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复方天麻滴丸中吴茱萸、川芎水提醇沉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方天麻滴丸中吴茱萸、川芎水提醇沉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结合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吴茱萸、川芎水提醇沉工艺参数,确定水蒸气提取挥发油和醇沉的最佳工艺。结果水蒸气提取挥发油工艺为浸泡0.5h,加10倍量的水提取5h;最佳醇沉工艺为醇沉浓度为80%,所用乙醇浓度为95%,药液浓度为1.5g/mL,醇沉时间为12h。结论该提取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6,(1)
目的优选二岩虎果汤的水提醇沉工艺。方法以石吊兰素含有量和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水提工艺的影响,再考察药液浓缩比例、乙醇沉降体积分数、静置时间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然后,进行水提醇沉工艺及药效学验证。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是加10倍量水,提取1次,每次1 h;最佳醇沉工艺是提取液减压浓缩至药材量与药液的体积比为2∶1,加入乙醇量为75%,静置12 h后除去沉淀。结论该工艺所得产品与二岩虎果汤水提液的止咳抗炎作用无差异,而且稳定可行,不影响药效,可为其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多指标控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补气生血口服液的水提醇沉工艺。方法:以当归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筛选出当归提取芳香水的最佳工艺;再以黄芪甲苷、阿魏酸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对当归残渣、黄芪和党参的水提醇沉过程进行优化。结果:当归提取挥发油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12小时,浸泡时间24小时,加水量10倍。当归残渣、黄芪和党参水提醇沉过程最优提取条件为加水倍数10倍、煎煮时间20分钟、含醇量70%。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为提高补气生血口服液的质量稳定性和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交设计法优选戒毒胶囊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戒毒胶囊中挥发油、醇及水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筛选制剂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以黄芩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筛选醇提取工艺;以芍药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金银花、白芍、黄芪等药味的水提工艺.结果 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当归、川芎加水10倍量,浸泡1 h,提取8 h;醇提最佳工艺为丹参、黄芩、栀子采用70%乙醇,溶媒6倍量,回流时间为1.5h,提取次数为2次;水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将白芍、黄芪、龟甲和熟地、黄连同上述药渣,加10倍量水,煎煮2次,1.5 h/次,金银花于第2次煎煮时加入.结论 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戒毒胶囊最佳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多指标综合加权评价优选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指标成分含量,以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细辛脂素、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干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水提和醇沉工艺参数。结果: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2、10、10倍量水提取3次,分别提取60、30、30 min。最佳纯化工艺为:药液浓缩至1 g药材·m L-1,醇沉浓度60%,0. 2倍药材量的60%乙醇洗涤沉淀。结论:正交试验优选后,最佳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提取和纯化工艺。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大黄通气口服液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出量为指标,对木香、枳实等药材中挥发油提取工艺进行正交试验优化,考察因素为加水量、浸泡时间及提取时间;以水提取物得率和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总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煮提时间、煮提次数和加水量等因素对大黄通气口服液水提取工艺的影响;以干浸膏得率与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总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药液相对密度、乙醇体积分数及醇沉时间等因素对大黄通气口服液乙醇沉淀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的挥发油提取工艺为加4倍量水蒸馏2h;最佳水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h;优选醇沉工艺为浓缩至相对密度1.20(80℃),加入95%乙醇使药液含醇量为50%,醇沉时间为24 h.结论:该提取纯化工艺合理、可行,适合工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对参连方中醇提部分工艺进行优选。在以致豚鼠心律失常时哇巴因的消耗量为药效指标,考察全方水提,全方水提醇沉,党参等水提醇沉,丹参等醇提和党参等水提、丹参等醇提4种不同提取工艺路线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实验,以不同实验方案的出膏率及丹酚酸B、丹参酮Ⅱ_A、小檗碱3种指标成分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醇提部分提取工艺的影响,应用综合评分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并进行工艺验证试验。所得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60%乙醇共提取2次,分别加入10,9倍量、提取2.0 h,丹酚酸B、丹参酮Ⅱ_A、小檗碱提取量分别为42.01,0.41,40.15 mg·g~(-1)。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参连颗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香连金黄软膏乙醇提取与挥发油提取工艺,并探讨采取蒸馏提取挥发油对姜黄素、橙皮苷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取水蒸气蒸馏法,以收油量为指标单因素考察收集挥发油。