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通脉降浊煎剂含药血清(TDMS)对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率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50mg/L ox-LDL诱导巨噬细胞48h,建立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模型,添加TDMS,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巨噬细胞),ox-LDL组(50mg/L ox-LDL),β-环糊精(β-CD)组(50mg/L ox-LDL+10mmol/Lβ-CD),正常血清(CS)组(50mg/L ox-LDL+等体积正常血清),TDMS组(50mg/L oxLDL+5%TDMS)。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含量和细胞胆固醇流出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细胞内ABCA1、miR-33a、miR-33b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含量和胆固醇流出率均增加(P0.05,P0.01),ABCA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miR-33a和miR-33b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ox-LDL组比较,β-CD组与TDMS组细胞内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含量均下降,胆固醇流出率增大(P0.05,P0.01),ABCA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细胞内miR-33a和miR-33b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结论 TDMS通过调节miR-33a/b和ABCA1表达,从而提高胆固醇流出率,降低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护心方对THP-1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po AI介导的胆固醇流出及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 THP-1细胞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后,在ox-LDL刺激48 h,使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以护心方含药血清作用24 h。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观察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BCA1的蛋白表达水平,q PCR检测细胞ABCA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护心方含药血清可增加泡沫细胞胆固醇的流出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同时能上调诱导后的泡沫细胞ABCA1蛋白水平(P0.05),但对ABCA1 mRNA的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护心方可通过提高泡沫细胞ABCA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细胞内Apo AI介导的胆固醇流出,是其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泡沫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及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探讨黄连解毒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给予大、中、小剂量黄连解毒汤灌胃后制备含药血清。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分化为泡沫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每组1.5×10^6个细胞,分别加入无血清培养液和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干预24 h,总胆固醇及游离胆固醇试剂盒检测细胞中胆固醇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ABCA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各剂量组泡沫细胞内总胆固醇(TC)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大剂量组游离胆固醇(FC)含量显著下降(P<0.01);含药血清各剂量组ABCA1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上调泡沫细胞ABCA1的转录与表达,促进胆固醇流出,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泡沫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ABCA1)表达及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探讨黄连解毒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给予大、中、小剂量黄连解毒汤灌胃后制备含药血清。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RAW264. 7巨噬细胞分化为泡沫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每组1. 5×10~6个细胞,分别加入无血清培养液和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干预24h,总胆固醇及游离胆固醇试剂盒检测细胞中胆固醇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ABCA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各剂量组泡沫细胞内总胆固醇(TC)含量明显降低(P 0. 05或P 0. 01),大剂量组游离胆固醇(FC)含量显著下降(P 0. 01);含药血清各剂量组ABCA1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 0. 05)。结论:黄连解毒汤上调泡沫细胞ABCA1的转录与表达,促进胆固醇流出,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脂多糖(LPS)干预单核细胞(THP-1)源性泡沫细胞制备高胆固醇模型,探讨右归丸含药血清对THP-1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与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LPS培养THP-1源性泡沫细胞诱导24h制备高胆固醇细胞模型,给予右归丸含药血清小、中、大剂量干预。通过比色法检测干预后的THP-1源性泡沫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和胆固醇酯(CE)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内的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NF-κB p65、SREBP1c、ABCA1mRNA的含量和蛋白表达。结果:10 ng/ml LPS培养THP-1源性泡沫细胞成功复制了高胆固醇细胞模型。右归丸大、中、小剂量组THP-1源性泡沫细胞内TC、FC、CE、IL-1β、IL-6、TNF-α、NF-κB p65、SREBP1c、ABCA1mRNA含量以及NF-κBp65、SREBP1c、ABCA1mRNA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右归丸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 p65和SREBP1c基因表达而调节血脂,同时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巨噬细胞泡沫样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特征性变化,胆固醇外流受阻是引起巨噬细胞泡沫样改变的重要环节之一。