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范文杰  吴楠  牛亮 《中国厂矿医学》2013,(12):1358-1359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将48例施行小儿尿道下裂手术患儿随机分成3组,每组16例。A组(超前镇痛组):手术麻醉前2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1mg/kg体重;B组(术后镇痛组):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1mg/kg体重;C组(对照组):手术麻醉前20min静脉注射与A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观察麻醉前(T0)、插管时(T1)、手术开始后5min(T2)、拔管时(L)及手术结束后20min(T4)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RCO2);使用Ramsay评分评价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MAP、HR、SpO:及PER,C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T2、T3各时点3组患者MAP、HR均呈现一定程度升高,其中B组、C组在T1、T2时点的MAP、HR显著高于A组(P均〈0.05);A组、B组术后1、2.4h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C组(P均〈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结论帕瑞昔布钠术前给药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可有效减轻术中心血管反应,缓解患儿术后疼痛程度,且术后较少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减少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的效应。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给药方式、时间、剂量。[方法]选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切皮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B组气腹后即刻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双盲法观察患者术后2h(T1)、6h(T2)、24h(T3)的VAS评分。观察围拔管期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躁动、呛咳、拔管后10min的Ramsay镇静评分情况。[结果]VAS评分于T1时A组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拔管后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能有效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手术前给药镇痛效果优于手术开始后给药,并能维持满意的镇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小儿腹腔镜下疝内环口缝扎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20例,均于腹腔镜下行疝内环口缝扎术。术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和C组,每组40例。3组患儿均采用静脉诱导,A、B、C组患儿依次给予舒芬太尼(0.3、0.4、0.5?μg/kg)、咪哒唑仑(0.1?mg/kg)和丙泊酚(2.0?mg/kg)。术中采用顺苯磺阿曲库铵0.12?mg/(kg·h)和丙泊酚10 mg/(kg·h)维持,根据心率(HR)决定是否追加舒芬太尼。记录各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气腹建立时(T4)、气腹后5 min(T5)和气管拔管时(T6)的HR、收缩压(SBP)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3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舒芬太尼追加率、不良反应情况及术后Wong-Baker脸谱法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A组麻醉诱导时间长于B和C两组(P?<0.05)。3组术中不同时间点的HR、SBP和SpO2有差异(P?<0.05)。3组术后不同时间点镇痛和镇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评分高于B和C组,但镇静评分低于B和C组。结论 对行腹腔镜下疝内环口缝扎术的患儿,诱导麻醉选用0.4 μg/kg舒芬太尼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高浓度/低容量与低浓度/高容量左旋布比卡因镇痛液在胸科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开胸手术肺癌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浓度/低容量组(A组)与低浓度/高容量组(B 组),每组29例,两组术前、术中措施、麻醉及术式均相同,于手术结束前15 min,A组用0.25%左旋布比卡因100 ml,B组用0.125%左旋布比卡因200 ml硬膜外镇痛,两组镇痛时间均为48 h。观察两组术后4 h、8 h、12 h、24 h及48 h视觉模拟镇痛评分( VAS)、Ramsay镇静评分、Bromage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B组各时点VAS、Bromage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平均动脉压均低于A组(P均<0.05),但B组各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P均<0.05),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高浓度/低容量相比,低浓度/高容量左旋布比卡因镇痛液用于胸科术后硬膜外镇痛,具有镇痛、镇静效果好、运动神经阻滞效应轻、平均动脉压波动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时敬峰  韩景田  丁丽红 《当代医学》2011,17(32):143-144
目的将帕瑞昔布钠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用于妇科手术病人全麻术后镇痛,观察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择期妇科手术病人150例,随机分成三组,即PCIA组(A组)、帕瑞昔布钠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0例,分别于术后2、8、16和24h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VAS评分显示,A组和B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A组和B组24h内的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Ramsay评分,A组高与B组和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在恶心呕吐和尿潴留两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在妇科手术全麻病人短期术后镇痛方面优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  相似文献   

6.
