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宗杰 《中外医疗》2011,30(4):47-47
目的总结急诊死亡病例临床特点,探讨减少死亡率的途径。方法回顾我院急诊科2009年1~12月急诊死亡病例51例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不同病因及不同就诊时间死亡患者构成比,比较分析不同病因及不同就诊时间死亡患者的抢救时间。结果不同病因中以外伤占56.86%,显著高于其他病因(P〈0.01);1~6h就诊者占54.90%,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中毒死亡患者抢救时间最长,达(8.89±1.72)h,显著高于其他病因组(P〈0.01);就诊时间〉6h者抢救时间最短,为(2.03±0.37)h,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1)。结论外伤是急诊死亡的主要原因,中毒患者抢救价值最高,缩短就诊时间可减少急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全面了解天水市2007—2011年农药中毒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农药中毒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天水市2007—2011年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农药中毒报告卡,将数据导入Excel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5年间全市累计报告农药中毒1 371例,其中非生产性自服1 071例(78.12%),非生产性误服289例(21.08%),生产性自用11例(0.80%);死亡41例,占2.99%;中毒病例平均年龄31.63岁,0~14岁儿童占17.51%,15~49岁青壮年占67.69%;中毒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1:1.67;有机磷农药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农药类别,占59.66%;中毒时间以5~8月为高峰,占43.98%。结论农药中毒防治工作重点应放在青壮年人群,尤其是女性;加强农药使用管理,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农药中毒抢救知识,提高农村医疗机构院前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诊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根本死亡原因等流行病学分布特点,为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和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按照国际疾病ICD-10 标准进行分类编码,对某综合医院急诊科2009 年-2013 年报告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763 例急诊死亡病例中,老年组(60 岁~79 岁)死亡病例比例(43.83%)最高,青年组(≤44 岁)死亡病例比例(3.47%)最低。男女死亡病例性别比为1.18:1。根本死因主要以循环系统疾病(49.84%)和恶性肿瘤(22.26%)为主。死亡病例生前主要职业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38.18%)。结论 结合急诊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点,针对高危年龄段及相关职业人群,制定有效的循环系统疾病防治策略,降低急诊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百色市急诊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伤害的急救与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分析院前急救及到本中心就诊的4816例急诊伤害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男女之比为2.15∶1,21~50岁占63.73%。伤害类型:前五位依次为交通伤(40.34%),斗殴伤(21.20%),工业外伤(11.73%),中毒(9.55%),烧烫伤(7.81%)。伤害占同期急诊总量的12.79%,伤害病死率为1.39%,伤害死因占前三位的是交通伤、斗殴伤、中毒。伤害的高发时间和地点:交通伤及斗殴伤发生的时间以每日18:00~24:00发生最多,占45.75%;伤害发生地点前三位依次为道路、公共娱乐场所、施工工地。结论百色市急诊伤害病死率高,患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主要致伤、致死因素为交通伤、斗殴伤、中毒、工业外伤。伤害的急救和预防是今后急诊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搜集我院近一年来急诊救治的急性中毒患者103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毒物类型、中毒途径、预后及计算患者入院时MEWS分值.对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病危组、病重组及普通组三组患者MEWS分值.结果 流行病学特点:女性患者仍多于男性;年龄中青少年组和青壮年组占比较大;毒物类型中农药中毒和药物中毒占比较大;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中毒为常见,但是经呼吸道吸入中毒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途径;死亡病例5例,占4.85%,其中百草枯中毒1例,有机磷中毒2例,气体中毒2例.病危组患者MEWS分值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特点随社会发展而改变,MEWS计算方便快捷,适用于急性中毒患者即时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统计分析某院近年急诊中毒病例情况,探讨急性中毒病例的疾病谱分布与特点。