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比较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 PCV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plasty,PVP)治疗陈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PCVP与PVP治疗的58例陈旧胸腰段脊柱OVCF,其中28例采用PCVP治疗记为观察组,30例采用PVP治疗记为对照组。记录2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分布等级、骨水泥渗漏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pain visual simulation, VAS)评分。结果 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用量大于对照组,骨水泥分布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O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VP治疗陈旧OVCF安全有效,可较PVP注入更多的骨水泥,使其达到更好的双侧分布;而且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OVCF 72例,均为单发椎体压缩骨折,随机分为单侧椎弓根入路的观察组(36例)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的对照组(36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伤椎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 Cobb 角、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12~21个月)。两组年龄、性别、伤椎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均少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 Cobb 角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 < 0.05),而两组间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Cobb角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内患者各时间节点的VAS、ODI评分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 < 0.05),观察组术后3 d 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而其他时间节点两组间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两种手术治疗OVCF临床疗效相似,而单侧椎弓根入路PV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的优点,单侧椎弓根入路手术近期止痛效果可能不及双侧入路手术,但远期效果一致。单侧椎弓根入路PVP能够作为OVCF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6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老年新鲜单节段脊柱胸腰段OVCF患者76例临床资料,依据术中是否采用PCVP分为弯角组36例和常规组40例。弯角组采用PCVP完成手术;常规组采用常规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完成手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双侧分布率,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手术预后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弯角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双侧分布率大于常规组,而骨水泥渗漏率小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2.308/0.023,Z/P=3.638/0.000,χ~2/P=4.395/0.036)。2组术后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28.134/0.000、29.840/0.000,11.979/0.000、11.887/0.000);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与常规PVP比较,采用PCVP治疗新鲜单节段OVCF,在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的同时,有效地增加骨水泥注入量、改善骨水泥双侧分布情况;但在术后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方面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粘度骨水泥与低粘度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OVCF患者应用PVP治疗时应用高粘度骨水泥(高粘度组)和低粘度骨水泥(低粘度组)的患者,对患者随访至术后3个月,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天以及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以及有无发生渗漏。结果在VAS、ODI以及Cobb角方面,高粘度组要优于低粘度组。高粘度骨水泥组静脉渗漏率、椎体渗漏率均低于低粘度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PVP术中应用高粘度骨水泥与低粘度骨水泥均可减轻OVCF患者术后疼痛,恢复椎体高度,但高粘度骨水泥可以明显降低患者静脉渗漏率以及椎体渗漏率,因此高粘度骨水泥可作为治疗OVCF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常丽鹏  申军  赵敏  袁太珍  龚国龄 《安徽医学》2019,40(12):1327-1331
目的探究3D打印数字技术辅助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重度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术前进行骨折椎体的三维重建,并3D打印椎体模型进行预操作;对照组行常规PVP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获得最佳穿刺位置时穿刺定位时间、透视次数;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2个月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检查,测定椎体高度、骨折椎体前缘压缩比及Cobb角,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双凹型、扁平型骨折类型及总体穿刺时间、透视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及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骨折椎体前缘压缩比、Cobb角、VAS评分、ODI较术前均下降,椎体高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时VAS评分低于术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PVP术治疗重度OVCF疗效确切,可提高PVP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填充囊袋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单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33例接受骨填充囊袋PVP治疗,为囊袋组;另37例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为PKP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术后伤椎增加高度、术后12个月骨折再发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出血量均<5ml,术中均无骨水泥椎管内渗漏、肺栓塞等并发症。PK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高于囊袋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伤椎增加高度及术后12个月骨折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均P>0.05)。两组术后3d、12个月时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而同时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填充囊袋PVP治疗老年OVCF,在抬升伤椎高度、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腰部功能恢复等方面效果满意,较PKP能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位复位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微量骨水泥注入对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疼痛评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400例,均行体位复位后PVP治疗,根据PVP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分为常量组(207例)和微量组(19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常量组的手术成功率(97.10%)及手术时间[(30.58±4.97)min]与微量组[分别为97.93%、(31.06±5.19)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常量组的骨水泥注入量[(5.19±0.41)ml]多于微量组[(3.24±0.27)ml],差异有显著性(P<0.0...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比较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OVCF患者72例,均为单发椎体压缩骨折,随机分为单侧椎弓根入路的观察组(36例)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的对照组 (36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伤椎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 Cobb 角、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12-21个月)。两组年龄、性别、伤椎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均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 Cobb 角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而两组间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Cobb角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患者各时间节点的VAS、ODI评分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3天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其他时间节点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治疗OVCF临床疗效相似,而单侧椎弓根入路PV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的优点,单侧椎弓根入路手术近期止痛效果可能不及双侧入路手术,但远期效果一致。单侧椎弓根入路PVP能够作为OVCF可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王卓  王绍钱  牛磊 《安徽医学》2019,40(9):1020-1023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周壁破损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周壁破损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2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PVP治疗)与观察组(PKP治疗),每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总曝光时间、骨水泥量及渗漏率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McGill疼痛问卷表(MPQ)评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OQOLS)评分、椎高度及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骨水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PKP组患者透视总曝光时间、骨水泥渗漏低于PVP组(P <0. 