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并总结近年来各医家对轻度认知障碍(MCI,属中医“健忘”“呆病”等范畴)的中医证候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情况,并进一步深入思考.方法 在大量研究有关轻度认知障碍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医古代对于MCI的认识,并选取近年来对于MCI中医证候研究有代表性的四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思考研究.结果 MCI中医证型可以归纳为肾虚证、血瘀证、痰浊证、气血亏虚证(包含心血虚证、脾气虚证、心脾两虚证)、热毒内盛证、腑滞浊留证、阴虚阳亢证、气郁证.其中肾虚证、血瘀证、痰浊证、心血虚证、脾气虚证、心脾两虚证为MCI患者常见证型.经思考存在的问题有:研究对象的收集、纳入标准不统一、不可靠;研究中所用的中医辨证标准的不统一、可靠性差,缺乏对照组的设立;统计方法繁多,因而导致统计结果的差异.结论 MCI中医证候的研究亟待进一步规范和深入,从证候要素入手进行MCI中医证候的研究应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1)患者中医证候与认知损害特点的关系。方法将120例MCI患者根据认知损害的领域不同分为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 MCI)及非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na MCI)两个亚型,按照老年期痴呆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统计各中医证型患者在不同亚型的分布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对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各认知域包括视空间执行、命名、注意、语言表达、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力进行评分,并对中医证型与认知域损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0例MCI患者中a MCI型76例,na MCI型44例;肾虚髓减证38例,痰浊阻窍证36例,心脾两虚证18例,气滞血瘀证18例,心肝阴虚证10例。a MCI型中痰浊阻窍证最多(26例,34.2%),na MCI型中肾虚髓减证最多(18例,40.9%)。Mo CA总分由低到高依次为肾虚髓减证、痰浊阻窍证、气滞血瘀证、心脾两虚证、心肝阴虚证,肾虚髓减证分别与心肝阴虚证、心脾两虚证、气滞血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肾虚髓减证与视空间执行、定向力受损存在相关性(P0.05),痰浊阻窍证与语言表达、延迟回忆受损存在相关性(P0.05),心肝阴虚证、心脾两虚证、气滞血瘀证与各认知域受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肾虚髓减证、痰浊阻窍证是MCI最常见证型,且肾虚髓减证患者视空间执行、定向力受损明显,痰浊阻窍证患者语言表达、延迟回忆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的中医临床证候分布特点与规律.方法:参照目前国际公认的MCI诊断标准,筛选出128例MCI患者,详细观察记录其中医临床症状,并根据规范化的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析.结果:MCI患者出现频率最高的前8种症状是:健忘善忘(近事遗忘)100%,膝腿酸软86.5%,二目昏花78.6%,头晕76.2%,耳鸣69.7%,发枯少华60.5%,少寐37.3%,精神萎靡28.1%;证候分布上髓海亏虚占94.5%:其中单纯虚证占59.3%;虚实夹杂证占35.2%(髓海亏虚兼痰浊者占21.9%,兼血瘀者占5.5%,兼痰浊及血瘀者占7.8%);单纯痰浊阻窍者占3.9%;单纯气滞血瘀者占1.6%.结论:MCI病位在脑,病性本虚标实,主要病机为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脑失所养,神明失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的中医证候规律,为中医药早期干预痴呆提供辨证依据。方法:将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114例与认知正常者(NCS)63例、AD患者17例的中医证候进行对比研究。采用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等评价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并用于痴呆的筛选。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CMS)甲套用于评估记忆功能。参照《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拟订"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辨证量表(草案)",对观察对象进行中医证候诊断。结果:肾气虚证、痰浊证、血瘀证在三组中均是最常见的证候。与NCS组相比,三个常见证候出现比率在MCI组、AD组中呈现增加趋势;MCI和AD组单个证候出现比率呈下降趋势,而复合证候出现比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这三个常见证候中,痰浊证积分在MCI和AD组显著高于NCS组(P〈0.01),有统计学差异,而肾气虚证、血瘀证积分在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认知尚未受损的中老年人中就已出现与MCI和AD相似的中医证候表现,此时,证候表现相对单一或程度较轻,一旦出现认知损害(MCI或AD),中医证候表现更为复杂,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5.
