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二版(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0, PI-RADS v2)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评分一致性及其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158例前列腺病变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表现。由两位观察者盲法对病灶进行评分。Kappa检验对两位观察者评分一致性进行分析,并以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观察者1运用PI-RADS v2在前列腺外周带癌和移行带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PI-RADS v2在前列腺外周带和移行带病灶中的评分一致性kappa系数分别为0.65和0.61;对于外周带和移行带按前列腺癌的标准病理分级系统(Gleason评分)≥ 7分的癌灶,PI-RADS v2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3%、85.6%、82.7%、89.4%和83.4%、63.9%、69.2%、85.3%。结论 PI-RADS v2对于前列腺外周带和移行带病灶,观察者间一致性高,对外周带Gleason评分 ≥ 7分的癌灶,PI-RADS v2可取得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移行带Gleason评分 ≥7分的癌灶,虽然诊断敏感性较高,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增加其诊断特异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版(PI-RADS V2)提高前列腺癌影像诊断效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医师各3名,根据各自经验分别对符合入组标准的76例前列腺MRI图像进行经验评分,然后根据PI-RADS V2的评分标准进行2次评分.分析2次PI-RADS V2评分及3个层次医师PI-RADS V2评分的一致性.计算并比较3个层次医师经验评分与PI-RADS V2评分的相关性、经验诊断与PI-RADS V2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对比前列腺癌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2次PI-RADS V2评分结果高度一致,3个层次医师PI-RADS V2评分具有较好一致性,3个层次医师经验诊断评分与PI-RADS V2评分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2、0.805、0.890).3个层次医师及PI-RADS V2诊断正确率呈递增趋势,无效率呈递减趋势,错误率3个层次医师呈递减趋势,PI-RADS V2错误率略高于高级医师.ROC曲线结果显示高级医师的诊断准确性最高,其次为PI-RADS V2.PI-RADS V2诊断敏感度最高,其次为高级医师.高级医师特异度最高,其次为PI-RADS V2.结论 PI-RADS V2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对于中级、初级医师,PI-RADS V2可以显著提高其对前列腺癌影像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版(PI-RADS v2)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结合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评价其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外周带前列腺69例、非前列腺癌109例的患者术前MRI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资料.应用PI-RADS v2对外周带前列腺癌行发病风险评分.分析外周带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PI-RADS v2评分、总PSA、游离与总PSA比值、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及外周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Z-PSAD)指标的差异,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病理结果是否为前列腺癌作为因变量,拟建立四项Logistic回归模型:A、PI-RADS v2+总PSA;B、PI-RADS v2+游离与总PSA比值;C、PI-RADS v2+PSAD;D、PI-RADS v2+PZ-PSAD,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产生的P和PI-RADS v2评分的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PI-RADS v2评分、总PSA、游离与总PSA比值、PSAD、PZ-PS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纳入因变量.外周带前列腺癌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建立如下:A:Logit P=-6.825+1.024PI-RADS v2+0.223总PSA、B:Logit P=-4.354+1.586PI-RADS v2-12.7841游离与总PSA比值、C:Logit P=-8.993+1.630PI-RADS v2+17.091PSAD、D:Logit P=-9.434+1.596PI-RADS v2+10.494PZ-PSAD.A、B、C、D模型产生的Logit P预测概率,其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高于PI-RADS v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4、2.68、3.11、3.41,P<0.05).结论 联合PI-RADS v2评分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指标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使用PI-RADS v2评分,为可疑外周带前列腺癌患者行穿刺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影像数据及报告评分系统第二版(PI-RADS V2)联合直肠超声弹性成像(TRTE)评分法对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163例患者资料。记录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TRTE)、多参数磁共振影像数据及报告(PI-RADS V2)评分特征。穿刺方法均采用前列腺系统穿刺(10针)联合磁共振模拟融合靶向穿刺法,以穿刺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TRTE评分法、PI-RADS V2评分法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63例患者中穿刺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96例,前列腺良性增生67例;TRTE评分法、(PI-RADS V2)评分法以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0.738,0.884。通过ROC曲线得出TRTE评分≥4分为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佳临界值;RI-RADS V2评分≥4分为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佳临界值。结论PI-RADS V2评分法高于TRTE评分法,PI-RADS V2评分法及TRTE评分法单独使用或者联合使用能够均能显著提高在临床诊断前列腺癌准确性,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两种方法分别或联合使用均可作为前列腺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各参数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与良性外周带组织中的表现特征,为应用该技术诊断前列腺癌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常规前列腺MRI及DKI检查的患者48例,最终纳入前列腺癌者16例、前列腺增生者23例、良性外周带组织37个。