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恶性肿瘤的病机复杂,变化多端,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较大危害。中医文献中凡提及“积聚”,基本归因正虚伴随痰、瘀、毒,认为恶性肿瘤始于机体虚损,正虚邪干,因邪致虚,渐致正虚邪实,其基本病机为“正虚”与“邪毒”两方面不断抗争的过程[1]。中药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中,随着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痰散结类中药的疗效观察和机制研究的深入,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攻邪法从痰、瘀、毒论治成为共识。在具体治疗方面,应发挥辨病与辨证结合的优势,根据不同痰、瘀、毒的致病特点,以“病”概括肿瘤的病理因素夹杂与脏腑亏虚的基本特点,用“证”分类肿瘤发病机制及肿瘤微环境的个体差异,灵活使用化痰、祛瘀、解毒法,增加中药治疗肿瘤的效果,并减少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浅谈直肠癌的毒邪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祖国医学对直肠癌的病因认识不一,主要有正虚、气郁、痰瘀等等。但从其病理表现、发生、发展和转归看,以“毒邪”来解释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更能切合临床。1“毒邪”与直肠癌的发生概括中医毒邪理论“瘀毒、食毒、外来毒邪”是直肠癌发生的主要病因。所谓瘀毒是因忧思郁怒...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肝炎肝硬化,中医认为毒、痰、瘀、虚为其病因病机,是其病理基础。所谓毒,乃指湿热毒邪,邪传由经入络,蕴结于肝络脉,毒邪伤络,因瘀生痰,因毒生痰,并因毒、痰、瘀处于肝络脉,相互衍生转化,使致气血皆伤,络脉空虚成虚,演成因虚致瘀,络中气血阴阳不足,则肝体失养,延久肝体枯萎变硬。从中看出,内伤杂  相似文献   

4.
付聪  张娟 《湖南中医杂志》2013,29(2):113+121
毒邪分内外.外毒有外感六淫、戾气.内毒指由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调所产生的病理产物.毒邪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常表现为热毒、瘀毒、痰毒.治疗方法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解毒,扶正解毒.  相似文献   

5.
酒精性肝病(ALl))的发病机制复杂,难以用传统的水、湿、痰、瘀等病理因素全面解释。以浊邪理论研究ALl)。使其病理机制更为深入和细化,也与现代相关研究认识更相符。基于中医学浊邪理论审视ALD的发病机制,可以发现,浊邪可以因饮酒而产生,进而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与痰、湿、毒、瘀等相搏结为患。ALD的三种病理表现,即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可以认为是浊邪蕴结,与痰、湿、毒、瘀等相互影响,戕害机体脏腑的功能和结构.病变不断演化加重的过程。治疗上,应重视化浊、泄浊法则的运用。以“浊”立论为辨治现代病之需要。浊邪概念及内涵的明确,有利于深入探讨ALD等复杂性病证的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6.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由多种病因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结合中医“络病学说”“癥瘕理论”与现代医学肾脏病理特征,“肾虚络瘀,肾络癥瘕”是RIF的主要病机,正气亏虚,累及肾气,肾虚气化不利,痰热瘀毒等实邪阻滞肾络,相互胶结,形成癥瘕,积聚于肾络导致了RIF。自噬是细胞体内将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变性的蛋白质等代谢产物进行降解与重吸收的过程,自噬参与了RIF发生的诸多环节,与RIF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将自噬与中医学结合研究发现,机体内生痰热瘀毒等实邪的代谢与自噬降解和重吸收功能相关,自噬在一定程度上是消除痰热瘀毒等实邪的方式,正气不足,累及肾气,肾虚气化不利,自噬功能不足,会引起痰热瘀毒等实邪累积,瘀阻肾络则易形成肾络癥瘕造成RIF,肾虚络瘀是自噬不足的基础,肾络癥瘕是自噬不足的微观病理表现,自噬不足与肾络癥瘕形成具有相同的病机演变,该文就RIF“肾虚络瘀,肾络癥瘕”病机,结合RIF-自噬病理机制,深入探讨“肾虚络瘀-自噬不足-肾络癥瘕”在RIF的相关性,全面诠释“肾虚络瘀,肾络癥瘕”病机的科学内涵,以期从中医理论阐述自噬在RIF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为RIF的治疗及其机制研究提供新...  相似文献   

