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刘慧 《海南医学》2013,24(9):1365-1366
目的观察回肠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患者应用水胶体敷料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到我院造口科就诊的回肠造口术后出现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氧化锌软膏治疗,实验组采用水胶体敷料治疗。治疗后分别观察两组护理后1d、3d、5d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第1天,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和第5天,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可以有效的促进回肠造口周围皮炎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液体敷料治疗永久性膀胱造瘘术后刺激性皮炎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7月~2013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7例永久性膀胱造瘘术后并发刺激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分别采用赛肤润和氧化锌软膏进行皮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皮炎创面治疗有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 实验组14例患者中,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13例患者中,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时间分别为(4.07±0.71)d、(5.38±1.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液体敷料用于永久性膀胱造瘘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治疗,可显著促进刺激性皮炎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伤口评估三角联合湿性敷料治疗结肠造口病人皮肤黏膜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Miles术后并发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病人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对照组36例。对照组病人采取造口常规护理并且皮肤黏膜分离创面使用油纱条敷料填塞,观察组病人应用伤口评估三角联合湿性愈合敷料处理分离处伤口。比较2组病人的伤口愈合时间、平均换药次数、造口狭窄和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率,以及2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和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病人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病人(P < 0.01);伤口平均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 < 0.01);造口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1);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1);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伤口评估三角联合湿性愈合敷料可以加速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创面的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少医护工作量,减少造口狭窄和周围皮炎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后造口护理干预对根治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病人60例进行分析,按照护理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术后造口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疼痛评分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疼痛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病人采取术后造口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序贯护理在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流出道术后患者对回肠流出道自我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华西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流出道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序贯护理.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2、3个月,采用造口自我效能量表(SSES)、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造口护理费用指标评价患者自我管理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测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造口并发症(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造口周围皮肤尿盐结晶、造口出血)、造口护理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造口周围皮肤疣状增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护理方案能提高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流出道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降低术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降低造口护理费用.  相似文献   

6.
许文娟  赵萍  陆培婷  汪洋 《安徽医学》2019,40(4):467-470
目的探究水胶体敷料联合全程护理在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11月到2017年11月实行永久性膀胱造瘘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水胶体敷料联合全程护理干预,并随访6个月。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并于出院后6个月,釆用健康状态36项问卷调查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造瘘口周围皮肤刺激性皮炎总发生率(10. 00%)低于对照组(33. 33%),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6. 67%),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 67%)低于对照组(26. 67%)。在健康状态36项问卷表8个维度评分中,试验组干预前与干预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水胶体敷料联合全程护理在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世界首例小儿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3岁男孩,确诊为膀胱横纹肌肉瘤,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全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手术包括先行腹腔镜下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及膀胱切除,下腹部小切口取出标本,再行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结果 手术成功完成.手术时间为6h,其中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部分时间约3.5 h.术中出血量约50 ml,术中输入200 ml浓缩红细胞以确保手术安全性.双侧盆腔淋巴结各清扫6个,均为阴性,术中输尿管及尿道切缘均为阴性.患儿术后3 d恢复肠蠕动.盆腔引流管于术后7d拔除,新膀胱造瘘管于术后14 d拔除,术后25 d行经尿道膀胱造影,确定无造影剂外漏后拔除导尿管及双侧输尿管支架管.患儿拔除导尿管后1周左右基本恢复白天控尿及排尿功能.5个月后复查,提示新膀胱容量约为110ml,膀胱残余尿量约10ml,最大尿流率约12ml/s.围手术期未见明显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无尿漏、输尿管返流及肠梗阻发生.结论 随着手术经验的丰富和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患儿恢复快等优点,有望成为治疗小儿膀胱癌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以及应对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策略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应对策略.结果 术后出现肠梗阻的患者年龄大于未出现术后肠梗阻患者(P<0.05);术后出现肠梗阻患者的体重指数大于未出现术后肠梗阻患者(P<0.05);行回肠膀胱尿流改道的患者发生率高于输尿管皮肤造口的患者(P<0.05);发生肠梗阻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更长.患者的性别、术前血红蛋白、血肌酐、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肠梗阻发生无相关性.结论 通过对比术后发生肠梗阻患者和未出现肠梗阻患者的相关数据,发现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及尿路改道手术的方式与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进行改良,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改良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研究组)及Bricker术(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研究组35例,对照组48例,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6.3±5.5)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1.0±5.4) min(P<0.05),但2组在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拔除盆腔引流管时间、术后拔除输尿管支架时间、术后TNM分期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总肾功异常发生率、造瘘口周围皮炎及疤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漏尿、代膀胱结石、回肠造瘘口坏死或狭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和肾积水的发生率均为0,明显低于传统回肠膀胱腹壁造瘘组的12.7%和15.9%(P<0.05).结论:改良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临床疗效可靠,手术时间更短,可避免Bricker术及传统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的并发症,有望成为更加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男性3人,女性2人,年龄68-72岁,均为T3N0M0膀胱多发肿瘤,4例行双侧输尿管造口术,1例行单侧输尿管造口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2.5-3.5 h,术中失血400-600 mL,平均出血量420 mL,术后约60-72 h肠道功能恢复,手术均未输血,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未出现腹腔并发症。结论本组共5例行经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均取得满意效果,无腹腔并发症。该术式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随着技术的进步,该术式将成为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联合使用水胶体及藻酸盐敷料在经手术切口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接收的62例经手术切口上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化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水胶体及藻酸盐敷料对手术切口进行保护。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切口愈合、造口底盘渗漏、换药疼痛程度、换药次数、造口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造口底盘渗漏次数、换药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联合使用水胶体及藻酸盐敷料对经手术切口肠造口患者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进行改良,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改良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研究组)及Bricker术(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研究组35例,对照组48例,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6.3±5.5)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1.0±5.4) min(P<0.05),但2组在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拔除盆腔引流管时间、术后拔除输尿管支架时间、术后TNM分期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总肾功异常发生率、造瘘口周围皮炎及疤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漏尿、代膀胱结石、回肠造瘘口坏死或狭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和肾积水的发生率均为0,明显低于传统回肠膀胱腹壁造瘘组的12.7%和15.9%(P<0.05).结论:改良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临床疗效可靠,手术时间更短,可避免Bricker术及传统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的并发症,有望成为更加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13.