金鑫 《中原医刊》2011,(3):92-93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乳腺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择期乳腺癌手术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分别实施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Ⅰ组)、PCIA(II组)两种镇痛方法。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镇静评分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T0、T1时刻的疼痛评分、MAP、HR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静评分、SpO2变化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联合PCIA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弥补了PCIA早期镇痛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夏敏  周旺辉  王凌 《四川医学》2018,39(10):1159-116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氢吗啡酮在脑瘫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将86例脑瘫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全部患儿进行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ICA)进行镇痛。研究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氢吗啡酮的方案。对照组单纯采用氢吗啡酮的方案。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于术毕(T0)、术后1h(T1)、术后6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记录两组患儿HR、MAP、SpO2的水平变化。采用婴幼儿术后疼痛评估量表(CRIE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变化。采用镇静评分标准(Ramsay评分)评估患儿术后镇静程度。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氢吗啡酮剂量、按压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0~T4的时间点,两组的HR、MAP、SpO2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0~T4的时间点,两组的CRIE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0~T4的时间点,研究组的Ramsay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Ramsay评分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同期的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瘫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氢吗啡酮的方案,具有较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上肢骨折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上肢骨折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帕瑞昔布钠组)、B组(芬太尼组)、C组(对照组),A组帕瑞昔布钠40 mg、B组芬太尼1μg/kg分别静脉注射,C组不给予任何药物,10 min后常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T0(入手术室时)、T1(麻醉后10 min)、T2(切皮时)、T3(手术30 min)患者单相动作电位(MAP)与心率(HR),采用VAS评分评价T4(术后2 h)、T5(术后4 h)、T6(术后8 h)、T7(术后12 h)患者静息与活动时疼痛程度。结果三组患者入手术室时MAP与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A、B组的MAP与HR明显低于C组(P〈0.01),T2、T3时A组的MAP与HR低于B组(P〈0.05或P〈0.01),术后T4~T7A组静息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T5~T7A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T5~T7A组静息时VAS评分低于B组(P〈0.05),T6、T7A组活动时VAS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给药用于上肢骨折手术可减轻术中心血管反应,缓解患者术中、术后疼痛反应,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丁丙诺啡和单用丁丙诺啡对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和 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90例ASA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痫前期剖宫产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胎儿娩出后氟比洛芬酯+术后丁丙诺啡PCIA)、B 组(术后氟比洛芬酯+丁丙诺啡PCIA)和C 组(术后丁丙诺啡PCIA),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2、4、12、24h 视觉模拟评分(VAS)、Ramassay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前、术后4、12 和24h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血浆儿茶酚胺和内皮素的水平。结果 A 组和B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A 组和B 组各时点Ramsay 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P<0.05);A 组和B 组术后各时点MAP 和HR 均明显低于C 组(P<0.05);术后24h 内PCIA 按压次数A 组和B 组明显低于C组(P<0.05);A 组和B 组术后各时点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内皮素水平均明显低于C 组(均P<0.05);A 组术后4h 内皮素水平明显低于B 组(P<0.05);A 组和B 组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C 组(均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能有效抑制术后应激,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在胎儿娩出后应用氟比洛芬酯并结合术后丁丙诺啡进行PCIA更适合用于子痫前期剖宫产术后患者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0.
