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对比腰椎后路手术椎间植骨和椎旁植骨融合率,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66例腰椎疾患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腰椎后路手术椎间植骨)和B组(腰椎后路手术椎旁植骨)各33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植骨融合率为93.9%(31/33),B组的植骨融合率为81.8%(27/33),两组术后矫正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后路手术椎间植骨和椎旁植骨手术均属于腰椎疾患的有效治疗方法,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的的骨融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对腰椎退行性变固定的效果。方法:对23例腰椎退行性变行后路减压、椎5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5个月,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联合椎日根钉内固定治疗后症状改善,优良率91.3%,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良好。结论:椎体间髂骨植骨联合椎日根钉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腰椎不稳的理想材料及方法,该手术植骨融合率高,稳定性_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对比效果。方法:分别对2010年8月-2013年8月安县中医医院治疗的10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甲组)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术(乙组)的治疗,每组各50例。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信息,分析两种植骨方式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植骨融合率。结果:追踪患者7~68月,平均用时19.9月。甲组融合率96%,乙组融合率8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退变性滑脱和B度峡部裂性滑脱,椎间植骨融合率75%,横突间植骨融合率1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优良率88%,甲组优良率9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突间植骨与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接近。但对真性滑脱或B度退行性滑脱患者而言,应使用椎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脉冲电导结合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的疗效。方法: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超声脉冲电导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中频脉冲电治疗结合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脉冲电导结合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可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腰椎椎间融合器——自体骨成型腰椎椎间融合器,并对其进行即刻生物力学稳定性测验。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仪器制备自体骨成型腰椎椎间融合器。利用腰椎后路附件逐级破坏和椎间盘切除制作腰椎不稳模型。12具猪腰椎标本随机分为2组:自体骨成型腰椎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实验组),Cage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对照组)。使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模拟人体对2组标本在正常、不稳、融合3个状态下进行各种方向活动的生物力学测试,三维激光扫描仪测定不同载荷下不稳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正常状态下,2组间L2—3节段各方向运动范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状态相比,2组不稳状态各方向运动范围亦明显增加(P均<0.05);融合后对照组L2—3节段椎间各方向运动范围均较实验组小,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体骨成型腰椎椎间融合器内固定与Cage内固定均能明显提高脊柱的即刻生物力学稳定性,而且2组对于改善脊柱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骨成型腰椎椎间融合器能够满足腰椎即刻生物力学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使用自体颗粒骨行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同定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合并节段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17例,男68例,女49例,年龄42~70岁,平均47.8岁。突出及失稳节段:L3/44例,L4/547例,L5/S161例,双节段(L4/5和L5/S1)5例。采用JOA评定标准判定术后疗效,观察术后失稳椎间有无移位,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5~3h,平均1.9h;出血量300~900ml,平均410ml。并发硬膜囊撕裂2例,伤口感染1例。随访18个月~3年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腰椎序列恢复正常;JOA评分术前平均(17.25±1.16)分,术后平均(25.68±1.37)分,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优良率95.7%。术后12个月椎间植骨融合率100%,未见断钉、断棒,退钉现象。结论:使用自体颗粒骨行椎间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同定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比较可靠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辅助横突间植骨融合和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辅助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伴腰椎滑脱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我院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辅助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的18例(Ⅰ组)及采用椎弓根螺钉辅助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的14例(Ⅱ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伴腰椎滑脱患者的病历资料,从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术中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①2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及术后1年与术前JOA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1,P=0.280;t=0.462,P=0.563;t=0.585,P=0.883)。