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浙江省台州市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疫情控制措施和疫苗接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台州市2007-2016年水痘报告发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台州市2007-2016年共报告水痘病例17 523例,死亡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9.59/10万,2007-2015呈逐年上升态势,2016年水痘发病率回落,较2015年下降22.62%.发病高峰集中在春季(5-6月)和冬季(11月至次年1月).主要为15岁以下儿童(73.53%),4周岁以上病例数迅速上升,5~12岁占15岁以下儿童病例的73.86%.共报告1起发生在小学的暴发疫情.结论 基于台州市水痘流行特征,推荐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程序,以有效降低水痘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2007-2009年乙型脑炎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江苏省2007-2009年乙型脑炎流行情况,为乙型脑炎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苏省2007-2009年的乙型脑炎疑似病例标本278例,用ELISA法检测乙型脑炎IgM抗体.结果:共检出乙型脑炎抗体阳性184例.发病以夏秋季节为主;发病率前5位的省辖市病例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73.91%;发病年龄以〈15岁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4.02%,男性多于女性.病例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儿童为主.结论:应建立乙脑检测系统,采取以预防接种和防蚊、灭蚊结合的综合措施,重点对15岁以下儿童开展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陕西省汉中市2007-201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乙型脑炎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陕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病例定义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汉中市2007-2013年乙型脑炎监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汉中市2007-2013年共报告乙型脑炎58例,报告年发病率波动在0.34/10万~0.03/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0.21/10万,病死率3.4%,2009年出现流行高峰,发病率达0.49/10万,2010年后下降。病例散发在全市的10个县区农村,以洋县、宁强居多,各占总病例的24.14%。发病季节集中在7~9月,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和学生为主,其中,1~6岁占56.9%,7~15岁占20.7%。病例中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79.3%,其中≤15岁以下儿童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56.9%。病例临床分型极重型占10.4%,中、重型各占36.2%,轻型和未分型病例各占8.6%,这些病例中有2例死亡,其余经治疗大部分恢复正常。结论 2007-2013年汉中市乙脑发病趋势呈波动性下降,地区分布广,病例多散发于农村15岁以下年龄组儿童,与未接种疫苗或疫苗接种不全有关,因此切实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扎实开展乙脑病例监测,在高发地区及农村进行重点控制,是降低汉中市乙型脑炎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1996~2005年贵港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贵港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乙脑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贵港市1996~2005年乙脑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5年共报告265例,死亡16例,发病率在0.09/10万~1.31/10万,发病率最高是2003年,最低是2004年。5~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均为10岁(含10岁)以下散居儿童,以0~6岁儿童为主,占84.91%,男女性别比为1.60:1。对2002~2005年的109例乙脑病例分析,有乙脑接种史的占28.44%,无接种史的占67.89%,接种史不详的占3.67%。结论贵港市乙脑发病呈高度散发,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年龄特征,乙脑疫苗覆盖率低是发病的重要原因,建议将乙脑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苏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情况,为有效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数据,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7年,江苏省乙脑病例散发,呈明显的夏秋季高峰,94.28%的病例为<15岁儿童,男性发病数多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学生为主.乙脑病例多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防制乙脑应采取以预防接种疫苗及灭蚊、防蚊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乙脑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为<15岁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5-2014年上海市普陀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了解麻疹发病特征,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病例专报系统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普陀区共报告麻疹病例46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8.25/100万,其中2005年发病率最高,2010年最低;3-5月为麻疹发病高峰;1岁内儿童和20岁以上成人为主要发病人群,分别占20.82%和62.91%;散居儿童、干部职员和家政家务及待业发病最多;95.88%的病例无麻疹类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 普陀区麻疹发病率高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提高儿童的接种率和重点人群的成人免疫,有助于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从而逐步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周口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情况,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4年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乙脑病例292例,死亡5例,年均发病率0.35/10万,年均病死率1.71%,乙脑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流行季节为5月~10月,高峰在7、8月;10个县(市、区)均有发病,15岁以下病例占97.95%,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占67.47%。