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融合MRI与CT图像的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底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在本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14例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融合MRI与CT图像的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指引下接受显微外科手术。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14例中,近全切8例,次全切6例。术后3周,12例神经功能改善或同术前,2例神经功能下降,功能下降者行为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60,生活可自理。结论融合MRI与CT图像的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可为颅底显微外科手术提供全面的导航信息,提高了肿瘤切除程度及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4例颅眶筛沟通瘤的诊断与治疗的探讨,以期提高颅眶筛沟通瘤的疗效。方法 4例颅眶筛沟通瘤病人均行CT、MRI检查。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与颅面联合入路切除肿瘤,选用带蒂硬脑膜、骨膜、颅骨内板颅底重建术。残余肿瘤行OUR—旋转式伽玛刀补充治疗。结果 手术全切者3例,次全切除者1例,手术无死亡。结论 采用颅面联合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分块切除肿瘤与颅底重建术,是治疗颅眶筛沟通瘤的最佳手术方法。OUR—旋转式伽玛力补充治疗可直接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树青  陈淑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102-102,106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入住我科的确诊为颅脑肿瘤患者74例,采用颅脑肿瘤显微外科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74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术后有5例伴发感染,经抗感染处理纠正,2例术后出现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术)改善,1例肺癌脑转移患者术后1个月死亡,其余患者随访6~12个月均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失,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有显著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各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3月收治的5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55例患者中,恢复效果达Ⅰ级者7例,Ⅱ级者9例,Ⅲ级者18例,Ⅳ级者10例,Ⅴ级者5例,死亡6例,患者恢复有效率为61.8%。经过治疗及护理,患者的血压略有降低(P〉0.05),血肿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脑膜瘤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1月至2009年7月间诊治的16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12例,近全切除4例.术后颅神经功能改善9例,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7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后组颅神经损伤者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桥小脑角脑膜瘤可选择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注意对血管、神经和脑干的保护,提高切除肿瘤的技巧,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保证手术疗效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46例颅底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46例颅底脑膜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颅底脑膜瘤全切除37例,次全切除9例,其中12例采用显微手术,疗效优于直视手术,术后死亡2例。5例术后颅神经症状加重,21例无任何神经损伤症状,20例颅神经症状同术前。结论:颅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熟悉颅底解剖选择良好入路可提高疗效,利用显微技术可提高全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和颅神经损伤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前颅窝底巨大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切除方式,并分析特殊类型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至2014年间我科收治的21例前颅窝底巨大脑膜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经过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经影像学检查,并行显微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切除)18例,近全切除3例,无死亡病例;除1例颅神经功能术前完全丧失外,术后神经功能改善者17例,无改善者2例,加重者1例。术后随访复查头颅MRI,肿瘤全切除组病例未见复发,近全切除有2例复发。结论:前颅窝底巨大脑膜瘤手术切除难度大,根据肿瘤部位选择正确手术入路,采用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锥颅穿刺软通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实验组采用锥颅穿刺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GCS评分、再出血率及术后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锥颅穿刺软通道治疗较内科保守治疗具有疗效好、再出血发生率低、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等优点,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翼点入路在显微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介绍和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与颅底病变的临床应用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组经翼点入路进得显微外科治疗的病例。结果:多数病例获得良好恢复,显微镜下肿瘤全切率为56%,8例脑动脉瘤夹闭成功。术后1例出现动眼神经损害,偏瘫1例,死亡1例,结论,翼点入路可对前、中颅底,鞍区病变进行良好暴露,适用蝶骨嵴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Willis环的动脉瘤等颅底外科手术。掌握该入路的显微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3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外科治疗,病灶给予全切。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18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比术前明显改善;2例术后神经功能缺失进一步加重,但在术后随访期间,神经功能已恢复至术前状态;3例术后症状无改善。经平均38个月随访,均未见病变复发。结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进行性神经功能缺失,具有占位效应,接近脑干表面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掌握适当手术指征和微创技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可通过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扩大的经前颅底入路切除蝶筛窦及斜坡区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的经前颅底入路切除蝶筛窦及侵犯斜坡区肿瘤的临床应用。方法:自19997年6月至2001年3月采用该入路切除蝶筛窦及斜坡区肿瘤26例,其中肿瘤位于筛板8例,筛蝶窦8例,鼻筛窦5例,蝶斜坡区5例。结果:26例中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结论:该入路可充分暴露病变,术野开阔,对脑组织损伤小,适合作蝶筛窦区及侵犯斜坡肿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Zhang YZ  Wang ZC  Zong XY  Wang XS  Gui SB  Zhao P  Li CZ  He Y  Wang H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5):1734-1738
