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念是理论的“细胞”。从概念着手,是构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首要且重要的一步。本文在前期“由现象描述向本质阐明的变革”思想下,首次引入“概念转变”,点明其基本含义和作用。为准确应用这一新概念,对概念与其表达对象,概念语词表达形式以及概念解释力等进行详尽分析论证,指出中医概念研究因忽略这些认识而导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总结出国际科学界实现“概念转变”的规律为“聚焦对象,探索未知,提出新识”。提出中医基础理论“概念转变”的定义。依据前期研究结果,概括出实现中基概念转变的目标及标准,并给出例证论证。由此得出结论: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通过概念转变,形成现代中基的科学概念;由此引导中医理论与思维及教学变革。  相似文献   

2.
概念是理论的“细胞”。从概念着手,是构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首要且重要的一步。本文在前期“由现象描述向本质阐明的变革”思想下,首次引入“概念转变”,点明其基本含义和作用。为准确应用这一新概念,对概念与其表达对象,概念语词表达形式以及概念解释力等进行详尽分析论证,指出中医概念研究因忽略这些认识而导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总结出国际科学界实现“概念转变”的规律为“聚焦对象,探索未知,提出新识”。提出中医基础理论“概念转变”的定义。依据前期研究结果,概括出实现中基概念转变的目标及标准,并给出例证论证。由此得出结论: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通过概念转变,形成现代中基的科学概念;由此引导中医理论与思维及教学变革。  相似文献   

