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建立正中咬合最大咀嚼肌力作用下成年杂种犬正常及颞下颌关节不同手术后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和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结果显示:下颌骨螺旋CT和有限元模型三维重建影像的几何相似性良好,形态还原性较理想;三维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准确合理,加载方式符合生理状况,比较真实地反映和模拟了功能状态下颞下颌关节与He的受力情况。此建模方法可行有效,为分析成年杂种犬颞下颌关节在各种状况下的生物力学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mdrome,OSAHS)患者的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并包含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治疗OSAHS从颞颌关节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OSAHS患者颞颌关节及上气道行薄层CT扫描,获得OSAHS患者颞颌关节及上气道DICOM格式的图像信息,采用Mimics三维建模软件、Imageware逆向工程学软件、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了OSAHS患者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并包含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共得到949 850个单元,932 932个节点.既能精确显示其三维空间结构和形态,又可以模拟下颌前移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为进一步研究此类方法治疗OSAHS从颞颌关节方面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建立准确、可行、灵活模拟操作的OSAHS患者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并包含上气道及周围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临床治疗OSAHS从颞颌关节方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19-22
目的研究关节腔内摩擦系数对颞下颌关节(TMJ)系统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摩擦系数改变因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自主建立的颞下颌关节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软件对颞下颌关节系统进行力学分析,观察摩擦系数改变时的关节系统应力分布及大小变化。结果当移位侧关节盘摩擦系数增大时,相应该侧的关节盘、髁突所受应力也随即增大。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关节腔内摩擦系数关系密切,关节紊乱会导致关节摩擦系数增大,摩擦系数增大会促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短牙弓患者颞下颌关节的负荷以及短牙弓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关联。方法:通过CT扫描获得头面部原始数据,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完整牙弓和短牙弓的颞下颌关节应力和负荷;临床上收集短牙弓病例,根据患者的修复意愿分成两组(活动义齿RPD组和短牙弓SDA组),同时收集完整牙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全牙弓CDA组),比较3组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相关体征。结果:有限元分析发现随着牙弓的缩短,颞下颌关节应力和负荷增大;临床检查发现短牙弓组颞下颌关节紊乱体征的阳性率增加,但3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短牙弓虽然不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危险因素,但是要关注短牙弓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儿童“颞下颌关节—下颌骨—颏兜矫治器系统”的三维正交各向同性有限元模型,为模拟研究Ⅲ类错He畸形矫形治疗中,颏兜作用力在下颌骨的应力分布提供基础条件。方法:选择一名颏兜矫治的下颌前突儿童患者,通过CT扫描及图像处理、节点座标的数字化,采用ANSYS5.6软件建立“颞下颌关节—下颌骨—颏兜矫治器系统”模型,设计、模拟颏兜矫治器后牵引下颌的边界约束条件。结果:建立了更接近临床实际应用颏兜情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可模拟不同工作状况下模型各部分的力学改变,确定了不同后牵引外载荷的加载作用点、方向及大小。结论:利用CT三维影像重建技术与三维有限元方法结合,建立了儿童下颌骨—颏兜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可用于下颌颏兜矫形应力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研究下颌骨截骨整形手术,建立生物力学相似性较高的无牙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 以颅颌面系统正常的女性青年志愿者为标本,用CT断层扫描,结合Solidworks和Ansys软件建模.采用只承受拉力的Link10单元模拟下颌韧带和咀嚼肌约束,采用接触单元对关节窝约束进行模拟.结果 建立了包括颞下颌关节、肌肉和韧带的正常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总体模型.可根据实验设计建立实验分模型.结论 提高了模型的相似性,为进一步研究下颌角截骨整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CT测量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意义。方法对3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进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测量了关节前后间隙、下颌Spee氏曲线曲度以及张口位时髁状突的移动范围和旋转角度。另外以3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矢状位的颞下颌关节前后间隙有显著性差异(P〈0.01),髁状突移动距离和转动角度均比正常人小(P〈0.01),Spee曲线的曲率半径大于正常人(P〈0.01)。结论三维CT测量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探讨正常咬合时正常下颌骨及3种单侧颞颌关节强直治疗手术模型双侧髁突表面应力分布的特点,为临床颞颌关节强直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正常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及3种单侧颞颌关节强直治疗手术模型,对各模型下颌角区及髁突横嵴中点进行固定约束,以各个模型下颌第一磨牙咬合面为承载面,分别向各模型双侧下颌第一...  相似文献   

9.
