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针灸治疗偏头痛取穴规律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十四经腧穴用穴规律。方法搜集近几年来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报道40篇,对其取穴规律从中医角度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在合格文献中,治疗偏头痛的主穴有10个。10个腧穴分布于6条经和经外奇穴上,其中足少阳胆经用得最多,有3个,其他经上的各有1个。结论偏头痛的临床研究中使用的腧穴、归经主要以足少阳胆经为主,并且多以风池、太阳与率谷相配出现,而配穴则以辨证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耳鸣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耳鸣提供更为有效、科学的针灸处方思路参考。  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中196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针灸治疗耳鸣的相关文献,统计分析所选腧穴出现的频次、归经、部位、特性及证型适用情况,并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及神经网络模型挖掘分析其中的选穴规律。  结果:①共得到220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14篇,英文文献6篇。②研究文献中作为主穴使用的腧穴共69个,选用频率较高(>20%)的穴位依次为听会、听宫、翳风、耳门、中渚、风池、百会。针灸治疗耳鸣根据患者的证型不同,配穴各异,如肝肾亏虚类证型(肝肾不足、肾精亏虚、肾虚)选用频次较高的配穴依次为太溪、肾俞、关元。③针灸治疗耳鸣的选穴涉及部位主要包括头颈、四肢、背部和腹部;其中主穴集中在头部,约占68.91%,且耳周是选穴最集中的部位;配穴多集中在下肢,约占59.32%。④针灸治疗耳鸣的主穴中三焦经选用频次最高,其次是胆经、小肠经;配穴中胃经选用频次最高,其次是肝经、胆经。⑤针灸治疗耳鸣的腧穴(包括主穴、配穴)重视特定穴的运用,占比达52.17%,其中五输穴的运用最多,且配穴多为特定穴。⑥聚类分析发现,听宫、翳风、听会是针灸治疗耳鸣的核心主穴组合。⑦关联规则分析表明,关联性最强的两主穴组合为风池-听会,关联性最强的三主穴组合为中渚、听会-耳门,关联性最强的四主穴组合为中渚、翳风、听会-耳门。⑧神经网络模型图可见,“听宫、听会、中渚、翳风、耳门”5个腧穴间的关联程度比较强。  结论:针灸治疗耳鸣的处方中多为主穴与配穴相结合,主穴多为耳周局部循经取穴,配穴为远端循经取穴及辨证取穴相结合,同时耳鸣针灸处方重视对特定穴的选用;临床取穴时,应辨病、辨经、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佳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近50年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十四经腧穴运用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研究处方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检索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献,以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为研究对象,运用本课题自行研制的针灸数据挖掘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共纳入522篇中外文献,522篇文献中共使用腧穴136个,使用的腧穴以少阳经为主,尤以足少阳经腧穴使用最多,这种归经趋势在不同刺灸法中均得以体现,同时不受主、配穴分类、不同刺灸法、腧穴分布的影响.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取穴仍是基于“循经取穴”的经络辨证基础之上,运用具有特殊作用的特定穴,注重上下配穴和远近配穴,对疾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索古医籍中针灸治疗瘿病的相关文献,总结古代针灸治疗瘿病的取穴规律。方法:确立瘿病的相关检索词,依据中医大型电子图书《中华医典》中的文献条目构建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考察古代针灸治疗瘿病的腧穴和经脉使用频次、腧穴间配伍规律、特定穴使用情况及腧穴分布情况。结果:古代治疗瘿病以近部选穴为主,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腧穴为天突、肩髃、气舍、天府、臑会,使用频次靠前的经脉为手阳明大肠经、任脉、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腧穴间配伍形式包括局部配穴、本经配穴及同名经配穴,以局部配穴为主,选用频次最高的特定穴为交会穴,选用腧穴多位于颈项部和上肢部。结论:古代治疗瘿病注重近部选穴,多取循经颈部经脉上腧穴,腧穴间配伍以局部配穴为主,多使用交会穴,所选腧穴多分布于颈项部和上肢部,可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选穴规律。方法全面检索和严格筛选后,系统收集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现代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针灸数据挖掘系统V1. 0"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分析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经穴运用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30篇,选用腧穴66个,腧穴选用总频次为255次。所用腧穴遍布十四经,头面部及下肢部腧穴使用率分别为44. 71%(114/255)和24. 71%(63/255),特定穴占80. 3%(53/66)。结论针灸提供依据治疗月经性偏头痛重视局部取穴,适当配合远端取穴,特定穴是选穴的主体,这一结果可为临床选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2006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取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190篇,涉及针灸处方228首、腧穴65个,取穴总频次1736次。常取穴位有犊鼻、内膝眼、阳陵泉等,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为主。主要取穴部位为下肢部,达1626频次(93.66%)。系统聚类分析得到除主穴外的辨证配穴有4组。结论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局部取穴为基础,结合辨证配穴。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近50年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十四经腧穴运用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研究处方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检索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献,以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为研究对象,运用本课题自行研制的针灸数据挖掘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共纳入481篇中外文献,481篇文献中共使用腧穴136个,使用的腧穴以少阳经为主(54.79%),尤以足少阳经腧穴使用最多,这种归经趋势在不同刺灸法中均得以体现,同时不受主、配穴分类、不同刺灸法、腧穴分布的影响。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取穴仍是基于"循经取穴"的经络辨证基础之上,运用具有特殊作用的特定穴,注重上下配穴和远近配穴,对疾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针灸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选穴与合理组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收集近10年国内外针灸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文献,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共38篇,涉及经脉前3位依次是督脉、胆经、胃经、脾经;使用频次5次的主穴依次是百会、四神聪、神庭、风池、水沟;使用频次5次的配穴是丰隆、足三里、太冲、太溪、三阴交、血海、中脘、内关、风池。结论:以头部局部取穴为主、据辨病与辨证结合为原则,近部取穴与远部取穴相搭配以及针灸治疗手法多样、传统针刺手法与现代电针相结合是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选穴规律和特色。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近10年有关针灸临床治疗耳鸣文献的检索和查阅,就针灸处方中主穴、配穴的选穴情况进行统计和归纳,得到主穴48个,配穴32个,主穴选用频率最高的是听会,其次是听宫、翳风、耳门、中渚,配穴是太冲,其次是外关、足三里、丰隆、太溪。临床针灸治疗耳鸣的选穴存在规律性,即辨经、辨证相结合,以局部循经配合远端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近16年来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文献选穴特点及规律。