该文拟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然后用不同浓度的阿魏酸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进行处理,观察阿魏酸对ox-LDL诱导巨噬细胞泡沫样化过程中细胞内脂质代谢、胆固醇流出及介导胆固醇流出的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和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1(ABCG1)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阿魏酸抗AS的可能机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x-LDL处理组细胞内脂质含量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胆固醇酯的含量增加;用阿魏酸处理泡沫样细胞后,细胞内脂质聚集明显减少,尤其是胆固醇酯的含量明显降低,同时胆固醇的流出也显著增加;研究还发现用不同浓度阿魏酸处理泡沫样细胞后,细胞表面ABCA1和ABCG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综上所述,阿魏酸可能通过增加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表面ABCA1和ABCG1的表达水平,促进胆固醇流出,从而发挥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姜黄素通过FGF21对巨噬细胞源性的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共培养THP-1、Hepa1-6细胞,并使用ox-LDL诱导THP-1产生泡沫细胞后,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泡沫细胞组、姜黄素A、B、C 5组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油红O染色后细胞形态;测定细胞内游离胆固醇、总胆固醇、胆固醇酯的变化;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ABCA1的蛋白与mRNA表达情况;ELISA测定姜黄素处理后Hepa1-6细胞中FGF21表达的变化。结果姜黄素治疗后泡沫细胞的形成、游离胆固醇、总胆固醇以及胆固醇酯与未使用姜黄素治疗相比明显减少,ELISA结果表明了姜黄素可以促进细胞FGF21的表达,而加入不同浓度的FGF21单独处理细胞后,明显的看到了ABCA1的表达上调,同时结果显示姜黄素上调ABCA1的表达,与其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姜黄素可以通过FGF21促进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宁心痛颗粒含药血清及主要药物的有效组分(黄芪多糖、藁本内酯)干预THP-1源性巨噬细胞泡沫化的效应与机制。方法 采用佛波酯诱导人THP-1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再与oxLDL共培养建立泡沫细胞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宁心痛颗粒含药血清(CMS)组、空白血清组、黄芪多糖(APS)组、藁本内酯(LIG)组、黄芪多糖合藁本内酯(APS+LIG)组7组,对巨噬细胞泡沫化过程进行干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泡沫化程度(CE/TC比值),Western blot法检测SRA-Ⅰ、CD36、ABCA1、LXR-α、PPAR-γ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CE/TC值、SRA-Ⅰ、CD36、ABCA1及LXR-α、PPARγ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LIG组、APS+LIG组、CMS组CE/TC值降低(P<0.05),除APS组ABCA1外,APS组、LIG组、APS+LIG组、CMS组SRA-Ⅰ、CD36蛋白表达降低,ABCA1、LXR-α、PPARγ 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APS组比较,CMS组CE/TC值降低,ABCA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宁心痛颗粒含药血清、主要药物的有效组分(APS、LIG)均可不同程度抑制THP-1源性巨噬细胞泡沫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巨噬细胞脂质吞噬-逆转运间的平衡,即下调脂蛋白吞噬受体SRA-Ⅰ、CD36的表达,上调胆固醇逆转运通路中的ABCA1、 PPARγ及LXR-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康调控巨噬细胞信号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RAW264.7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空白血清)、微小RNA-155(miR-155)mimic组、miR-155 inhibitor组、含药血清高剂量组、含药血清低剂量组5组,分别给予药物和含药血清干预后,采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55、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剂l(SOCS1)、磷酸化转录激活子3(p-STAT3)、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4(PDCD4)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155mimic组和含药血清组细胞中miR-155 mRNA、SOCSl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较高,miR-155 inhibitor组细胞中miR-155 mRNA、SOCSl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miR-155mimic组和含药血清组细胞中p-STAT3和PDCD4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较低,miR-155inhibitor组细胞中p-STAT3、PDCD4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较高。与对照组比较,miR-155mimic组和含药血清组细胞液中TNF-α、IL-6、IFN-γ水平明显较低,miR-155inhibitor组细胞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明显较高。结论:冠心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可能与调节miR-155进而调控SOCSl/p-STAT3/PDCD4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赵晶  秦合伟  李彦杰  李斯锦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1):65-69,I0018-I0020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软化丸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研究血管软化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横截面病理损伤程度,观察血管软化丸对小鼠主动脉组织Akt、mTOR mRNA和蛋白质表达。体外实验,观察血管软化丸含药血清、Akt抑制剂康士得、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及mTOR-siRNA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的影响,观察巨噬细胞自噬体的变化,观察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微管相关蛋白LC3-II表达的影响,观察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Akt、mTOR、微管相关蛋白LC3-II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的表达的影响,观察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动物实验显示:血管软化丸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明显较轻。与对照组比较,血管软化丸组小鼠主动脉组织Akt和mTOR表达水平明显较低(均P<0.05)。体外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血管软化丸含药血清组和各抑制剂组透射电镜下观察到自噬体数量明显较大(均P<0.05),巨噬细胞微管相关蛋白LC3-II和Beclin1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而Akt及mTO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较低(均P<0.05),巨噬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IL-10水平明显高低(P<0.05),而炎症因子IFN-γ水平明显较高(P<0.05)。