颞下颌关节三维影像重建与显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应用计算机三维影像重建与显示技术对正常志愿者的颞下颌关节CT影像资料进行了处理,三维影像重建技术使我们能够从任意角度和剖面观察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可以将感举的结构成份提取出来,因而可以十分详细地了解髁状突和关节窝的表面结构情况,直观地研究颞下颌关节各有关结构成份之间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何琴  邵钰  张佐  曲爱丽 《吉林医学》2013,34(6):1050-1051
目的:研究OSAHS患者运用口腔矫治器治疗时下颌逐步前伸对髁状突三维方向上位置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OSAHS患者颞下颌关节、下颌骨及上气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下颌位于最大前伸量的不同比例时,观测关节间隙(前、上、后)三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结果:OSAHS患者随着下颌骨水平前伸不同量时,关节间隙(前、上、后)三维方向上的位置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结论:通过对髁突三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深入了解OSAHS利用口腔矫治器治疗时颞颌关节的变化,为探索研究OSAHS提供新的角度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下颌骨颏部正中牵张成骨过程中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燕  丁寅  刘水  欧阳军 《医学争鸣》2003,24(10):914-916
目的:建立包括下颌骨的颞下颌关节(TMJ)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该模型在下颌骨颏部正中牵张成骨过程中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特征.方法:以活体人颅为标本,用螺旋CT扫描技术、图形数字化处理在计算机上建立模型,然后在下颌骨颏部正中行水平加载,采用ANSYS6.1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包括下颌骨的TMJ有限元模型,在此模型上进行下颌骨颏部正中牵张成骨的力学加载,此时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表现为:随着加载力值的增加,关节内压应力、拉应力的大小也随着增加,但分布区域不变.压应力和拉应力均表现为外侧高于中、内侧.结论:在下颌骨颏部正中行牵张成骨时,结果提示TMJ内最大压应力部位在髁突软骨的外后,最大拉应力部位在髁突软骨的内前,对进一步研究牵张成骨过程中颞下颌关节的生物力学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不协调研究应用正畸方法去除引起咀嚼肌、颞下颌关节和殆之间的功能的因素以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方法对于仅处于功能紊乱阶段且无口牙台系统器质性损害的患者,可利用牙台垫与固定矫治器相结合的方法升高咬牙合,必要时与调牙台相结合,以减轻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结果正畸矫治能明显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维持和恢复髁突的正常位置,即正中关系位。结论正畸矫治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症状减轻、张口自如、关节弹响减少。  相似文献   

13.
颞下颌关节疾病包括颞下颌关节紊乱、颞下颌关节损伤、颞下颌关节脱位、颞下颌关节强直炎性疾病、先天性或后天畸形以及肿瘤等,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外科治疗。现颞下颌关节盘穿孔主要采用颞下颌关节盘穿孔修复的手术方法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颞下颌关节疾病(TemporomandibularJointDisease)包括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损伤、颞下颌关节脱位、颞下颌关节强直、炎性疾病、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以及肿瘤等,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颞下颌关节外科手术治疗是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始的。经过手术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下颌骨骨折术后颞下颌关节损伤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及手术对颞下颌关节造成的影响和治疗手段。方法针对颞下颌关节损伤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采用封闭和理疗等方法酌情施治。结果封闭和理疗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快速解除患者颞下颌关节损伤的主观症状,总有效率达90.9%。结论下颌骨骨折后,应该预防颞下颌关节损伤的发展和采用早期针对性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方法:将不同浓度乳酸脱氢酶(LDH)一次性注入两组兔双侧颞下颌关节上腔内,分别于注射后24h,1、4、8、12周后处死动物,对颞下颌关节标本采用组织病理学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注射LDH4周后出现关节表面软骨破坏,关节盘胶原纤维暴露,滑膜慢性炎症等骨关节病表现。结论:本实验建立的颞下颌骨关节病动物模型可用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早、中期病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乳酸脱氢酶诱导兔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方法:将不同浓度乳酸脱氢酶(LDH)一次性注入两组兔双侧颞下颌关节上腔内,分别于注射后24h、1、4、8、12周后处死动物,对颞下颌关节标本采用组织病理学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注射LDH4周后出现关节表面软骨破坏,关节盘胶原纤维暴露,滑膜慢性炎症等骨关节病表现。结论:本实验建立的颞下颌骨关节病动物模型可用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早、中期病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宋少华  周诺 《广西医学》2005,27(3):376-378
牵张成骨技术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颅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由于颞下颌关节的特殊性,下颌牵张成骨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并用各种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来阐释下颌牵张成骨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本文就此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马良  孙振宇  胡敏 《医学争鸣》2003,24(14):1336-1338
为探讨持续性高正加速度作用引起的颞下颌关节损伤的自然转归问题 ,我们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颞下颌关节的解剖和生理、航空医学关于正加速度与颞下颌关节的关系以及口腔科学各种形式和程度的颞下颌关节损伤缺损恢复等几方面的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颞下颌关节为滑膜关节 ,血流供应不足和负荷加重都会引起关节损伤 .持续性高正加速度通过引起颞下颌关节区组织缺氧和负荷加重等因素对颞下颌关节造成不利影响 .颞下颌关节软骨面积 <4mm的表浅损伤能自然恢复 ,>4mm的一般不能自然恢复 .持续性高正加速造成的颞下颌关节损伤为较大面积但又非常初期的损伤是否能够自然恢复尚需研究 .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髁状突和关节窝的三维空间位置关系。方法:利用CT检查、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相结合,从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三维方向对60侧颞颌关节CT图像上的关节间隙进行测量。结果:颞下颌关节间隙在三维空间上是不规则的,不同层面及不同方向上均不一致,在矢状面,0°、120°、150°和180°方向上以外1/3层面关节间隙为大,而30°和60°方向上以中1/3层面关节间隙为大,90°方向上则以内1/3层面关节间隙为大;在冠状面上,前和后1/3层面上均以120°方向关节间隙为大,而在中1/3层面上则以60°方向关节间隙为大;在横断面上,各个层面均以120°方向关节间隙为大。结论:颞下颌关节的关节间隙在不同解剖断面和不同层次上都存在着差异,在颞下颌关节影像检查中从三维方向和多个层面进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