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3):458-461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个中医证型患者的胃镜象和病理象特点,探讨CAG中医证型与胃镜及病理表现的相关性,从而为CAG的中医辨证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64例经确诊为CAG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以及胃镜、病理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资料分类整理,并统计分析。结果:64例CAG患者中,胃镜下黏膜白相在肝胃不和型患者中检出率最高,血管透见以脾胃虚弱型检出率最高,而黏膜粗糙和颗粒增生均以胃络瘀阻型检出率最高,证型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轻度萎缩以胃阴不足型多见,中度萎缩以脾胃虚弱型多见,重度萎缩则以脾胃湿热型多见,不同腺体萎缩程度的证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肠上皮化生阳性者35例,阴性29例,总体阳性率54.69%,各证型肠化生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阳性22例,阴性42例,总体阳性率34.38%,各证型不典型增生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胃络瘀阻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证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胃络瘀阻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肝胃不和型,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胃镜下黏膜白相在肝胃不和型患者中检出率最高,血管透见以脾胃虚弱型检出率最高,而黏膜粗糙和颗粒增生均以胃络瘀阻型检出率最高。2胃黏膜轻度萎缩以肝胃不和型多见,中度萎缩以脾胃虚弱型多见,重度萎缩以胃阴不足型多见。3肠上皮化生阳性率、不典型增生阳性率以胃络瘀阻型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病理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15例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通过观察、比较不同中医分型患者的胃黏膜病理表现,中医分型与胃黏膜病理表现的关系。结果:脾虚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最多见,其次依次为脾胃虚寒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胃阴不足型,频率最低的为胃络瘀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病理在不同中医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病理表现与中医分型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李映姗  杨晓军  张理选 《新中医》2015,47(6):231-233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的不同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病案检索系统检索并筛选出完成胃镜检查并确诊为胃癌前病变的14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采集患者的中医证型,记录胃镜活检病理特点,计算不同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在各种病理类型中,中度异型增生的证型以脾胃虚寒型为主,所占的比例为32.26%,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的证型以脾胃虚寒为主,所占的比例为37.04%,提示这2种病理类型的患者以脾胃虚寒型居多。重度异型增生的证型以瘀阻胃络为主,所占的比例为30.19%。采用Rx C列表的χ2检验,χ2=22.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系数r=0.367,可以认为病理类型和证型间有关联。结论:胃癌前病变的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消化性溃疡患者舌象特征.方法选择94例符合临床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同步记录其舌质与舌苔变化.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各证型的舌象特征分布较广,且多数证型的主要舌象与证型的内在病理本质相吻合.结论舌象反映消化性溃疡各证型的内在病机变化,是临床诊治过程中确定分型证候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收集糖尿病肾病不同证型舌象图像数据信息,观察不同证型与舌象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的TFDA-1舌面诊仪,提取辨证分型为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及脾肾阳虚证的7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舌象特征,通过研究舌象舌质、舌苔的颜色指标(RGB、Lab、YCrCb)变化,结合中医辨证分型,采用现代技术对糖尿病肾病证型及其舌象信息进行系统全面的收集整理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与舌象指标:对72例研究对象舌色的平均RGB、Lab、YCrCb数值分析后显示:(1)肝肾阴虚组舌色偏红、苔色偏黄;脾肾阳虚组舌色及苔色整体偏白色;气阴两虚组介于二者之间;(2)中医证型与临床观察指标:肝肾阴虚证组:绛红舌及红舌占71.4%,黄苔71.4%;气阴两虚证组:淡红舌占53.8%,黄苔50%、白苔46.1%;脾肾阳虚证组:淡白舌占60.0%,白苔76%。结论:实验数据表明,TDAS2.0图像分析软件所分析的舌象数据结果与临床医生辨证分型结果大致吻合,证实了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证型之间的舌象等特征存在客观性差异,为临床辨证分型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舌象在不同临床因素分布规律以及对辨证的重要意义。方法:共纳入原发性肺癌患者207例。