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史学  刘正茂  刘丽丽 《北京中医药》2012,31(11):829-831
目的探讨中医药辅助化疗配合个性化心理疏导对恶性实体瘤患儿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0例实体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规范化疗,观察组在规范化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扶正健脾辅助治疗,并对患儿及家长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对2组患儿的负性情绪及化疗依从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比对照组患儿在负性情绪方面得到较好的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负性情绪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P〈0.01)。观察组负性情绪较治疗前明显缓解,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后较化疗前负性情绪明显加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依从性好于对照组(χ2=5.516,P=0.019〈0.05)。结论中药扶正健脾配合个眭化心理疏导能有效的改善化疗时患儿出现的负性情绪,提高患儿化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张吉  史学  祝秀丹  王焕民  秦红 《北京中医》2013,(10):777-77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实体瘤化疗患儿家长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陪同恶性实体瘤化疗患儿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的家长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患儿行常规化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健脾中药口服以减轻患儿化疗不良反应,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实体瘤化疗患儿家长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调查,比较2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口服中药减轻化疗毒性及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可减轻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抗癌扶正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用抗癌扶正方联合“GP”或“NP”或“TP”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70例,与单纯化疗组40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37.1%和32.5%,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2.8%和65%,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6%和50.2%,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下降较对照组要轻(P〈0.01);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肿瘤相关抗原表达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癌扶正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毒性低,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时间疗法与中西药联合治疗对晚期胃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晚期胃癌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健脾扶正汤联合草酸铂方案的择时用药疗法,对照组采用健脾扶正汤联合草酸铂方案常规化疗的非择时用药。结果:两组生存质量调查问卷评分比较,治疗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物理症状及整体健康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治疗组疗后疼痛、乏力、食欲不振、腹泻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扶正汤联合草酸铂方案时辰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能稳定瘤体,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而达到“带瘤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4):753-755
目的:探讨人参四逆汤加味治疗不同类型实体瘤患儿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儿科治疗的80例不同类型实体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化疗治疗的方法,出现化疗不良反应,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人参四逆汤加味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疲乏、恶心呕吐、纳差、白细胞低下等不良反应的改善情况、外周血象各指标、化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疲乏、恶心呕吐、纳差、体重减轻、脱发等不良反应明显较对照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依从性及化疗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四逆汤加味治疗不同类型实体瘤患儿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减轻化疗对机体的损伤,增强耐受性,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扶正健脾汤结合化疗对实体瘤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肿瘤科门诊及住院的实体瘤患儿167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均采用化疗,治疗组于化疗同时加用扶正健脾汤,每次50~100 mL,每天2次。化疗后治疗组加用扶正健脾汤化裁。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年后WBC、Hb、PLT。观察治疗1、2、3年患儿生活质量、3年存活率及死亡患儿的生存期。结果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6个月、1年后WBC、Hb均升高,治疗 1年后PLT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与本组治疗1年后比较,治疗组治疗2、3年后心理功能、全身症状评分降低(P<0.05, 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1年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全身症状评分降低,治疗2年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降低,治疗3年后心理功能、全身症状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死亡例数降低,存活率升高,死亡患儿生存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健脾汤结合化疗能有效提高实体瘤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实体瘤患儿的存活率,延长实体瘤患儿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消积汤配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选用相应的化疗方案,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健脾消积汤。2组以4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KP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37.50%)对照组总有效率3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积分和KPS评分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积分、KPS评分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计数下降、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消积汤配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可提高化疗的效果,减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及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健脾中药配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脾中药配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设计,选取64例大肠癌患者,其中治疗组(32例)用健脾中药加化疗,对照组(32例)用单纯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实体瘤疗效、生存质量(KPS评分)及免疫功能(NK、CD3、CD4、CD8)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2.50%和6.25%;组间实体瘤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PS评分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K、CD3、CD4水平显著提高(P〈0.05),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对照组免疫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NK、CD3、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中药配合化疗具有明确的稳定肿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明燕 《新中医》2021,53(23):145-148
