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五脏生克,五脏阴阳;"生克制化","阴平阳秘"。然而五脏制化、阴阳平衡是在各脏腑特性上的相对平衡,并不是绝对的均衡整齐。本文通过对中医五脏生理病理特性的分析研究,根据历代医家治疗用药上对肝柔、肺润、脾运等的侧重,以及《难经.七十五难》:"东方实、西方虚"等,说明人体脏腑阴阳属性具有不对称性,强调重视五脏阴阳的非均衡性,彰显中医学辨证之精髓。  相似文献   

2.
五脏相关理论是邓铁涛教授在对传统五行学说进行科学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邓铁涛五脏相关理论汲取了传统的五行脏腑学说的精华,能较好地反映五脏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疗中强调"以脾胃为中心,从肺论治,五脏相关"。临床上通过以五脏相关理论为中心的脏腑辨证,分期、分型、分段辨兼夹证论治对COPD开展临床诊治,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钱乙的辨证纲领,以五脏为辨证基础,以证候为依据,辨别其虚实寒热以作为论治的准则.其中用"风、惊、困、喘、虚"来归纳肝、心、脾、肺、肾五脏的主要症候特点,用虚实寒热来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用五行来阐述五脏之间及五脏与气候时令之间的相互关系,立五脏补泻诸方作为治疗的基础方剂.并且其临证时极为重视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顺应四时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神机"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法则,能调控人体气化活动,不仅每脏各受神机调控,五脏系统之间更受整体神机主导。文章应用"神机"调控五脏理论分析"五脏咳"的临证基础可具体从神主导五脏气化活动、神机调控五脏的载体、神机调控五脏的规律、神机调控五脏的表现形式、"神"主导失职是"五脏咳"产生的前提、神机失常是"五脏咳"产生的内在原因、升降出入障碍是"五脏咳"产生的基本病机并结合临床运用分类探讨,认为咳证不能只注重诊治肺咳,更应辨证求机,分析咳证与脏腑神机失调的关系,探明神机异常原因,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五脏体阴而用阳"是从"肝体阴用阳"观点延伸而出的,同样由此延伸而出的观点还有"肺体阳而用阴"。通过分析"肺体阳而用阴"观点下肺和肝的体用概念不相一致,否定了"肺体阳而用阴"观点,并间接证明了"五脏体阴用阳"观点的正确性。逐层论述阴与阳,体与用,体用与阴阳,五脏与体用阴阳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阐释了五脏体用的本质是一致的,五脏之体均属阴,为物质结构;五脏之用均属阳,为功能作用。联系古今众医家学说,分述各脏腑之体阴用阳,从而充分理解"五脏体阴用阳",并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6.
廖荣臻 《中医药通报》2010,9(1):36-37, 62
钱乙的辨证纲领,以五脏为辨证基础,以证候为依据,辨别其虚实寒热以作为论治的准则。其中用“风、惊、困、喘、虚”来归纳肝、心、脾、肺、肾五脏的主要症候特点,用虚实寒热来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用五行来阐述五脏之间及五脏与气候时令之间的相互关系,立五脏补泻诸方作为治疗的基础方剂。并且其临证时极为重视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顺应四时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肺咳是肺脏在病因作用下,影响肺的宣发与肃降而引起.五脏咳是五脏各于其所主的时令受病、间接影响及肺而作咳,但不能拘泥此说.五脏咳的各种证候,是根据咳嗽的兼见症状,用五脏辨证进行归类的.六腑咳也是按咳的不同兼症进行归类的.咳证的治疗,经文虽仅指出针刺治咳的主要法则,然其指导思想是重在辨证论治,因势利导,以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临证应根据"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咳而不喘",以及"喘多肾虚"的论述,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肺、脾、肾三脏在临床上反应的特点,分别采用温肺散寒、健脾燥湿、温肾纳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五脏之间相互制约与促进的关系是一种自发性的客观规律,且这种客观规律以"和"为目的与归宿,故将五脏之间的这种客观规律称为五脏之间的"自和"规律。治疗肺病不仅仅可以从本脏入手,还应该顺应五脏之间的"自和"规律从其他四脏入手进行调节,即从肝治肺、从心治肺、从脾治肺、从肾治肺。  相似文献   

