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型翻修加长柄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松动伴股骨骨缺损的早期疗效。方法对15例(15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松动伴股骨骨缺损采用生物型翻修加长柄治疗,对于骨缺损采用自体或同种异体颗粒骨植骨,自体大块髂骨结构性植骨,使用钢丝、钢缆固定。结果术后髋关节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改善。15例获随访6~22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未发现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远端出现新透亮带,Harris评分平均89.8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使用生物型翻修加长柄治疗股骨假体松动伴股骨骨缺损早期疗效可靠,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假体置换术后感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2年6月共收治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采用一期全髋关节翻修术3例,二期全髋关节翻修术4例,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患者髋关节评分平均提高37.6分(Harris评分),经随访无一例感染患者复发。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经过彻底清创和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后,可一期或二期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假体周围感染,改善患肢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2年6月共收治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采用一期全髋关节翻修术3例,二期全髋关节翻修术4例,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患者髋关节评分平均提高37.6分(Harris评分),经随访无一例感染患者复发.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经过彻底清创和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后,可一期或二期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假体周围感染,改善患肢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假体置换术后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2年6月共收治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采用一期全髋关节翻修术3例,二期全髋关节翻修术4例,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患者髋关节评分平均提高37.6分(Harris评分),经随访无一例感染患者复发。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经过彻底清创和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后,可一期或二期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假体周围感染,改善患肢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51 ~ 80岁,平均67岁;骨折按Vancouver分型:B1型3例,B2型5例,B3型3例,C型2例.分别用钢丝或钢缆环扎固定,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长柄假体翻修;记忆合金环抱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 ~ 30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4.8个月.患者无感染、畸形愈合、假体松动脱位、内固定断裂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5例,可1例.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案需结合骨折部位、假体有无松动、局部骨质量、身体状况而制定,原则是移位骨折要进行牢固固定、松动假体要进行翻修、严重骨缺损需要植骨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粗隆延长截骨在二期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中的效果。[方法]13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例在二期翻修治疗假体感染过程中行粗隆延长截骨。平均随访时间20.6个月,进行临床和X线评估。[结果]术后13例病人中11例感染治愈,2例因感染未治愈行旷置术。11例病人粗隆延长截骨均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2分(34~75分),提高到最后随访时的平均88分(75~95分)。[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在二期翻修术治疗中选择适当病例应用粗隆延长截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1],但假体的寿命有限,多种原因常会导致假体需要翻修。而翻修术成功的关键就是充分植骨修复骨缺损及可靠地固定翻修假体[2],其中髋臼骨缺损的程度可以对假体的选择、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手术疗效产生极大影响。因此笔者就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人工髋关节髋臼侧骨缺损翻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3~ 5年以上 ,有明显骨吸收而骨缺损 ,特别是髋臼侧有严重的骨溶解性骨缺损 ,不得不行髋臼骨结构性重建 ,是全髋关节翻修术面临的艰巨课题。因此 ,进行有效骨缺损修复 ,成功的髋部骨结构重建 ,是人工髋关节髋臼侧骨缺损翻修的关键。其中并不包括因假体设计缺陷、假体周围骨折松动、假体安置位置失当导致脱位、松动等原因引起的翻修问题。1 髋臼骨缺损的分类1.1 AAOS改进分类法分为 5类 :Ⅰ型 :髋臼骨节段性骨缺损 ,其又分为二种亚型 :ⅠA 边缘性髋臼骨缺损 ;ⅠB 中央性髋臼内壁骨缺损。Ⅱ型 髋臼腔隙性骨缺…  相似文献   

9.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JohanssonⅠ型和Ⅱ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股骨假体周围的JohanssonⅠ型和Ⅱ型骨折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处理,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12~18个月),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对患髋做评估。另选同时期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最后一次随访时,对照组患者髋关节的平均Harris评分为88分(69~97分),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平均Harris评分为77分(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1个月(2~6.2个月),无感染或者假体松动现象,无深静脉栓塞现象。结论对于JohanssonⅠ型和Ⅱ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以取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缺损的翻修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侧骨缺损的翻修疗效。方法对1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侧骨缺损的患者实施翻修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资料。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 a。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5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91分。末次随访时13髋均获得良好的稳定性,未出现松动及移位,髋臼周围未见透亮线,假体生存率100%。按照Anderson骨长入影像学评价标准,髋臼杯均出现不同程度骨长入。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更换较大直径臼杯,选择同种异体颗粒骨结合金属骨小梁模块置入,或髋臼加强杯翻修是解决髋臼侧骨缺损的有效手段,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疗效和翻修假体的选择.[方法]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15例(15髋),按二期置入假体的类型分为:A组骨水泥型9例,B组非骨水泥型6例.术后随访9~ 46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15例患者均未发现感染复发、假体松动和人工关节脱位,治疗前Harris评分A组为38.8分(22 ~ 48分),B组为40.5分(25 ~55分),二期翻修后Harris评分A组为86.9分(68 ~90),B组平均为90.2分(79 ~94分).