尹龙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3):773-774
轻度认知损害(MCI)中医证候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肾、心、脾、肝为主,标实主要有痰浊和瘀血。肾精亏虚是最常见的证型。中医证候辨证积分与认知损害呈负相关,这为中医辨治MCI提供了客观依据。肾精亏虚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最好,可能是MCI发生的危险因素;痰浊阻窍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比较特异,是MCI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但认知损害与证候之间的相关性是非特异性的,认知损害是否有助于中医辨证,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损害(MCI)的认知特征、危险因素以及中医证候特征,为痴呆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MCI患者与认知正常者(NCS)对照,采用神经心理学评价量表评价认知功能,应用中医证候辨证量表进行中医证候调查。结果: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组(44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总分显著低于NCS组(75例),计算与注意项二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NCS组平均受教育时间高于aMCI组,平均收缩压低于aMCI组。肾虚、气虚、痰浊证是aMCI和NCS组的常见证候,aMCI患者的复合证候出现比率增加。结论:aMCI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认知损害与高血压病、低文化有关。随着认知损害程度的加重,中医证候表现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选取132例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相匹配的124例非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对照,分析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型、证素特点。结果: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医证候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虚髓减证(38.6%)、痰浊阻窍证(34.1%)、气滞血瘀证(12.1%)、心脾两虚证(9.1%)、心肝阴虚证(6.1%);病位证素主要为肾(43.0%)、脾(32.3%)、心(11.4%)、肝(7.6%);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23.4%)、血虚(21.8%)、痰浊(18.9%)、血瘀(17.0%)、气滞(8.6%)。结论: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医证候以肾虚髓减证、痰浊阻窍证居多,气虚为最主要的病性证素。  相似文献   

8.
余玲玲  梁瑞宁  魏俊英 《河南中医》2013,33(7):1171-1172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中医证候分型.方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其中医证候分型.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根本病机为肾虚,痰湿、血瘀为标,主要涉及肾、肝、脾等脏腑.证候分型单证候有肾虚证、肝郁证、脾虚证、痰湿证、血瘀证、血虚证,复合证候有气滞血瘀证,肾虚兼痰湿证,肾虚血瘀证、肾虚肝郁证、痰瘀互结证.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肥、瘦的差异性及其内分泌改变与中医证候分型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类中心聚类法对154例血栓前状态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证候信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传统临床辨证分为12种证型,分别为血瘀证、气虚证、湿浊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浊证、湿热(毒)证、气滞证、血虚证、痰热证、寒凝证;其中,血瘀证、气虚证明显多于其他证候,占49.1%,寒凝证最为少见。证候聚类分析结果得出4型,其中阳虚血瘀证占60.4%,痰湿蕴热兼气滞证占20.1%,气阴两虚证占13.0%,寒凝证占6.5%,阳虚血瘀证是血栓前状态的最常见的中医证型。结论:聚类分析对于中医证候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为证候的归纳提供相对可靠的辨证依据,为辨证治疗用药及科学地评估中医疗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慢性脑缺血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脑缺血患者中医证候及临床相关情况,为今后辨证论治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选择慢性脑缺血患者259例,将临床证候归纳为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肝阳证、肾虚证5个基本证候进行中医积分评定,同时对基础疾病、年龄、病程进行相应分析。结果慢性脑缺血患者60岁以上居多,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者,气虚证、血瘀证和肾虚证占的比率越高,气虚证和肾虚证患者年龄、病程均长于其他证候患者;气虚证多见于冠心病患者,血瘀证多见于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痰浊证多见于糖尿病和高血脂症患者,肝阳证多见于高血压病患者,肾虚证虽以高血压病和冠心病为主,但均见于各种基础疾病患者;慢性脑缺血证候分布频率以气虚证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为肾虚证、血瘀证、痰浊证、肝阳证;慢性脑缺血可出现2种证候、3种证候、4种证候及4种以上证候等多种类型,其中2种证候组合最多131例(50.57%),3种组合97例(37.46%),4种组合27例(10.43%),4种以上组合仅4例(1.54%)。结论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肝阳证、肾虚证5种证候基本概括了慢性脑缺血患者的证候,以气虚证、肾虚证、痰浊证为多见,并与年龄和基础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中医辨证规律及证素提取。方法:例原发性血脂异常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因子分析寻找中医辩证规律,证素分析。结果运用因子分析得到6个公因子,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6种证候分布情况:痰瘀互结证占20.9%,脾气虚证占18.8%,其余依次是痰浊阻遏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分别占17.8%、16.3%、13.8%和12.3%。原发性血脂异常的病位证素为脾、肝、肾,病性证素为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结论老年原发性血脂异常的常见证候类型有6种,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其中痰瘀互结证与脾气虚证所占比重最大。原发性血脂异常的证素为脾、肝、肾,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论治思维确定患者的中医证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济情况、肿瘤分期、化疗周期、抑郁程度等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主要有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5个证型,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肿瘤相关性抑郁中医证型与患者收入情况及既往化疗史无明显相关性,而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存在差异(P<0.01)。在5个证型中除肝郁脾虚证外,男性患者多见于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女性患者以心虚胆怯证较为多见;患者年龄与肝肾亏虚证呈相关性,与其余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肿瘤分期中Ⅰ期患者以痰火扰心证、气滞血瘀证多见,Ⅱ期患者以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多见,Ⅲ期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多见,Ⅳ期患者多为肝肾亏虚证、心虚胆怯证;轻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中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重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肾亏虚证。