9.
慢性咳嗽审因论治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超过8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的不明原因咳嗽,是中医肺系疾病的常见表现,多由肺失正常的宣发肃降生理功能,肺气上逆所致。《素问.咳论》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景岳全书》曰:"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然则五脏之咳,由肺所传,则肺为主脏,而五脏其兼者也"。概述了咳嗽的病位在肺,但不只是局限于肺部,与其他脏器亦密切相关。笔者临证施治之时,依不同病因引起的咳嗽,配合辨证治疗,疗效甚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唐其民 《光明中医》2016,(24):3559-3560
杜克宽教授结合自身临床辨证心得及古代文献有关小儿生理病理的论述,对钱乙五脏辨证体系加以阐述,总结出"五脏三层辨证法"。它是以五脏辨证为首,次则寒热辨证,再次为虚实辨证,辨治小儿疾病如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支气管肺炎、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遗尿简明扼要,辨证精当,临床运用均有良效,值得青年医师探讨学习。  相似文献   

11.
肺癌证型规范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习了近年来的肺癌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分析有关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肺癌国际TNM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类、主症的关系,综述肺癌证型规范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辨证常分为风邪外袭型、肺脾气虚型、肺胃热盛型、痰湿壅盛型以及肺阴虚型,辨病又可分为鼻源性咳嗽和咽喉源性咳嗽,小儿推拿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标本兼顾,治疗本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杨昕    李和根 《陕西中医》2021,(9):1313-1316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疗效已被肯定,但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并未统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肺癌的客观化研究不断深入,包括肺癌证型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以及西医治疗对肺癌辨证分型的影响等。如果能制定统一的肺癌证候分类标准,同时引入更多现代研究方法,进一步将临床客观指标与肺癌证型相结合,建立规范化的中医肺癌诊疗体系,将有助于肺癌的中西医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肺纤维化34例辨证分型与CRP计分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医辨证基础上 ,结合临床、胸部X线、生理学综合计分法 (CRP计分法 ) ,进行肺纤维化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 ,结果发现 ,肾虚痰瘀组积分较肺虚痰瘀组高 (P <0 0 1) ,与古人病在肺其病浅 ,病在肾其病深的论述相符 ,提示可将CRP计分法应用于肺纤维化的辨证分型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并总结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在文献调研基础上构建中医证候调查表,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10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中医证候信息和理化检查资料.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证候风邪犯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气虚弱证.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与临床辨证分型比较,总符合率为50.6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临床4个主要证候:风邪犯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气虚弱证.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与临床辨证分型比较总符合率不高,提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表现以兼夹证为主,单一证型不多见.  相似文献   

16.
分析《伤寒杂病论》辨治肺系病证的特点。认为仲景多以六经统赅肺系病证,分表里、虚实、轻重、气血、上下而治,遣方用药多相反相成、脏腑同治,为后世中医辨证论治思维之滥觞。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在防治病毒性肺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优势,中医理论认为病毒性肺炎是因感受温热病邪而发病,与人体正气虚弱相关,病位主要在肺,涉及心、脾、肝等脏腑,虚实夹杂是其病性。临床多见风热犯肺、痰热阻肺证型,运用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理论进行辨证施治。中医药主要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降低病毒复制转导等方面发挥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徐福松教授认为男科病的病理特点之一是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故常用扶正祛邪、消补兼施法施治,使消中有补不会克伐正气、补中有消毋虑留滞邪气;在辨治男科病时,主张主病辨证、勿忘整体,辨证之度、量度施治,辨清标本、治本顾标,多方辨证、兼顾治之;强调男科病的辨证以全身和局部相结合,诊断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治疗以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指出男科病大凡病发于肝、膀胱、心者以实证居多,病发于肾、脾,肺者以虚证居多,故确立男科病的内治法则是实则治肝、治膀胱、治心为主,虚则治肾、治脾、治肺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前,综合治疗是肺癌的趋势所在,中医辨证论治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但是,国内对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在阅读了大量有关肺癌中医辨证分型的著作及文章后,就近年来肺癌中医辨证分型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庆市中医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的临床及影像特征,以期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方法对重庆市中医医疗机构2019年12月19日至2020年2月2日收治的1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影像特征等。结果 18例患者中,发病前14 d内与疫区相关人员有密切接触史者15例,1例来自武汉;18例中发热15例,以中、低热为主;中医辨证分型以湿邪郁肺证和邪热壅肺证为主,分别为8例和7例;16例为双肺受累,以多个肺段受累为主要表现,18例患者共计91个肺段受累,主要位于肺段外带或内、外带同时受累,无单独肺段内带受累患者;CT上以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共67个肺段(73.63%),辅以间质改变和实变。结论重庆市中医医疗机构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具有起病隐匿、临床症状轻等特点,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作为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