7.
痰瘀致毒与中风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诸多脑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极易形成“痰瘀交结致毒”这个病机,阐述了痰可生瘀、瘀可生痰、痰瘀互结从而引起颅脑痰瘀交结;痰饮致毒、瘀血致毒、痰瘀互结致毒致使毒邪痹阻脑内;以及痰瘀毒邪如何引起中风的机理。并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代谢综合征从毒论治病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毒邪致病贯穿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mdrome,MS)发病的始终而成为重要的病机,MS发病的毒邪主要有痰毒、瘀毒和热毒,常形成痰、瘀、热毒相互交结的病理状态.认为机体的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及其诱发的胰岛素抵抗,糖毒性、脂毒性就成了"毒邪"致病的物质基础,从而为临床的从毒论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肝衰竭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预后差。病因多为疫毒或湿毒痰邪,病机多为疫毒炽盛,直中肝脏,化火生风;或热邪入里,伤及营血阴液,虚风内动;或痰湿毒邪伤脾,脾虚湿盛,浊毒不化,痰蒙清窍,脉络瘀阻。病理因素多为毒、热、虚、风、痰、湿、瘀,病机特点是疫毒炽盛,湿热瘀阻或脾肾阳虚,痰毒阻络。疫毒炽盛,热入营血,耗血动血,则给予"凉血散血",予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治疗;脾肾阳虚、痰毒阻络则给予健脾温肾,化痰泻浊,活血通络,宣畅气机治疗。而对于毒邪耗伤气阴,脉络瘀阻者,则应予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治疗。  相似文献   

10.
国医大师南征教授提出消渴肾衰核心病机为毒损肾络、邪伏膜原。消渴肾衰之毒繁杂,风、热、水、湿、痰、瘀诸邪内外相引蕴结于肾,皆能积而化毒。然瘀毒者,久病多瘀,瘀久成毒,审毒治瘀,当以“解毒通络保肾,活血化瘀导邪”为大法。根据瘀毒所在部位与性质,总结为“痰瘀上犯者,当复其宣肃”“湿瘀困中者,当调其升降”“浊瘀下注者,当引而竭之”“气滞血瘀者,当行气化瘀”“瘀从寒化者,当温阳化瘀”“瘀与热合者,当清热化瘀”“气虚血瘀者,当补气活血”,故消渴肾衰之瘀毒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治病求本。文章总结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衰夹瘀毒的用药经验,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归属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病理因素与热、毒、湿、痰、瘀、虚有关,且常兼夹为患。中医药对于小儿RMPP的治疗仍以内治法为主,治疗上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或清热化痰,祛瘀通络;或清热利湿通络;或益气健脾为主,佐以祛痰通络。与中药穴位贴敷、拔罐疗法等外治法配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参考文献31篇。  相似文献   