结论周口市乙脑发病主要表现为散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低年龄组为主。近年来乙脑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监测和防控依然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百色市1996 - 201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近20年百色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96 - 2015年百色市共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618例,死亡3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86/10万,病死率为5.83%,其中2005年发病率最高为1.98/10万,2013年发病率最低为0.03/10万;发病高峰为每年的6 - 8月,12个县(区)均有发病,年平均发病率居前二位的为乐业县和凌云县;96.76%病例为15岁以下人群,以散居儿童(52.75%)和学生(36.89%)为主。结论 百色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发病高峰和发病年龄没有明显后移。应在维持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人群、高发地区开展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台州市2011年上半年麻疹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浙江省台州市2011年上半年的麻疹疫情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麻疹流行状况。结果 2011年上半年台州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313例,麻疹确诊病例106例(发病率17.99/100万),比2010年同期增加39.47%(2010年同期麻疹确诊病例为76例),呈现较高水平。发病高峰较2010年提早出现。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79︰1,年龄集中在1岁以下儿童和25岁以上人群;麻疹疫苗免疫史多为不详和0剂次;麻疹病例中与医院相关者占45.28%。结论台州市2011年上半年麻疹发病高于2010年同期,应继续加强小龄组儿童和25岁以上人群的及时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曲靖市2012-2014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免疫史状况,为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免疫史状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2014年曲靖市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数分别为150例、330例、10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21/10万、5.15/10万、0.16/10万;2012 2014年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7岁儿童,占88.98%:<8月龄占41.02%、8月龄~1岁占35.10%、2~6岁占12.86%、7~14岁占2.04%、15~19岁占0 2%、>20岁8.78%;在免疫规划覆盖范围8月龄~30岁人群病例中,未免疫占56.83%、免疫1次19.06%、免疫2次及以上6.47%、免疫史不详17.63%.结论 冬季是麻疹的发病高峰季节;<7岁儿童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接种MV后少部分儿童依然可能发病;1岁内婴儿发病率最高,应重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加强麻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5—2019年勐腊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乙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5—2019年勐腊县乙脑确诊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比较和分析。结果2005—2019年勐腊县共报告乙脑111例,死亡13例,平均发病率2.66/10万,病死率11.71%,发病率逐年呈波动性下降趋势(χ2=16.676,P<0.001)。乙脑发病呈现明显季节性,92.8%的病例集中在5—7月,6月为发病高峰;勐腊县14个乡镇(农场)中有13个乡镇(农场)有乙脑报告。乙脑患者男女性别比1.27∶1。以散居儿童(44.14%)和学生(27.03%)为主,乙脑发病年龄中位数为7岁,以小于15岁的儿童为主,其中0~4岁的病例32例,占28.83%;5~14岁的病例50例,占45.05%。2017年和2019年非儿童乙脑病例比例均超过儿童病例。乙脑从发病到确诊时间的中位数为5 d,临床诊断病例66例(59.46%),实验室确诊病例45例(40.54%)。96.40%的乙脑病例(107/111)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应采取包括提高乙脑疫苗免疫覆盖率在内的综合措施,进一步降低乙脑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湖南省郴州市乙脑的变化趋势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郴州市1966-2005年间的乙脑疫情报告资料整理建立数据库,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等统计学检验。结果郴州市1966-2005年乙脑的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87/10万;学龄前儿童占总病例数的76.65%;乙脑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6、7、8月是发病的高峰期,占全年病例数的93.31%;发病率高的县主要集中于山区和丘陵区。结论乙脑疫苗的免疫接种对预防和控制乙脑的发生起重要作用,且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需加强对学龄前儿童的乙脑疫苗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5 - 2018年四川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脑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四川省报告发生542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疫情资料、个案调查表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描述性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5 - 2018年四川省乙脑年平均发病率0.1647/10万,主要发病人群为10岁以下的小年龄组儿童(334例,61.62%),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185例,34.13%)和学生(184例,33.95%)居多,发病高峰为每年的7 - 9月;165例(30.44%)无疫苗接种史,146例(26.94%)有乙脑疫苗接种史,231例(42.62%)免疫史不详;临床分型以重型和普通型为主, 95例(17.50%)出现并发症,32例(10.96%)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21例(3.87%)患者死亡。