对肺癌患者舌象进行人工判读及中医辨证分型,从定性角度对舌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舌质颜色与肺癌患者病理及分期无明显关联(P0.05),苔色在不同病理和分期中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舌苔厚度在不同病理分期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不同分期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鳞癌患者主要以白腻、黄腻苔为主,腺癌患者以薄白苔占多数,早期肺癌患者以薄白苔多见,而晚期则多以白厚腻苔和黄腻苔为主;舌质颜色在不同证型中分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精气两亏证患者以淡红舌和淡紫舌为主,脾虚痰湿证患者以淡白舌为主,痰热内蕴证患者以淡红舌为主,阴虚内热证患者以红绛舌占主要地位;舌苔颜色和厚度在不同证型中分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痰热内蕴证中淡黄苔与黄苔共占66.6%,其余三组证型以白苔为主;78.8%的肺癌患者舌苔表现为腻苔;精气两亏证患者以薄白苔为主,脾虚痰湿证患者以厚苔和薄苔为主,痰热内蕴证患者以厚苔占主要地位,阴虚内热证患者舌苔少或薄。结论:舌诊对肺癌中医辨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观察患者病势进展亦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幽门螺杆菌(H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内镜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患者317例,并进行Hp检测及中医证型辨证,分析CAG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Hp的相关性。结果:1.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医证型按照所占比率排序为脾胃虚气滞型>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阻。2.中医各证型与Hp感染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6种证型在Hp的阳性感染方面差异有显著性。以胃阴不足及胃络瘀阻型为最低与其它各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Hp在本次研究中的阳性感染率为45.1%。3.中医辨证各型与胃黏膜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分析表明:①同一证型在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分布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证型在同一程度肠上皮化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各证型在轻度异型增生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在中重度分布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以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及胃络瘀阻3型在重度异型增生时较高。③各证型在轻、中、重度萎缩程度分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轻度萎缩时排序为肝胃不和、脾虚气滞、、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阻,各证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度萎缩在脾胃湿热和胃络瘀阻、脾胃虚弱较高,与其他证型间有显著性差异;重度以胃阴不足及胃络瘀阻较高,与其他证型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与中医证型之间及Hp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轻度时以实证为主,中度时以虚实夹杂为主,重度时以虚及瘀为主。本研究为该病发病机理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Hp相关性胃炎(HPAG)内镜象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84例HPAG患者的基本情况、辨证分型与胃镜表现进行数据录入,并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结果:HPAG的发病与性别、年龄、诱发因素及是否外出就餐有关。浅表性胃炎主要以脾胃湿热证和肝胃郁热证为主,萎缩性胃炎主要为胃络瘀阻证和胃阴不足证。HPAG不同中医证型与黏膜表现及舌质、舌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脾胃湿热证黏膜多表现为糜烂及充血,多见红舌、黄腻苔;肝胃郁热证黏膜改变以糜烂为主,多见红舌、黄苔;胃络瘀阻证舌象多表现为暗红舌;胃阴不足证的舌苔少或见剥脱。结论:HPAG患者的内镜表现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舌诊图像参数特征,为其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采用Smart TSM-I舌面信息采集分析仪拍摄糖尿病高危足3种常见中医分型(寒凝瘀阻证、热毒伤阴证、气血两虚证)患者的舌象照片,利用分析软件识别并提取舌质、舌苔的图像参数,并据此分析不同中医证型的特征参数。结果 (1)舌质图像参数:与气血两虚证比较,寒凝瘀阻证患者舌质整体、舌中部及舌尖部H值升高(P0.05),舌尖部B值降低(P0.05),热毒伤阴证患者舌尖部R值、B值、V值降低(P0.05);与热毒伤阴证比较,寒凝瘀阻证患者舌根部、舌中部H值升高(P0.05)。(2)舌苔图像参数:与气血两虚证比较,寒凝瘀阻证患者舌苔整体颜色B值、H值,以及舌根部苔色H值升高(P0.05),热毒伤阴证患者舌尖部苔色G值降低(P0.05)。结论不同证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舌诊图像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可反映不同证型糖尿病高危足的中医病机,为其整体辨证、脏腑辨证提供部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胃黏膜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CAG伴胃黏膜异型增生(Dys)和/或肠上皮化生(IM)患者305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H.pylori检测,分析CAG癌前病变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胃黏膜病理程度与中医证型与H.pylori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CAG癌前病变的各中医证型分布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虚气滞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阻型;本研究患者H.pylori感染率为24.3%(74/305),不同病理程度的H.pylori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pylori感染率与胃黏膜病理程度呈正相关,即病理程度越重H.pylori感染率越高(P均0.05);不同中医证型的不同病理程度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肝胃不和型和脾胃湿热型轻度Dys、IM、腺体萎缩发生率相对较高,胃阴不足型和胃络瘀阻型的中度和重度