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09年11月~2009年12月确诊的98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分为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以及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年龄、性别、总住院天数、病毒转阴时间、患者发病时的最高体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常规等项目数据并进行相关比较。结果 3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住院天数中,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较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较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发病到病毒转阴时间,无论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中,两两比较,均P〉0.05。在体温下降方面,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经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较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象白细胞方面,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毒转阴时间方面,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经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均无明显差异。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在体温下降等方面优于其他各组,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及重症的疗效与特点。方法对8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的危重症及重症病例进行了无创通气治疗动态观察。结果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及重症,能够迅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症状和低氧血症。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是高原地区抢救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及重症的一种行之有效和必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金钧  杨新静  黄芳  李娜 《苏州医学》2010,33(1):39-41
重型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鼻导管吸氧往往疗效不佳,需及时改为机械通气治疗。加拿大168例重症甲型H1N1患者中,136例(81%)患者需机械通气,128例(76.2%)为有创通气,55例(32.7%)为无创通气。美国67例重型甲型H1N1患者中42例(63%)需要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对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12月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1例甲型HINl流感危重症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资料,监测通气前后患者动脉血气(pH、PaO2、PaCO2、SaO2、PaO2/FiO2)的变化,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较好耐受,治疗后24h各项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束治疗时与治疗后24h各项血气分析指标相比也有明显提高(P〈0.05),另2例病情危重者改为有创机械通气后均死亡。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可以改善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的氧合状况,耐受性和安全性好,是治疗甲型HINl流感危重症患者合并呼吸衰竭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对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其中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32.3岁)采用无创呼吸机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监测通气前后患者动脉血气(pH、PaO2、PaCO2、SaO2)的变化,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1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经无创通气治疗后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指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可以改善甲型H1N1流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SaO2水平,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玲  陈红  刘亚玲 《四川医学》2010,31(7):940-942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PPV)在救治甲型H1N1流感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9~12月四川某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1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NPPV治疗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NPPV前后低氧的改善情况、并发症及转归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较好耐受,7例仅采用NPPV,NPPV使用24h后,PaO2和平均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气体交换获得持久性改善,避免了气管插管,并最终存活出院,其中1例出现气胸;另2例先采用NPPV,后改用有创机械通气。2例带无创转院,此4例患者随访均死亡。结论 NPPV可用于甲型H1N1流感合并呼吸衰竭的早期呼吸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低氧,耐受性和安全性好。后期可作为机械通气的序贯治疗,参数设置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绝对值及比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6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43例)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比例明显降低,而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43例)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比例变化较小.经积极治疗随着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病情的好转其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比例可恢复正常,且治疗前后差异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可能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有关.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比例越低,可能病情越重.提示可以通过监测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来判断甲型H1N1流感的病情的轻重及其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孕产期妇女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无创呼吸机对8例孕产期妇女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愈7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改善患者通气状态,从而改善病情,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张掖地区住院的69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总结张掖地区7家医院自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69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9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全部治愈,其中男50例,女19例。年龄4—75岁。发热伴有呼吸系统症状是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患者首次与末次检查比较,ALT、AST、LDH、CK、CK-MB、CRP、血糖均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尽早识别危重症、重症患者,把握治疗时机,尽早使用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2)发病早期有效抗病毒治疗。(3)栗用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主要治疗措施及转归,以期对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进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8例危重症甲流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指标及转归。结果:APACHEⅡ评分(19.0±7.8)分;死亡5例,其中4例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病例血小板较治愈及好?±停é?=8.000,P<0.05)。4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均死亡;6例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中,5例因无创机械通气失败而改为有创机械通气;其中3例在有创机械通气时并发气压伤,均死亡。结论:危重症甲流患者病死率高,呼吸衰竭为主要死亡原因。对危重症甲流患者不主张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于出现呼吸衰竭须机械通气者,建议直接采用小潮气量、低PEEP的有创呼吸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高原地区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救治体会。方法:2009年10~11月收治危、重症甲型H1N1患者5例,以《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3版)》为依据,进行个体化治疗。结果:5例痊愈出院。结论:对危、重症甲型H1N1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许金美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6):479-480,485
目的总结应用无创通气机救治重症甲型H1N1流感(下称甲流)患者的成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2009年12月本院定点重症甲流病房使用无创通气机治疗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适时选择无创通气机治疗、正确调整无创通气机参数、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动态和及时处理病情变化是成功护理重症甲流患者的重点。结论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抗病毒基础上尽早使用无创通气机治疗,是救治重症甲流、有效控制发展成危重症的成功举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18例危、重症甲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措施,18例均用抗病毒治疗.氧气吸入治疗4例,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10例,4例行气管插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 18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甲型H1N1流感流行季节,预防第一;对于出现临床症状患者要作到早诊断、早治疗,根据临床表现和危险度进行分层治疗;对于重症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危重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危重症甲流早期无特异性,表现为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但病情进展迅速,短期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并发症。经过奥司他韦抗病毒、机械通气支持等抢救治疗,2例死亡,3例治愈出院。结论甲型H1N1流感危重病例病情凶险,进展迅猛,短期内即迅速并发ARDS、MODS,死亡风险极高。尽早诊断、尽早抗病毒治疗、积极机械通气及预防MODS是降低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甲型H1N1流感预后的因素。方法具体分析6例重症和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结果经过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纠正呼吸衰竭,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抗病毒治疗和机械通气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昝涛  薛曌平  于慧  宋敏 《吉林医学》2013,34(19):3898-3899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时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8例常规治疗同时应用机械通气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管道护理、气道湿化、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例死亡,1例转院,14例抢救成功。结论:及时有效的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加强相关护理措施可以提高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宋艳  鲁桂兰  王倩 《现代医学》2010,38(4):440-442
目的:观察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甲型H1N1流感伴有肺部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监测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9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伴有肺部并发症患者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效果和护理要点。结果:俯卧位通气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SpO2、PaO2、pH等参数与初始仰卧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甲型H1N1流感伴有肺部并发症是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治疗中加强监测与护理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分析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Ⅲ)对甲型H1N1流感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整理35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存活组29例,死亡组6例)采用APACHEⅢ评分评估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死亡组APACHEⅢ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其中死亡组急性生理学评分(APS)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APACHEⅢ分值与实际病死率呈正相关,APACHEⅢ分值〉60分者病死率明显增加.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APACHEⅢ评分分值与病情严重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感染甲型H1N1流感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妊娠期感染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病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11月我科接诊并确诊为妊娠合并甲型H1N1流感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余甲型H1N1流感患者4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例分析。结果与其他甲型H1N1流感患者相比,妊娠期感染甲型H1N1流感患者头痛、流涕症状出现的比例明显增多,咽痛症状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核细胞百分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体温、体征、发热天数以及血常规其他检测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感染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症状略重于其他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热天数、最高体温、体征、血常规检查和其他甲型H1N1流感患者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甲型H1N1患者的主要死因,相关尸解研究显示,甲型H1N1流感感染后病理改变主要集中于肺,其组织学改变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DAD)、坏死性细支气管炎及肺泡出血[1].截至2010年3月7日,我国共确诊127 427例,其中重症及危重病例8 320例,死亡796例[2].采用无创通气治疗SARS及禽流感既往曾有报道,但应用于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尚无大样本报道.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甲型H1N1流感伴肺炎致低氧血症患者的血气特点及应用BiPAP辅助通气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