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雯  夏静丹  杜持新 《浙江医学》2007,29(9):903-905
目的评价国产Boston RGPCL(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视和散光的效果及对配戴者眼角膜曲率、角膜散光、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按自愿知情原则选择28例(55眼)16岁以下近视及散光的青少年配戴国产BOSTON RGPCL,半年后随访其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角膜曲率、高阶像差,并与配戴前进行比较。结果配戴RGPCL半年后最佳矫正视力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09,P>0.05)。配戴RGPCL后近视屈光度半年平均增加(0.15±0.28)D(等效球镜),较配戴前明显降低(t=-24.79,P<0.05)。配戴RGPCL后角膜曲率K1、K2值均较配戴前变小,角膜有变平趋势,配戴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7、3.396,均P<0.05);角膜散光(K1-K2值)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0,P>0.05)。配戴前后眼总体高阶像差比较(包括总体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四叶草、球差及高阶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33、-1.518、1.246、-1.596、1.300、0.225,均P>0.05)。结论RGPCL对近视矫正效果良好,可起到阻止近视快速发展的作用,对总高阶像差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收集接受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近视患者21例40眼为波前组,同期接受常规LASIK的近视患者16例31眼为对照组。随访1年,对两组术后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1年所有患者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均≥0.8,其中UCVA≥1.0者波前组97.5%,对照组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VA≥1.5者波前组35.0%,对照组1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提高者波前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7.5%vs 19.4%,P>0.05)。术后1年波前组等效球镜度在±0.5D及±1.0D范围内眼数所占比(分别为75.0%和95.0%)与对照组(分别为77.4%和9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6 mm瞳孔直径时的总高阶像差、慧差、球差均高于术前,但波前组术后总高阶像差、慧差、球差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与常规LASIK相比,提高裸眼视力的优势不显著,但在减少术后高阶像差方面优于常规LASIK。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矫正中度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中度近视患者59例(114眼),其中LASIK组与SBK组各57眼,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视力、等效球镜和高阶像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LASIK组与SBK组术后裸眼视力(UCVA)≥5.0分别占82.46%、87.72%,剩余等效球镜在±0.5D之间分别占80.70%、85.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垂直慧差(C7)、水平慧差(C8)、球差(C12)和总高阶像差均方根(Rmsh)均于术后1周开始显著增高(P<0.05),除术后1个月SBK组C7明显低于LASIK组外,余各时间点C7、C8、C12和Rms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IK组C7、C12和Rmsh术后3个月较术后1周显著下降,SBK组C7和Rmsh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显著下降,至术后6个月,两组的C7、C8、C12和Rmsh均未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视觉质量均有显著性影响,术后早期,SBK组较LASIK组视觉质量好,随着时间的推移,LASIK组与SBK组视觉质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60眼)。对照组采用单纯飞秒激光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LASIK治疗。比较两组裸眼视力、视空间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总RMS值、散光度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结果术后1、3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均高于对照组,3 c/d和12 c/d条件下对比敏感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高阶像差总RMS值低于对照组,散光度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角膜纹出现率和平滑型角膜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纹均基本消失,角膜逐渐向平滑过渡。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LASIK治疗近视术后恢复效果优于常规飞秒LASIK,术后残留散光值低,视力恢复快,对比敏感度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低中度和高度近视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低中度和高度近视两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客观视力、像差、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的差别,以综合评价术前屈光度对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行LASIK术的66例(132眼)按等效屈光度(SE)分为两组:低中度近视组(68眼),SE<6.00 D;高度近视组(64眼),SE≥6.00 D.采用ARK10000波前像差分析仪和带眩光光源的CSV1000E眩光敏感度测量仪分别测量术前和术后1周,1、3个月的客观视力、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1)术前术后各期最佳矫正视力低中度近视组均优于高度近视组(均P<0.01).(2)术前与术后各期(1周,1、3个月)比较总体像差高度近视组均高于低中度近视组(P<0.01,P<0.01,P<0.05,P<0.01),各高阶像差成分中,术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内彗差、球差高度近视组高于低中度近视组(P<0.01),而三叶草像差、四叶草像差和高阶散光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3)术前,两组在空间高频区(18.0 c·d1)对比敏感度有差异,低中度近视组优于高度近视组(P<0.05);术后早期两组对比敏感度均下降,随时间逐渐恢复,其中高度近视组下降更明显恢复也较慢.至术后3个月两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高频区对比敏感度低中度近视组仍优于高度近视组(P<0.05).(4) 术前,两组在12.0 c·d1频率上眩光敏感度有差异,低中度近视组优于高度近视组(P<0.05).术后早期两组眩光敏感度均下降,随时间逐渐恢复;其中高度近视组下降更明显,恢复较慢.至术后3个月两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间各频率眩光敏感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近视LASIK术后早期的视觉质量低中度近视组优于高度近视组;(2)术后视觉质量的恢复高度近视组慢于低中度近视组;(3)两组术后中晚期均拥有良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6.