②Ⅰ组16例患者植骨融合2,例未融合;Ⅱ组患者植骨全部融合。2组间植骨融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③Ⅰ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69,P=0.000;t=35.957,P=0.000);Ⅰ组2例出现下肢麻木,3例发生硬膜撕裂,Ⅱ组5例出现下肢麻木,6例发生硬膜撕裂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5,P=0.132)。结论: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伴腰椎滑脱患者,行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后采用横突间植骨融合与Cage椎间融合2种植骨方式疗效相当,但采用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创伤较大,手术时间长,失血量大。对伴有Ⅰ、Ⅱ度滑脱者,只要术中正确处理植骨床、充分植骨,横突间融合不失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板及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方法 总结我科自2002年6月~2008年6月腰椎滑脱病人应用不同的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械结合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腰椎滑脱患者21例,男8例,女13例;采用RFⅡ及ESS椎弓根内固定,一期行自体髂骨后路椎板及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其中,采用RFⅡ内固定同时行后路椎体间融合9例;采用ESS同时加椎体后路融合13例.结果 本组21例患者随诊6~24个月,平均16个月.滑脱复位率88.7%;自体松质骨植骨融合率94.6%;无再滑脱现象;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优良率达93.5%以上.结论 对腰椎滑脱的复位固定以椎弓根内固定加椎板及椎间植骨方法,椎体界面间稳定,能增大和维持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恢复脊柱生理弯曲度,有利于植骨融合,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目前是广大基层百姓治疗腰椎滑脱症理想的方法.良好牢固的内固定加腰椎间植骨融合是取得手术疗效满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疗效。方法:将412例腰椎退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0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腰椎融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疾病较传统开放式腰椎融合术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是穴滞针术结合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的门诊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运用阿是穴滞针术结合推拿的方法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推拿治疗。采用国际公认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观察两组病人在治疗1、3、10天后腰部疼痛程度评分。结果:治疗10天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均减小,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治疗1、3及10天后,两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同样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阿是穴滞针术结合推拿较单纯采用推拿更能改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的腰痛症状,且能更快地改善其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枚与双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腰椎滑脱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71例(单枚组),采用双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63例(双枚组);Meyerding Ⅰ度滑脱40例,Ⅱ度滑脱57例,Ⅲ度滑脱37例;L3~4滑脱10例,L4~5滑脱94例,L5S1滑脱30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腰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间植骨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一般指标.单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双枚组[(90.0±25.0)min,(115.0±35.0) min,t=-4.797,P=0.000; (210.0±100.0) mL,(320.0±120.0)mL,t=-5.786,P=0.000;(80.0±50.0) mL,(130.0±45.0) mL,t=-6.054,P=0.000].术后6个月,单枚组椎间植骨融合71例,双枚组椎间植骨融合63例;2组患者椎间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000).②腰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4周,2组患者的腰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前降低[(8.0±1.3)分,(2.3±0.8)分,t=31.465,P=0.000; (8.1±1.1)分,(2.2±1.0)分,t=31.501,P=0.000];2组患者腰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2)分,(5.9±1.3)分,t=-0.926,P=0.356].③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术后4周,2组患者的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术前降低[(35.0±4.5)分,(8.1±1.4)分,t=48.096,P=0.000;(34.5±4.3)分,(8.0±1.1)分,t=47.390,P=0.000];2组患者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9±4.8)分,(26.5±3.9)分,t=0.525,P=0.6003.④安全性指标.2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单枚组1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双枚组7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5例患者发生感染.