结论血管软化丸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巨噬细胞自噬,减少斑块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与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及其配伍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脂质的影响,从抑制巨噬细胞内脂质聚集角度探讨中药有效成分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应用显微镜摄像技术和图形分析软件半定量测量无apoA-I培养基/apoA-I培养基中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脂质的含量。结果无apoA-I培养基中黄芪组、配伍组泡沫细胞内胆固醇脂质染色面积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apoA-I培养基中白芍组、配伍组胆固醇脂质染色面积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增强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吞噬能力,白芍总苷能够促进细胞内胆固醇外流。黄芪多糖和白芍总苷配伍(12∶1)有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秦合伟  李彦杰  任锟  张志鑫  赵晶  邢若星  韩磊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56-160,后插5
目的:观察血管软化丸通过对TLR3的影响,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进而对巨噬细胞自噬产生影响,以及观察血管软化丸通过对TLR9的影响,调控下游NF-κB和IRF7信号途径,影响巨噬细胞M2/M1平衡,探讨血管软化丸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实验,将巨噬细胞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空白血清),血管软化丸高剂量组、血管软化丸中剂量组、血管软化丸低剂量组、ODN组(TLR9激动剂:ODN1826)、poly组(TLR3激动剂:poly(I:C))。体内实验,将ApoE~(-/-)小鼠分为6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血管软化丸高剂量组(浓度为3.456 g/mL),血管软化丸中剂量组(浓度为1.728 g/mL)、血管软化丸低剂量组(浓度为0.864 g/mL)、ODN组(ODN1826,腹腔注射)、poly组(poly(I:C),腹腔注射),腹腔注射每周两次,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8周后取材进行检测。观察血管软化丸含药血清和TLR9对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的影响,对动脉斑块iNOS和CD206的表达的影响,对巨噬细胞(M1/M2)平衡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和对巨噬细胞(M1/M2)平衡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相关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和RT-PCR法检测血管软化丸对主动脉斑块TLR9和TLR3及其下游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观测指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TLR9的蛋白含量,及主动脉TLR9及其下游的分子MyD88,p-NF-κB和IRF7的蛋白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化学荧光检测各组细胞M1型和M2型的比例;采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TNF-α的表达;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RAW264.7细胞和动脉斑块的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的相关标志性因子和炎症因子;病理学检测验证血管软化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结果:血管软化丸含药血清可以诱导巨噬细胞高表达M2型巨噬细胞的标志CD206;中药组斑块中iNOS的荧光密度表现为低表达(P0.05),而斑块中CD206的荧光密度则表现为高表达(P0.05);血管软化丸含药血清调低IL-1β、iNOS、Ciita表达(P0.05),调高Ym1、Fizz1表达水平(P0.05);能够改善细胞分泌炎性因子IFN-γ和IL-10相关水平(P0.05);血管软化丸含药血清调低TLR9蛋白和TLR3蛋白表达水平(P0.05);血管软化丸含药血清调低TLR9下游信号MyD88、p-NF-κB、IRF7 mRNA表达水平(P0.05);血管软化丸含药血清调低TLR3下游信号LC3Ⅱ、Beclin、Akt、mTOR 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血管软化丸通过影响TLR9,调控下游NF-κB和IRF7信号途径,进而调节巨噬细胞M2/M1平衡;通过调控TLR3影响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进而调节巨噬细胞自噬,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7,(11)
目的探讨麝香乌龙丸(人工麝香、制川乌、地龙等)含药血清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miR-146a、miR-130、miR-22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从30例RA患者血液中提取PBMCs,将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空白血清组、麝香乌龙丸含药血清组。48 h后提取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3种miR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血清组相比,麝香乌龙丸含药血清组miR-146a、miR-130、miR-22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麝香乌龙丸可通过下调PBMCs中miR-223、miR-130、miR-146a表达水平来抑制RA患者炎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黄蛭口服液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l)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黄蛭口服液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平均AB-CA1荧光强度。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ABCA1mRNA的表达。结果:OX-LDL能够引起THP-1细胞ABCA1水平的上调;相对于阴性对照组中药黄蛭口服液能明显提高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荧光强度以及ABCA1mRNA的表达。结论:研究显示中药黄蛭口服液能显著上调THP-1细胞ABCA1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芎芍胶囊大鼠含药血清中脂质对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方法采用80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巨噬细胞24 h,建立RAW264.7源性泡沫细胞模型,添加大鼠含药血清,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巨噬细胞)、模型组(80 mg/L ox-LDL)、正常血清组(10%正常大鼠血清)及正常血清对照组(80 mg/L ox-LDL+10%正常大鼠血清)、辛伐他汀组(80 mg/L ox-LDL+10%辛伐他汀血清)、芎芍胶囊血清组(80 mg/L ox-LDL+10%芎芍胶囊血清)。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胆固醇分布;以胆固醇检测试剂盒检测正常血清组、辛伐他汀血清组、芎芍胶囊血清组血清总胆固醇(TC)及游离胆固醇(FC)含量,检测各组细胞内TC及FC含量。