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胡学军教授从脏腑辨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经验.胡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在于脏腑功能失调,尤其与肺、脾、肾虚损密切相关,其病理因素主要为风、气、痰、瘀,久病不愈之关键为脏腑虚损,气机失调,多体现在肺失宣降,痰伏肺络;脾失健运,胃肠壅滞;肾气亏虚,虚气上逆等.治疗上主张急则治其标,祛风顺气以化痰行瘀;缓则治其本,调节脏腑...  相似文献   

2.
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是临床常见疾病,以咽喉异物感、慢性咳嗽、声音嘶哑等为典型症状。杨道文教授从事肺系疾病治疗20余年,对于此疾病治疗有独到见解,认为气的升降运动是生命的根本,LPRD病位在肝肺胃,气机失调、升降无序是其主要病机、并提出肝—肺—胃一体观,以调畅气机,升降相因法治疗此疾病。杨教授对于LPRD的病因病机认识及采取的治疗方法,体现在临床典型医案也,反映杨道文教授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对肺热久咳患者,杨道文教授根据咳嗽病位主要在肺,但与肺热、肝郁、胃逆有关,治则当为肺、肝、胃同治,三脏腑并调,以治肺为主,兼顾调肝和胃,临床善于运用清肺、调肝、和胃法治疗肺热久咳,收效良好。并介绍其临床验案。  相似文献   

4.
介绍边天羽教授治疗酒渣鼻的临床经验。边教授认为酒渣样皮炎与热、瘀、毒邪有关,脏腑则多与肺、胃、肝、肾有关。对于本病气滞血瘀证,其从肝郁血瘀论治,以疏肝清热、活血化瘀为治法,结合临床经验,创立疏肝活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酒渣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为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在我国儿童慢性咳嗽所占比例日渐升高。基于中医理论中肝肺两脏腑之间调畅气机的生理功能,以及两脏腑通过中医经络学说中经络连接的密切性,结合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反复发作,阵发性咳嗽的疾病特点以及临床经验。总结出CVA风邪犯肺,肝郁气逆的病因病机。根据病因提出疏风宣肺,调肝理气的治疗总则。在此基础上,依照临床中患儿的病症有所偏盛进行疏风宣肺及调肝理肺进行不同的侧重选择。对“从肝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疗思路进行了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以及预防发作方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武继涛教授以气机升降理论为基础,研究心因性头晕的致病特点及治法,提出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是心因性头晕的基本病机,治疗上采用自拟升清降浊方,在临床中获得较好疗效。本文总结了武继涛教授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心因性头晕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多发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李竹英教授认为哮喘的病因病机复杂,与脏腑阴阳失调、素体偏盛偏虚有关,在临证诊治过程中李教授将“调畅气机,从肝论治”“培土生金,顾护脾胃”“扶正固本,温补肾阳”“宣肺通腑,肺肠合治”四种治法运用到辨治哮喘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对李教授运用脏腑辨治哮喘的经验进行介绍,以期为临床运用脏腑辨治哮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刘万里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病机发展强调"中虚"是基础,"气逆"是核心,平衡脏腑间气机升降出入是治疗GERD的关键,故运用畅调气机法治疗。主要治法有:脾胃肠同治、肝脾同调、肝肺同畅。此外,刘教授治疗GERD时,提倡病证结合,辨标本,辨气血,重视护理调摄。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沈洪教授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随诊,搜集并整理该疾病的病例,总结出沈洪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及学术思想。结果:沈洪教授从脏腑辨证提出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位于大肠,病机责于脾,与肺、肝、肾三脏相关。治疗上据不同脏腑的特点,确定以清肠化湿为主要原则,兼以健脾升阳、调肺化痰、固肠止泻、温补脾肾等治法。临证施治时善用风药,标本兼顾,宏微相参,临床效果显著。结论:沈洪教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其独到的临床经验,值得深入研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风、气、痰、瘀、虚"这些基本病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与肝肺生理病理特点之关联,提出哮证的关键病理因素为"风、气、痰、瘀、虚",它们与肝肺的生理病理变化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密切相关,共同制约着哮喘的发生与发展。临床上治疗哮喘应把重心放在肝肺脏腑功能的调理上,采用"肝肺同治"的原则,以"调肝理肺"为基本治法,杜绝"风、气、痰、瘀、虚"致病因素的产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总结卢尚岭教授中风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阐述以此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及临证发挥。1987年卢老提出中风发病责在气机逆乱的病机理论,得到学术界认可;迄今,气机逆乱已被确认为是中风发病的基本病机。卢老倡导调理气机是急性中风证治的基本治则,创制大黄瓜蒌汤、调气息风饮等常用方。基于急性中风以气机升降逆乱为本、痰火瘀滞为标的病机认识,提出急性中风之风火痰瘀证治皆以调理气机为要。基于卢老经验,后学者提出,中风标实常见风火痰瘀,主要责之肝胃;本虚多见气虚、阴虚或气阴俱虚,发病责先后天之本受损,并提炼出邪实治在肝胃、正虚当补脾肾的中风基本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12.
梅伟英 《河南中医》2020,40(5):725-728
申春悌教授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属"风咳"范畴,邪内伏于肺、正气亏耗是风咳缠绵难愈和反复发作的核心病机,瘀、虚为内邪,为风咳证之本,风为外邪,为风咳证之标,多因外邪引动伏邪而发病。其病位在咽喉、气管、肺络。祛风化瘀,降气止咳为该病治疗大法,申教授创立抗敏镇咳方,主张用药轻平,若属发作期则重视治标,以疏风肃肺,抗敏镇咳;若属缓解期则兼顾治本,以祛风活血,扶正固本。  相似文献   