单枚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阳活骨丸配合髓芯减压术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家兔模型股骨头骨内压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能机制,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45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复阳活骨丸组(C组)、髓芯减压组(D组)、复阳活骨丸+髓芯减压组(E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家兔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造模成功后,A、B两组不作治疗,C组采用复阳活骨丸灌胃治疗,D组行髓芯减压术治疗,E组采用复阳活骨丸灌胃加髓芯减压术治疗。治疗6周后测定各组家兔股骨头骨内压,并检测股骨头生物力学参数。结果:各组股骨头骨内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94,P=0.000);组间两两比较,B、C组均高于A组(LSD-t=10.284,P=0.000;LSD-t=8.356,P=0.000),D、E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574,P=0.683;LSD-t=0.654,P=0.725);C、D、E组均低于B组(LSD-t=-4.232,P=0.015;LSD-t=-5.241,P=0.000;LSD-t=-6.766,P=0.000);C组高于D、E组(LSD-t=3.876,P=0.027;LSD-t=4.031,P=0.013);D组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562,P=0.939)。生物力学指标测定,B组骨强度、骨刚度、弹性模量、破裂强度等均呈现骨质疏松表现,C、D、E组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且E组改善优于C、D两组。结论:复阳活骨丸配合髓芯减压术可有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其可能机制为改善股骨头内微循环,扭转股骨头缺血状态,促进骨小梁修复,降低骨内压,提高骨强度,阻止股骨头变形,从而达到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血、温经及补益肝肾3类中药对膝骨关节炎兔关节软骨形态的影响.方法:将6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6组,A组12只,B、C、D、E和F组各10只.采用关节制动法对B、C、D、E和F组动物左后腿进行膝骨关节炎造模.造模成功后进行药物干预,A、B组以10 mL蒸馏水灌胃,C组以10 mL丹参和当归药液灌胃,D组以10 mL桂枝和防风药液灌胃,E组以10 mL杜仲和怀牛膝药液灌胃,F组以10 mL金乌骨通胶囊水溶液灌胃.各组动物均在每天上午10时给药1次.分别于药物干预21 d和42d后分2批处死动物,取左后腿股骨外髁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制成组织切片后分别进行HE染色和阿利辛蓝-过碘酸雪夫氏染色,采用Mankin软骨组织学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①动物一般情况.造模结束时,B、C、D、E和F组动物膝关节肿胀,屈伸活动不利,行走呈跨越步态.造模期间共有9只动物因拒绝进食死亡.②Mankin评分.药物干预后21 d,各组动物膝关节软骨Manki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7±0.82)分,(13.00±1.63)分,(4.75±2.22)分,(6.75±0.96)分,(8.25±1.26)分,(9.75±2.36)分,F=34.904,P=0.000].组间两两比较,A组评分小于B、C、D、E和F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9);B组大于C、D、E和F组(P =0.001,P=0.000,P=0.000,P=0.000);C组小于E组和F组(P =0.005,P=0.000);D组小于F组(P=0.01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干预后42 d,各组动物膝关节软骨Manki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7±1.03)分,(13.25±1.50)分,(3.00±0.81)分,(4.50±1.73)分,(4.00±1.10)分,(4.75±1.71)分,F=44.868,P=0.000].组间两两比较,A组评分小于B、C、D、E和F组(P=0.000,P=0.014,P=0.000,P=0.001,P=0.000);B组大于C、D、E和F组(P=0.000,P=0.000,P=0.000,P=0.000);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组和F组干预后42 d的膝关节软骨Mankin评分小于干预后21 d的膝?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温肾养血激发对去势雌性大鼠血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雌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成A、B、C、D、E5组,每组20只。A、B、C组均切除两侧卵巢,D组切除两侧卵巢下方的部分脂肪。待去势成功后,A组予ovx+胆固醇饮食+温肾养血汤,B组予OVX+胆固醇饮食+苯甲酸雌二醇,C组予OVX+胆固醇饮食,D组予假手术+胆固醇饮食,E组不予处理。饲养6周断头取血,测定ET及NO的含量。蛄果A组、B组、D组3组间EF与NO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C组与E组比较ET升高,而NO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组、B组、E组与C组比较,ET降低,而NO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温肾养血汤能降低去势雌性大鼠的ET水平,提高NO水平,使去势雌性大鼠的ET和NO代谢紊乱状态得到纠正,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柚皮苷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unx-2和Osterix表达及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强度的作用.方法:采用髓腔冲洗离心法从雌性Lewis大鼠股骨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传代培养后的细胞分为5组.A组不进行干预,B组加入二甲基亚砜,C、D、E组分别加入浓度为1 μg·mL-1、10 μg·mL-1、100 μg·mL-1的柚皮苷.培养6 h后收集细胞采用RT-PCR法测定各组细胞Runx-2和Osterix的mRNA表达水平.将24只雌性SD大鼠的卵巢切除,3个月后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Ⅰ组、Ⅱ组、Ⅲ组分别以60 mg·kg-1、300 mg·kg-1和1 500 mg·kg-1柚皮苷灌胃,Ⅳ组给予等体积的PBS灌胃,每天灌胃1次,持续2个月.药物干预结束后,测定大鼠股骨强度和胫骨骨小梁面积.