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手术减肥配合低热量饮食治疗对肥胖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42例手术治疗的单纯性肥胖患者在治疗0周和25周时的体重、腰臀围、血压,同时测定空腹血糖、脂代谢参数、胰岛素、CRP值.结果治疗25周后患者平均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体重下降>5%者,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外科手术减肥配合低热量饮食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及CRP水平,不同程度地改善代谢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12、13水平对儿童哮喘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对儿童哮喘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8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经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儿童的血清IL-12和IL-13水平,同时用肺功能仪测定其1s用力呼吸容积(FEVL0),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的IL-12水平与FEVL0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0pre)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IL-1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治疗前IL-12水平与FEV1.0pre均明显低于治疗后,IL-13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均P<0.05)。IL-12水平与FEV1.0pre呈正相关(P<0.05,r=0.495),与IL-13水平呈负相关(P<0.05,r=-0.519);IL-13水平与FEV1.0pre呈负相关(P<0.05,r=-0.527)。结论IL-12与IL-13可能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可为哮喘的诊断及判断病情提供较好的实验室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旁路手术强制减肥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胃旁路手术强制减肥,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饮食、运动和药物综合疗法减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尿病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6个月后,两组BIM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治疗6个月后,两组TC、TG和LDL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HDL均明显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Tc和TG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HD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制减肥可改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症状,为糖尿病肥胖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上海医学》2007,30(Z1)
目的研究缓释烟酸和阿托伐他汀联用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调节和防止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8例,入院后随机分成两组,A组(32例)每晚用阿托伐他汀10 mg, B组36例每晚联合口服缓释烟酸500 mg和阿托伐他汀10 mg,4周后缓释烟酸加量至每晚1 000 mg。分别于入院第2天空腹查血脂,入院1-2周内查颈动脉超声和经胸心超,半年后复查空腹血脂和颈动脉超声和经胸心超,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入院时和半年后以上检查项目变化。结果A组患者治疗半年后TC、TG、LDL-C与入院时比较均明显下降(P值均<0.05);HDL-C、ApoA、ApoB和Lpa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半年后软斑指数、硬斑指数、总斑块指数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LVDD、IVS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F值、L,VSD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B组患者治疗半年后与入院时比较, TC、TG、HDL-C、ApoA和Lpa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LDL-C、ApoB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软斑指数、硬斑指数、总斑块指数与入院时相比无明显上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经胸心超显示EF值、INSD、INDD、IVS与入院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两组比较,Lpa、HDL-C和Apo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0.05),TC、TG、LDL-C、ApoB和心超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明显的降脂作用,缓释烟酸对升高HDL-C、ApoA作用更明显,联用缓释烟酸更有利于全面调脂,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但两种治疗方法均对改善心功能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褚惠洪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114-114,118
目的探讨影响弱视患儿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60例弱视患儿进行矫正、遮盖疗法及增视训练等综合治疗,将有效作为对照组,无效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单眼及双眼弱视、弱视程度、弱视类型、家庭管理、学校是否参与治疗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60例弱视患儿治疗平均(1.34±0.45)年,有效120例,无效40例。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大、弱视程度重、斜视性弱视、家庭管理差等(P〈0.05),与性别构成、单眼及双眼弱视无关(P〉0.05)。结论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多因有关,应建立儿童弱视斜视筛查和随访系统;进行正规的检影验光、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加强家庭管理及医院、幼儿园联合治疗,以提高弱视患儿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为防治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临沂市区15所幼儿园中的3~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140例,随机分为二组。