13.
总结史锁芳教授辨治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临床经验。认为气虚夹风、风痰阻肺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法是其主要治法,并自拟祛风宣痹方,根据兼夹证候加减化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汪玉冠 《中医药学刊》2010,(10):2032-2034
胃食管返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duced cough,GERC)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是GERC也是所有咳嗽最终发病的关键因素和总的基本的病机,而肝、脾胃的气机升降失常则是GERC的源头环节。宋康教授以中医气机升降理论为指导,采取宣降肺气并结合治肝、治胃等方法治疗GERC,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5.
黄茂  魏鹏草  武维屏 《天津中医药》2020,37(9):1005-1008
基于肝肺相关理论,查阅相关文献,通过病因病机探讨,阐述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证候分型,从而总结论述武教授从肝论治CVA的经验治法,其可分为六法:疏肝理肺法、清肝泻肺法、柔肝祛风法、理气化痰法、养肝肃肺法、心身同治法,且临证经验提示从肝论治CVA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   

16.
黄伟霞  范发才 《河南中医》2020,40(4):506-509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病因可归纳为风、燥、痰、瘀、虚;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肺、脾、肝、肾;病机关键为风痰伏肺、内外合邪。气阴亏虚是重要病理基础,阴伤气耗、风痰瘀阻络为突出的病理特点。故治疗需重视养阴润肺、补气健脾,同时兼顾祛风化痰、活血化瘀的合理运用,还要注重调理中焦脾胃气机,亦重视肺金的培养,即从肺脾论治肺系疾病,临床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   

17.
周仲瑛教授是中医临床大家,擅长治疗内科各种疑难杂病。在肺系病证的治疗方面亦有独到的经验,认为治疗咳嗽以宣肺为要,尤其是陈寒伏肺之久咳,更非温散宣通不解;支气管哮喘之病机为风盛痰阻、风动痰升,治疗重在祛风涤痰;肺病日久及心者,治当痰瘀同治,尤重化瘀;而支气管肺癌病属癌毒阻肺,正气亏虚,治疗当扶正抗癌并举,以清养平补、不壅不腻、化痰消瘀、攻不伤正为要。  相似文献   

18.
马军燕  周际  冯利民 《光明中医》2022,37(2):314-317
古今临床医家多认为眩晕是以风、火、痰、虚、瘀致其病,而笔者认为气机升降失调,运行逆乱与眩晕的发生密切相关,气机升降不及与太过均可使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致脑窍失养或被蒙蔽发为眩晕.气机的升降出入失调又主要表现为脏腑气机的升降失调,故可从肝与肺、脾与胃、心与肾等脏腑之气机升降失调来认识眩晕,并在治疗上以调理脏腑之气机升降出...  相似文献   

19.
张志远教授擅长治疗胃脘痛,疗效显著。其经验认为,胃脘痛不能单纯治胃,胃脏出现问题多与肝、脾和肺三脏有关,肝阴虚、脾阳虚或肺气郁结,都会使胃的气机阻滞,进而导致胃失和降。因此主张从肝、脾和肺脏入手,通过滋肝、清肝,益气健脾,润肺解郁,从而和中养胃,行气止痛,以愈胃脘痛。  相似文献   

20.
卢尚岭教授结合多年教学和临床体会,通过追溯中风源流,探究"风"的含义,认为风之病即气之病,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异常,提出中风的病机根本是气机升降逆乱,火、痰、瘀等是气机逆乱的病理产物。基于此,卢老提出调气息风为中风治疗大法,在中风各期中,将治疗重点放在调理气机升降、纠正脏腑阴阳偏盛偏衰上,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