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8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和治疗结果,并对患者GCS评分与预后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痊愈13例(46.4%),轻残7例(25%),中残4例(14.3%),重残3例(10.7%),死亡1例(3.6%)。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cos)判断预后标准,痊愈患者与轻残患者GC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中残、重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死亡患者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外伤性脑梗死多为颅脑外伤导致的脑血管痉挛、血管损伤、血栓形成、颅内压增高及脑灌注压降低等原因引起,好发于基底节区,临床表现依梗死灶的部位和范围的大小而有不同,患者GC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罗泽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6):769-770,773
目的:探讨重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83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1年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行CT或DSA检查,其中65例行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18例非手术进行减压,经治疗无死亡病例,其预后GCS评分13~15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后颅窝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5例外伤性迟发性后颅窝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根据GCS评分、血肿量和CT表现,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9例GCS评分>12分,血肿量≤10ml,环池清晰,第四脑室无受压变形且无小脑、脑干阳性体征.在严密观察和动态CT检查下保守治疗.16例血肿量>10ml,出现意识状态突然改变,烦躁、频繁呕吐、头痛加剧时,积极手术治疗.预后:伤后6个月根据GOS判定疗效,18例恢复良好,重残3例,死亡4例,保守治疗无1例死亡.结论 早期复查CT是及时诊断外伤性迟发性后颅窝血肿的最有效方法.根据GCS评分、血肿量及CT表现来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外伤性颅后窝血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外伤性颅后窝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与临床预后,对影响颅后窝血肿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56例患者,依据格拉斯哥临床预后评分(GOS评分),恢复良好39例(4~5分),预后不良17例(1~3分),其中中残8例,重残4例,死亡5例。统计学分析外伤性颅后窝血肿预后与血肿部位、血肿量、GCS评分及伤后手术间期等因素相关,单纯颅后窝硬膜外血肿、血肿量少、入院时GCS评分高、以及伤后手术间期短患者预后较好。结论早期诊断、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并早期手术,有利于外伤性颅后窝血肿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告126例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EDH),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抉择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患者临床表现、CT所见和治疗效果比较.采用骨瓣开颅51例,骨槽开颅20例,钻孔引流21例,非手术治疗34例.结果:GCS9分~15分90例中恢复良好79例,中残10例,死亡1例.GCS3分~8分36例,恢复良好18例,中残6例,重残4例,死亡8例.结论:头痛、呕吐、意识恶化是外伤性EDH的早期常见表现.适时的CT检查对外伤性EDH的早期诊断有极重要意义.对于临床上出现神经系统压迫症状或血肿量30ml以上者应手术治疗,小于30ml者,可非手术治疗并动态观察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对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资料。结果:本组患者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龄(49±18)岁。入院时按Glasgow昏迷评分(GCS)〉10分1例;5~10分21例;3~4分6例。术后3个月时按Glasgow预后评分(GOS)评定疗效:良好10例(35.71%),中残5例(17.86%),重残5例(17.86%),植物生存1例(3.57%),死亡7例(25%)。GCS评分≤5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GCS评分〉5的患者(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GCS评分5分以上颅脑损伤患者,在出现不可逆缺血损害前,席早期行去骨瓣减压并砸腩膜成形术等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脑梗塞18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波 《中原医刊》2003,30(18):40-40
随着CT及MRI的广泛应用 ,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现率有明显提高。 1996年以来我院共收治经CT检查确诊的外伤性脑梗塞 18例 ,现将有关诊断、治疗及发病机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13例 ,女 5例 ,年龄 6岁~ 74岁 ,其中12岁以下 6例 ,5 0岁以上 8例 ,12~ 5 0岁 4例。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 ,其中车祸伤 12例 ,打击伤 6例。1 2 临床表现 :入院时GCS评分 :13~ 15分 9例 ,9~ 12分 4例 ,3~ 8分 5例。 5例伤后无意识障碍 ,7例一过性昏迷 ,5例中度昏迷 ,伤后出现梗塞症状距受时间 2小时~ 7天不等。1 3 CT资料 :所有病例入院均…  相似文献   

8.