对观察组儿童进行3个月的饮食调整、运动处方、行为疗法等综合治疗,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每月给肥胖儿童测1次身高、体重、皮脂厚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体重减轻,皮脂厚度减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肥胖儿童治愈率为41.4%,治疗总有效率为91.4%,轻度肥胖治愈率明显高于中、重度肥胖治愈率(P〈0.05),3岁和4岁肥胖儿童治愈率高于5岁和6岁组(P〈0.05);对照组无治愈者,仅1例有效。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可行、有效并值得推广的方法,对肥胖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治疗难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在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治疗转归随访过程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随访15例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治疗1年后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检查指标包括四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及上,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年后患者的左侧正中神经、双侧尺神经及右侧腓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值均<0.05),右侧尺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明显提高(P< 0.05),右侧胫神经末端潜伏期相对缩短(P<0.05),双侧上肢正中神经SEP的N9及N13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值分别<0.05,0.01),N9的波幅明显提高(P值均<0.05);四肢感觉神经传导功能和中枢传导时间(N13-N20)均无明显改善(P值均>0.05)。结论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恢复过程具有神经长度依赖性特点,随访电生理检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早期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及正中神经SEP的N9潜伏期缩短最为明显,SEP在感觉恢复评估方面的敏感性优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纯儿童肥胖胰岛素抵抗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状况,找到预防与治疗儿童肥胖症的方法。方法选择100例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的肥胖儿童,按评定标准分成轻度肥胖24例,中度肥胖20例,重度肥胖14例,3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肥胖组与对照组儿童均测定身高体重、血压、血糖及胰岛素,血液流变学的指标。结果肥胖组和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肥胖组与对照组FIS、1hIS、2hIS、MIS值比较,除轻度肥胖FIS、1hIS值外,其他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P〈0.001)。AUC值及FIS/FGS值比较,两组全部有显著差异(P〈0.05,P〈0.001)。两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P〈0.001)。结论单纯肥胖儿童有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的临床表现,对肥胖儿童应引起重视,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应从儿童时期做起。  相似文献   

9.
伍韶容  黄蔚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199-200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对轻度持续性哮喘儿童吸入布地奈德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儿科门诊收治的90例哮喘儿童按体重指数分为3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均给予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比较3组哮喘患儿临床疗效指标肺功能FEV1的差异。结果:经布地奈德干粉剂吸入治疗后,3组哮喘患儿FEV1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肥胖哮喘组患儿FEV1增加值不及正常哮喘患儿的增加值多,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均能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肥胖因素可能会影响吸入布地奈德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丹参在斑秃的临床应用及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倩  沈亮亮 《上海医学》2006,29(4):236-238
目的观察斑秃的临床分期及微循环变化,探讨其发病机制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及途径。方法采用血液黏度仪监测56例斑秃患者的6项指标,并分活动期与静止期、中医实症组与虚症组,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再将斑秃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治疗亚组(A组)及非丹参治疗亚组(B组),观察两个亚组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结果斑秃患者的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与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以活动期及中医实症者为甚。与治疗前相比,A组治疗后除红细胞变形指数为上升外,其余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P值均<0.05);而B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A组的临床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斑秃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微循环障碍有关。丹参注射液对斑秃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龚雪萍  廖均梅 《安徽医学》2015,36(10):1200-1202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促酰化蛋白(ASP)和脂联素(ADPN)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科内分泌门诊就诊及健康体检的2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性肥胖组62例,超重组73例和健康对照组65例。根据患者的身高和体质量计算出体质量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促酰化蛋白(ASP)和脂联素(ADPN)。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和超重组的 FPG、FINS、LDL-C、TC、TG、AS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均升高(P <0.05);HDL-C、ADPN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降低(P <0.05)。