[结论]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实验室检查以及髋部骨质和软组织情况等综合因素,选择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翻修假体,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部分旷置二期翻修术在治疗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8-12收治的1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慢性感染患者进行部分旷置二期翻修手术治疗的病例,其中髋臼侧旷置4例,股骨柄侧旷置7例。结果 11例中1例失败,10例治愈,随访34.2个月。术前Harris评分(44.76±18.12)分,末次随访时(82.63±14.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部分旷置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原因,骨缺损的处理、假体的选择及根据,观察翻修的术后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8年6月,本组共对72例患者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翻修术所置换的假体包括,普通金属杯加内衬45例,大头臼杯15例,Cage加聚乙烯臼杯9例,聚乙烯臼杯3例;普通柄43例(其中12例应用骨水泥固定),加长柄29例(其中5例应用骨水泥固定,7例为组合型柄)。39例假体柄取出容易,20例假体柄取出困难。13例假体臼、17例假体柄使用骨水泥固定,其中10例臼及柄均使用骨水泥固定;55例假体臼、32例假体柄植骨,其中28例假体臼及柄均植骨。结果平均随访31.7个月。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9.4(9~58)分,术后平均92.0(65~99)分。无感染或脱位患者。结论(1)无菌性松动、关节感染和医源性错误是人工髋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2)股骨假体柄取出困难和严重骨质缺损是髋关节翻修术中常见的难题;(3)应用松质骨骨块、颗粒骨和骨屑混合打压植骨,尽量多用自体骨填补缺损,而少用异体骨、人工骨或骨水泥;(4)假体的选择主要依据是骨质缺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是全髋关节置换严重的并发症,常被称为灾难性并发症[1-2]。常导致手术失败,且处理棘手,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目前随着围手术期采用各项预防措施(包括严格的无菌技术及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及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发生率大幅度下降。但是假体周围慢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一定争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数的逐年增加以及患者的年轻化,翻修手术也在逐年增多。常见的翻修原因包括无菌性松动、感染、脱位、假体磨损、假体周围骨折等,而骨溶解引起的假体松动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主要原因[1-2]。骨溶解往往会导致髋臼侧或股骨侧骨缺损,而髋臼侧骨缺损的处理往往比较棘手。因此,髋臼侧骨缺损的重建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至关重要。笔者于2017年10月收治1例严重髋臼底部缺损需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型翻修加长柄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7月于本科接受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73例(73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46例,女27例;年龄46~78岁,平均(64.40±8.27)岁。髋关节翻修术距离初次人工全髋置换的时间是5~34年,平均8.6年。通过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随访时间、并发症和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假体稳定性、骨长入等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20.21±4.21)个月。手术时间假体无菌性松动组为(163.25±12.74)min,假体周围骨折组为(187.30±18.85)min,假体周围感染组为(127.35±10.27)min(F=43.89,P<0.01);术中出血量假体无菌性松动组为(382.52±47.53)ml,假体周围骨折组为(427.67±61.72)ml,假体周围感染组为(317.83±28.49)ml(F=12.24,P<0.01);平均住院时间假体无菌性松动组为(10.40±3.35)d,假体周围骨折组为(16.31±4.43)d,假体周围感染组为(10.84±2.36)d(F=19.46,P<0.01);平均下地活动时间假体无菌性松动组为(24.12±9.75)d,假体周围骨折组为(38.41±12.43)d,假体周围感染组为(31.79±7.39)d(F=13.74,P<0.01);Harris髋关节评分假体无菌性松动组从术前的(46.89±8.6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5.76±6.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3,P<0.01);假体周围骨折组从术前的(45.90±7.9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3.90±6.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6,P<0.01);假体周围感染组从术前(48.12±7.2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8.67±5.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3,P<0.01);各组间末次随访评分(F=1.44,P>0.05)无明显差异。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随访期间假体周围可以看到明显的骨长入,无假体松动和感染者,植骨处无明显骨吸收及假体下沉。[结论]使用生物型翻修加长柄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早期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82 岁,2019 年7 月10 日因右股骨颈骨折行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出院后在家活动时不慎摔倒再次入院,行X线检查显示: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 Vancouver B2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侧假体周围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及钛缆环扎固定术+右侧全髋关节翻修术.  相似文献   

18.
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关节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1%~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2]。目前,治疗PJI的标准术式为人工关节二期翻修术,包括第一阶段取出人工假体,进行彻底清创、植入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并在术后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第二阶段待感染控制后,植入新的人工关节[3]。本文报道1例多重感染合并髋臼严重骨缺损患者的诊治过程,针对PJI的病原诊断和重建骨缺损等治疗难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伴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量的增加,翻修手术也将会每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由于在翻修手术中,存在假体周围软组织瘢痕化、骨缺损、骨质硬化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国人对疾病耐受性和认识不足,往往在治疗上有所拖延,使得髋臼侧和(或)股骨侧骨缺损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导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是目前临床上常见且难度较大的手术,效果也比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差.对医生而言则手术难度大,要求的手术技术高,是对关节外科医生的一大挑战,本文对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应用抗菌素骨水泥旷置分期翻修(TSEA)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1998年1月~2005年1月,采用TSEA治疗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细菌培养检查,一期清创假体取出滴注2例,清创后假体取出加PR-40抗菌素骨水泥支架旷置6例;二期翻修采用非骨水泥假体3例,骨水泥型假体3例,混合髋2例;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通过Harris评分评估。结果 4例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为混合感染,1例细菌培养阴性。一期处理后所有伤口均愈合,一、二期平均间隔5.5个月。术后平均3年4个月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31.1分提高至62.9分。结论 TSEA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非常有效的方法,其中碘氟浸泡髓腔和抗菌素骨水泥旷置是主要手段。骨水泥复合万古霉素对耐受甲氧西林金黄色球菌人工关节感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