3.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现代化迫切需求现代中医理论。然而,关于现代中医理论应当如何建立,以及应当建立起什么样的理论一直是国内外中医药同行所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议题。为引领现代中医理论的发展,本期“专论”栏目特设“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专题讨论,分别以上、中、下三个篇幅连续展开深入系统地论述。其中,上篇包含新概念、新理论、新学科三篇文章;中篇包含新理念、新规范、怎样明确概念、如何检验假说、为何评价理论5 篇文章;下篇包含整体观念更新、辨证论治发展、脏象学说创新、病因、发病、病机、预防、治则、知识结构、认知结构、专题探讨、展望5 年前景12 篇文章。本期刊发的是上篇“新概念”第一篇文章。本文从中医基础理论新概念层面,借鉴国际学术界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从概念的标签、理论定义和操作性定义三方面,阐述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这一新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论证理论前提对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建立的必要性,说明走向现代科学的必然趋向。全文立义深刻,有一定突破创新。希望由此引发各位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现代化迫切需求现代中医理论。然而,关于现代中医理论应当如何建立,以及应当建立起什么样的理论一直是国内外中医药同行所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议题。为引领现代中医理论的发展,本期“专论”栏目特设“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专题讨论,分别以上、中、下三个篇幅连续展开深入系统地论述。其中,上篇包含新概念、新理论、新学科三篇文章;中篇包含新理念、新规范、怎样明确概念、如何检验假说、为何评价理论5篇文章;下篇包含整体观念更新、辨证论治发展、脏象学说创新、病因、发病、病机、预防、治则、知识结构、认知结构、专题探讨、展望5年前景12篇文章。本期刊发的是上篇“新概念”第一篇文章。本文从中医基础理论新概念层面,借鉴国际学术界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从概念的标签、理论定义和操作性定义三方面,阐述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这一新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论证理论前提对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建立的必要性,说明走向现代科学的必然趋向。全文立义深刻,有一定突破创新。希望由此引发各位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医现代化迫切需要现代中医理论,已是共识。但如何建立以及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现代中医理论,远无共识。本文在总结出科学理论构建共性规律基础上,尝试给出有望形成共识基础的回答。首先阐明中医学理论发展,应借鉴生命和医学科学理论作用和价值的趋向;其次证明中医学及中医理论属于传统医学及理论,指出传统医学及其中医学和理论的局限;其后揭示出传统医学及中医学和中医理论国内外发展的必然趋向;逻辑得出构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必然选择;分析国内外不同学科新理论构建过程及方法步骤,发现其共性的五步曲规律;提出现代中基理论构建三原则和五步骤,论证其由传统现象描述迈向机制阐明理论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发展必然趋势下中医理论所具有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医现代化迫切需要现代中医理论,已是共识。但如何建立以及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现代中医理论,远无共识。本文在总结出科学理论构建共性规律基础上,尝试给出有望形成共识基础的回答。首先阐明中医学理论发展,应借鉴生命和医学科学理论作用和价值的趋向;其次证明中医学及中医理论属于传统医学及理论,指出传统医学及其中医学和理论的局限;其后揭示出传统医学及中医学和中医理论国内外发展的必然趋向;逻辑得出构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必然选择;分析国内外不同学科新理论构建过程及方法步骤,发现其共性的五步曲规律;提出现代中基理论构建三原则和五步骤,论证其由传统现象描述迈向机制阐明理论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发展必然趋势下中医理论所具有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医现代化迫切需要现代中医理论,已是共识。但如何建立以及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现代中医理论,远无共识。本文在总结出科学理论构建共性规律基础上,尝试给出有望形成共识基础的回答。首先阐明中医学理论发展,应借鉴生命和医学科学理论作用和价值的趋向;其次证明中医学及中医理论属于传统医学及理论,指出传统医学及其中医学和理论的局限;其后揭示出传统医学及中医学和中医理论国内外发展的必然趋向;逻辑得出构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必然选择;分析国内外不同学科新理论构建过程及方法步骤,发现其共性的五步曲规律;提出现代中基理论构建三原则和五步骤,论证其由传统现象描述迈向机制阐明理论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发展必然趋势下中医理论所具有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如何评价中医临床疗效的问题,阐述了疗效评价标准研究趋势及病证结合诊疗标准应用情况;并以中医肝的脏象证候标准研究为例,指出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以“评定量表”为工具,建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可能性,提出量表编制的理论构思必须与中医理论相符,并遵循科学测量原理;以“样本”调查为基础,建立量表条目库,确定具有相应检查程序和评分标准的条目,使“评定量表”符合信度、效度检验要求。同时指出,“量表”必须与辨证标准配套使用,才能建立科学、实用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医诊断学》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常松 《国医论坛》2007,22(4):47-49
《中医诊断学》是继《中医基础理论》之后的一门重要课程,既是《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深化,又是对中医基本理论的运用,是关于运用中医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疾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科学.其介于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各科之间,起纽带及桥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新理念的内涵及其作用意义,本文从最基本概念理念入手,厘清其起源及源流演变,揭示理念、科学理念、中医学理念、现代中医基础新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尝试给出应有的定义;概括出科学理念的三大作用。以此为据,阐明新理念是科学理念的核心精神贯穿“理性质疑,科学检验,研究与结论取得公认”的三点一线环环相扣的科学理念;具有“改变中医理论,引导中医创新研究,提升中医学人思想”的三大作用。以本研究所提出的阴阳指代机体生理与病理及防治效应假说,实证分析“医哲分开”阴阳转向到医学的可行途径;展示新理念引导,方显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是一新学科,为论证这一新学科,需要探讨其面临的问题,达到深化研究领域、形成学科分支以及迈向现代教学的初衷,从国际视野首先探讨明确学科和中医学相关概念,其次探讨学科分类体系与中医学及中医理论学科在其体系中的位置,进而探讨学科总体发生、发展及消亡规律,重点揭示医学和中医学学科规律及其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论证阐述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新学科属性及定位、研究对象与领域、发展方向及意义,从而得出符合演绎逻辑推理的可信结论。  相似文献   

