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口联合颏下入路腔镜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10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口联合颏下入路腔镜组(n=27)和开放手术组(n=76).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包括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
彭军  汪彪  沈攀  王林  李天成 《西部医学》2022,34(9):1351-1355+1360
目的 分析经口腔前庭与经乳晕入路腔镜下两种不同方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两种不同的腔镜入路方式分为口腔组(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组)66例和乳晕组(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即刻、术后12、24及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结果,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喉返神经损伤、感染等)的发生率;比较术后Vancouver疤痕评定量表(VSS)与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POSAS)评分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气管食管旁和气管前喉前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口腔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和时间较乳晕组明显降低(P<0.01)。术后即刻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时间越长口腔组患者疼痛评分较乳晕组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口腔组患者术后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SS) 与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中的观察者部分(OSAS)评分较乳晕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下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较经乳晕入路的中央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且用时短,美观程度也优于经乳晕腔镜治疗,但两者术后疼痛水平变化、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王加中  曹罡  刘阳  陈硕 《广西医学》2023,(2):187-191
目的 系统评价经口腔前庭入路与经全乳晕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MEDLINE、SpringerLink、John Wiley、Ovi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以及Google Scholar搜索引擎平台,检索经口腔前庭入路与经全乳晕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文献。筛选文献后对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Man 5.4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共59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经全乳晕入路,术中出血量少于经全乳晕入路(均P<0.05),而两种入路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较于经全乳晕入路,经口腔前庭入路进行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具有淋巴结清扫数目多、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同时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与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手术治疗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对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及美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7月期间80例行腔镜手术治疗的早期PTC患者,根据腔镜手术不同入路分组,经胸乳入路纳入经胸乳组38例,经口腔前庭入路纳入经口组42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参数(切口长度、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7d甲状腺功能指标[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及美容满意度。结果:经口组切口长度、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经胸乳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大于经胸乳组(P<0.05);两组术后7d血清T4、T3均较术前降低(P<0.05),TSH均较术前升高(P<0.05),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个月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组美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口腔前庭入路、全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进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2例患者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下行单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经口组),46例双侧乳晕入路下行单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全乳晕组)。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经口组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时间较全乳晕组用时更短(P<0. 01),两组气管食管旁沟淋巴结数目及气管前喉前淋巴结数目无差别(P>0. 05),经口组清扫的总淋巴结数目较全乳晕组更多(P<0. 01)。经口组上位甲状旁腺被发现并原位保留患者为41例,全乳晕组为31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乳晕组下位甲状旁腺原位保留例数较经口组更多(P<0. 01)。结论:经口腔入路腔镜下与全乳晕入路腔镜下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手术一样安全,且清扫淋巴结数目更多用时更短,具有更佳的美容效果,选择腔镜甲状腺手术且同时需要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比经腋窝入路免充气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和开放甲状腺癌根治术对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经腋窝入路免充气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30例(观察组),开放甲状腺癌根治术30例(对照组),对比2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数、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液总量、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多,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颈胸部疼痛评分、美容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相比开放甲状腺癌根治术,经腋窝入路免充气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在保证手术安全性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的同时,可以降低术后疼痛,极大提高美容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行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常规病理结果以及手术效果满意度。结果: 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行患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69例,行患侧甲状腺肿块切除或甲状腺部分切除术31例,其中1例损伤喉返神经,术中行神经吻合;手术时间(102±32)min;术中出血量(15±5)mL;病灶最大直径(15±11)mm;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39例,甲状腺滤泡性肿瘤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9例,甲状腺腺瘤10例;中央区淋巴结清扫69例,其中40例无淋巴结转移,29例有淋巴结转移;术后引流管总引流量(170±97) mL,术后拔管时间(3±1)d;术后住院时间(2±1)d;手术满意度(8.67±1.22)分。结论: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切口隐蔽、术中出血少、手术操作相对安全、术后不适症状少、美容效果好以及患者接受度高,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免充气经腋窝入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人,其中行腔镜手术35例(腔镜组),开放手术45例(开放组),比较2组病人围手术期资料、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等资料。结果腔镜组平均年龄较开放组年轻(P<0.05);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第1天引流液量均较开放组多(P<0.01);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比开放组少(P<0.01);术后第3天颈部VAS评分腔镜组较开放组低(P<0.05);中央区清扫后平均淋巴结数目腔镜组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美容满意度较高(P<0.01);随访3个月以上,均未见复发与转移。结论免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安全可行,与开放手术相当,并具有较佳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毅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1):1432-1435
目的:探讨经胸骨切迹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方法:选取1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3).对照组进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经胸骨切迹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前1d、术后1d、术后3d时应激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美容效果评分系统(NSS)评分及瘢痕长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的血清TNF-α、IL-6、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瘢痕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胸骨切迹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似,但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较轻,且美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腔镜下乳晕入路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对甲状旁腺功能影响。方法: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双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术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全乳晕入路行甲状腺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30例,传统颈前入路行甲状腺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7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血清甲状旁腺素和血钙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7d、3个月、6个月的血清甲状旁腺素和血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和血钙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全乳晕手术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术后均给予口服或静脉补钙治疗。6个月后,全乳晕入路组血清甲状旁腺素<15pg/mL者4例,传统入路组11例。