孙永全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2):851-852
目的:探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到2005年12月收治71例小儿蘑型颅脑损伤(GCS≤8分)的临床资料。结果:71例(其中GCS≤5分23例)合并颅脑内血肿40例及脑窜内出血1例,占56.40%。手术治疗57例,非手术治疗14例。59例存活。随防6个月至3年和头颅CT复查,48例恢正常,13例有脑软化灶,其中4例与病灶侧侧脑室穿通;轻、中残3例,其中1例确诊为外伤性癫痫。8例死亡,病死率11.27%。结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抽搐发率高、生命体征变化快、颅骨凹陷及骨缝分离、硬膜外血肿多见、小儿脑组织对损伤有较强的修复力等特点。充分掌握其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脑梗塞7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生机理、临床早期诊断及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收治73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结果按GOS评分良好49例,中残11例,重残8例,死亡5例。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动态影像学检查,可尽早发现外伤性脑梗塞,结合科学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昆明市儿童医院2009年9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36例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儿年龄从4个月~11岁,受伤原因包括高处坠落伤、车祸伤和重物击打伤。所有患儿均在伤后1周内确诊。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恢复良好11例,轻度残疾16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是严重的脑外伤并发症,诊断主要依靠CT或MRI,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青科  陈义雄 《广东医学》1998,19(4):309-309
外伤性脑梗塞临床较少见,笔者报道自1992年3月-1997年3月经CT检查证实为外伤性脑梗塞35例,根据其临床特点和CT表现,进行分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完整者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在6个月-73岁。CT检查诊断为脑梗塞的时间为1-5天。1.2临床表现:根据头颅外伤的轻重程度将35例分为两组,第一组为轻微外伤型(对例),年龄为6个月一2岁18例(85.7%),3-6岁3冽(14.3%)。意识情况按Glasgow刚计分法分类,GCS评分均为10-13分,该组病例在创伤后10分钟一24小时发现偏瘫者17例,肢体无力伴不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科近5年来收治的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震荡伤2例、脑干损伤1例、脑挫裂伤4例、颅内血肿11例、脑疝4例;开颅手术16例,内科治疗6例.结果出院后6个月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法(G 0S)评分:良好8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发生机制较复杂,预后差.应提早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外伤性肝破裂患者58例按照临床分级选择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治愈52例,死亡4例,治愈率为93.10%(54/58),死亡率为6.90%(4/58),死亡病例中2例死于严重性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胸腹腔严重感染。结论早期准确而及时的诊断及其合理的选择手术时机和方法是保证外伤性肝破裂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成人外伤性脑梗塞19例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外伤性脑梗塞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分析2000年6月-2005年6月确诊的19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1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单纯内减压术5例,单纯外减压术3例,同时行内外减压术4例,另有7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2年,治疗总有效率为73.74%,治愈率为52.63%。[结论]外伤性脑梗塞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发现病情变化,CT、MR I及DW I对早期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过,愈后采用GOS评分。结果:48例患者经过手术、药物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其愈后GOS评分:良好29例,轻残9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4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及早的诊断及正确的处理可以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于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早期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降低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率。方法选择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排除入院后24h内死亡的病例)。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于术后早期给予生理盐水250-5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30ml(儿童酌减)静脉滴注,1次/d,10~15d为1疗程。统计两组病人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受伤至手术时间、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及迟发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率、死亡率、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率及梗塞灶范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治疗组311例发生迟发性大面积脑梗塞18例(6.1%),对照组302例发生47例(18%),发病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死亡28例(9%),对照组死亡67例(22%),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梗塞后的死亡率治疗组22%(4/18),对照组65.9%(31/47),有显著差异(P〈0.01);梗塞灶直径治疗组平均5.85cm,对照组10.17cm,有显著差异(P〈0.05);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率治疗组10.61%(32/311),对照组9%(27/302),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早期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显著降低迟发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梗塞灶体积,不增加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临床治疗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7例符合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标准的患者,经院前急救及相关科室协作处理后,均行一侧或双侧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术后转重症监护室予以生命支持、亚低温及药物等综合治疗。统计学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按GOS预后评分判断,死亡29例(61.7%),重残及植物生存9例(19.1%),恢复良好9例(19.1%)。入院时GCS评分3分双瞳孔散大的17例患者均于术后2-61d死亡,4-5分患者死亡6例,植物生存1例;6-8分死亡6例,重残8例,恢复良好4例;9-12分5例恢复良好。术中所见分组,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一经诊断,应在最短时间内行开颅去骨瓣减压,必要时行额极或颞极切除内减压,术后于重症病房监护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杜超  李朝晖  胡国章 《吉林医学》2007,28(11):1306-1306
外伤性脑梗塞(traumaticcerebral infarction,TCl),是指继发于创伤后,脑血管发生严重痉挛或闭塞,从而导致脑组织的缺血、梗塞.患者在颅脑受伤后首次CT检查时未发现梗塞灶,受伤24h后复查CT时发现梗塞灶[1].外伤性脑梗塞是颅脑外伤后较严重的并发症,是患者死亡原因之一.外伤性脑梗死多发生在青少年及儿童.因此,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我院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儿童外伤性脑梗塞12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讨论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颅脑损伤后多以出血病变为主,应选择CT检查,一旦CT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应及时行MRI检查,可较早明确诊断。明确诊断的病例根据病情给予综合治疗并同时给予针对性治疗。综合治疗包括给氧(或高压氧)、冰帽降温、脱水药物应用、激素及脑多肽药物应用、巴比妥疗法等;针对性治疗包括:(1)合并呼吸功能障碍及深度昏迷估计短时间内不能苏醒者要及时行气管切开;(2)单纯性脑梗塞在及时应用扩血管药或溶栓药物;(3)梗塞面积较大,有占位效应者或合并脑挫裂伤明显有形成脑疝倾向者要及时行去骨瓣减压术;(4)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要在治疗出血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剂量应用药物防止脑血管痉挛发生;(5)合并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者在清除血肿的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本组2l例按Jennett和Bond治疗结果分级标准评价良好16例,中残3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若能及时明确诊断,治疗效果明显,愈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外伤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水肿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30例)和观察组(130例),应用甘露醇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甘露醇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13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64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46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2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6%;在观察组13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73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49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8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为(5.4±2.8)分,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为(5.6±3.2)分,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为(12.5±3.0)分,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为(10.1±2.5)分,两组患者的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外伤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