华山  温蓓  蔡惠平 《吉林医学》2023,(3):588-592
目的:对比不同人工晶状体(IOL)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术后眼高阶像差。方法:选取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前角膜球差分别植入单焦点IOL、双焦点IOL、连续视程IOL,预估术后全眼球差在0~+0.10μm以内。随访1个月,散瞳观察术眼IOL位置并应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记录瞳孔直径4 mm下的患者手术前后眼相关高阶像差均方根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个月IOL位置居中,无并发症发生。(1)三组患者术后全眼、眼内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3、5.626,P<0.05),角膜高阶像差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46,P>0.05)。(2)三组术后角膜高阶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78,P>0.05),全眼及眼内高阶像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95、3.771,P<0.05)。进一步对比眼内高阶像差,双焦点IOL组和连续视程IOL组术后眼内高阶像差、慧差均低于单焦点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叶草像差及次级散光像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像差设计飞秒LASIK手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 分析74例患者146眼的临床资料,在术前和术后进行标准检查测量角膜像差。应用Custom Ablation Manager软件进行消像差手术设计,应用SCHWIND AMARIS准分子激光仪进行激光切削,应用Intralase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术后3个月测量高阶像差(higher order aberrations, HOAs)的改变。 结果 术后除三叶草差外,其余各角膜高阶像差指标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3、12.35、8.25、5.26,P<0.01)。切削区较小时,矫正单位屈光度引起的HO-RMS增加量、球差增加量和彗差增加量高于切削区较大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6、36.76、2.97,P<0.05)。预矫屈光度数高的组,矫正单位屈光度引起的HO-RMS增加量、球差增加量和彗差增加量均高于预矫屈光度数低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5.24、2.80,P<0.01)。结论 消像差设计飞秒LASIK手术后,角膜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加。矫正的屈光度数越高,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增加越多;切削区越小,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增加越多。  相似文献   

8.
李婧媛  李淑琴  万婧 《海南医学》2023,(20):2954-2958
目的 研究近视合并不同程度散光患者应用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咸阳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131例262眼近视合并散光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程度散光分组,其中低散光组61例122眼,中散光组53例106眼,高散光组17例34眼,所有患者均采用FS-LASIK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BCVA)及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有效性指数、残余屈光度;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高阶像差(包含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水平三叶草差、倾斜三叶草差)。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BCVA、术后3个月UCVA和有效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高散光组患者的残余屈光度为(-0.289±0.027) D,明显高于中散光组和低散光组的(-0.253±0.026) D、(-0.159±0.021) D,且中散光组残余屈光度明显高于低散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低散光组患者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分别为(0.635±...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制作超薄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与制作普通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lleusis,LASIK)对术后角膜像差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超薄角膜瓣对LASIK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笔者医院80例近视患者共计160眼,其中制作超薄角膜瓣后行LASIK手术的40例,设为超薄瓣组,制作普通角膜瓣后行LASIK手术的40例,设为普通瓣组。另外,在各组里面按照近视度数不同,分为超薄瓣A组(≤-6.00D)及超薄瓣B组(>-6.00D);普通瓣A组(≤-6.00D)及普通瓣B组(>-6.00D),术后1个月时进行检查,同时与各组中患者手术前的视力及球差、慧差、总体像差(RMS)、高阶像差(RMSH)及低阶像差(RMSL)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前后的比较中,术后超薄瓣组和普通瓣组中球差、慧差、总体像差(RMS)、高阶像差(RMSH)及低阶像差(RMSL)均较术前有明显增加(P<0.01);在中低度近视范围内,超薄瓣组手术前后的球差、慧差、总体像差(RMS)的增加值与中低度近视普通瓣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度近视范围内,超薄瓣组与普通瓣组的球差、慧差、总体像差(RMS)、低阶像差(RMSL)及高阶像差(RMSH)的增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作超薄瓣和制作普通角膜瓣的LASIK手术,术后视力及视觉效果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但制作超薄瓣对于中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更高,所以其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飞秒制瓣LASIK (FS-LASIK),波前引导LASIK (WF-LASIK)以及全飞秒激光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4种手术后近视患者角膜后表面高阶像差(HOA)的变化.共收集近视患者242例,其中46例行LASIK,38例行FS-LASIK,68例行WF-LASIK及90例行SMILE.分别在术前与术后6个月使用Pentacam测量每位患者右眼的HOA.