目的:观察健脾降逆汤联合常规西药对宫颈癌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12 例进行化疗的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6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健脾降逆汤治疗,观察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生活质量(QOL) 评分变化,比较2 组治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83.9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及QOL 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上述5 项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消化道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4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降逆汤联合常规西药有助于缓解宫颈癌化疗后的临床症状,降低骨髓抑制、消化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参麦注射液减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作用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减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反应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化疗的同时给予参麦注射液滴注;对照组30例,按常规化疗(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等)治疗。观察2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及胃肠道反应情况。结果:白细胞下降0、Ⅰ、Ⅱ、Ⅲ、Ⅳ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参麦注射液对化疗后白细胞有明显改善作用。血小板在0、Ⅰ、Ⅱ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参麦注射液对化疗后血小板有明显改善作用。胃肠道反应在0、Ⅰ、Ⅱ、Ⅲ、Ⅳ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参麦注射液对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参麦注射液具有减轻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促进骨髓红系造血,提高白细胞、血小板的功效,有扶正抗癌、提高免疫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以雄黄为主配合扶正祛邪中药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临床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MD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雄黄1 g,日2次口服,服药3周,停1周,同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服用扶正祛邪中药,对照组30例予小剂量CAG方案化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象变化、骨髓中原始细胞及病态造血比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73.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及血小板计数(PLT)均升高(P<0.05),但2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骨髓粒、红、巨系病态造血及原始细胞比率均降低(P<0.05),但2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雄黄为主配合扶正祛邪中药治疗中高危MDS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芪胶升白胶囊防治肺癌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甘肃省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就这的肺癌化疗患者171例,应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中央随机、多中心竞争入组的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疗程21 d。以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分度为主要的疗效指标,以中医证候与症状积分为次要疗效指标,以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尿素氮(BUN)、血肌酐(CRE)、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为安全性指标,治疗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访视点5WBC检测值与访视点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芪胶升白胶囊、安多霖胶囊均有防治化疗后WBC减少的效果,芪胶升白胶囊具有明显的提升患者外周血WBC下降作用;2组患者访视点2外周血WBC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 2),表明芪胶升白胶囊具有防治化疗导致的外周血WBC分级下降效果。2组患者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各访视点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芪胶升白胶囊、安多霖胶囊均有防治化疗后中性粒细胞下降效果。2组患者中医证候与症状基线减访视5组内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与症状基线减访视5组间差值比较,证候总积分(P=0.017)、神疲乏力(P=0.012)、面色萎黄(P=0.004)、心悸失眠(P=0.05)等单项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总分以及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等单项症状方面观察组优势明显。在临床试验过程中,2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也未发现2组患者治疗后RBC、Hb、PLT、GOT、GPT、BUN、CRE等指标异常情况。结论:芪胶升白胶囊、安多霖胶囊均有防治化疗白细胞减少效果,并能够明显临床症状。其中,芪胶升白胶囊具有防治患者外周血WBC分级下降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对外周血、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肾散结法联合化疗、双磷酸盐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疼痛的效果。方法:31例乳腺癌骨转移伴有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双磷酸盐和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肾散结方药,对照组仅用唑来膦酸和TP方案化疗。治疗2周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镇痛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及体质量增加稳定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WBC、Hb、PLT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温肾散结方药联合化疗、双磷酸盐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止痛效果良好,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芪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的防护作用.方法:将120例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化疗同时予黄芪注射液4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1天为1个疗程,连用4个疗程,对照组单纯用化疗.结果:治疗组的外周血WBC、PLT降低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Hb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黄芪注射液辅助化疗可对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芪升合剂对大肠癌患者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120例2007年9月—2011年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住院及门诊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芪升合剂联合化疗组(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以FOLFOX4或XELOX方案化疗,共6个周期,治疗组每次化疗结束后口服芪升合剂150 mL,早晚各1次,连续7天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使用总量及平均用量,观察两组6次化疗前及第6次化疗后白细胞(WBC)计数,观察治疗前、第4次化疗前及第6次化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LT)计数。于治疗前、第4次化疗前及第6次化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常见症状(乏力、易感冒、口糜、咽痛、面色少华、纳差、呕吐、腹泻等)积分及安全性指标(肝肾功能、尿常规)。比较两组化疗毒副反应分级及KPS评分、体重、症状积分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使用G-CSF平均用量及总量大于治疗组(P<0.01)。两组治疗后WBC计数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第2~6次化疗前及治疗后WBC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1, 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第4次化疗前RBC、PLT均减少,治疗后RBC、Hb、PLT均减少(P<0.05, P<0.01)。治疗组患者体重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乏力、易感冒、咽痛、面色少华、呕吐、腹泻症状积分均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第4次化疗前毒副反应降低(P<0.01)。结论 芪升合剂能有效干预大肠癌患者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是安全低毒的中药复方。  相似文献   

16.
