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具有非侵入、无创、灵敏度高的特点,能对组织进行高分辨成像。随着傅里叶技术的发展,超高分辨率OCT(UHR-OCT)应运而生,其具有1~4滋m的超高分辨率,可对眼前节结构进行清晰成像和精确测量。结合不同组织结构的反射信号强弱不同的特点,可用于翼状胬肉、眼表鳞状细胞瘤、睑裂斑、色素痣、色素沉着病、无色素型黑色素瘤、淋巴瘤等结膜增生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本文主要对UHR-OCT的原理及其在结膜增生性疾病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改革要求,高等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的途径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实践提出与国际接轨的途径,即依据国际化高等医学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和目标构建既符合本国实际又适合国际化要求的新课程体系;吸收并消化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消化吸收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制订的医疗服务标准内容.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持新  沈晔  顾扬顺 《浙江医学》2002,24(3):143-145
目的 评价应用小光斑扫描的激光机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不同程度复性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 观察1999年2月至2000年7月在本院行LASIK的208例 (308眼 )复性近视散光患者术后1周、1月、3月、6月的视力、等效球镜度、散光度和散光轴向 ,按散光度不同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3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6月3组患者的散光度分别为 (0.31±0.23)、(0.61±0.41)、(1.68±0.57)D。矫正散光的轴向差小于10°。术后6月3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和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差别 (P>0.05)。 结论 应用小光斑扫瞄的激光机行LASI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散光疗效确切。矫正散光的轴向基本准确。矫正高度散光约在1周至1月之间产生一定量的回退 ,并持续至3月以后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2例62眼高度近视眼进行了眼底检查及眼轴测量,发现眼底病变的范围、程度与眼轴长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即眼底病变愈重,眼轴长度改变愈明显,提示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与眼轴长度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植入黄色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术后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方法 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56例(56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erySof IQ(SN60wF)及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Natural(SN60AT)、Acrysof (SA60AT).术后2月行最佳矫正视力、像差及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20/30.IQ组与球面晶状体组比较,球差均显著性减少(P<0.05),高阶像差及彗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眩光状态下,低频时IQ组的对比敏感度(10g值)显著高于球面晶状体组(P<0.05),中频2.5deg时IQ组的对比敏感度显著高于SA60AT组(P<0.05).在眩光状态下,低频时IQ组的对比敏感度也显著高于球面晶状体组(SN60AT组:P<0.01,SA60AT组:6.3degrees P<0.01,4.0degrees P<0.05).结论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可以减少球面像差,提高低频尤其是眩光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从而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滤蓝光晶状体与普通晶状体比较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明显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植入黄色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术后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方法 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56例(56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erySof IQ(SN60wF)及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Natural(SN60AT)、Acrysof (SA60AT).术后2月行最佳矫正视力、像差及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20/30.IQ组与球面晶状体组比较,球差均显著性减少(P<0.05),高阶像差及彗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眩光状态下,低频时IQ组的对比敏感度(10g值)显著高于球面晶状体组(P<0.05),中频2.5deg时IQ组的对比敏感度显著高于SA60AT组(P<0.05).在眩光状态下,低频时IQ组的对比敏感度也显著高于球面晶状体组(SN60AT组:P<0.01,SA60AT组:6.3degrees P<0.01,4.0degrees P<0.05).结论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可以减少球面像差,提高低频尤其是眩光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从而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滤蓝光晶状体与普通晶状体比较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明显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超声活体显微镜(UBM)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前房及前房角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15例(30只眼)高度近视患者术前及ICL植入术后1周、1、3、6个月及1年的眼压变化;末次随访(术后1年)时行UBM检查,测最中央前房深度(ACD)、ICL后表面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小梁虹膜夹角,ICL周边部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小梁虹膜夹角比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ICL周边部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采用One-way ANOVA分析;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检验;中央ACD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术前眼压为(13.75±2.27)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时眼压分别为(14.27±1.70)mm Hg、(14.70±2.07)mm Hg、(14.07±2.24)mm Hg、(14.00±2.69)mm Hg和(13.97±2.95)mm Hg,术前及术后各次眼压间进行比较,发现仅术后1个月时眼压与术前、术后3个月时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6、3.898,P<0.05).UBM检查发现中央角膜内表面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为(2.97±0.11)mm,中央角膜内表面与ICL之间的距离为(2.24±0.21)mm,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3,P<0.01).小梁虹膜夹角在钟表位12:00、3:00、6:00、9:00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55.8%手术眼的小梁虹膜夹角>30°,ICL周边部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在钟表位12:00、3:00、6:00、9:00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L后表面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为(0.63±0.16)mm,ICL与晶状体无接触.结论 ICL植入术后ICL位于晶状体前,致使术后中央ACD变浅、部分手术眼前房角宽度变窄.ICL与晶状体无接触,与虹膜后表面接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植入黄色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术后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方法 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56例(56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erySof IQ(SN60wF)及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Natural(SN60AT)、Acrysof (SA60AT).术后2月行最佳矫正视力、像差及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20/30.IQ组与球面晶状体组比较,球差均显著性减少(P<0.05),高阶像差及彗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眩光状态下,低频时IQ组的对比敏感度(10g值)显著高于球面晶状体组(P<0.05),中频2.5deg时IQ组的对比敏感度显著高于SA60AT组(P<0.05).在眩光状态下,低频时IQ组的对比敏感度也显著高于球面晶状体组(SN60AT组:P<0.01,SA60AT组:6.3degrees P<0.01,4.0degrees P<0.05).结论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可以减少球面像差,提高低频尤其是眩光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从而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滤蓝光晶状体与普通晶状体比较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明显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疼痛少、角膜愈合快、视力恢复迅速、屈光状态稳定,而被广泛应用于近视、远视及散光的治疗。但随着LASIK广泛开展,术后外伤患者也逐渐增多。6年来本院共收治LASIK术后外伤急诊患者16例(16只眼)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1999年至2005年来本院就诊的LASIK术后各种外伤急诊患者16例(16只眼),其中男13例(13只眼),女3例(3只眼),年龄18~33岁,平均21.4岁。就诊时视力:<0.1者2例,0.1~0.3者6例,0.3~0.5者5例,0.5~0.8者3例。主要症状:疼痛、…  相似文献   
10.
吴燕  杜持新 《浙江预防医学》2003,15(3):37-37,44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在眼科门诊中占有一定比例。为了进一步探讨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一般规律,作者对2001年在我院就诊的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181例362只眼的屈光状态以及合并弱视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