12.
癌性疼痛的中医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认为癌性疼痛的病因主要包括六淫邪毒、七情内伤、饮食失调、正气亏虚;而癌毒内郁、痰瘀互结、经络壅塞是癌性疼痛的基本病机,癌毒内郁是病机之关键,痰瘀是主要病理因素,二者因果为患,正气亏虚是癌痛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病位涉及相关脏腑经络,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标实为主;解毒祛瘀、化痰通络是其基本治疗大法,消癌解毒是治疗关键,化痰祛瘀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3.
痰浊致瘀,本虚标实,是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机。痰浊血瘀是高脂血症的主要病理基础,痰瘀互为因果,可相互转化,在病理演变过程中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临床治疗中,祛痰化瘀法治疗高脂血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反正了痰瘀与高脂血症的密切联系。治疗上应注重祛痰降浊、活血化瘀,并兼顾其本,根据不同的病机特点,标本兼治,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从痰瘀毒论治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动脉粥样硬化与痰浊、瘀血、毒邪密切相关。从痰瘀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 ,一要根据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痰浊、瘀血、毒邪的轻重不同 ,正确地选法用方 ;二要把动脉粥样硬化放在脾、肾、肝等“脏腑失调”这个复杂的“关系网”中 ,从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上来认识其发病机制和辨治规律 ;三是从痰瘀毒论治不可拘泥于热毒 ,要重视阳虚寒凝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 ,注意发现在病理情况下 ,中医证型与组织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内在联系 ,找出寒热辨证的规律 ,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归属于中医"痴呆"范畴,脾肾两虚为病机之本,痰湿、瘀血为病理产物,迁延日久,入络酿毒,郁蒸化热,损伤脑络,神机失灵而成痴呆.故泻火解毒为本病常用治法之一,黄连解毒汤能泻火解毒、清热开窍,本文从血管性痴呆"毒损脑络"角度论述了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法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肿瘤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经过长期积累与内外因的交互作用下最终形成。“炎-癌转化”指可控性炎症相关性疾病到肿瘤发生的过程,此阶段具有痰瘀胶结、毒瘀交阻的特点。细胞焦亡是一种细胞炎性死亡,其引起的非可控性炎症是“炎-癌转化”的重要因素,也是“浊”“毒”“瘀”等病理产物的微观体现。本文通过探究细胞焦亡与“炎-癌转化”之间的关系,总结中医药通过诱导细胞焦亡以延缓“炎-癌转化”的研究概况,阐明病机演变规律,发现细胞焦亡所引起的非可控性炎症是“炎-癌转化”的重要因素,“炎-癌转化”阶段机体多处于正虚邪恋,邪气渐盛,气血津液失调的状态,热毒、痰饮、瘀血等为本病病因,亦为病理产物,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兼扶正固本,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精准辨证,分阶段灵活选用清热、活血、解毒、滋阴、健脾等法,以奏效机。  相似文献   

17.
癌毒是贯穿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始终的一种特异致癌性毒邪,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内生性复合病理因素,也是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前提。当人体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郁滞,癌毒内生,瘀血、痰浊、湿毒等诸邪结于络道,络道亢进,增生无制,病络生成,这与肿瘤患者病态微循环的建立极为相似。攻毒治法是基于癌毒病机理论采用攻毒类中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祛湿、破血消癥、豁痰开瘀、软坚散结、消积导滞、泻下攻积、通里攻下、祛腐蚀疮和拔毒生肌等治疗肿瘤的治疗大法,结合肿瘤血管生成之“痰瘀郁毒”的核心病机,抗肿瘤血管生成常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三法入手。本文从古今文献记载、病因病机分析、攻毒机制剖析、现代实验研究等方面论证攻毒治法抗肿瘤血管生成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8.
唐汉钧教授治疗复杂性窦瘘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唐汉钧教授认为复杂性窦瘘其病机属本虚标实。治疗上需内外兼治。内治以清热败毒、活血祛瘀、益气养荣为基本治则,并注意按证型、病位、四时加减用药,且要顾护脾胃。外治分拔毒蚀管、提脓祛腐、化瘀生肌三阶段,有药捻疗法、置管冲洗疗法、拖线疗法、中药灌注疗法、垫棉法等。  相似文献   

19.
瘀毒致病是阐释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认为瘀血、湿浊、湿热蕴结,久化瘀毒、浊毒,裹挟留滞,终成热毒,隐匿为害,导致本病迁延难愈。此外,焦虑、抑郁状态(郁)亦是CAG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探讨瘀、毒、郁的内涵以及三者在CAG中的致病机制,并通过辨析瘀与毒、郁与瘀、毒与郁之间的关系,认为“瘀、毒、郁”互结是CAG的核心病机,其中“郁”可能是促进瘀血、湿浊、湿热转为瘀毒、浊毒,进而化生热毒的病理要素。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64,自引:1,他引:6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的中医证候。方法:用含60%蔗糖饲料诱导大鼠产生IR,对造模后有关指标的相关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IR大鼠的指标变化可分为3类,并与中医的痰浊,瘀血,内毒有密切的联系。痰浊证表现为血脂(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升高,糖化血清蛋白增多,瘀血证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血液高粘状态,红细胞和血小板数升高及血压变化,内毒证主要表现为葡萄糖毒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毒性及血清胰岛素升高。结论:IR大鼠模型具有痰浊,瘀血和内毒互结的中医证候,为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