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ukey HSD法比较DKI各参数及ADC值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以及良性外周带组织间的差异,采用受试工作者特征曲线比较各参数在前列腺癌与良性外周带组织间的诊断效能。结果 DKI各参数(MK、Ka、Kr、FA、MD、Da、Dr)值及ADC值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良性外周带间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前列腺癌与良性外周带比较,DKI各参数值及ADC值均显示出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与基质增生比较,仅MK值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与非基质增生比较,MK、Ka、Kr、MD、Da、Dr值及ADC值均显示出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FA值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出,DKI各参数值及ADC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均大于0.9。结论 DKI有助于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与良性外周带组织的鉴别,对前列腺癌的定性和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605-1606
目的: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定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疑诊PCa患者133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术前DWI及ADC图像,并对照病理取PCa癌灶、前列腺增生(BPH)结节、正常前列腺外周带(PZ)区测量ADC值,评价单一DWI图像、DWI结合ADC值测定对PCa的诊断价值。结果:PCa癌灶、BPH结节、正常PZ区ADC值(×10~(-6) mm~2/s)分别约736.9±133.2、1 523.6±190.2、1 995.3±141.5,相邻两组之间虽存在少量重叠,但三组之间ADC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单一DWI图像诊断PC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6.8%和72.5%,DWI联合ADC诊断PC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7%和90.2%,后者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高于前者(P<0.05)。结论:DWI联合ADC值测定较单一DWI图像对诊断PCa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在PC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应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 v2.1)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衍生物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PSA异常(4~10ng/ml)怀疑PCa并行MRI检查的92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超声引导下的直肠穿刺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收集患者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总PSA比值(f/tPSA)、PI-RADS v2.1评分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比较PCa和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各临床指标的差异,并评估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92例患者,其中39例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被证实为PCa,其余为前列腺良性病变。PCa组fPSA和f/tPSA水平均低于良性病变组,而PCa组PI-RADS v2.1和PSAD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tPSA、PSAD和PI-RADS v2.1评分为PCa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 <0.05)。当诊断阈值分别设置为PI-RADS v2.1评分≥3、f/tPSA <0.16和PSAD≥0.18,相应阈值下诊断PCa的AUC分别为0.787、0.848和0.822。f/tPSA、PSAD和PI-RADS v2.1评分联合诊断PCa的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87.2%、88.7%和0.915联合模型诊断PCa的准确性均高于f/tPSA、PSAD和PI-RADS v2.1的单独诊断(均P <0.05)。结论 PI-RADS v2.1评分联合f/tPSA及PSAD的模型对前列腺穿刺结果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显著提高PCa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基于PI-RADS v2评分在1.5T MRI多参数成像中不同评分方法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方法:对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43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38例的MRI T_2WI、DWI及动态增强图像(DCE)分别进行PI-RADS v2评分,将两位医师评分结果进行Cohen’s Kappa一致性检验;记录T_2WI、DWI序列分值较大值,并对T_2WI、DWI分值求平均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计算三种评分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两名医师T_2WI、DWI单独评分所得分值较大值、均值及综合评分分值一致性强(K值分别为0.918、0.861、0.8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WI、DWI两者较大值、平均值及综合评分对前列腺评分结果依次为外周带PCa:(4.21±1.03)、(4.05±1.02)、(4.21±0.80)分,外周带BPH:(2.41±1.00)、(2.30±0.95)、(2.43±0.97)分,移行带PCa:(4.29±1.18)、(3.98±1.20)、(4.20±0.94)分,移行带BPH:(2.66±1.33)、(2.33±1.14)、(2.22±1.11)分,外周带、移行带PCa、BPH三种方法评分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带、移行带PI-RADS v2评分较大值、平均值及综合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5、0.893、0.918及0.819、0.843、0.907。结论:基于PI-RADS v2评分T_2WI、DWI评分的较大值、平均值及综合评分对前列腺外周带、移行带PCa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中综合评分诊断效能最高,平均值准确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multi-parameter MRI, mp-MRI)影像组学在鉴别诊断T3a、T3b期前列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T3期前列腺癌病人的影像资料, 其中T3a期110例, T3b期41例。使用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在T2WI及ADC横轴位图像上手动勾画感兴趣区, 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按照3:1的比例分别将ADC图像、T2WI图像、ADC图像联合T2WI图像三种模式下的影像组学特征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 依次对3组训练集构建模型, 使用相应验证集进行内部验证。