氯胺酮与吗啡配伍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迅  朗中兵 《重庆医学》2006,35(15):1386-1388
目的探讨氟胺酮与吗啡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ASAⅠ~Ⅱ级90例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与C3组,每组30例,均采用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腰麻用药为0.5%重比重布比卡因10mg,然后硬膜外腔置管。A组于腰麻液中加入吗啡0.25mg,B组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C组则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加氟胺酮1.2mg/kg。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BCS(bruggrmann comfortscale)舒适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与A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msay评分和BCS评分两组明显高于B组(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其他两组明显增加(P〈0.01或P〈0.05)。而A组与C组相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Ramsay评分和B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吗啡联用氯胺酮术后镇痛与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均有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术后镇静满意、患者感觉良好的优点,但硬膜外吗啡联用氯胺酮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蛛网膜下腔吗啡术后镇痛组,是一种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吗啡加咪唑安定用于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子宫全切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技术注入15mg布比卡因重比重液。其中A组腰麻液中含吗啡0.1mg,B组含吗啡0.1mg与咪唑安定1mg,C组含吗啡0.2mg,而D组含吗啡0.2mg与咪唑安定1mg。比较四组病人于术后不同时间在视觉模拟评分、舒适评分、镇静评分、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的差异,并观察各组病人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7—48h,B、C、D三组视觉模拟评分及舒适评分明显好于A组(P〈0.01);术后4h、8h和16hD组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较A、B、C三组及其术前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D组于术后0—48h镇静评分显著高于A组而于13~24h显著高于B、C两组(P〈0.01),B、C两组于13—48h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1);术后恶心发生率C组(11/25)、D组(10/25)均明显高于A组(2/25)及B组(2/25)(P〈0.01或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吗啡0.1mg伍用咪唑安定1mg可显著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颅窝手术患者曲马多复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减少曲马多用量的可行性。方法40例拟行择期后颅窝手术的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患者术后采用曲马多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镇痛,减少曲马多用量;B组单用曲马多静脉泵入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6、12、24、48 h VAS评分、Ramsay评分、心率、血压、呼吸频率、SpO2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恶心呕吐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组患者术后镇痛镇静的效果。结果VAS评分术后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术后各时间点,A组均显著高于B组(P<0.05);恶心呕吐、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后颅窝手术患者采用曲马多复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可减少曲马多的用量,减少恶心呕吐、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镇痛效果理想,有利于术后病情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赵莉  杨飞  徐桂萍 《新疆医学》2011,41(9):29-3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60~75岁,随机分为3组,A组于术前30min注入帕瑞昔布钠40mg(4ml)、B组于缝合切口时注入帕瑞昔布钠40mg(4ml)、C组于缝合切口时注入0.9%氯化钠4ml,术毕连接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分别评估术后0、4、8、12、24和48h的疼痛程度和镇静程度;记录术后镇痛药补救的量;评价术后48h内的并发症的情况;评价患者的麻醉满意度;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疼痛的VAS评分比较:在术后0,4,8,12,24和48hA组和B组的VAS评分均小于c组,且A组和B组在术后4h的V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Ramsay镇静评分与c组在术后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内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呼吸抑制、头晕、恶心、呕吐和排尿困难)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c组较A组利B组术后追加镇痛药的患者例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能有效抑制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但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9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静脉镇痛组(A组)、单次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组(B组)、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C组),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摆放麻醉体位(T0)、术后6 h (T6)、12 h (T12)、24 h (T24)、48 h (T48)静息与运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股四头肌肌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三组患者术后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时C组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和B组(P0.05);T6、T12、T24时C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A和B组(P0.05);C组术后6 h股四头肌肌力评分低于A和B组(P0.05);术后C组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P0.05);头晕发生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离床时间长于C组(P0.05)。