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孙伟中  范迎平  王娟   《中国医学工程》2012,(8):56+59-56,59
目的探讨用于气管内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安慰剂组(H组)和右美托咪定组(Y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前10min,Y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mL。H组给予10mL生理盐水,二者均为缓慢静推60s推完,拔管后,面罩吸纯氧5min,观察拔管期的血压、心率、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和有无躁动。结果与麻醉前比较Y组患者在吸痰时、拔管时及拔管后5min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Y组躁动明显少于H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气管内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中应用有显著的安全性和镇静作用,减轻麻醉苏醒时对气道、循环的反射,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的稳定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神经外科全麻术患者对术后躁动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组,手术结束前10 min,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生理盐水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泵注。记录两组患者唤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对两组患者拔管后躁动发生情况、躁动程度、镇痛和镇静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术后唤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麻醉拔管期躁动程度(0级、1级)和躁动发生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Ramsay镇静评分拔管后5 min、30 min均高于生理盐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拔管后5、30、60和120 min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减少神经外科全麻术后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改善术后疼痛镇静效果,且不延长唤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异丙酚对乳腺癌乳房再造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及镇静水平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全麻下择期行乳腺癌乳房再造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15例。D组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和异丙酚,P组单纯靶控输注异丙酚。手术结束后,分别记录麻醉苏醒期患者意识清醒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躁动例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苏醒期T1、T2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D组低于P组(P0.05);D组术后躁动例数低于P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减轻乳腺癌乳房再造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并提供满意的镇静水平和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4.
廖琼  张红 《河北医学》2015,(3):389-392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及其二者联合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各30例,A组应用右美托咪定、B组应用地佐辛、C组应用右美托咪定及地佐辛,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麻醉前(T0)、气管拔管后5min(T1)及气管拔管后10min(T2)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同时观察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入液体量等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0时间点SBP、DBP及HR相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及B组患者T1、T2时间点SBP、DBP及HR相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T1、T2时间点SBP、DBP及HR较A组及B组更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苏醒期均未发生中度躁动、过度镇静和苏醒延迟,发生轻度躁动A组9例、B组10例和C组2例,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能更有效的稳定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血压及心率,降低躁动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许晓勤  盛志峰  徐达 《吉林医学》2012,(32):7018-70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气管内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气管拔管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气管内全身麻醉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右美托咪定组(N组)和安慰剂组(A组),每组20例,观察两组给药前1分钟、用药后、吸痰时、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时的血压、心率、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呛咳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前1分钟的血压(SBP、DBP)、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时、拔管时血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拔管后5分钟时的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呛咳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证明,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患者拔管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能减轻麻醉苏醒期气道、循环反射且不延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乳癌插管全麻苏醒期拔管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选取2012年7月~2013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右美托咪定(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15 min,A组将右美托咪定0.5 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 ml,缓慢静推60s推完.B组只用10 ml生理盐水,拔管后,面罩吸纯氧5 min,观察拔管期的血压、心率、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和有无躁动.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痰时、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恢复、唤醒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并且A组躁动患者例数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乳癌插管全麻苏醒期拔管中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可以减轻麻醉拔管时对气道、循环的刺激以及减轻不良反射,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的稳定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不同应用方式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小儿全身麻醉的患儿93例,按手术顺序分为3组。对照组实施生理盐水静脉注射,研究A组实施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研究B组实施右美托咪定气管内注射,分析比较3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A组与研究B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1)。研究A组与研究B组的唤醒时间及气管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显著(P<0.01);研究B组唤醒时间及气管拔管时间较研究A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和气管内注射可有效稳定患儿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安全性高,但气管内注射可缩短患儿唤醒时间及气管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减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行全麻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麻醉诱导用药及术中处理相同,其中观察组围麻醉期应用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记录不同时点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及手术结束后首次自主呼吸出现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苏醒期躁动评级、遗忘程度评级。结果两组吸痰时、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率、遗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EA发生,且对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其苏醒快且生命体征稳定,为较理想的麻醉复合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0 ug/kg,泵注时间15 min,之后输注速度设定为0.2 ug/kg.h至手术结束。C组:右美托咪啶改为生理盐水。记录停用麻醉药前、拔管时、拔管后5 min患者HR、SBP、DBP,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从手术结束到拔除气管导管),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情况。结果拔管时,两组HR、SBP、DBP较停药前升高,但D组的升高程度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 min,D组HR、SBP、DBP与停药前无明显变化,而C组HR、SBP、DBP较停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苏醒期躁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并能减少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鄂道香 《实用全科医学》2014,(10):1700-1701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前给予肌注右美托咪定对于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要全身麻醉的86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实验组患者在诱导前肌注右美托咪啶0.7μg/kg,对照组患者则在诱导前肌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2组患者在入室(T0)、诱导前(T1)、插管前1 min(T2)、插管时(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5 min(T5)、拔管前1 min(T6)、拔管时(T7)、拔管后5 min(T8)等时间点2组患者肱动脉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心率(HR),以及2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镇静-躁动评分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T0、T1 SAP、D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3与T7 DAP、HR均保持稳定,与T2、T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AP则显著升高(P〈0.05);与T2、T6相比,对照组患者T3与T7 SAP、DAP、HR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患者T2、T3、T4、T7、T8 SAP、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镇静-躁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前给予肌注右美托咪定能够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将14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治疗,对照组患者手术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麻醉和手术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切皮时和拔管时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29.62±12.05)min]、拔管时间[(35.08±12.45)min]和离开 PACU 时间[(54.05±16.3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呕吐恶心和术后疼痛等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苏醒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胃肠手术患者苏醒期恢复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择浙江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胃肠外科全麻手术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泵注,对照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咪达唑仑静滴。