结果:①Runx-2 mRNA和Osterix mRNA表达水平.B、C、D、E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unx-2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0.02),(2.05±0.31),(2.76±0.14),(1.82±0.10),F=44.021,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C、D、E组Runx - 2 mRNA表达水平高于B组(P=0.000,P=0.000,P=0.000);D组高于C组和E组(P=0.001,P=0.000);C组和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B、C、D、E组Osterix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0.10),(1.11±1.35),(3.24±0.30),(2.55±0.35),F=7.037,P=0.012].进一步两两比较,D组和E组Osterix mRNA表达水平高于B组(P=0.031,P=0.005);C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6);C组低于D组和E组(P=0.006,P=0.039);D组和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7).②股骨生物力学强度.4组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股骨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3.36±9.21)N·mm-1,(805.66±16.00)N·mm-1,(766.70±38.96)N·mm-1,(707.46±15.88)N·mm-1,F=37.776,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Ⅰ、Ⅱ、Ⅲ组股骨强度均高于Ⅳ组(P=0.000,P=0.000,P=0.000);Ⅰ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9);Ⅱ组高于Ⅰ组和Ⅲ组(P=0.004,P=0.001).③胫骨骨小梁面积.4组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胫骨骨小梁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26±2.32),(25.10±2.18),(23.66±3.26),(15.63±2.00),F=14.168,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Ⅰ、Ⅱ、Ⅲ组胫骨骨小梁面积均大于Ⅳ组(P=0.001,P=0.000,P=0.000);Ⅰ组与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0,P=0.387);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4).结论:柚皮苷可促进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Runx - 2和Osterix的表达,增强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强度,增大骨小梁面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兔血清和肌肉组织5-HT、β-EP的含量变化,探讨针刀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和针刀+电针组。造模后28天,腹主动脉取血和左侧第三腰椎横突周围肌肉组织,采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分别检测血清和肌肉组织中5-HT、β-EP含量的变化;HE染色观察局部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组血清和肌肉组织5-HT、β-EP含量较正常组明显提高;3个治疗组血清和肌肉组织中5-HT以及肌肉组织中β-E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模型组局部出现明显炎症反应,3个治疗组,局部炎症反应均有减轻。结论:针刀松解法可通过减轻局部炎症并减少血清和肌肉组织中5-HT和肌肉组织中β-EP的含量,介导外周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针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方法: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A组)、体针加头皮针组(B组)、体针加腹针纽(C组)、体针加头皮针加腹针组(D组)。体针加头皮针、腹针、水针、皮肤针,按摩导引、药艾灸,综合治疗组(E组)。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B runnstrom分级,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考察不同针刺方法对中风病偏瘫痉挛患者的疗效。结果:B.C.D.E组对痉挛状态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均优于A组(P〈0.01),以E组疗效最佳(P〈0.01)。结论:综合治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术并配合中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对照组28例患者单纯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联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7d的滑脱率、椎间隙高度、术后JOA评分、及优良率均与观察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术并配合中药治疗腰椎滑脱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和传统腰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PLIF组和TLIF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椎体间融合率、椎体融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①TLI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比PLIF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椎体间融合率和椎体融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TLIF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比PLIF组明显降低;③TLIF组的术后神经损伤、固定物松动移位和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发生率均比PLI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T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传统PLIF技术疗效好、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肠益方对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其中湿热夹瘀者49例,湿热兼虚者53例;对照组38例。对各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NK)予以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后各组的CD4+数值均增高,CD8+数值均降低,CD4+/CD8+的比值均增高,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湿热夹瘀组及治疗湿热兼虚组CD3+数值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益方对大肠癌术后患者,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且疗效与对照组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