通过正交试验,以姜黄素、橙皮苷、干膏率为指标成分,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优选醇提工艺。结果:醇提优选工艺为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溶剂8倍量(姜黄粉碎粒径为10目)。挥发油提取优选工艺为姜黄粉碎粒径为10目,加入8倍量水,提取5h,不浸泡。提取挥发油使姜黄素提取率下降约21.47%,橙皮苷提取率上升约18.08%。结论:醇提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对姜黄素提取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护肝布祖热胶囊原料药制备工艺.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芹菜子、小茴香中挥发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挥发油量为指标,正交试验法确定出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和挥发油β-CD包合工艺.以秦皮乙素含量和醇提取物得率作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提取复方其余药材的最佳工艺.结果:确定出挥发油提取工艺为药材加入12倍量水,浸泡2 h后提取8 h.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比例为1:6,包合温度40 ℃,包合时间1 h.乙醇提取最佳工艺为10倍量5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将挥发油包合物、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充分混匀作为胶囊原料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复方鼻炎喷雾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两个正交试验: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选取三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以浓缩倍数、醇沉浓度、醇沉pH值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选取三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优选醇沉工艺。结果:复方鼻炎喷雾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将药材均粉碎成最粗粉,先提取辛夷中的挥发油(5h) ,然后将药渣与丝瓜藤、麻黄一起加入10倍量的70 %乙醇回流1次(1 5h) ,提取液回收乙醇后与辛夷水液合并,浓缩至1∶1(每1ml相当于生药1g) ,加适量乙醇使含醇量达60 % ,并调节pH值至6 5 ,冷藏24h ,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加入辛夷挥发油、适量的辅料,调节pH值至6 5 ,并用水调整至规定量(1ml相当于含丝瓜藤1g) ,即得。结论:优选出的制备工艺是可行的,验证结果也证实了该工艺是稳定、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川芎、姜黄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家兔按血脂水平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丹参组、川芎组及姜黄组。其中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饲喂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喂养期间各组动物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给药第12周后,测定血脂水平、血清抗氧化能力、凝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动脉斑块形成程度。结果川芎与丹参可显著降低AS兔主动脉弓部斑块校正面积与最大斑块厚度。川芎、丹参、姜黄均可降低AS兔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丹参可显著降低AS兔低切全血黏度,川芎可降低AS兔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川芎、丹参可降低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水平,丹参还可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具有较好的抑制AS形成的作用,与其降血脂、提高抗氧化能力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郁金与姜黄药性差异的药理活性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比较郁金、姜黄水提物药理活性的差异,探讨两者寒温药性差异的本质。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萘酯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大黄灌胃加寒湿环境因素建立的寒湿黄疸动物模型,考察比较郁金、姜黄水提物(均含生药10 g.kg-1)ig给药16 d对黄疸指标(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抗氧化指标(肝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能量代谢指标(肝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钠-钾-三磷酸腺苷、钙-镁-三磷酸腺苷)、肝线粒体氧化还原能力、垂体-肾上腺、甲状腺、性腺机能指标(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黄体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以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结果:姜黄水提物对寒湿黄疸的疗效优于郁金水提物,病理结果显示,姜黄水提物组的汇管区胆管病变、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肝实质病变等均较模型组显著减轻,郁金水提物组上述病变未见明显减轻。姜黄水提物对寒湿黄疸模型大鼠肝线粒体能量代谢低下、氧化还原能力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垂体-肾上腺、甲状腺、性腺机能低下具有明显增强作用,郁金水提物对其未见增强作用。结论:郁金水提物表现为性寒,姜黄水提物表现为性温。  相似文献   