Dys、IM、腺体萎缩发生率相对较高,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AG癌前病变的病理演变与中医证型及H.pylori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病理程度为轻度时(病变早期)以实证为主,H.pylori感染率相对较低;中重度时(病变中晚期)以虚实夹杂证为主,H.pylori感染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三种不同中医证型(脾胃虚弱证、阴虚内热证、胃络瘀阻证)胃黏膜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探讨中医证型与PTEN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实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26位健康体检者,取其正常胃组织标本,实验组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脾胃虚弱证、阴虚内热证、胃络瘀阻证),故共有4组(健康对照组、脾胃虚弱证组、阴虚内热证组、胃络瘀阻证组);每位患者取新鲜胃黏膜6块,其中包括胃体、胃角和胃窦各2块。新鲜组织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做连续切片,组织厚度为4μm;采用S-P染色法进行染色,DAB显色,苏木精复染,封片实验用已知阳性片作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由病理医师观察,阳性反应判定标准:PTEN表达为胞浆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阳性细胞占10%以上为阳性表达,10%为阴性。结果:PTEN阳性表达在脾胃虚弱证中有85.71%,阴虚内热证中有41.30%,胃络瘀阻证中有23.08%,健康对照组中有96.16%。PTEN阳性在I型肠化生表达为32.07%,Ⅱ型肠化生表达为28.30%,Ⅲ型肠化生表达为24.53%,异型增生表达为15.09%。结论:胃黏膜组织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与胃癌癌前病变的病理类型有关,而且在胃癌癌前病变不同中医证型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为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舌诊是中医诊断中较为客观的诊断方法,利用现代的光学分析技术能客观地反映出舌象的变化特点,能为中医辨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胃癌患者证型以及体质的变化直接反映于舌,通过更加客观化、微观化、智能化的舌象研究方法,可以探寻胃癌证型变化过程中舌象的诊断意义。本文概述了胃癌患者不同证型与舌象特征研究、胃癌患者与正常人的舌象特征比较、胃癌患者不同病理分型的舌象研究、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舌象临床观察、胃癌患者舌象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概述胃癌患者的舌象特征研究进展,以期为胃癌与舌象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为胃癌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中医证型与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TGF-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内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CAG伴异型增生(Dys)和/或肠上皮化生(IM)的106例患者,辨证分型为3型,观察各型中度以上萎缩、肠化、异型增生情况及EGF、EGFR、TGF-α表达。结果各中医证型组中EGF、EGFR、TGF-α均有过度表达,血瘀热毒型、阴虚有热型EGF、TGF-α过度表达明显,气阴两虚型EGFR过度表达明显。采用善胃系列方干预治疗3个月后,EGF、EGFR、TGF-α表达明显降低。结论中医证型与EGF、EGFR、TGF-α表达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舌诊及中医辨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87例经内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的中医辨证、舌象及其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8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的辨证分型比率依次为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胃络瘀血;其中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比率为胃络瘀血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舌质以淡舌及暗红舌居多,舌苔以薄黄苔居多,黄腻苔最少。其中以暗红舌及紫暗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黄腻苔感染率最高。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感染相关性与其舌象及中医辨证有密切联系,中医舌诊及辨证可以指导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证型与舌象的相关性,为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辨证客观化、规范化治疗作出努力。方法将212例儿童抽动障碍患儿分为肝旺风动、肝肾阴虚、脾虚肝亢、痰火扰心4个常见证型,采用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对4组患儿的舌象进行测定。结果儿童抽动障碍患儿多见淡红舌和红绛舌;苔色多见白苔和浅黄苔。舌象参数中舌质颜色、舌苔颜色等在不同证型中存在差异。结论淡红舌、红绛舌、白苔、浅黄苔为儿童抽动障碍的常见舌象,可以为儿童抽动障碍提供一定的辅助诊断依据。舌象参数中舌质颜色、舌苔颜色等可作为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食管裂孔疝的不同中医临床证型舌象与内镜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舌象及胃镜像进行分析、观察。结果:62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中,不同舌色组的食管反流、胆汁反流程度整体比较各组无统计学差异;不同舌苔组的食管反流程度比较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食管反流和舌苔具有相关性,其中薄白苔组与黄腻苔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aman相关分析,r=0.571,P=0.00﹤0.05,表明两组呈中度正相关性;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无相关性。