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激活在急性胰腺炎抗凋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胰腺细胞凋亡及Bcl-2和Bcl-XL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预防或治疗性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可不同程度地降低NF-κB激活,减轻胰腺坏死程度,增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程度,降低Bcl-2和Bcl-XL蛋白的表达.结论细胞凋亡对腺泡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Bcl-2和Bcl-XL基因表达可能参与NF-κB抗胰腺腺泡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洛沙坦对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胰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胰管内注射2%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胰腺纤维化模型。治疗组每天给予洛沙坦(10mg/kg)灌胃;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无菌蒸馏水。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改变;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胰腺腺泡细胞密度;透射电镜观察胰腺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检测Bcl-2凋亡相关基因家族成员Bcl-2、Bcl—XL、Bak、Bax mRNA表达。结果 洛沙坦治疗可逆转胰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腺泡萎缩等异常改变。对照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较正常大鼠明显增加,胰腺组织Bax、Bak mRNA表达较正常增加,Bcl-2mRNA表达降低,Bcl-mRNA不表达;洛沙坦治疗后凋亡减少,洛沙坦治疗组Bax、Bcl-2mRNA表达及Bax/Bcl-2较对照组降低,Bak、Bcl—XLmRNA不表达。结论TNBS诱导大鼠胰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增加;洛沙坦阻断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可抑制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关。由此可见,血管紧张素Ⅱ与AT1R可能介导了实验大鼠胰腺纤维化过程中胰腺腺泡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凋亡调控基因Fas、FasL、Bcl 2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不同浓度的脱氧胆酸钠 ,制作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AEP)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急性胰腺炎时 ,Fas蛋白主要表达在胰腺腺泡细胞胞膜 ,AEP组和ANP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AEP组高于ANP组 (P <0 .0 5 ) ;FasL在各组腺泡细胞胞浆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 ;Bcl 2蛋白表达在胰腺导管细胞胞浆 ,对照组Bcl 2蛋白表达弱 ,AEP组和ANP组表达明显增强 ,ANP组高于AEP组 ,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Fas/FasL系统在大鼠的急性胰腺炎过程中可能参与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 ,减轻胰腺炎症反应程度 ;而Bcl 2基因可能参与防止导管细胞凋亡而促进其增生并且形成导管管状复合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在鼠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胰胆管逆行穿刺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不同炎症程度的急性胰腺炎模型,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RT-PCR等方法检测survivin基因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TUNEL法检测胰腺泡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正常胰腺组织无survivin的表达;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后,随胰腺炎症程度的加重,Surviv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腺泡细胞凋亡率则逐渐下降.结论 Survivin蛋白不仅通过其抗雕亡作用参与了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调节,而且通过其抗凋亡作用使受炎症损伤的胰腺细胞由凋亡转为坏死,从而加重急性胰腺炎病情,可能是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凋亡调控基因Bax ,Bcl- 2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制作大鼠急性重型胰腺炎和急性轻型胰腺炎模型。制模后 3h取材 ,查血清胰淀粉酶及应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胰腺组织中基因Bax ,Bcl- 2蛋白表达。结果 :急性胰腺炎时 ,基因Bax蛋白表达在胰腺腺泡细胞胞浆 ,急性轻型胰腺炎组和急性重型胰腺炎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急性轻型胰腺炎组高于急性重型胰腺炎组 (P <0 .0 5 ) ;Bcl- 2蛋白表达在胰腺导管细胞胞浆 ,对照组Bcl- 2蛋白表达弱 ,急性轻型胰腺炎组和急性重型胰腺炎组表达明显增强 ,急性重型胰腺炎组高于急性轻型胰腺炎组 ,统计学处理急性轻型胰腺炎组和急性重型胰腺炎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但急性轻型胰腺炎组、急性重型胰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Bax基因在大鼠的急性胰腺炎过程中可能参与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 ,减轻胰腺炎症反应程度 ;而Bcl- 2基因可能参与防止导管细胞凋亡而促进其增生并且形成导管管状复合体  相似文献   

6.