与超重组比较,肥胖组的 FPG、FINS、LDL-C、TC、TG、ASP和 IRI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DL-C、ADPN和 ISI显著降低(P <0.05)。血清 ASP和 ADPN的浓度变化呈负相关。结论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体内脂肪细胞因子ASP水平显著升高,而ADPN显著降低,并与BMI、血脂代谢及胰岛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家族史及体重指数在儿童血脂紊乱筛查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家族史联合肥胖用于筛查儿童血脂紊乱的意义.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地区6~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有效调查对象19 037例,其中男童9 495人,女童9 542人,根据年龄及性别分为学龄期男童、青春期男童、学龄期女童和青春期女童.检测受试儿童空腹末梢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以及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结果:在总受试儿童中,有家族史儿童占38%,肥胖儿童占4.9%,有家族史并肥胖儿童占2.5%,有家族史或肥胖儿童占40.4%.无肥胖且无家族史儿童、无肥胖但有家族史儿童、肥胖但无家族史儿童及肥胖且有家族史儿童各种血脂异常发生率分别为:高脂血症[7.9%]、9.6%、30.1%及31.5%;高胆固醇血症0.9%、1.5%、 3.3%及2.9%;高甘油三酯血症7.1%、8.6%、29.2%及31.3%;混合型高脂血症0.2%、0.5%、0.4%及2.7%.肥胖儿童发生血脂紊乱的危险性与非肥胖儿童相比各性别年龄分组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学龄期男童6.439 (4.178~9.925)、青春期男童6.287 (4.153~[9.518)、]学龄期女童5.063 (3.041~8.427)、青春期女童3.665 (2.536~5.296) (P均=0.000).有家族史儿童发生血脂紊乱的危险性与无家族史儿童相比各性别年龄分组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学龄期男童1.204[ (0.952~1.522)] (P =0.121)、青春期男童1.331 (1.047~1.692) (P=0.020)、学龄期女童1.095 (0.847~[1.416)] (P=0.490)、青春期女童1.260 (1.070~1.483)(P=0.005).在血脂紊乱儿童中,有家族史儿童占[43.8%,]肥胖儿童占15.8%,有家族史并肥胖儿童占8.2%,有家族史或肥胖儿童占51.3%.结论:家族史联合肥胖对于筛查儿童血脂紊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儿童青少年对肥胖危险因素知晓现状,为有效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中小学生,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中小学生对饮食、运动等肥胖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及其分布特征。结果:儿童青少年肥胖危险因素的整体知晓率为74.1%(504/680),男生与女生[71.2%(247/347) vs. 77.2%(257/333)]、腹型肥胖与非腹型肥胖[73.5%(202/275)vs.74.6%(302/405)]、外周型肥胖与非外周型肥胖[74.3%(185/249)vs. 74.0%(319/4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生与中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9%(272/332) vs. 66.7%(232/348),P<0.05]。中学生会增加对肥胖危险因素不知晓的风险(OR=2.23,95%CI:1.56~3.20,P<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对肥胖危险因素整体知晓率不高,尤其中学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导致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行为因素,为探讨行为干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淄博市城区、农村各3所7~12岁学生3428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总检出率为10.88%(373/3428),城市儿童肥胖率为11.47%(207/1806),农村儿童为10.05%(166/1622),差异无显著性;男童总肥胖率为12.28%(217/1776),女童为9.39%(156/1662),男童与女童的肥胖率差异有显著性(χ2=6.830,P<0.01).不同年龄组肥胖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1.2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坐卧时间过长(看书作业、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不喜欢体育运动、进食速度快、喜欢肥腻肉食、不吃早餐、挑食偏食、常吃零食甜食、常吃快餐为主要危险行为因素,户外活动时间较长(每天>2h)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较高,与不良行为因素密切相关,家庭、学校应采取行为干预措施,以减少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刘美群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976-977,979
目的:通过对我地区的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影响我区学龄儿童单纯肥胖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医生的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的10所幼儿园中3~6岁儿童进行研究,共2851名儿童,测量身高、体重,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儿童信息,以肥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285l例儿童中,肥胖率分别为3岁为5.5%,4岁为5.8%,5岁为7.6%,6岁为16.8%。4、5、6岁组与3岁组比较,6岁组χ2=36.739,P<0.005。男性儿童1741例,女性儿童1110例,男性肥胖比率9.2%,女性肥胖比率5.8%。统计学比较χ2=8.411,P=0.004。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OR=1.16,父亲BMI≥24kg/m2OR=1.43,母亲BMI≥24kg/m2OR=1.76,父母亲BMI≥24kg/m2OR=3.71;出生体重OR=1.38,儿童4个月前非纯母乳喂养OR=1.53,不喜爱运动OR=5.24,喜爱甜食OR=1.27,喜爱油腻食品OR=1.13。结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肥胖。我国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率越来越高,我们应该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减少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率,提高我国人口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林敬德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98-1299