方法收集某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急诊收治的中毒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各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中毒患者疾病谱分布与发病特点,回归分析急诊中毒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纳入200例中毒患者包括男性患者134例(67.00%)、女性患者66例(33.00%);中毒患者中,年龄40-49岁患者、年龄30-39岁患者占比较高,相比其他年龄组患者占比明显更多(P0.05);患者职业中,农民构成比最高,其次为外来务工人员与无业人员;患者中毒类型中,酒精中毒占比最高,其次为药物中毒;中毒途径分析显示,毒性物质消化道吸收为主要中毒途径;纳入患者以冬季中毒占比最高;对数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职业是急诊中毒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中毒救治是急诊科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同地区的毒性物质种类、特点不同,分析此类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对患者的中毒种类做出判断,指导救治过程与未来急诊医疗设施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2019年海口市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本地和输入疫情特点,为海口市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海口市、区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特征、感染来源和病原学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9年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291例,发病率为12.64/10万。其中本地病例共报告251例(占86.3%),输入病例共报告40例(占13.7%)。输入病例中境外输入病例32例,均来自东南亚柬埔寨和泰国等国家,国内输入病例8例,主要来自广西和云南。输入病例集中在5—11月,本地病例集中在8—11月;本地病例40~<50岁人群占29.5%,民工(47.4%)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商业服务(9.6%)和工人(8.4%);输入病例30~<40岁人群占40.0%,以商业服务(47.5%)、其他职业(12.5%)和工人(10.0%)为主;本地病例主要发生在建筑工地和城中村,而输入病例则集中在城区和城中村;病例从发病到诊断中位数为3.29 d,其中本地病例中位数为2.75 d,输入病例中位数为3.71 d;本地和输入病例就诊前自行购药的比例分别是7.6%和27.5%;77.3%的本地病例初次就诊选择省级或卫生院/社区及以下医疗机构,82.4%的输入病例初次就诊选择省级或市区级医疗机构;本地确诊病例均为登革病毒Ⅰ型,而输入病例中Ⅰ、Ⅱ、Ⅲ和Ⅳ型均有报告。结论 2019年海口市登革热疫情以输入病例引起本地暴发为主,本地和输入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差异明显,应根据本地和输入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制定相应的登革热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济宁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确定易感人群,为控制麻疹疫情的发生,制定有效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网络直报系统,对济宁市某地区2008年度麻疹疫情报告确诊的738例新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738例确诊病例中,男性占58.67%,女性占41.33%;年龄发病曲线呈现出两个峰值,分别在1岁以下(占37.53%)和20岁~35岁(占24.79%);发病人群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1.08%),其次为农民(占21.27%)、学生(占12.47%)、工人(占6.91%);人口分布以流动人口为主(占70.33%);发病季节集中于2~6月份(占88.75%);病例确诊为麻疹所需的平均时间为5.12±3.43 d。结论该地区麻疹新发病例以0~1岁儿童和20~35岁青壮年为主,发病人群集中于流动人口,提示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控,同时医疗机构应提高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急诊分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优化COVID-19疫情形式下急诊科的诊疗服务、应对措施及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至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4 739例急诊患者预检分诊记录,并建立数据库,分析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就诊季节、病情分级、来院方式等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44 739例急诊患者中,男性20 923例(47%),女性23 816(53%),年龄分布在0.2~110岁,以45~59岁年龄组为主,为25 828例(58%)。夏季最多12 449例(28%),秋季次之,11 558例(26%);每日就诊高峰时间主要为上午9:00~12:00和下午15:00~21:00;77%的患者打车和步行前来,12%的患者乘坐救护车;患者的病情分级比例为Ⅰ级(12%)、Ⅱ级(10%)、Ⅲ级(58%)、Ⅳ级(21%)。  结论  昆明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主要集中在45~59岁,夏季是就诊高峰季节,每日就诊高峰主要集中在上午9:00~12:00和下午15:00~21:00。急诊科应结合当前COVID-19疫情的防控要求,合理地配置急诊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0.