Fas和FasL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共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凋亡调控基因Fas、FasL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其与腺泡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通过胰胆管内逆行注射不同浓度的牛磺胆酸钠,建立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胰腺炎模型,用RT-PCR、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Fas、FasL mRNA及蛋白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各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结果在正常的胰腺腺泡细胞中即存在着Fas、FasL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且呈现共区域化特点,凋亡细胞极少。在炎症程度较轻的胰腺组织,Fas和FasL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腺泡细胞凋亡指数亦明显提高,随胰腺炎症程度的加重,Fas和FasL 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腺泡细胞凋亡指数亦逐渐下降。结论Fas/FasL系统可能参与了正常胰腺组织的细胞更新和自稳;是介导急性胰腺炎时腺泡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在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钳闭大鼠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制备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应用细胞凋亡原位标记法(TUNEL)、免疫组化技术等检测VEGF单克隆抗体干预后对胰腺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干预组15,30,60 min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正常胰腺组织未见凋亡调控基因Bcl-2的表达,VEGF单克隆抗体干预后15,30,60 min胰腺细胞Bcl-2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缺血冉灌注组(P<0.01);正常胰腺组织见较弱的凋亡调控基因Bax的表达,而VEGF单克隆抗体干预后15,30,60 min胰腺细胞Bax染色阳性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VEGF单克隆抗体能够通过抑制胰腺腺泡细胞的过度凋亡减轻胰腺炎的严重程度,该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抗凋亡Bcl-2基因表达,抑制促进凋亡基因Bax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干预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胰腺炎组、IL-1Ra干预组、对照组,每组24只,各组造模后在1,2,6和12 h 4个时间点分别检测6只大鼠。干预组分别于制模前12,6,2 h及制模时各注射IL-1Ra 1 mg/100 mg体质量,胰腺炎组仅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应用细胞凋亡原位标记(TUNEL)染色、免疫组化技术等检测胰腺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Fas,FasL的蛋白表达。结果:干预组1,2,6和12 h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胰腺炎组相应时间点(均P<0.01);对照组见较弱的Bax、Fas的表达,干预组各时间点胰腺细胞Bax、Fas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胰腺炎组(均P<0.01);对照组未见Bcl-2表达,干预组各时间点胰腺细胞Bcl-2染色阳性率与胰腺炎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性(均P>0.05);胰腺炎组、干预组中均没有见到胰腺腺泡细胞中FasL表达,但是在间质中均可见浸润的炎性细胞FasL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IL-1Ra干预急性胰腺炎的机制可能不仅限于对炎症反应的抑制,它可能是通过上调凋亡调控基因Bax和Fas/FasL系统的表达,诱导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IL-1Ra腹腔注射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并应用细胞凋亡原位标记检测(TUNEL) 染色、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胰腺细胞凋亡及Fas/FasL的蛋白表达。结果 干预组1、2、6、12 h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胰腺炎组相应时间点(均P <0.01);对照组见较弱的Fas的表达,干预组各时间点胰腺细胞Fas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胰腺炎组(均P < 0.01) ;胰腺炎组、干预组中均没有见到胰腺腺泡细胞中FasL 表达,但是在间质中均可见浸润的炎性细胞FasL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 IL-1Ra减轻急性胰腺炎的机制可能不仅限于对炎症反应的抑制,它可能是通过上调凋亡调控基因Fas/ FasL系统的表达,诱导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时腺泡细胞凋亡与Bcl-2表达的关系。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组(B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组(C组)。采用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法建立急性水肿性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检测造模后12h各组的血清淀粉酶活性、腹水情况、胰腺组织大体及镜下病理改变与评分、腺泡细胞凋亡指数(AI)、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⑴C组血清淀粉酶活性、腹水量、大体及镜下病理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Bcl-2阳性率、腺泡细胞AI显著低于B组(P0.05)。⑵B、C组中腺泡细胞AI与大体及镜下病理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AP时腺泡细胞的凋亡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Bcl-2参与了腺泡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Acute necrotising pancreatitis is characterized by inflammatory and necrotic events, which followthe initial intra-acinar injury involving enzyme activation, and disruption of the acinar cytoskeleton. At present, apoptosi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many kinds of disease. Bax and Bcl-2 are the important control gene during cell apoptosis. 2 Previous study has shown that interleukin 10 (IL-10) is a kind of important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and plays a role of selfdefense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时环氧化酶-2(Cox-2)表达与腺泡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组(B组)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组(C组)。