结论: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程度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瘦素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8例代谢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辨证分为4种证型:气滞湿阻证、痰瘀互地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对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气滞湿阻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其他两证所占比例相似。痰瘀互结证的腹围及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证,而气滞湿阻证又高于气阴两虚证及脾肾气虚证。气滞湿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的TC、LDL-C、INS、2hINS和瘦素均明显高于其他二证。结论:气滞湿阻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气滞湿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的胆固醇升高更为明显,胰岛素抵抗更加严重,且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升高更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求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证型和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1996年1月至2016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治疗PPD的临床研究,对文献中的证型、方剂以及药物出现频次和比例进行统计归类,对药物和症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整理分析得出21个PPD证型,其中心脾两虚、肝气郁结、气虚血瘀、脾肾两虚、痰热郁结为常见证型;证型要素分析,肝郁、血瘀、气滞、痰湿、痰瘀为常见实性证型;心脾两虚、气虚、血虚、脾肾两虚、阴虚、气血两虚、肾虚为常见虚性证型;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四脏;共得方剂108首,其中自拟方59首,成方49首,两者以补益剂、理气剂、理血剂为主;整理中药139味,分为9类,柴胡、当归、党参、白芍等为常用药。结论:PPD的证型、选方和用药具有不同于其他时期抑郁症的特点,强调以疏肝理气、产后补虚为法,兼以注重对血的调养,同时注重对PPD患者心身的共同调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调查,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海南省琼中县(中部)、琼海市(东部)、儋州市(西部)、乐东县(南部)中医院近年来神经内科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例300例,所有病例患者在72 h内入院并自入院当天至发病14 d。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的六大基本证候因素,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加以辨证,同时进行单证及复证的分布分析。结果:海南地区300例中风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以风证、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为主,其中3种证候组合表达为常见,复合证中以风痰瘀、风瘀虚证为多。结论:海南地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以单证为主,中医证候要素组合主要以3种证候要素组合表达的例数最为多见,发病主要以风痰瘀、风瘀虚所占比例为最高,火热证的出现多伴随有痰湿,阴虚阳亢证在急性期较为少见。证候体现了中风病传统病机,可以使复杂证候简单化,可以灵活准确的反映证候的动态、复杂、多变的特性,为证候的规范化和辨证的灵活性之间构筑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代谢综合征(MS)常见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的关系,为MS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MS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经中医辨证分为气滞湿阻型、痰瘀互结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4种证型,同时纳入健康体检者30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及研究组各型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肺结节(PN)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71例肺结节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证候要素判定标准确定肺结节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再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条目进行聚类分析,探索北京地区肺结节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肺结节的证候要素主要为痰浊、痰湿、气虚、血瘀和阳气虚。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肺结节的中医证候以肺气虚证占比最多(34.3%),其余依次为肺气阴两虚证(19.2%)、瘀血阻络证(17.7%)、痰热郁肺(16.2%)、肝郁气滞(12.5%)。结论:肺结节的病位主要在肺,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可分为肺气虚证、痰热郁肺证、肺气阴两虚证、肝郁气滞证、瘀血阻络证,其中以肺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占比较高。在治疗和辨证过程中,要首重气阴两虚的问题,适时加用补气养阴,强肺气,润肺脉,使气血调达通畅,则邪无以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中医干预治疗提供辨证依据。方法:参照目前国际公认的MCI诊断标准,筛选出252例MCI患者,运用辨证量表确立五种证型,并根据量表评分进行辨证分析。结果:证候分布上肾精亏虚证143例,气血不足证107例,痰浊阻络证65例,瘀血阻络证37例,肝阳上亢证36例。其中单纯虚证120例,单纯实证52例,虚实夹杂证80例。结论:MCI病属本虚标实,以肾精亏虚为主,其次为气血不足,兼痰湿血瘀等,治疗以健脾补肾益气为本,祛痰活血通络治标。  相似文献   

19.
眩晕病的辨证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王立忠 《河南中医》2009,29(2):105-107
眩晕一病,病因多端,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常分为6个类型: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痰湿中阻证、肝郁脾虚证、痰瘀交阻证,分别施以不同的方剂。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掌握其辨证立法、选方用药的规律,有效组织,合理用药,灵活配伍,充分利用某些药物配伍后所产生的协同增效作用,使药到病除。用药配伍规律大致有:平肝潜阳,清脑熄风;健脾祛痰,利湿和胃;补气益肾,养血安神;滋阴补肾,填精补脑;活血祛瘀,化痰通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取证候要素,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查阅近10年来辨证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文献资料,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45篇)录入到Excel表格,转化为SPSS 16.0数据库后,统计证候及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频率。结果:20个证候类型中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证候是:肾精亏虚证、痰迷心窍证、痰浊血瘀证。得到证候要素15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5个)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肾、心、脾;病性证候要素(10个)出现的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血瘀、痰浊、精亏。结论:轻度认知障碍以肾精亏虚证为主要病机,以血瘀、痰浊等病理因素为主,其间常相互联合,相互为因,使病机变的复杂,而证候要素则能简洁、灵活地反映疾病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