小儿急性中毒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当代医学》2011,17(35):107-108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总结临床特点及救治时的注意事项.方法 对儿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46例小儿急性 中毒病例进行总结,按中毒发生的原因等不同情况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小儿急性中毒药物中毒47例(占32.2%),农药中毒26例(占17.8%),消毒剂中毒 36例(占24.7%),食物中毒27例(占18.5%),一氧化碳中毒10例(占6.8%).1~6岁为小儿中毒的高发人群,较大儿童中毒多为自杀、模仿等有意识行为.结论 小儿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救治是儿科急诊抢救的关键,对不明原因的中毒要详尽询问病史,认真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避免误诊和漏 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沈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NCP疫情防控采取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沈阳市2020年1月26日至2020年2月29日确诊的26例NCP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性别、年龄、地理位置、暴露史、就诊情况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6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21~70岁,平均(43.85±11.91)岁;位于铁西区的占30.77%(8/26),沈河区占23.08%(6/26),大东区占15.38%(4/26);存在明确阳性暴露史的患者占76.92%(20/26),有65.38%(17/26)的患者为家庭聚集性疫情病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发热者76.92%(20/26),患者出现首发症状后直接前往指定医院就诊者84.62%(22/26),就诊时使用120救护车的患者46.15%(12/26)。26例患者共涉及到行程轨迹32例次,40.63%(13/32)的患者行程轨迹为居家隔离,21.88%(7/32)的患者有聚餐。患者自出现症状到首次就诊的时间间隔为0~8 d,其中0 d占比65.38%(17/26);患者自首次就诊到疫情公告发布的时间间隔为1~12 d,其中3 d占比34.62%(9/26)。结论 沈阳市NCP发病无年龄和性别差异,呈家庭聚集性,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患者就诊时多避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疫情防控仍需加强宣传科普。  相似文献   

12.
郑跃  周建芳  刑利锋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1):1251-1252
目的分析急诊就诊危重症患者的发病年龄、疾病类别、就诊时间和就诊规律。探讨急诊危重症病谱的构成梯次及特点。方法对6730例16岁以上的(含16岁)急诊急危重者病例的构成梯次与规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急诊危重症病例位居前五位的是: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揭示了急诊危重症疾病谱构成以及常见病种的时间分布特点。为急危重病的预防提供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科中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在患者入院前,用专门的《急性中毒病人登记表》对患者性别、年龄、职业、中毒原因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备案,通过统计此登记表,对急性中毒的流行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间我院急诊科共接诊治疗急性中毒患者326人,其中男146人,占44.79%,女180人,占55.21%,男女性别病例比为1∶1.23;以21-40岁为高发年龄段;在这些中毒患者中,无业、农民、工人及儿童居多;在急性中毒中自杀患者最多,有140人,占42.94%;中毒类别中药物、酒精、农药、鼠药、食物及化学品中毒居前几位;在对患者毒物侵入途径的分析中,绝大多数患者属于经消化道摄入,有278例,占85.27%。结论:急诊科中急性中毒反映了急诊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肖仕明  左伟  昝博仁  皮雨蒙  涂兴  张明  余海波  王洋   《四川医学》2022,43(4):383-391
目的 总结我院急诊患者的特点,为急诊科的科学运行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2~2019年急诊患者的就诊信息,总结急诊患者的就诊特点,分析常见疾病的疾病谱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共收治急诊患者529015例,男∶女=1.09∶1,中位年龄20岁(0~109岁)。急诊量及急诊入院量逐年增长,分别增长150.1%和97.0%。急诊入院率15.4%,呈下降趋势。高峰月份为10~12月,每周高峰为周末,每日高峰为9~11时和14~21时。最常见的前5类病种是呼吸系统(43.6%)、消化系统(14.5%)、创伤(13.3%)、神经系统(3.4%)和心血管系统(3.3%)疾病。前十类疾病构成比在成人、儿童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14~17岁的构成比大小更接近于成人(主要具体疾病也一样)。45~64岁是呼吸系统疾病由下降到上升、创伤与泌尿系疾病由上升转为下降的转折年龄段。成人、儿童的呼吸系统疾病都位居首位,均呈逐年波动性上升趋势,最常见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共占40.2%);创伤则分别位居第二、三位,均呈持续性下降趋势。结论 急诊患者的特征和就诊规律具有普遍规律性和地域特异性的特点,目前到急诊科就诊的多数患者不适宜首选在急诊处置,急诊儿科与成人的分界年龄低于18岁可能在我国更合理。总结急诊患者的特征可以为当地急诊科建设,急诊医务人员和社会公众培训,以及政策制定提供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急诊患者就诊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河源市人民医院急诊病例66643人次,按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就诊疾病及就诊科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岁以下年龄段是急诊病例较多的年龄段,77.43%患者集中在40岁之前。