益气养阴解毒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解毒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 将60例气阴两虚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以益气养阴解毒方加减(黄芪30 g 北沙参30 g 天冬15 g 麦冬15 g 女贞子12 g 石上柏30 g 石见穿30 g 七叶一枝花30 g等)治疗;化疗组以NP方案或GP方案治疗,化疗加中药组以益气养阴解毒方加化疗治疗,两个周期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后中药组气阴两虚证候改善的总有效率(80%)与化疗加中药组(35%)和化疗组(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88,P<0.01);中药组、化疗加中药组卡氏评分增加稳定率分别为90%、85%,高于化疗组(75%),其中中药组与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P<0.05);中药加化疗组疾病控制率为89.47%,高于中药组(72.22%)和化疗组(77.78%),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加中药组治疗后CD3+T细胞具有上升趋势(P=0.05),与中药组、化疗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化疗加中药组治疗后CD4+T细胞升高明显(P<0.05),化疗组治疗后CD4+T细胞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治疗后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化疗加中药组治疗后CD4++4/CD8+比值有升高趋势(P=0.06)。中药组、化疗加中药组治疗后CD8+CD28+ T细胞明显上升(P<0.01、P<0.05),化疗组治疗后CD8+CD28+ T细胞有下降趋势(P=0.06),与化疗加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养阴解毒方能够明显改善气阴两虚型晚期肺癌患者气阴两虚证候,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增加T细胞活性、增强辅助性T细胞及杀伤性T细胞功能,全面提高了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7.
刘凤香 《光明中医》2012,27(7):1322-1323
目的观察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中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的脾肾亏虚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并设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细胞(WBC、Hb、PLT)、免疫功能变化(IgA、IgG、IgM、ICT)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2%,对照组为38%(P<0.01);治疗组患者血细胞有所下降。但下降值和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免疫功能变化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该药配合化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骨髓抑制,其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芪胶升白胶囊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随机将医院接受治疗的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45例,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实验组(45例,芪胶升白胶囊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两组持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WBC、PLT、Hb水平,TNF-α、IL-6和hs-CRP水平,外周血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和KPS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WBC、PLT、Hb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实验组升高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6、TNF-α和hs-CR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TNF-α和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实验组降低较多(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及KPS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实验组升高较明显(P<0.05)。结论采用芪胶升白胶囊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中药组方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血象下降的临床干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50例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予鲨肝醇片干预治疗;治疗组75例,于化疗第5 d后给予补肾益髓中药干预治疗。干预治疗21 d后,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体力情况、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及血小板计数(PLT)]、免疫学指标(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及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显效率76.0%,体力恢复改善率73.3%,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显效率48.0%,体力恢复改善率50.7%,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体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血常规WBC、RBC、Hgb及PLT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WBC、RBC、Hgb及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免疫学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各中医证候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情况组间比较差异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髓中药可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象下降,升高WBC、RBC、Hgb及PLT水平,促进体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骨髓造血功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