全膀胱切除术后,回肠膀胱术是最常用的尿路改道手术。但作为永久性尿液转流的方法仍不够理想,所存在的缺点是易发生输尿管返流,造成逆行尿路感染以及代膀胱的容量低,不能自控,长期佩带集尿袋引起造瘘口皮肤的合并症,因此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生活要求。多年来,许多泌尿外科医生在废弃尿  相似文献   

14.
阮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1):2747-2748
目的探讨行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造口排尿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排尿自我管理能力较对照组好(P〈O.05)。结论改良护理方式可以明显提高回肠代膀胱术患者造口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减少造口周围皮肤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即刻使用造口袋的护理。方法:对6例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术后即刻连贴造口袋,并分析总结其围手术期护理、换药、造口尿外渗、皮炎、切口愈合等情况。结果:术后即刻连贴造口袋可以减少造口尿外渗,减少换药次数及护理量,对切口愈合也无明显影响。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即刻使用膀胱造口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全膀胱切除回肠导管术后1年内患者造口及其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膀胱癌患者全膀胱切除回肠导管术后1-12个月,造口专科门诊复诊的28例泌尿造口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发现9例(32.14%)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分别为造口周围尿酸结晶3例(10.70%),造口周围皮炎2例(7.1%),造口黏膜渗血2例(7.1%),尿路感染2例(7.1%)。结论:临床护士应重视泌尿造口手术患者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开设造口专科门诊的延续性护理能及时解决非住院期的造口并发症,同时有利于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胡忠芳 《当代医学》2016,(11):94-95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输尿管皮肤造口周围严重皮肤感染的护理措施,探讨护理该类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方法 选取行膀胱全切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患者10例,这些患者均于出院后1个月之内并发感染,后又返回医院进行治疗,接受相应护理.结果 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针对输尿管皮肤造口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抗感染护理,一旦发生严重感染要立即采取合理措施,加强护理,尽快控制感染,并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减少感染机会,提高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根治性膀胱全切的不同手术方式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患者共1 432例,年龄大于75岁的高龄患者239例(中位年龄78岁),其中74例患者(31.0%)出现了围手术期并发症。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患者可分为回肠膀胱组和输尿管皮肤造口组,回肠膀胱组包括经腹腹腔镜和经腹开放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两种术式,输尿管皮肤造口组包括经腹开放、经腹膜外开放、经腹腹腔镜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3种术式,比较不同术式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P=0.012)、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P=0.001)、淋巴结分期(P=0.043)和手术方式。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中位住院时间34 d vs. 21 d,P=0.002)。不同手术方式中,回肠膀胱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P=0.013),但经腹腹腔镜和经腹开放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经腹开放、经腹膜外开放、经腹腹腔镜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3种术式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85岁(OR=4.856,95% CI:1.465~16.103,P=0.010)、ASA评分(P=0.008)和不同手术方式(P=0.016)与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结论: 高龄患者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前ASA评分和手术方式存在相关性,经腹膜外开放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高龄患者是一种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侧腹壁腹膜外建立通道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需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根治性膀胱切除及输尿管回肠吻合的方法相同。研究组术后尿流改道采用侧腹壁腹膜外建立通道回肠膀胱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尿流改道术。观察两组患者尿流改道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盆腔引流液量及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梗阻、回肠段坏死、肾积水及造口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尿流改道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84±3.1)min、(2.89±1.3)d,均少于对照组(t=20.56,2.04;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53%,亦低于对照组的46.51%(X^2=5.49,P〈0.05)。结论侧腹壁腹膜外建立通道回肠膀胱术较传统回肠膀胱术具有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20.
膀胱肿瘤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36例膀胱肿瘤患者实施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和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36例手术切口全部Ⅰ期愈合,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血循环佳,引流通畅,有1例出院后发生造瘘口周围皮肤湿疹,经造口护理后痊愈.结论 术前做好肠道清洁与肠道灭菌准备,术后注重引流管的护理,注意并发症的观察,早期进行代膀胱的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