目的 进一步探索神经内镜在颅底脊索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指征和预后.方法 自2000年5月至2010年4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天坛医院收治颅底脊索瘤患者101例,其中男59例,女42例.l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痛、颅神经损伤、呼吸困难等.按肿瘤生长方式分型,Ⅰ型:肿瘤侵袭单个颅底腔隙13例,Ⅱ型:肿瘤侵袭两个以上结构,未侵入硬脑膜56例,Ⅲ型:肿瘤侵袭多个颅底结构,长入硬脑膜内,压迫脑干等重要结构32例.依据肿瘤不同分型,采用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内镜下经颞下窝,或联合应用显微神经外科开颅并分期手术.结果 全切19例,次全切58例,部分切除24例,部分切除的病例中16例实行了二期联合入路手术,术后均达到次全切.术后多数病例的临床症状获得明显改善.术后1周恢复生活自理占58.4%,2周占30.69%,1个月6 9%,>1个月占1.9%.手术并发症发生13例(12.87%),以脑脊液漏(4例)和经鼻术后创面出血(3例)较多,经适当处理多获得好转.结论 颅底脊索瘤的治疗应当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神经内镜技术可以在颅底脊索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广泛生长、颅内外沟通的脊索瘤,应当提倡多种技术、多种人路联合,必要时分期手术,保证提高生命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further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pproach, indication and prognosis of neuroendoscope treatment for skull base chordoma. Methods A total of 101 patients of skull base chordoma were admitted at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00 to April 2010. There were 59 males and 42 females. Their majo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ed headache, cranial nerve damage and dyspnea. They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patterns of tumor growth: Type Ⅰ (n=13) : tumor location at a single component of skull base, i. e. clivus or sphenoid sinus with intact cranial dura: Type Ⅱ (n=56): tumor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components of skull e. g clivus, sphenoid and nasal/oral cavity, etc. But there was no intracranial invasion; Type Ⅲ (n=32) : tumor extending widely and intradurally forming compression of brain stems and multiple cranial nerves. Based on the types of chordoma, different endoscopic approaches were employed, viz. transnasal, transoral, trans-subtemporal fossa and plus microsurgical craniotomy for staging in some complex cases. Results Among all patients, total resection was achieved (n=19), subtotal (n=58) and partial (n=24). In partial resection cases, 16 cases were considered to be subtotal due to a second-stage operation. Most cases had conspicuous clinical improvements. Self-care recovery within one week post-operation accounted for 58.4% , two weeks 30.7% , one month 6.9% and more than one month 1.9%.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13 cases (12.8%) and included CSF leakage (n=4) ,cranial nerve palsy (n=5) , hemorrhagic nasal wounds (n=3) and delaye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n=1). All of these were cured or improved after an appropriate treatment. A follow-up of 6-60 months was conducted in 56 cases. Conclusion 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are crucial for achieving a better outcome in chordoma. Neuroendoscopic treat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aging those complicated cases. Precise endoscopic techniques plus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and staging procedures are required to improve the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扩大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5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1 2例三叉神经鞘瘤全切 ,3例次全切 ;术后无新增加永久性的神经症状 ,无残疾及死亡病例。随访 1 2例 ,时间 2~ 4 0个月 ,平均 2 5个月 ,无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扩大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周三叉神经鞘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扩大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12例三叉神经鞘瘤全切,3例次全切;术后无新增加永久性的神经症状,无残疾及死亡病例。随访12例,时间2-40个月,平均25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扩大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周三叉神经鞘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小儿后颅窝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自2009年至2011年收治小儿后颅窝肿瘤17例,采用枕下正中切口,小脑下蚓部切开的传统手术入路术式以及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1例手术死亡,术后出现小脑缄默综合征及口咽失用1例,经治疗2月后症状基本消除;脑脊液漏1例,经再次加固缝合及加压包扎后治愈。结论:小儿后颅窝肿瘤需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传统手术入路需切开小脑蚓部,损伤相对较大,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可相对减少血管,神经及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术后小脑缄默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但相对较难掌握。  相似文献   

16.