通过ROC曲线对模型进行分析, 并评价不同序列的诊断效能。结果通过达尔文科研平台共提取1878个影像组学特征, 最终保留6个(ADC相关2个, T2WI相关4个)(P < 0.05), 单独T2WI和ADC图像下训练集AUC值分别为0.79、0.71, 验证集AUC值为0.59、0.70;ADC图像联合T2WI图像下训练集AUC值为0.79, 验证集AUC值为0.73。结论T2WI图像联合ADC图像影像组学对术前鉴别T3a、T3b期前列腺癌具有较好诊断价值, 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MRI对 < 1 mm病灶检查效果欠佳的缺陷, 为癌灶是否侵犯精囊提供补充, 协助临床术前获得更加详实的资料, 为精准手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性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47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共50个病灶),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按病灶性质将其分为良性病灶组(n=23)和恶性病灶组(n=27)。所有患者均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肝脏常规MRI平扫和IVIM-DWI扫描。利用功能图像测量单指数模型生成表观扩散系数(ADC),功能图像测量多指数模型生成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ADC)、快速表观扩散系数(fADC)和灌注分数等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3.0T磁共振IVIM-DWI各参数在肝脏局灶性病变性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良性病灶组的ADC与sADC均高于恶性病灶组(均P<0.05),而两组的fADC与灌注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ADC诊断肝脏局灶性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92.59%,特异度为95.65%,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sADC诊断肝脏局灶性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96.30%,特异度为10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8;fADC诊断肝脏局灶性恶性病灶的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AVA)多时相动态增强技术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价前列腺病变性质上的应用.方法 67例经组织病理学及随访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PCa) 19例,前列腺良性病变(BPH)48例,行LAVA多时相动态增强及DWI扫描,测量并计算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经2名有经验的医师进行双盲阅片,比较T-SI曲线及其结合ADC值对PCa、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 T-SI曲线对PCa、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7.9%、72.9%,T-SI曲线结合ADC值对PCa、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7%、87.5%.结论 LAVA多时相动态增强技术结合ADC值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检测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前列腺DWI和DKtransCE-MRI定量参数,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DC)、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回流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比(ve)值。并运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癌灶和增生灶的ADC、Ktrans和kep值分别为(1.21±0.26)mm2/s和(0.83±0.32)mm2/s、(0.45±0.22)min-1和(0.17±0.08)min-1、(0.95±0.44)min-1和(0.49±0.26)min-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C、Ktrans、kep值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存在显著不同,DWI和DCE-MRI定量评估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0T MRI图像计算机特征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3.0T磁共振检查的前列腺患者330例,进行T1加权成像(T2WI)、T2加权成像(T2WI)、多b值的弥散成像(DWI)与动态增强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前列腺癌患者19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132例。选取病变最大层面图像,手动勾画病灶感兴趣区(ROI),进行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局部二值模式(LBP特征)、哈尔特征(Haar特征)提取。通过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进行训练并得到对应的分类模型,通过不同的分类模型对比选取最具有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价值的图像特征参数,并采用图像特征分类分析统计方法对所选择的图像特征参数进行评估。鉴别诊断结果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表示,并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来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磁共振T2WI、长b值DWI、ADC图中,在Haar图像特征条件下,ADC图的AUC值最大(0.85);在HOG图像特征条件下,DWI序列的AUC值最大(0.78);在LBP图像特征条件下,ADC图的AUC值最大(0.87);在采用三种特征融合[HOG+LBP+Haar(HLH)]的图像特征条件下,DWI序列的AUC值较大(0.89),大于ADC图及T2WI序列的AUC值(0.88、0.84)。图像特征分类分析方法中,LBP图像特征区分两种病变的AUC值较大(0.87),大于Haar图像特征(0.85)和HOG图像特征(0.78),HLH融合特征方法的AUC值(0.89)大于其中任一特征,具有最优的鉴别诊断结果。结论 3.0T MRI的T2WI、DWI/ADC图像计算机特征分析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长b值的DWI和ADC图对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占有重要地位,而HLH融合的计算机图像特征分析能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成像(DCE)表现,探讨DWI及DCE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前列腺癌(Pca)及20例前列腺增生(BHP)的MR征象,全部患者行DWI及DCE检查,分析病例的DWI及ADC图像,测量Pca及BHP的ADC值。DCE共采集36次图像,分析Pca及BHP的时间一强度曲线变化规律。结果前列腺癌于DWI(b=800)图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受侵犯的精囊膀胱及骨、淋巴结转移在DWI(b=800)也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前列腺癌的ADC值与前列腺增生的AD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癌灶的DCE表现为早期明显强化,峰值出现后强化度快速减低(快进快出),病灶范围显示直观、清晰;前列腺增生早期明显不均匀强化,持续时间较长(快进慢出)。