目的了解徐州城区儿童单纯性肥胖及脂肪肝现状,分析肥胖相关因素为制定儿童肥胖干预对策、实施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徐州城区6所小学1623名6~12岁学龄儿童进行体检;对自愿参加的152名肥胖儿童(肥胖组)和152名体质指数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肝脏B超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影响因素。结果徐州城区学龄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2.4%,男生(16.0%)高于女生(8.4%);肥胖儿童脂肪肝检出率为40.8%,明显高于体质指数正常儿童(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母至少一方肥胖、出生体重、食欲好、喜欢甜食、喜吃肉及制品、常吃零食、每次锻炼的时间、每周体育锻炼次数与儿童肥胖有关(P〈0.05)。结论应针对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及早运用行之有效的综合行为干预方法防治儿童肥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石家庄市7~13岁儿童超质量率和肥胖率以及肥胖儿童家庭肥胖集聚性比例.方法 采用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石家庄市95 292例7~13岁儿童进行体检,调查石家庄市学龄儿童超质量肥胖率.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450例超质量肥胖儿童进行膳食行为、生活方式、肥胖儿童家庭聚集性调查.结果 ①石家庄市7~13岁儿童超质量率27.4%,肥胖率13.2%.儿童超质量肥胖率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肥胖家庭聚集性比例20.3%,超质量家庭聚集性比例75.3%.Ⅰ代亲属超质量率54.6%,肥胖率14.1%.Ⅱ代亲属超质量率53.1%,肥胖率13.7%.不同年龄儿童肥胖家庭聚集性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家庭聚集性在性别、出生体质量、家庭收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石家庄市7~13岁儿童超质量和肥胖率较高.超质量肥胖儿童家庭存在集聚性而且肥胖家庭聚集性比例较高.所以需要探索对家庭成员实施整体干预的肥胖干预新模式,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和改善儿童肥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全国9~11岁小学生体育锻炼、静态行为和超重与肥胖的关系,并探索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及各省的异质性,为预防和控制超重与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中40 692名9~11岁汉族小学生,利用学生的身高、体重数据以及体育锻炼、视屏行为以及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数据,在不同性别的学生中分析体育锻炼、静态行为与超重与肥胖的关系,并采用Meta分析检验这些相关性在各省之间的异质性。结果: 男生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分别为27.1%和12.9%),城市学生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高于农村学生(分别为23.8%和15.6%),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在“好”、“中”、“差”3类经济片区中分别为22.6%,19.2%和17.5%。男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 h的学生的超重与肥胖率高于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 h的学生,OR值为1.09(95%CI:1.02, 1.17)。女生每天视屏行为时间>1 h、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2 h是超重与肥胖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3(95%CI:1.02, 1.26)、1.18(95%CI:1.03, 1.35),女生每天静态行为时间>135 min的学生超重与肥胖率较高,OR值为1.19(95%CI:1.08, 1.33)。男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 h、女生每天静态行为时间>135 min对超重与肥胖的OR值在各省之间的异质性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学生体育锻炼、静态行为时间和超重与肥胖有关,其关联存在性别差异,没有发现各省之间的异质性,未来应该针对不同性别的特点开展肥胖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纯性儿童肥胖血浆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5例单纯性儿童肥胖设为观察组,40例正常儿童做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的TNF—α、血糖、血胰岛素和血脂等指标,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酯(TG)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TNF-α与体质量指数(BMI)、HOMA—IR、TC、TG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TNF—α与HOMA—ISI、高密度脂蛋白成负相关(P〈0.05)。结论单纯性儿童肥胖存在胰岛素抵抗,血浆TNF-α与单纯性儿童肥胖的BMI、胰岛素抵抗、TC、TG等指标密切相关。TNF-α可作为一个潜在性的临床判断单纯性儿童肥胖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2004年西安市11~17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西安市11~17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6城区30所中学1 804名学生(11~17岁),测量其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2000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低体重标准及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推荐的超重和肥胖判定标准计算低体重率、超重和肥胖率.出生体重、家庭住址、经济状况、家长学历、职业和身高、体重等信息通过家长填写问卷采集.结果 西安市青少年总超重肥胖率为17.4%(超重率11.2%、肥胖率6.2%),其中男性总超重肥胖率为20.2%,女性为14.4%.低体重率为2.7%.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年龄、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及父母体重与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显著相关(P<0.05).经性别、年龄调整后,城区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是郊区的2.7倍(95%可信区间1.8~4.0);家庭富裕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风险是不富裕家庭的1.6倍(95%可信区间1.04~2.5);父母超重或肥胖的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病风险是父母体重正常的1.8倍(95%可信区间1.3~2.5).结论 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影响西安市青少年健康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多发于城区、经济富裕或父母肥胖的家庭,以男性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