海绵窦非脑膜瘤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Zhang R  Zhou LF  M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0):1373-1378
目的探讨海绵窦非脑膜瘤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7例海绵窦区非脑膜瘤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方式和疗效。67例患者中男32例,女35例,平均年龄(41±16)岁。主要临床表现有:颅神经症状47例(70.1%),内分泌症状11例(16.4%),眼痛9例(13.6%),突眼7例(10.6%),肢体乏力5例(7.5%),头痛、头昏、嗜睡、颞叶癫痫各4例(6.0%),鼻衄1例(1.5%)。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或MRI检查,26例患者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球囊阻塞试验。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眶-颧-翼点开颅,其中以硬膜下入路手术者20例,硬膜外入路手术者33例,硬膜外与硬膜下入路相结合手术者14例。结果通过硬膜下入路手术者全切8例,次全切除者7例,大部切除者5例,分别占此组病例的40%、35%、25%。通过硬膜外手术者肿瘤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5例,分别占此组病例的81.8%、3.0%、15.2%。硬膜外与硬膜下入路相结合者(主要为侵袭性垂体瘤与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14例,其中全切除10例(71.4%),次全切除4例(28.6%)。术后随访6个月至10年,原有的神经系统症状有所恢复者39例(58.2%)。加重或新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三叉神经麻痹16例(23.8%)、动眼神经麻痹13例(19.4%)及外展神经麻痹9例(13.4%)。结论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及肿瘤的生长方式,选择扩大中颅底硬膜外入路,或结合硬膜下入路,可在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颅神经的功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途径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并根据其病灶的不同部位分别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0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全切7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均获良好预后,脑干血管瘤原发临床症状如头痛、呕吐、肿瘤压迫症状、共济失调、偏瘫、吞咽困难等基本消失,除1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后出现呼吸困难新症状,余大部分患者均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未见手术后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等后遗症的发生;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应根据患者病灶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手术入路,能显著提高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以及岩斜区脑膜瘤的微侵袭手术入路和方法,提高肿瘤的全部切除率与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治疗的21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总结联合锁孔手术的方法和技巧,并对肿瘤切除程度和手术前后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进行分析,其中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9例,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的手术12例。结果:肿瘤全部切除(Simpson Ⅰ、Ⅱ级)18例(85.7%,18/21),次(近)切除(SimpsonⅢ级)3例(14.3%, 3/21),术后三维CT显露锁孔骨瓣复位良好,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脑膜瘤。术后新增颅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5例(23.8%),其中短暂性滑车神经3例、外展神经1例、三叉神经运动支麻痹1例。出现外展神经麻痹的1例,同时伴有听力障碍加重。术后3个月随访时,11例KPS同术前,7例术后改善,3例加重。KPS平均评分77.14±23.1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恢复良好者19例(KPS≥70),恢复一般2例(KPS<70)。术后随访3~29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进展。结论: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是简便、安全、微创、理想的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掌握手术技巧和术中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全部切除率和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颅眶颧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颅中窝内侧肿瘤的优越性及手术技巧。方法 经颅眶颧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巨大颅中窝内侧型肿瘤 16例。观察术中显露情况及手术效果 ,并就该入路的优越性和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  16例病人中全切除 10例 ,大部切除 6例。术后恢复良好 ,无重要并发症。结论 采用经颅眶颧弓入路切除颅中窝内侧型巨大肿瘤具有显露良好、脑组织牵拉轻、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幕上原始神经胚层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儿童颅内原始神经胚层肿瘤的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临床表现,本组患儿临床表现均以癫痫发作、慢性颅内高压及神经功能损害为主;(2)影像学特点,CT及MRI显示肿瘤体积大,血供丰富,边界清晰,呈囊性变、瘤内出血,病灶周围水肿较轻或无水肿;(3)病理特点,原始神经胚层由小圆细胞组成,可见菊花团生成,免疫组化染色呈多向分化倾向;(4)手术治疗,本组患儿均实施显微外科术,全切除39例,次全切除11例,术后放疗40例.好转出院46例,死亡4例,平均生存12.5±6.7个月。结论: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点对儿童颅内幕上原始神经胚层肿瘤进行诊断,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术后需进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