急诊病例的月分布无明显高峰期,每天急诊病例的就诊时间主要集中在18时~24时。较为常见的疾病有发热、外伤等。结论探讨急诊科患者的就诊规律,合理地进行急诊资源的配置是提高医护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和分析梅州地区急性中毒原因与流行病学特点,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2014年本院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原因、患者来源、毒物种类、中毒物质名称、毒物侵入途径、急诊诊断、去向及转归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本院急诊科室收治559例急性中毒患者,男230例,女329例,女性多于男性。平均年龄(38.7±5.9)岁,主要集中于21~40岁。中毒患者直接来本院就诊448例(80.1%),由外院转诊111例(19.9%),农村患者多于城镇患者。急性中毒患者职业以农民、民工和待业人员居多。中毒时间集中于1~2月、5~6月和11~12月。中毒途径中口服中毒比较常见,占67.5%。自杀是中毒的主要原因,因家庭纠纷、恋爱婚姻等问题自杀的患者较集中。主要毒物为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和酒精。有机磷农药与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女性病例数明显多于男性。酒精中毒患者,男性病例数显著多于女性。559例急诊中毒患者,痊愈出院462例(82.6%),病情好转出院78例(14.0%),死亡19例(3.4%)。结论:根据本地区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制定应对策略,从而降低中毒发生率及致残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罗东  赵海云  徐超  彭飞  曹钰  姚蓉 《西部医学》2019,31(12):1901-1905
目的 分析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的疾病谱构成及就诊特点,为进一步明确救治重点、优化急诊流程、优化及合理使用急诊资源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通过调取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HIS系统2017年1月1日0:00~2017年12月31 日23:59急诊就诊共计20856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及诊断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疾病种类、是否住院等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20856例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年龄组以青年组(45.97%)急诊就诊率最高;一年四季中夏季(26.63%)就诊量最多,春季(23.46%)最低;8月(9.58%)为急诊就诊月高峰,4月(7.49%)为低谷期;急诊就诊量星期时间点波动(14.02%~14.59%)不明显,周末效应不明显;急诊全天1小时高峰时段为20:00~21:00时,4小时高峰时段为18:00~22:00时;疾病谱中以外伤(2330%)、消化系统(21.25%)、其他类(1429%)为前三位病种。全年急诊就诊患者住院率明显高于同期门诊患者住院率。结论 该医院急诊患者就诊有一定的规律性,医院可考虑根据该规律提前增排加强班。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排名前位系统疾病的诊治流程进行优化及学习,并加强急诊外科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庆市急诊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大庆市2008年8月~2009年8月急诊伤害就诊情况. 结果 急诊伤害占急诊总量的33.34%,伤害病死率0.13%.伤害死亡占急诊总死亡构成的46.32%,急诊外伤害占首位.急诊外伤害的前三位为:交通伤、机械伤、跌倒伤(35.24%、18.52%、11.11%). 结论 大庆市急诊伤害构成比高,病死率高.加强伤害预防和建立完善的伤害检测系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诊病人流行病学特征,为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提供客观资料。方法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2006年8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20165例急诊患者进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急诊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0.730;高发年龄组为0~10岁、21~30岁组和31~40岁组;午夜及清晨为急诊患者就诊低谷,18~22时为高峰;秋冬季节急诊患者密度略高于春夏季节;急诊患者以城镇居民为主,农民仅占4.25%,急诊服务半径相对较大;利用出租车来诊者占60.23%,利用公共交通车辆来诊者占5.11%,本院出诊接回占7.5%,利用城市急救中心救护车来诊者仅占0.07%。结论该文所分析的资料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该院急诊病人的真实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我国西南老、少、边、山、穷地区城市综合性医院急诊病人的基木特点,具有较大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桂林市城区急性中毒流行病学资料,为急性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标准的<急性中毒患者登记表>,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病例中男性346例(58.3%),女性247例(41.7%);高发年龄21~30岁(199例,占33.6%);职业分布以工人,学生,农民,以及无业人员排前4位(占全部人群的72%);中毒类型中乙醇中毒排第一位(213例,35.9%),一氧化碳(CO)中毒排第二位(199例,33.6%);1、2、3、11、12月CO中毒高发,乙醇中毒时间分布无特殊规律;中毒原因以意外中毒最常见(321例,54.1%);死亡病例7例,6例CO中毒导致.结论:急性中毒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且不同种类急性中毒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根据急性中毒的规律做好宣教和防范预案,能有效提高急诊救治急性中毒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