结论DWI、ADC值的量化指标及DEC图像表现的时间-强度曲线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正确率,并且可以直观显示病变范围及转移情况。对前列腺癌进行准确的分期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0T 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前列腺癌中诊断的价值,及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52例前列腺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癌(PCa)22例、前列腺增生(BPH)30例.所有病人均行常规MRI扫描,以b=0、800 s/mm2建立ADC图及测量病灶ADC值,根据ADC值来鉴别诊断PCa和BPH.并评估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及PSA的相关性.结果:52例前列腺疾病病人ADC平均值为(1.028±0.310)×10-3 mm2/s,PCa病人ADC平均值为(0.788±0.204)×10-3 mm2,低于BPH的(1.204±0.251)×10-3 mm2/s(P<0.01).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根据ROC曲线确定的ADC值最佳诊断界值点为0.831,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100.0%.ADC值与PSA之间呈负相关(r=-0.519,P<0.01),ADC值与Gleason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508,P<0.01).结论:ADC值定量评估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ADC值高低可初步判定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进而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磁共振体素中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定量参数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评价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行乳腺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乳腺病变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进行多b值DWI(b=0~2 000 s/mm2)检查,测定相应乳腺病变IVIM的定量参数,包括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ADC standard)、真实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21例为恶性(恶性组),29例为良性(良性组);对2组病变的IVIM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并分析其诊断效率。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的ADC standard和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与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组中,ADC standard、D值分别是(1.10±0.38)×10-3 mm2/s、(0.88±0.24)×10-3 mm2/s,明显低于良性组的(1.69±0.26)×10-3 mm2/s、 (1.56±0.25)×10-3 mm2/s,ADC standard和D值诊断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0.966,诊断的最佳阈值为1.26×10-3 mm2/s、1.18×10-3 mm2/s,ADC standard对乳房的良恶性肿瘤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95.45%,D值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67%和90.91%。结论:IVlM模型获得的定量参数有助于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其中D值是判别良恶性乳腺病变的最佳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在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乳腺病患者的52处病灶同时行MR扩散加权成像(b值=800mm2/s)和动态增强MRI扫描。分别总结依据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统计学意义。统计综合考虑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以1.228×10-3mm2/s作为界值评价乳腺病变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0%;以Ⅰ型曲线诊断乳腺良性病变,以Ⅱ、Ⅲ型曲线诊断乳腺癌,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80%。如结合ADC值与时间-强化曲线对病灶良恶性分析,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90%。结论应用DWI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5TMR上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定量指标在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PBH)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寻求合适的诊断阈值。方法行前列腺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40例患者,按照前列腺6分区法在各区取ROI测量相应部位的表现扩散系数(ADC)值,根据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的结果,将病变归入相应的分区。对前列腺癌区、增生区所得的各样本参数值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各区之间参数有无统计学差异,将ADC数据绘制成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和最佳临界值,得出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40例患者240个分区均得到病理证实,前列腺癌区的ADC值为(0.690±0.147)×10-3mm2/s,增生区为(1.420±0.251)×10-3mm2/s,前列腺癌区与增生区ADC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当ADC诊断界值取0.935×10-3mm2/s时,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9%、95.8%、98.3%。结论多b值DWI技术可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进行定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MRI(DCE-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乳腺疾病患者中115个乳腺良恶性病灶,评价DCE-MRI半定量参数信号增强比率(SER)、早期强化率(slope)及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善乳腺良恶性病变间的SER、slope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ER、S1Ope及ADC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73、0.91。以最大约登指数为最佳诊断切点值,则三者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88%、84%、91%;特异性分别为82%、65%、80%。结论DCE-MRI及DWI对乳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DWI的诊断效能稍高于定量动态增强M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