观察2组患者麻醉诱导期、手术期、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观察2组患者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和RASS评分情况。 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插管时、插管5 min、插管1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入手术室时(P<0.05);对照组插管时、插管5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入手术室时(P<0.05),且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手术期及拔管期各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与切皮时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胃肠探查和胃肠切除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切皮时(P<0.05),且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对照组拔管1 min、拔管5 min、拔管10 min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拔管前(P<0.05),且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拔管后10 min、拔管后2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拔管后10 min、拔管后20 min的RA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稳定全麻胃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有利于苏醒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丁雷鸣  郑珍慧  王振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1):1829-183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诱导对经鼻蝶垂体瘤手术围术期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6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麻醉科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各25例,右美托咪定组在诱导前15 min经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在诱导前15 min经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2组患者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以及2组患者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和拔管时间。 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和拔管后10 min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收缩压(P<0.05)。右美托咪定组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和拔管后10 min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舒张压(P<0.05)。右美托咪定组插管前、插管后5 min和拔管后5 min心率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心率(P<0.05)。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手术时间和拔管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诱导有利于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稳定,并且不影响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普外科全身麻醉手术病人180例,年龄25-60岁,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60例,麻醉维持和诱导均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5 min A组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1μg/kg(5 min),B组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5 mg/kg,C组静脉推注0.9%生理盐水10 mL,记录给药即刻、给药后5 min、给药后10 min患者血压、心率以及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苏醒恢复室时间、评估苏醒期躁动分级。结果 A、B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均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期呼吸、循环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苏醒后恢复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疗效效果优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结束前给予右旋美托咪定对老年人全身麻醉苏醒拔管期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定组(D组)、对照组(C组)各20例。两组患者术中全麻诱导和维持相同,手术结束前10minD组患者于10min内静脉泵注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C组患者以相同速率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术毕(T1)、术后15min(T2)、拔管时(T3)、出恢复室时(T4)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拔管时间以及Ramsay评分、VAS评分、躁动评分。结果 D组拔管时血压,心率略升,较手术结束时无明显差异,其他各时间段内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T2、T3、T4较T1血压、心率升高明显(P〈0.05)。两组T2、T3、T4各个时间段血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T4SpO2,T1、T2、T3PETCO2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2、T3、T4Ramsay评分、躁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老年人苏醒拔管期予镇静的同时保持孩子可以被唤醒,兼有镇痛作用,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无呼吸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和氯胺酮对预防全身麻醉老年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将老年患者分为三组,第1组为右美托咪定组(39例)、第2组为氯胺酮组(39例)、第3组为对照组(30例)。手术结束时,第1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 mg/kg静脉泵注;第2组患者给予氯胺酮0.5 mg/kg静脉泵注,第3组患者静脉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其余相同。比较三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利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评估躁动情况。结果:第1组患者的MAP和HR在拔管时、拔管后5 min时、拔管后10 min时比第3组明显平稳,而第2组的MAP和HR在拔管时、拔管后5 min时比第3组明显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第2组、第3组出现躁动的比率分别为7.7%、10.3%和30.0%,第1组出现躁动的比率明显比第3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氯胺酮均可以使全身麻醉老年患者麻醉苏醒期的MAP和HR更加平稳,右美托咪定还可以明显降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患者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全麻下PCNL的患者4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右美托咪定组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 7μg/kg(容量20 m L),60 min泵完;对照组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持续静脉泵注20 m L的生理盐水,60 min泵完。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15 min(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复苏后气管导管拔出时(T4)、拔管后15 min(T5)各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T4、T5时Ramsay镇静分级和在恢复室期间的躁动评分,并记录两组寒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 0. 05),分组与时间无交互效应(P 0. 05)。两组手术时间、PACU滞留时间、入PACU至拔管时间及自主呼吸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恢复室期间,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为45. 00%(9/20),高于右美托咪定组的15. 00(3/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寒战率为40. 00%(8/20),高于右美托咪定组的5. 00%(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术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能减少复苏时期躁动及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4):353-35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扁桃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扁桃体切除术的10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应用右美托咪定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所有患儿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右美托咪定组患儿术中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镇静,对照组患儿未应用右美托咪定。记录2组患儿进入手术室时(T0)、气管插管拔除时(T1)的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 O)2),比较2组患儿气管插管拔除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期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患儿苏醒期躁动程度。结果 2组患儿T0时HR及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T1时Sp O)2低于T0时(P<0.05),对照组患儿T1时HR高于T0时(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儿T0、T1时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右美托咪定组患儿HR低于对照组(P<0.05),但T1时2组患儿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儿苏醒期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儿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64%(12/53)、5.66%(3/53),右美托咪定组患儿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290,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全身麻醉下扁桃体切除术安全可行,可有效降低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行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患者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拟行全身麻醉下介入栓塞术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组(n=15)术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h),P组(n=15)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安慰剂.记录患者麻醉前、拔管即刻、拔管后15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血糖值及皮质醇浓度,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SAS镇静评分.结果 与P组比较,D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镇静评分、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血糖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5 min恢复,血皮质醇的变化与血糖一致.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预防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全麻后的拔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冠心病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6年4月21日至2017年3月28日我院7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完全随机、平均原则,分为两组。两组均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则采用生理盐水。观察两组苏醒时间、血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苏醒时间对比价值不大,P0.05;两组麻醉前及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对比性不强,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后、拔管时、拔管后收缩压及舒张压相比对照组数据明显更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冠心病全身麻醉中,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