用针药结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95%,对照组为5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疗法对脑梗塞运动性失语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脑梗塞运动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给予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语言训练疗法康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ABC法评分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在流利性、信息量、复述、色命名、词命名、是否、听辨认、反应命、执行指令等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疗法能够较好的改善脑梗塞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能力恢复情况,方法简单,安全性高,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强迫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科基本治疗和康复科基础治疗(包括肌力训练、降张训练、神经促通技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拮抗肌配合强迫疗法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单纯加用强迫疗法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在肢体肌张力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STEF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结合强迫疗法的治疗方法较单纯运用强迫疗法治疗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及针刺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疗效。[方法]使用同期对照方法,将50例经CT和MRI确诊住院患者按住院就诊序号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内科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及支持对症)。治疗组25例,西药治疗同对照组,发病48h,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康复运动训练和针刺治疗。观测运动功能。1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FMA、ADL评分两组均明显上升(P0.01),治疗组上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及针刺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对运动功能恢复有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