6个月后,血钙低于2.0mmoL/L者全乳晕入路组2例,传统颈前入路组4例。结论:对于甲状腺全切术,全腔镜下乳晕入路与传统颈前入路二者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有美容需求的患者,全腔镜下乳晕入路甲状腺全切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3D腔镜行甲状腺全切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2013年9月~2016年4月于我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D腔镜组、2D腔镜组及开放组各30例,比较3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及对机体炎性指标的影响.结果 与开放组、2D腔镜组相比,3D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D组比2D组手术时间短(P<0.05),两组间总住院费用无差异.3D组与其他两组相比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者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阳性率、对机体炎症反应等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腔镜下甲状腺全切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安全、有效,能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机体炎症反应影响小等优势,可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的重要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手术治疗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配对研究纳入台州市肿瘤医院头颈乳腺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实施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手术(腋窝腔镜组,n=35)和传统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n=35)治疗的PTC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分期均为T1N0M0 Ⅰ期,手术方式均为患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同侧颈部中央淋巴结(简称中央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美容效果及对颈部功能的影响。颈部功能评价采用颈部疼痛评分、颈部损伤指数和吞咽障碍指数调查,美容效果评价采用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结果:腋窝腔镜组全部顺利完成患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同侧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均无中转开放手术。腋窝腔镜组中央淋巴结清扫数与开放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较开放手术组延长(P<0.01)。腋窝腔镜组中,暂时性声带麻痹2例(5.7%),术后出血1例(2.9%);开放手术组中,暂时性声带麻痹1例(2.9%),均无术后出血。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术后3?d和3个月的颈部疼痛评分和颈部损伤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腋窝腔镜组术后吞咽障碍指数低于开放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术后3个月的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3±0.6)分和(3.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手术治疗低危PTC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与开放手术相仿,但提高了患者术后美容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复杂原发性肺癌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60例复杂原发性肺癌的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清扫的淋巴结数量、切口疼痛程度、引流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术后生存率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清扫的淋巴结数量和术后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切口疼痛程度、引流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原发性肺癌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病人90例,其中腔镜组30例,接受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传统组60例,接受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日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首日疼痛评分以及对切口美观满意度,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与传统组比较,腔镜组病人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 < 0.01),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日引流量均明显下降(P < 0.0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 0.01),术后首日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 < 0.01),而住院费用明显增高(P < 0.01)。2组病人均顺利治愈出院,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腔镜组病人术后切口满意度明显优于传统组(P < 0.01)。结论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颈部瘢痕轻微、病人满意度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经腋窝单孔内镜行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进行了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共120例并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经腋窝单孔内镜进行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手术,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方式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复发率等相关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在术后止痛药物使用率方面则明显少于对照组(P〈O.05),且术后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O.05),切口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腋窝单孔内镜行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术是一种十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其对患者产生的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轾且患者对其切口满意程度也十分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式胸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女性患者56例,原发病均为良性甲状腺疾病。其中28例施行改良式胸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改良组),利用女性乳房可推移性及腔镜手术器械的长杆状特点,在胸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基础上,进行不游离前胸壁皮下间隙的术式改良;28例患者施行胸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原术式组)。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病因构成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原术式组相比,改良组患者术后疼痛减轻(平均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3.0±1.6vs 4.5±1.8,P=0.042),术后前胸壁皮肤红肿或皮下淤斑、水肿、积液发生率降低(0vs 21.4%,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无术后出血。结论改良后的胸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病变安全可行,能明显减少原术式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撑式免充气建腔器械设计和在经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甲状腺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研究团队研发的建腔器械实施免充气经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并分析相关临床指标。结果2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术后病理证实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8例,良性甲状腺结节及病变2例;行单侧腺叶切除2例,单侧腺叶+峡部+中央区清16例,双侧侧腺叶+峡部+中央区清2例。手术时间(120.50±40.62)min;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6.32±3.00)个;术后拔管时间(3.68±2.34)d;术后喉返神经麻痹1例;术后穿刺隧道出血1例,局部加压包扎后停止;术后低钙抽搐1例,3 d后缓解;手术满意度(8.28±1.42)分。结论内撑式免充气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临床可行,安全性类似于CO2充气手术,操作简化,同时有降低医疗成本和麻醉风险优势,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邓峰  缪小丽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6):452-453,456
目的比较甲状腺双侧良性病变患者行全乳晕入路腔镜术与胸乳入路腔镜术治疗效果。方法将34例双侧甲状腺良性病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7例。治疗组行全乳晕入路腔镜术,对照组行胸乳入路腔镜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完成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持续性疼痛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对术后瘢痕的满意率。结果接受治疗后,2组患者在完成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持续性疼痛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后瘢痕的满意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12个月,2组均未发现明显并发症或复发。结论全乳晕入路腔镜术与胸乳入路腔镜术在治疗甲状腺双侧良性病变患者中,全乳晕入路腔镜术具有治疗甲状腺病变瘢痕隐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腔镜辅助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 areola complex,NAC)改良根治术并假体植入Ⅰ期成形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2012年至2015年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治疗的46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别行乳腔镜辅助保留NAC改良根治术并假体植入Ⅰ期成形(实验组,23例)及乳腔镜辅助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2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合并症、复发率、转移率以及术后外观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引流量、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均无观察到术后合并症、复发及转移。两组患者术后外观评价满意率(95.65% vs 65.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乳腔镜辅助保留NAC改良根治术并假体植入Ⅰ期成形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美容效果、术后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乳腔镜辅助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