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65-68
目的 探讨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IPSS和QOL所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0例作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采用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治疗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具体手术情况、治疗前后的IPSS与QOL指标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手术各项手术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IPSS和QOL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IPSS和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均0.05)。③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可有效减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患者恢复更快。且能显著提升患者IPSS和QOL评分,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李莺  杨军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5):525-527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各因素对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病程进展指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55例BPH患者,根据不同的分组标准分为不同的组别,分析各组的代谢性指标对BPH患者的前列腺体积(TPV)、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年增长率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单纯BPH组与合并MS组BPH患者的病程进展观察指标TPV、Qmax、IPSS、PSA、前列腺年增长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FBG异常与正常组TPV、Qmax、IPSS、PSA、前列腺年增长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高密度脂蛋白异常与正常组Q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BMI异常与正常组TPV、IPSS、P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HOMA-IR异常与正常组TPV、Qmax、IP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MS对BPH的病程进展有明显影响,各因素中FBG、BMI及HOMO-IR对BPH的各临床指标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王建红 《甘肃医药》2016,(4):279-28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同期治疗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泌尿外科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合并前列腺增生电切术进行同期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指标、IPSS和QOL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术后冲洗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IPSS、QOL评分以及Qmax无明显差异,手术后IPSS、QOL评分水平明显降低,Qmax水平明显升高,且两组各项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2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同期治疗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良好,能够明显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减轻前列腺症状和心理负担,增大尿路速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艾盒灸联合筋伤膏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针刺、艾盒灸联合筋伤膏治疗,对照组予醋氯芬酸分散片口服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近期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身体损害指数(PII)评分;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的复发率(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25/32),治疗组为90.63%(2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复发率为31.25%(10/32),治疗组为9.38%(3/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ODI、PII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艾盒灸联合筋伤膏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恢复腰背肌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刺组穴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组穴(子宫、关元、中极、曲骨、阴陵泉)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针刺组穴(子宫、关元、中极、曲骨、阴陵泉)治疗,对照组予以月月舒痛经宝颗粒口服治疗,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痛经总频率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痛经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6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穴(子宫、关元、中极、曲骨、阴陵泉)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疗效。文献引用:杨露,张鹏,尤璐,等.针刺组穴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2):294-296.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发急性尿潴留(AUR)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发急性尿潴留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组织切下重量及最大尿流率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与生存质量指数(QOL)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组织切下重量及最大尿流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PSS、QOL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发急性尿潴留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体积与前列腺结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确诊为BPH的患者28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经直肠前列腺B超诊断、尿动力学检查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测定。根据经直肠前列腺B超诊断结果分为前列腺结石患者231例(81.34%)和非前列腺结石患者53例(18.66%),依次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总体积(TPV)、移行带体积(TZV)、移行区指数(TZ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各径线之间差异,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体积与前列腺结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患者TPV、TPV-b、TZV-b、Qmax及IPS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年龄、PSA、TZV、TZI及其他各径线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性分析显示,TPV与Qmax显著相关(P0.05),TZV与Qmax显著相关(P0.05),TPV与IPSS显著相关(P0.05),TZV与IPSS显著相关(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体积增加与前列腺结石发生具有相关性;前列腺体积增加可以作为临床检测前列腺结石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加味萆菟汤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2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进行治疗的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萆菟汤单味颗粒剂配合非那雄胺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服用非那雄胺,两组患者于治疗12 w后观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生活质量评定表(QOL)总积分、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RUV)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5)。治疗12 w后IPSS+QOL总积分、残余尿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加味萆菟汤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确切,显著改善下尿路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到本院治疗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QOL)、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与尿动力学指标水平、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89,P=0.003)。手术前两组的QOL、IPSS评分与尿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的残余尿量水平、QOL、IP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Qma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尿路狭窄、暂时性尿失禁以及勃起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过程当中,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显著缓解症状,改善患者QOL评分,其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安全性较高,因此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电切术常规操作治疗,观察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切术治疗,对比2组围术期一般指标及术后3个月的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切除质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IPSS评分降低、Qmax升高、QOL评分降低及RUV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症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针配以盒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肾阳亏虚型的临床疗效,探索无痛针灸治疗BPH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分表法分为治疗组(腹针配以盒灸组)30例和对照组(坦索罗辛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L指数)、前列腺体积(PV)、残余尿量(RU)、最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的变化,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患者IPSS评分、L指数、RU、Qmax方面,两组均有效,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PV变化方面两组均无明显改善。结论:腹针配以盒灸治疗BPH肾阳亏虚型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具有无痛、操作简便、安全、可重复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徐肃 《中外医疗》2013,32(14):1-1,3