12.
“气交”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因阴阳是在“气交”中化生,万物是在“气交”中生存并依靠自身的“气交”延续生命。中医医理探索的宗旨就是如何掌握人体的“气交”变化并使之更适宜地运化,所以气交是中医不可忽略的概念。但目前在中医界讲阴阳五行者多,讲五运“气交”者少,重临床效果者多,重理论研究者少,如此与科学发展不相符的现象中,“气交”概念的淡化是其原因之一。为此本文从“气交”的原概念、中医学概念及该概念与系统科学的关系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与哲学》杂志社拟于1993年4月在河南洛阳召开全国中医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征文内容;①中医基础理论的源流探讨;②中医基础理论和概念的发展与演变;③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框架及结构、特点;④中医基础理论的哲学审视;⑤中医基础理论的方法论研究;⑥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陈述;⑦中医基础理论的实验研究;⑧中医基础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评估;⑩中医基础理论发展趋势及展望;(11)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研究。征文要求: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有新意;突出科学性、实用  相似文献   

14.
构建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科学性已经被长期的临床实践所证实,但是隐含在其中的科学内涵亟待于运用现代科学的思雏和手段进行研究和发掘.中医药院校是培养中医高级人才的摇篮,是创新和发展中医药学的希望,所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构建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创建首先需要构建一支具有中、西医学基础理论教师、掌握现代实验技术人员所组成的师资队伍;要创新相应的教学大纲,编写相应的理论与实验教材;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基础性及综合性实验教学系统;建立基础理论与实验教学水平的客观评价系统等.从而利用所构建的新的教学模式,为科学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医杂志》2001年第5期《论中医“证”的现代医学属性和概念》一文,提出“中医证的现代医学属性和概念是什么?中医的证与西医病的联系和区别在哪里?”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当然对“深入探讨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不仅有助于中医学理论的科学定性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正确定位,使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和发展,而且对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具有指导作用。”然而,在“中医证的现代  相似文献   

16.
框架是科学理论体系传承、发展的核心内容,统编规划教材是当代中医药学术界理论共识的集合体,不同版本中医学教材的更替反映了当代中医理论体系动态历史演变过程。藏象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在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有着集中阐述。收集第一至第九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关于脾藏象理论的核心内容,纵向整理不同时期脾藏象理论框架及具体内容的差异、变迁,并阐述社会思想文化氛围、西医学知识成果的融入等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分析当代中医脾藏象理论框架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为保障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建立,本文首次提出现代中基学术规范概念与其逻辑结构和规范要点。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学术、学术规范、中医学术、中医学术规范等基本概念,进行深入探讨,给出相关概念逻辑定义,揭示概念内涵和彼此属种概念之间逻辑层次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现代中基学术规范三层次规范要点。为中医学术研究和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建立,提供初步的规范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为保障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建立,本文首次提出现代中基学术规范概念与其逻辑结构和规范要点。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学术、学术规范、中医学术、中医学术规范等基本概念,进行深入探讨,给出相关概念逻辑定义,揭示概念内涵和彼此属种概念之间逻辑层次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现代中基学术规范三层次规范要点。为中医学术研究和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建立,提供初步的规范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对发展现代各门科学技术具有普遍意义。为发展传统的祖国医学,并使其现代化,为创造祖国统一的新医药学,同样极需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毛主席曾期待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这是有重大意义的。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要从贯穿它的理、法、方、药各个方面的阴阳五行学说入手,因为它是中医学的理论思维方法和哲学基础。任何具体科学的大厦都是建立在某种  相似文献   

20.
从“象思维”浅谈对中医针灸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大明  路玫 《中国针灸》2013,33(1):75-78
目的:借助“天人合一”“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重新认识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针灸理论产生的渊源及其内涵,努力从对“象”的认知过程中寻找中医理论研究的突破点,使其有所创新和发展.方法:从“象思维”的角度,结合现代解剖学对经络、腧穴理论以及针刺手法等进行分析、阐述.结果:通过分析、对比,认为“象思维”与经络的发现有着密切的联系,“象思维”与十二经脉(脏腑)表里关系的建立有一定关联,用“象思维”可以阐释腧穴的主治原理,“象思维”对针刺手法的操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结论:“象思维”在中医针灸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贯穿于中医学的方方面面,对于中医理论包括针灸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