05)。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MPQ评分、OQOLS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时间的推移各数值均有下降趋势,术后不同时间的ODI评分、MPQ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角度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间ODI评分、MPQ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手术方式和时间对ODI评分无交互作用(P> 0. 05),对MPQ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变化有交互作用(P <0. 05)。结论 PKP和PVP治疗周壁破损型OVCF均有较好疗效,但PKP比PVP更利于椎体高度的恢复与维持,减少了骨水泥渗漏风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重度OVCF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PVP治疗,观察组接受3D打印辅助PVP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 d、末次随访时骨折椎体前缘压缩比。以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两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 d、末次随访时骨折椎体前缘压缩比均低于术前(均P<0.05);两组术后1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均P<0.05)。两组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PVP治疗老年重度OVCF患者,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椎体成形术(PVP)中“补丁技术”对于椎体前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的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拟行PVP手术治疗的椎体前壁破裂的OVCF病人72例,随机分为湿沙期骨水泥推注组(A组)、拉丝期骨水泥推注组(B组)、应用“补丁技术”组(面团早期骨水泥封闭椎体前壁破口,然后湿沙期骨水泥推注)(C组),各24例。术中均双侧穿入,推注速度基本相同,推注的骨水泥量均为4~5 mL。术后拍摄X线片,观察骨水泥的弥散情况和渗漏情况;3组病人术前、术后2 d进行ODI评分,评估疼痛缓解情况。结果A组病人术后病椎骨水泥弥散状况佳,但发生C型渗漏高达13例(渗漏率54.17%);B组病人术后病椎骨水泥弥散状况欠佳,发生C型渗漏5例(渗漏率20.83%);C组病人术后病椎骨水泥弥散状况佳,且发生C型渗漏仅1例(渗漏率4.17%),3组渗漏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3组病人术前ODI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3组病人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 0.01),且A组和C组均明显低于B组,而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术中的“补丁技术”不仅有利于骨水泥在病椎内均匀分布,减少再骨折的发生,术后减轻疼痛效果好,且因其极低的渗漏率,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G型臂X线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采用PKP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辅助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52例采用G型臂X线机辅助PKP记为G臂组。55例采用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PKP记为C臂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漏例数,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AVH)、伤椎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G臂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少于C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臂组骨水泥漏例数少于C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椎AVH、伤椎后凸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G型臂X线机辅助PKP治疗胸腰椎OVCF不仅可以达到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治疗的手术效果,而且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过伸复位结合PVP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27例(32椎),对病人手术前1 d、术后3 d、术后1年的VAS值、病变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作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均取得成功,无死亡、肺栓塞、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平均随访18个月(17个月至3年),疼痛症状缓解,椎体高度、Cobb角改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各项指标术后3 d和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伸复位结合PVP术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取得满意效果,为老年骨质疏松行压缩骨折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方式中,应用明胶海绵封堵后骨水泥渗漏的治疗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6例胸腰椎体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明胶海绵组与常规对照组,每组各23例。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记录3个时间点(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患者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Cobb角、Beck指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水泥弥散系数行统计分析,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中明胶海绵应用对骨水泥渗漏的疗效,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的情况。  结果  明胶海绵组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渗漏率为4.35%,常规对照组骨水泥渗漏8例,骨水泥渗漏率为34.7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3, P=0.026)。明胶海绵组患者骨水泥弥散系数为(77.57±0.72)%,常规对照组为(58.20±0.8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92, P<0.001)。组间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比较ODI、VAS评分、Cobb角、Beck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但各指标组内术后1 d、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采用预先置入明胶海绵封堵,能明显降低手术过程中由于骨水泥弥散过程中发生的渗漏率,有效改善骨水泥在责任椎体中的弥散效果。明胶海绵具有取材容易、价格低廉、便于操作等一系列优点,在临床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改进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操作方法,探讨PVP治疗伴椎体内裂隙征(intravertebral cleft,IVC)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边靶点穿刺及分次分期灌注骨水泥的PVP技术治疗伴IVC征的胸腰椎骨折26例,测量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角(Cobb角)的变化,并进行比较,评估该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26例患者均获6~12个月随访。本组手术时间30~45 min,骨水泥注射量3~7 mL,平均4.5 mL。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以及Cobb角术前与术后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2 d及末次随访以上四项指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23.1%),其中椎间盘渗漏2例,椎体前缘渗漏2例,侧方渗漏1例,椎管内渗漏1例,未出现神经损伤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单边靶点精确穿刺及分次分期灌注骨水泥的PVP技术可明显减轻伴IVC征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胸腰背痛,并能部分复位,改善后凸畸形,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并可有效减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研究单侧和双侧入路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神木市人民医院接受PKP治疗的OVCF患者148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侧组(74例,单侧入路PKP)和双侧组(74例,双侧入路PKP)。评价两组的疼痛评分、病椎功能、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椎体前缘高度、中间高度及局部后凸Cobb角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而两组间上述指标在各观测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住院天数及1年内临近椎体再骨折率均显著低于双侧组(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单侧和双侧入路PKP在改善OVCF患者疼痛、恢复伤椎高度及功能方面的效果相当,但前者能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骨水泥用量及放射暴露,降低并发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肾健骨汤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骨密度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PVP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肾健骨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T值、Cobb角、术后第1、7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骨密度T值和O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第1天,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健骨汤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提高骨密度T值和ODI评分,减小Cobb角,降低VA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PVP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