结论 四川省乙脑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病情重、预后差,且存在较大免疫空白,加强健康教育及预防接种工作是防控乙脑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济南市2008 - 201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济南市2008 - 2017年实验室确诊的乙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的描述分析。结果 2008 - 2017年济南市共报告乙脑病例146例,年均发病率为0.22/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 = 12.23,P<0.01)。所辖的10个区县均有乙脑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前5位的是章丘(0.41/10万)、济阳(0.40/10万)、商河(0.33/10万)、平阴(0.20/10万)、天桥(0.19/10万),发病数占全市79.45%。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8 - 10月,占总病例数的92.47%。女性发病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0.80∶1。病例以15岁以上人群为主,职业构成主要为农民(47.95%)、学生(17.12%)和散居儿童(8.90%)。有全程免疫史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10.96%,无接种史和接种史不详占80.14%。对全部病例进行随访,18.49%的病例死亡,8.22%留有后遗症。结论 济南市乙脑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后移,5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最多。建议在保持适龄儿童高接种率水平的基础上,针对高危人群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黔东南州乙脑的流行规律及疫情趋势,为有效控制乙脑的流行,制定乙脑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黔东南州2005-2010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05-2010年乙脑发病391例,发病率为1.59/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91.56%的病例集中在6-8月。年龄以<10岁的儿童为主,占81.84%,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职业以散童和学生为多。结论黔东南州自2006年将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散发病例时有发生,从江、凯里等县市发病率还较高,因此黔东南州乙脑预防工作不容乐观,要采取疫苗接种、防蚊灭蚊等综合措施降低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3-2016年长沙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6年长沙市麻疹确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6年长沙市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 19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13/10万,各年发病数在169(2016年)~605例(2013年)之间,发病率在2.30/10万(2016年)~8.42/10万(2013年)之间;2013年病例数集中在3~5月份,2014-2016年病例均集中在5~7月份;发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雨花区(5.99/10万)、天心区(5.62/10万)、长沙县(4.82/10万);发病年龄以<8月龄婴儿(36.60%)和15岁~人群(22.11%)为主;散居儿童是麻疹的高发人群;757例≥8月龄儿童中无免疫史485例,占64.07%;免疫史不详186例,占24.57%.结论 2013-2016年长沙市麻疹疫情呈现总体下降趋势,<8月龄婴儿和15岁~人群高发;建议提高适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加强麻疹监测,做好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并关注小月龄婴儿和成人易感者在麻疹病毒传播中的作用、探讨针对性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陇南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乙脑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8年报告的260例现住址在陇南市的乙脑病例发病时间、空间及人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用Arc GIS10.2展示报告病例时空变化。结果 2014-2018年陇南市乙脑报告发病率在0.31~4.40/10万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x2趋势=166.634,P<0.001),病例散在分布于全市114个乡镇;以成人为主,报告病例的年龄中位数为49岁(1月~83岁),≥40岁组病例构成比由2014年的38.46%上升至2018年的75.86%(x2趋势=14.169,P<0.001),≤14岁组病例构成比由2014年的53.85%下降至2018年的6.9%(x2趋势=21.003,P<0.001);职业构成由学生和农民转变为以农民为主;适龄儿童仍存在免疫空白人群。结论 随着乙脑疫苗常规免疫工作的实施,儿童乙脑发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成人发病显著增高,因此在农村防蚊灭蚊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况下,确保儿童常规免疫和普及成人接种疫苗是控制乙脑发病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郑州市2005 - 201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脑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乙脑监测信息系统》收集郑州市2005 - 2018年乙脑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郑州市2005 - 2018年乙脑发病共12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1/10万,死亡2例,病死率1.63%。报告发病率由2005年的0.25/10万(13例)降至2018年的0.02/10万(2例)。乙脑发病主要集中在7 - 9月,8月份达到高峰(占56.10%)。男性发病率(0.14/10万)高于女性(0.09/10万)。<15岁年龄组发病占58.54%。农村发病率(0.13/10万)高于城区(0.06/10万)。结论 郑州市乙脑发病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仍需加强常规免疫规划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