方法:以"痛风"或"痛风性关节炎"和"针灸""针刺"或"电针"为检索词,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对其选穴进行整理,分别分析主穴及配穴使用频次,并对主穴高频腧穴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118篇,涉及主穴共67个,总使用频次630次。常用主穴有三阴交、阿是穴、足三里、阴陵泉、太冲,归经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为主。关联规则显示腧穴之间相关性最高的是阿是穴-足三里-三阴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5个核心的聚类群,配穴以病变关节局部取穴为主。结论: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注重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相结合,健脾益肾、清热解毒、祛湿化瘀、疏肝理气、通络止痛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11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利用Exce120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Web of Science和Pubmed中有关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文献,用Excel软件建立腧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分析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整理1976—2019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3个期刊文献数据库关于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相关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穴位处方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取穴规律。结果:共纳入178篇文献,提取209条穴位处方进行分析,出现频数前5位的穴位依次是听会、翳风、听宫、耳门及中渚;常用穴位组合出现频数排在前3位的是"翳风、听会""听会、听宫""翳风、听宫";衍生出22个新的核心穴位组合及11个新穴位处方。结论: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以耳部周围穴位为主,头面部的取穴以交会穴居多,并配合经络远端取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总结针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以"针刺"或"针灸"或"针"和"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为主题词的检索方式,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针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文献,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腧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分析针灸处方用穴的特点和规律。结果针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及经外奇穴为主,常用腧穴主要分布于眼周,交会穴、原穴和五腧穴等特定穴应用广泛,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合谷-太阳、合谷-风池,通过聚类分析得出4个有效聚类群:视区-三阴交、瞳子髎-丝竹空、球后-睛明-风池、太阳-合谷。结论现代针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尤其重视合谷-太阳、合谷-风池与其他腧穴配伍,体现"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病位所在,主治所在"的选穴思想,采用远近配穴、上下配穴的取穴原则,重用特定穴。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选穴规律和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为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中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文献,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选穴规律。结果:纳入65篇文献,涉及腧穴共128个,使用总频次780次。其选用腧穴中,以足三里为多,其次排名依次为阳白、攒竹、三阴交、合谷;选用的腧穴归经以足太阳膀胱经为最,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较为常用;特定穴以合穴、下合穴及背俞穴选用频次高;关联规则分析中,阳白与足三里、丝竹空、足三里与阳白在穴位配伍上最为常见;聚类分析中,足三里,阳白与攒竹,三阴交与合谷最为常见。结论: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选穴具有一定规律和相似性,其规律可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李丹  吴霞  肖四旺 《中医药导报》2021,27(2):151-154,159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分析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选穴规律及特点。方法:以"针灸"和"产后尿潴留"等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362篇,选用腧穴72个,总频数1 624次。使用频数最高的腧穴依次为三阴交、中极和关元;腧穴归经依次为任脉、脾经、胃经、膀胱经,未涉及心经、小肠经;腧穴主要分布在下肢部和腹部;特定穴多使用交会穴和募穴。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中极→三阴交"支持度最高,"足三里、关元、中极→三阴交"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可分为两大类。结论: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以三阴交、中极、阴陵泉、足三里和关元为核心穴位组合,重视循经取穴及辨证配穴。  相似文献   

18.
现代针灸治疗卵巢早衰选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现代针灸治疗卵巢早衰临床文献的腧穴选用规律。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5月间符合针灸治疗为主或其他疗法配合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相关文献,梳理后纳入文献47篇,总结其选穴规律。结果:发现关元、肾俞、三阴交、中极和足三里为最常用腧穴;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阴肾经是选用较集中的经脉;胸腹部、下肢部和腰背部是选取腧穴较集中的部位;交会穴、募穴、背俞穴和五输穴是选用较多的特定穴类别。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选穴规律为循经、分部、辨证取穴,并以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针灸治疗头痛的文献研究中的应用,总结头痛中医辨证与选穴配穴关系的规律。方法:整理1950~200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头痛的临床文献,采用频数分析法对文献中的选穴数量、用穴频数、辨证分型中主穴选择规律和频数、主穴及配穴的归经关系、常用穴体表的分布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针灸治疗头痛的主穴以头部穴、阳经特定穴为主,不同证型配穴以经脉辩证为原则进行配穴。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对针灸治疗头痛的用穴规律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其中的新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选穴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全文数据库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10月,与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系统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59篇临床文献,包括78个穴位,共434频次。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综合治疗为主,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为足三里,频率最高的经脉为足阳明胃经,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核心穴组为足三里-丰隆、太冲-肝俞-三阴交。结论:本研究总结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选穴规律,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