结论经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能有效减轻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运动疼痛、对肌力影响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术前镇痛在股骨骨折硬膜外麻醉前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拟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的股骨骨折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先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15mg/kg、舒芬太尼0.04μg/kg,B组静脉注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患者入室时(T1)、给药后(T2)、侧卧后(T3)、翻身平卧后(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患者给药后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和侧卧位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每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评估患者的满意率。结果两组各时点SpO2及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两组VAS评分、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率A组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术前镇痛能有效缓解股骨骨折患者硬膜外麻醉前改侧卧位穿刺时的疼痛,提高麻醉穿刺成功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股骨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曲马多复合布比卡因在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3组。A组:0.125%布比卡因;B组:0.125%布比卡因+曲马多(5g/L);C组:0.125%布比卡因+曲马多(5g/L)+咪唑安定(0.15g/L)。PCEA参数设置:负荷剂量6ml,单次剂量3ml,锁定时间30min,持续剂量2ml/h。术后记录4,8,12,24,36h,PCEA按压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副反应及HR,BP,RR,SpO2。结果:A,B组PCEA泵按压次数高于C组(P<0.05),A,B组VAS评分高于C组(P<0.05),镇静评分,A,B组低于C组(P<0.05)。结论:C组联合用药行PCEA泵镇痛效果优于A,B组,镇痛作用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法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胸腺瘤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OssermannI—IIb型)分为硬膜外镇痛组(E组,n=30)和静脉镇痛组(I组,n=30)。监测并记录2组患者在麻醉前(T1)、术后6h(T2)、12h(T3)、24h(T4)、48h(T5)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患者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和出现的副作用。结果在他、B时,E组患者VAS评分及HR、RR、MAP明显低于I组患者(P〈0.05);I组患者在12、B与T1比较,HR、MAP明显增高,RR明显增快(P〈0.05);2组患者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E组患者优于I组患者(P〈0.05);2组患者术后镇痛的副作用发生率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用于胸腺瘤切除手术效果明显优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塞来昔布、氨酚羟考酮与加巴喷丁用于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与镇静的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塞来昔布组(A组),氨酚羟考酮组(B组)和加巴喷丁组(C组),每组20例。予以术前、术后口服给药,观察患者术后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静态VAS评分在清醒后0.5h与术后6、12、24、48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动态VAS评分在术后6、12、24h时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组最高,A组次之,B组最低;镇静评分除术后48h时外,其余各时点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组最高,B组次之,A组最低;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塞来昔布、氨酚羟考酮和加巴喷丁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三者镇痛效果比较为氨酚羟考酮最强,镇静效果加巴喷丁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纯肋间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对老年开胸手术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 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肋间神经阻滞(A 组),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B 组)和氢吗啡酮静脉镇痛(C 组),每组32例患者。术后行经静脉自控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不佳时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记录3组患者术后2、6、24、48 h 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B 组术后 MMSE 评分高于 A 组和 C 组,VAS 评分低于 A组和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术后 MAP、HR 比 A 组和 C 组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比 A组和 B 组 RR 更快、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在老年胸外科手术后能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上肢止血带所致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同一麻醉医生拟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白天择期上肢手术病例,止血带应用时间60~90min,患者男女不限,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男20~25、女19~24,年龄18-45岁,ASAI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成功后D组患者微量泵泵入负荷量右美托咪定(4μg/m1)0.8μg/(kg·15min),在手术开始前将负荷量输注完毕,然后以0.3μg/(kg·h)维持,持续输入至手术缝皮。C组患者不给予任何药物。记录患者入室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评分(TO),并连续监测HR,RR,SpO2,每5min测量MAP。记录手术开始时(T1),止血带使用后30min(T2),止血带使用后60min(T3)的MAP、HR、RR、SpO2、Ramsay评分、止血带部位的VAS评分。记录术中患者最高和最低Ramsay评分,最高止血带部位VAS分。记录术中术后发生的SpO2〈90%、低血压(MAPG60mmHg)、低心率(HR〈45次/min)的情况。结果纳入病例数90例,D组45例,C组45例。二组间患者年龄,性别,BMI,入室MAP、HR、RR、SpO2、Ramsay评分、止血带应用时间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T0时点MAP、HR、RR、SpO2、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点MAP、HR、RRD组较c组低(P〈0.05),Ramsay评分D组较C组高(P〈0.05)、止血带部位的VAS评分D组较C组低(P〈0.05)。二组间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最高和最低Ramsay评分D组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止血带部位VAS评分D组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SpO2〈90%、低血压(MAP〈60mmHg)、低心率(HR〈45次/min)。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上肢止血带部位的疼痛,提供良好的镇静效果并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