结果模型组细胞形态及染色结果符合泡沫细胞标准;正常血清组、正常血清对照组、辛伐他汀血清组、芎芍胶囊血清组细胞内均含有大量脂滴,且各组细胞内脂质着色无明显差异。与正常血清组比较,辛伐他汀血清、芎芍胶囊血清组T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血清组FC含量升高(P<0.01),芎芍胶囊血清组FC含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正常血清组、正常血清对照组、辛伐他汀血清组细胞内TC、FC含量均增加(P<0.01),芎芍胶囊血清组细胞内TC含量无明显增加(P=0.09),FC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芎芍胶囊血清组细胞内TC含量有所降低(P=0.034),FC含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与正常血清对照组比较,芎芍胶囊血清组TC含量降低(P=0.026),FC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4)。结论大鼠源性血清本身含有大量脂质,可造成RAW264.7细胞出现胆固醇蓄积,甚至泡沫化,掩盖了芎芍胶囊可能促进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的作用,不适用于探索RAW264.7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的药物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以胆固醇为主的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泡沫细胞崩解、坏死,形成粥样物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AS早期的主要特征是泡沫细胞在动脉内膜集聚,而泡沫细胞是主要源于脂质超负荷的单核-巨噬细胞。以胆固醇为主的脂质在动脉内膜上沉积过多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原因和机制,减少和清除多余脂质的唯一途径依赖于胆固醇逆向转运(RCT),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被认为是RCT最主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瘀祛痰方药及其拆方对THP-1源性泡沫细胞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CD36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药的作用机制,并比较方药全方及各拆方的疗效及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THP-1细胞,佛波酯(PMA)使之巨噬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使巨噬细胞泡沫化。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补气组、化瘀组、祛痰组和全方组。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浆脂滴变化,酶法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胆固醇酯(CE)的含量,并计算CE/TC值。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分析ABCA1、CD36 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细胞TC、FC、CE含量及CE/TC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全方组和祛痰组细胞TC、FC、CE含量及CE/TC值均显著降低。RT-PCR结果提示模型组细胞ABCA1、CD36 mRNA水平显著升高;而化瘀祛痰方药及祛痰拆方含药血清可显著升高ABCA1 mRNA,显著降低CD36 mRNA水平。结论:化瘀祛痰方药及祛痰方可抑制ox-LDL诱导的THP-1细胞泡沫化,该作用可能与其上调ABCA1基因、下调CD36基因表达,从而减弱THP-1细胞对ox-LDL摄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糖、AGE及罗格列酮对高压力培养下THP-1源泡沫细胞ABCA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ABCA1在高血压和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不同处理因素将THP-1源泡沫细胞分为11组:CON组,HP组,HG组,AGE组,HG-HP组,AGE-HP组,HP-R组,HG-R组,AGE-R组,HG-HR组,AGE-HR组。用Westernblot法测定其ABCA1蛋白表达。结果高糖、AGE、高压力及高压与高糖、AGE联合作用明显减弱ABCA1表达(P<0.01),罗格列酮能减弱或取消这种作用。结论THP-1源泡沫细胞ABCA1表达下调可能是高血压及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PPAR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熊果酸(UA)对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促进胆固醇流出的影响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转运蛋白的表达,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用20 mg·L~(-1)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孵育48 h诱导成泡沫细胞,采用油红O染色,光镜下鉴定泡沫细胞形态变化,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胆固醇的流出率,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PPAR-γ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巨噬细胞经ox-LDL诱48 h后转化为泡沫细胞,与空白组比较,10,15,20,25 mg·L~(-1)质量浓度UA干预组泡沫细胞的胆固醇流出率上升(P0.01);10,15,20,25 mg·L~(-1)质量浓度UA干预组泡沫细胞内PPAR-γ的基因表达上调(P0.01),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10,15,20,25 mg·L~(-1)质量浓度UA干预组泡沫细胞内PPAR-γ的蛋白表达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20 mg·L~(-1)ox-LDL的诱导后,巨噬细胞分化为泡沫细胞,细胞内脂质大量增加,UA促进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可能与上调细胞内PPAR-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心康对不同浓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HepG2细胞后胆固醇水平及胆固醇代谢相关miR-33a、miR-122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影响。  方法:制备冠心康和辛伐他汀含药血清,将HepG2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冠心康组,分别用20、40、80、160 mg/L浓度的ox-LDL诱导HepG2细胞24 h后,再用各组含药血清孵育48 h。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HepG2胆固醇代谢模型的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33a、miR-122、LDLR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LDLR蛋白表达。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冠心康可显著减少不同浓度ox-LDL诱导后HepG2细胞中橙色脂滴含量,上调ox-LDL诱导后细胞中LDLR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抑制miR-33a和miR-122的表达(P<0.05,P<0.01)。  结论:冠心康可通过上调LDLR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抑制miR-33a和miR-122的表达,从而降低细胞中胆固醇含量,缓解胆固醇代谢失衡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