13.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频发的室性早搏加重心脏负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通过分析全国名老中医翁维良教授治疗心肌梗死心肌损伤后室性早搏以及频发室性早搏两则医案,探索翁教授遣方用药的辨证思路,总结归纳翁教授治疗室性早搏的核心处方为:太子参、党参、黄芪、刺五加、白术以益气活血,丹参、赤芍、三棱、莪术以活血化瘀,川芎、延胡索、郁金、陈皮以理气活血,苦参、甘松以稳定心率,同时予麦门冬、玄参、酸枣仁、合欢皮以养阴安神等。从两则医案的分析归纳中可见翁教授在临床治疗中"以通为补,通补兼施,因时制宜,审因辨证"的学术理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平唐复方醇提工艺和水提工艺。方法:选择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乙醇用量为考察因素,以藁本内酯、桂皮醛、甲基丁香酚转移率及干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醇提工艺。选择浸泡时间、加水量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葛根素、阿魏酸转移率及干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水提工艺。结果:最佳醇提工艺为当归、桂枝和细辛药材加8,6倍量50%乙醇提取2次,每次0.5 h;藁本内酯、桂皮醛及甲基丁香酚转移率分别为72.8%,70.5%,82.3%,干膏得率27.8%。最佳水提工艺为醇提后的药渣与葛根药材浸泡30 min,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0.5 h;葛根素和阿魏酸转移率分别为60.28%和21.89%,干膏得率18.43%。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醇溶性和水溶性有效成分提取率高,为平唐复方的药效评价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降脂宁肝胶囊(厚朴、大黄、茵陈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鉴别法,对降脂宁肝胶囊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薄层鉴别法可鉴别出方中苍术、山楂、姜黄、茵陈的对应斑点;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测定出厚朴酚、和厚朴酚、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结论:方法简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控制降脂宁肝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罗艳萍  陈建  黄礼杰  甄汉深 《中成药》2007,29(2):224-227
目的:建立心痛宁片(人参、丹参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心痛宁片中丹参、姜黄、熊胆粉;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人参皂苷Rg1、Re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薄层色谱法均能对丹参、姜黄、熊胆粉进行专属性定性分析;含量测定人参皂苷Rg1平均回收率97.18%,人参皂苷Re平均回收率96.74%(n=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准确地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可靠、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心痛宁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头痛自拟处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医师诊治头痛提供参考。方法以1979-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检索源,制定检索式,采集头痛自拟方相关数据,按照统一标准处理后录入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进行整合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71篇文献。头痛自拟方中使用频率前10位的药物为川芎、白芷、细辛、全蝎、白芍、当归、甘草、蔓荆子、天麻、僵蚕;通过因子分析将所用药物归纳为6个因子;而关联规则分析揭示了头痛自拟处方的常用药物组合,包括桃仁配红花、蜈蚣配全蝎等。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系统总结现代中医药治疗头痛自拟处方的药物组成,可以发现组方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大数据方法,探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真实环境中,风湿科常用中药(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饮片的肾毒性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储存于计算机系统中的龙华医院近5年间使用过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的所有患者的个人资料(年龄、用药记录等)、处方以及肾功能(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等信息共1 256万条,通过大数据系统处理,分析肾毒性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使用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四味中药的患者肾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泽泻1.15%,细辛2.46%,威灵仙1.50%,寻骨风0.00%。泽泻肾毒性的发生随着累积用药剂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而威灵仙、细辛未出现此情况。5年间临床使用寻骨风者仅有1例,累积用量300 g,未发生肾毒性情况。泽泻、威灵仙、细辛肾毒性的发生有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君臣佐使配伍使用泽泻、细辛、威灵仙较为安全,肾毒性的发生率远低于相关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哈布德仁-9涂膜剂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主要组成药物大黄、亚大黄、姜黄、草乌及石菖蒲进行鉴别研究。结果薄层分离好,重现性好,专属性强。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哈布德仁-9涂膜剂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姜黄有效成分在不同地区的含量差异,考察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与挥发油之间含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集不同产地姜黄样品,结合HPLC-UV及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挥发油测定法分别分析姜黄中姜黄色素和挥发油的含量,采用SPSS 20.0软件的聚类分析及相关分析功能对测定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姜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姜黄色素质量分数最大值约4.9%,最小值仅约0.2%,相差约24.5倍;姜黄挥发油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距达4.2倍。姜黄的传统道地产区含量优势明显,不同姜黄色素与挥发油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海拔差异对姜黄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有一定影响,姜黄的产区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以提高其品质并推进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