不同舌苔各组间胆汁反流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的不同中医临床证型舌象与内镜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提供新的客观化指标,提高了对食管裂孔疝中医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内镜确诊CAG及病理确诊为CAG伴不典型增生或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患者317例,选取常规体检发现的无症状性浅表性胃炎10例作为对照,并进行TRPV1、TRPM8受体表达检测及CAG中医证型辨证,分析CAG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CAG前病变中医证型按照所占比率排序为脾虚气滞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阻。26种证型在TRPV1、TRPM8表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RPV1的表达的中医证型排序为脾胃湿热胃阴亏虚肝胃不和胃络瘀阻、浅表性胃炎脾虚气滞脾胃虚弱;TRPM8表达的中医证型排序为脾胃虚弱脾虚气滞胃络瘀阻、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胃阴亏虚脾胃湿热。TRPV1以脾胃湿热表达最为明显(415 bp),TRPM8表达以脾胃虚弱最明显(387 bp)。胃络瘀阻型近似于浅表性胃炎胃黏膜表达。3同一证型在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分布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不同证型在同一程度肠上皮化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证型在轻度异型增生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在中、重度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以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及胃络瘀阻三型在重度异型增生时分布较高;各证型在轻、中、重度萎缩程度分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 CAG癌前病变与中医证型之间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病理程度较轻时以实证为主,并伴有TRPV1受体表达增高;病理程度中、重度时以虚为主,虚实夹杂表现多见,并伴有TRPM8表达增高。本研究为该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CAG中医辨证提供了更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癌前病变(PLGC)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胃黏膜组织CDX2基因的表达,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CDX2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CDX2表达与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4例健康人及120例PLGC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脾虚气滞证组、阴虚有热证组、胃络瘀阻证组,每例取新鲜胃黏膜6块,包括胃体、胃角和胃窦各2块,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X2基因的表达。结果 CDX2基因阳性表达在脾虚气滞证中为16.67%(6/36),阴虚有热证中为52.17%(24/46),胃络瘀阻证中为63.16%(24/38),健康对照组无表达;其在Ⅰ型肠化生表达为33.33%(18/54),Ⅱ型肠化生表达为25.93%(14/54),Ⅲ型肠化生表达为27.78%(15/54),异型增生表达为12.96%(7/54)。结论 CDX2基因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有关,在不同中医证型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可为PLGC的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舌苔厚薄与其他舌象特点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简称慢乙肝)舌苔厚薄与病情程度、中医证型、舌象其他方面特点的关系,根据中医诊断学舌诊内容制定舌象观察表,对112例慢乙肝患者进行辨证,并对其舌质的颜色、荣枯、老嫩、胖瘦、及舌苔的厚薄、润燥、腻腐、剥落、颜色等内容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不同舌苔厚薄组的病情程度、证型及舌质荣枯、老嫩、胖瘦、苔色、剥苔的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舌苔厚薄是反映慢乙肝病情进展程度的指标,亦是临床辨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赵彬 《新中医》2018,50(3):149-15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证型与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0例CAG患者胃黏膜进行中医微观辨证分型、病理组织学以及免疫组化检查,比较不同中医微观证型患者癌前病变发生率、免疫组化指标(CD34~+、Ki67)的差异,探讨CAG患者中医微观辨证与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220例CAG患者的胃黏膜组织中医微观证型中,胃阴不足型72例,脾胃虚寒型36例,肝郁气滞型34例,胃络瘀阻型31例,肝胃郁热型28例,脾胃湿热型19例。不同中医微观证型CAG患者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与脾胃湿热型患者肠上皮化生率高于脾胃虚寒型与胃阴不足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上皮内瘤变率高于脾胃虚寒型与胃阴不足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CD34~+平均光密度值高于肝胃郁热型、胃络瘀阻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P0.05);脾胃湿热型与脾胃虚寒型高于胃络瘀阻型、胃阴不足型(P0.05)。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型Ki67平均光密度值高于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与胃络瘀阻型(P0.05,P0.01),且脾胃湿热型高于肝胃郁热型(P0.01)。结论:CAG患者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与癌前病变有着密切关系,其中肝郁气滞型与脾胃湿热型患者癌前病变发生率更高,应及早予以有效干预,降低胃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