高阶像差以zernike多项式进行描述,并着重分析患者角膜后表面6 mm直径中央区域的总HOA、球差(SA)、彗差、水平彗差和垂直彗差.LASIK组中,术前与术后总HOA、SA和水平慧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慧差及垂直慧差较术前增加(P<0.01).FS-LASIK和WF-LASIK组中,术前与术后角膜后表面总HOA、SA及慧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慧差及垂直慧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SMILE术后各HOA均较术前改变.4种术式术后各HOA及变化值之间比较发现:水平慧差与垂直慧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FS-LASIK和WF-LASIK相比,SMILE引起水平慧差负移(P<0.01),垂直慧差增加(P<0.01).LASIK与其他组各HOA变化值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ILE手术患者角膜后表面水平慧差及垂直慧差变化较大,因此FS-LASIK与WF-LASIK在中心切削准确性方面可能优于SMILE.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常规LASIK治疗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21例(39眼)为试验组,常规LASIK治疗25例(50眼)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手术后在高阶像差、屈光度数、视力及患者主观评价方面的差别。结果两组在屈光度数方面均取得良好矫正效果,但在术后高阶像差的检查和患者主观感受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能显著降低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幅,从而改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一例60Coγ给意外事故受照者于照后2.5 h检查淋巴细胞染色体,双着丝粒加环 的频率为 89%,估算受照剂量为 4. 78(4.53~4. 88) Gy。以后的12a检查中,上述畸变呈对数 回归下降,而稳定性畸变保持不变,并有上升趋势。照后早期的剂量估算以双着丝粒加环为主, 照后晚期效应的研究应检查稳定性畸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瞳孔自然散大状态下近视眼高阶像差的分布以及屈光度、年龄等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VISX公司WaveScan波前像差仪对LASIK术前的140例(280眼)进行检查,在暗室内瞳孔自然散大6mm时的高阶像差RMS值(均方根)及Zernike系数,根据年龄、屈光度进行分组比较研究。结果:在暗室瞳孔自然散大的状态下,总高阶像差RMS均值为(0.251±0.089)μm,从三阶像差到六阶像差RMS值呈递减趋势,三阶彗差、三级散光及四阶球差的RMS值最为显著。高阶像差随近视程度的加深而增加,总高阶像差RMS值(RMSh)、三阶到六阶各阶的RMS值、三阶彗差的RMS值、三级散光RMS值、四阶球差RMS值与近视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三阶彗差与三级散光RMS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结论:高阶像差的个体差异较大,其中RMS值从三阶到六阶呈递减趋势,以三阶彗差、三级散光、四阶球差的RMS值最显著,高阶像差随近视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三阶彗差、三级散光RMS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行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的中高度近视患者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预防角膜上皮下混浊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45例在江门市中心医院眼科门诊行TransPRK的中高度近视患者(等效球镜度–3.75~–9.00D)分成两组:研究组21例(42只眼)术中使用MMC;对照组24例(48只眼)不使用MMC,术后两组用药方案一致,观察患者术后4d、术后1、3、6、12个月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上皮下混浊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角膜上皮下混浊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364,P<0.001;2=7.666,P=0.006;2=7.683,P=0.006)。结论 TransPRK的中高度近视患者使用MMC预防角膜上皮下混浊效果良好,长期观察安全性高,对角膜内皮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兰州市不同地区大气悬浮颗粒物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研究兰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悬颗粒物的遗传毒性并对各区进行比较。方法 用Ames试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和染以体畸变试验检测。结果 对3种测试方法各试验条件下,不同功能区5个样品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突变作用。结论 揭示兰州市大气悬浮颗粒物具有潜在的致癌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AE_(121)破乳剂是一种新型水溶性破乳剂,我们用AE_(121)破乳剂做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为:实验组的染色体结构畸变率分别为1.2%、1.0%和2.0%,与生理盐水对照组(1.6%)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结果表明AE_(121)破乳剂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无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7.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球面与非球面镜片对近视眼高阶像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近视眼患者配戴球面和非球面镜片的波前像差 ,评估镜片表面形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测量 3 3人 66眼分别配戴 10种眼镜片前后的波前像差。结果 戴镜后高阶像差中的RMS3~RMS6、RMSh、Coma、Sphcl均显著增高 (P <0 .0 1)。在低度组中 ,球面镜片与非球面镜片的各阶像差无显著差异 (P >0 .0 5)。在中高度组中 ,与球面镜片相比 ,非球面镜片引起Coma增加 (P <0 .0 5) ,Sphcl(P <0 .0 1)、RMS4~ 6(P <0 .0 5)降低。结论 配戴框架眼镜引起近视眼总高阶像差和各像差成分明显增加。与球面镜片相比 ,近视眼配戴非球面镜片后虽然总高阶像差相似、球差明显减小 ,但彗差增大  相似文献   

19.
对一个染色体畸变家系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先证者及其父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有多发性染色体裂隙,并伴有断裂、缺失、易位、三射体和四射体等多种染色体畸变。两者的染色体裂隙和断裂数目的比较分析表明:先证者及其父的各对应染色体的裂隙数目密切相关。先证者364个染色体裂隙区带与其父的裂隙区带相同,占前者全部裂和断裂数的81.80%。两者的裂隙和断裂区带发生在常见的脆性位点的分别为34.16%和32.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