采用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法复制急性水肿性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检测造模后12 h各组的血清淀粉酶活性、腹水量、胰腺组织大体病理改变及评分、镜下病理改变与评分、腺泡细胞凋亡指数(AI)及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C组血清淀粉酶活性、腹水量、大体及镜下病理评分、Cox-2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P<0.01),AI显著低于B组(P<0.01)。②B、C组中AI与大体及镜下病理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③B、C组中Cox-2表达与AI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 AP时腺泡细胞凋亡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Cox-2过度表达可能通过抑制腺泡细胞凋亡加重胰腺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坏死组和生长抑素治疗组,用改良十二指肠闭襻法诱导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分别切取3组大鼠的胰腺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及流式细胞光度术定量观察凋亡情况.结果: 坏死组组凋亡少见,以细胞坏死为主;生长抑素治疗后可减轻胰腺腺泡细胞的坏死,增加其凋亡的发生.结论: 胰腺炎腺泡细胞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细胞凋亡与坏死呈负相关,生长抑素可减轻胰腺炎病理损害促进其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白细胞毒素亚组分(LukS-PV)是否通过C5aR发挥其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THP-1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THP-1细胞株分为5组:未处理细胞为对照组,使用不同浓度的C5aR拮抗剂(0、50、100、150 nmol/L)预先作用于THP-1细胞后,再使用1μmol/L LukS-PV刺激细胞为处理组.24 h后通过Annexin V/PI染色法,线粒体膜电位法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酶标仪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 经过不同浓度C5aR拮抗剂干预后,LukS-PV诱导THP-1细胞凋亡的比率逐渐下降,促凋亡基因Bax、Bak、Bim和促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Bak、Bax的表达量也逐渐减低,抑凋亡基因Bcl-2、Bcl-w、Bcl-x和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量逐渐升高,Caspase-3活性逐渐降低.结论 LukS-PV可能通过结合C5aR从而激活下游线粒体通路,发挥其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THP-1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首次将共培养体系及混合腹水技术应用于急性胰腺炎腺泡细胞凋亡/坏死体外模型,并与常见的雨蛙素及雨蛙素联合脂多糖(LPS)模型进行对比研究,以观察其改良效果。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株AR42J分为4组:对照组(培养液+PBS),雨蛙素组(培养液+10 nmol/L雨蛙素),雨蛙素+LPS组(培养液+10 nmol/L雨蛙素+10 mg/L LPS)及改良腹水组。改良腹水组采用牛黄胆酸钠诱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腹水,混合后加入共培养体系,刺激体外培养的同源腺泡细胞造模。共培养体系的设置为:培养板中置入孔径为1 μm的小室,以体积比1∶1于孔板和小室中分别加入培养液及混合腹水。各组刺激24 h后收集腺泡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腺泡细胞的凋亡/坏死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坏死相关蛋白B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腺泡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结果 改良腹水模型中腺泡细胞以坏死特征为主,与其余3组相比,其凋亡率及坏死率均上调,RIP1及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而Bcl-2蛋白呈下调趋势。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改良腹水组腺泡细胞细胞器结构破坏,细胞膜降解。而雨蛙素及雨蛙素+LPS模型与对照组相比,腺泡细胞凋亡率上调,坏死率无改变;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升高,而RIP1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显著上调。透射电镜结果显示雨蛙素及雨蛙素+LPS组细胞染色质固缩成团,胞质降解,细胞膜完整,呈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结论 相较于以腺泡细胞凋亡特征为主、研究轻症急性胰腺炎的雨蛙素及雨蛙素+LPS模型,改良的腹水模型以腺泡细胞的坏死特征为主,是研究腺泡细胞坏死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3.5%牛磺胆酸钠诱导SD大鼠SAP模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浓度,应用TUNEL染色检测胰腺腺泡细胞凋亡,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胰腺组织凋亡调控基因Fas和FasL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以及白藜芦醇治疗对腺泡细胞凋亡及Fas和FasL表达的影响,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SAP组相比,白藜芦醇治疗组血清淀粉酶水平及胰腺病理损害评分明显下降,腺泡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FasL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 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胰腺组织凋亡调控基因FasL的表达诱导损伤的胰腺细胞凋亡以减轻胰腺组织病理损害,可能对SAP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郭志国  辛毅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0):2400-2403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炎症性疾病,表现为胰蛋白酶原不适当的活化、炎性细胞浸润及胰腺分泌细胞的破坏,若进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危及生命。由于发病机制不清,临床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缺乏有效方法。胰蛋白酶学说在胰腺炎发病机制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中前体胰蛋白酶原激活与胰蛋白酶-抗胰蛋白酶的失衡、遗传异质性相关。近年来多项研究揭示胰腺炎是多因素参与的疾病,乙醇与烟草可损伤小胰管及腺泡细胞,但饮酒者急性胰腺炎发病率升高并不显著。胰管分泌物可减轻胰腺损伤,缺乏胰蛋白酶原激活的动物模型仍有胰腺炎发生,细胞因子在预测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表达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自噬在胰腺炎性反应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