目的分析PVP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对65例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PVP治疗,观察手术前后IPSS评分、QOL评分、PVR、Qmax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IPSS评分、QOL评分均降低,PVR下降、Qmax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VP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等离子电切镜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PKEP)与前列腺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6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PKEP治疗,对照组采用PKRP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前列腺切除质量、留置尿管、术后卧床和住院时间相关手术指标;观察术后急性尿潴留、尿道刺激、尿路感染早期并发症以及膀胱颈硬化、尿道狭窄、尿失禁中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前列腺生活质量评分和尿道功能改变。结果:观察组前列腺切除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留置尿管、术后卧床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8,P0.01)。术后随访1个月时,两组前列腺QOL评分及Qmax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PSS评分及RUV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时,两组Qmax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PSS、前列腺QOL评分及RUV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两组IPSS评分及RUV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列腺QO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Qma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EP及PKRP均是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PKEP切除增生组织更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尿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恢复好,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类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40例,依据入院先后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临床常用爱普列特片、普乐安、竹林胺剂治疗4个月,对比三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种药物在治疗后IPSS、QOL、RU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采用爱普列特治疗,IPSS、QOL、RU值改善最为明显,B组采用普乐安治疗次之,C组采用竹林胺治疗效果最差,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其疗效优于花粉制剂、α-受体阻滞剂,是较理想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4例观察对象为我院2012年1月—2018年11月间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前列腺功能、残余尿、尿流率、生活质量及临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IPSS评分、QOL评分、残余尿及尿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IPSS及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尿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残余尿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可显著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功能及生活质量,术后尿流率高、残余尿及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TUPKRP)联合口服坦索罗辛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生活质量及性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期间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行TUPKRP联合口服坦索罗辛治疗,对照组仅行TUPKRP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国际前列腺生活质量评分(QO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RUV)、夜间排尿次数)]、性功能[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2组治疗前QOL、IPSS、Qmax、RUV及IIEF-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IIEF-5为(19.35±4.16)分和(17.03±3.52)分,2组QOL、IPSS、Qmax、RUV及IIEF-5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IPSS、QOL、Qmax及IIEF-5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夜尿次数[(1.13±0.88)次]少于对照组[(1.65±0.86)次],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坦索罗辛联合TU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有利于改善术后排尿、生活质量及性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泌尿外科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并发症发生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4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患者的IPSS、QOL和Q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个月后,两组患者的IPSS、QOL和Qmax均优于入组时,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临床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IPSS、QOL和Qmax改善明显,优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隔发酵附子饼灸与传统隔附子饼灸治疗肾阳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差异。方法:20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102例采用关元穴隔发酵附子饼灸,对照组101例在关元穴隔传统附子饼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估(QOL)、膀胱残余尿量(PVR)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4.3%,对照组70.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能改善中医症状积分、I-PSS评分及PVR,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能改善QOL评分(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隔发酵附子饼灸治疗肾阳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优于传统隔附子饼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方法通过两组手术切除腺体的方式不同,比较两组各自术前术后 IPSS、 QOL、尿流率、残余尿等指标的差异,比较两组手术术中前列腺切除量与术中出血之间的关系,比较两组手术术后 IPSS、 QOL、最大尿流率、残余尿的差异以及术后拔除导尿管、膀胱冲洗时间的差异,以充分了解和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结果将60例符合实验条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 PKRP、 PKEP 组各自术后 IPSS 评分、 QOL 评分、最大尿流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切除组织量、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术后最大尿流率、膀胱冲洗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手术时间,术后 IPSS、 QOL、残余尿以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方面均有良好效果,但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在术中切除增生腺体的重量、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最大尿流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拔除导尿管时间优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在安全性方面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隔姜隔盐艾炷灸及隔姜隔盐艾盒灸治疗中风后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中风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艾盒灸组(每组40例)、艾炷灸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艾炷灸组与艾盒灸组分别予隔姜隔盐艾炷灸及隔姜隔盐艾盒灸,每日1次,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的尿量改善情况、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护理员被叫醒次数、Barthel指数评分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艾炷灸组及艾盒灸组患者平均每次尿量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艾炷灸组及艾盒灸组患者白天排尿次数及夜间护理员被叫醒次数明显减少,较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三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但两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姜隔盐艾盒灸及艾柱灸对中风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艾盒灸较艾炷灸更容易操作、更安全,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