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独特的蛋白质 DNA结构,人类端粒由5′TTAGGG 3′重复串联构成,长度为5~15Kb。端粒的研究在肿瘤学领域中起步较早,近年来也被引入到动脉粥样硬化(As)的研究中。2 0 0 1年Samani等[1] 首先报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较对照者缩短。为了进一步验证其发现,我们以地高辛标记的端粒探针[5′(CCCTAA) 3 3′]对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应用染色体末端限制性片段(TRF)结合Southern杂交技术作了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2.
应用光敏生物素标记细粒棘球绦虫特异性DNA探针pEG18,对新疆5个不同地区绵羊、1例肝包虫病人、阿勒泰地区牛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以及羊源、牛源细粒棘球绦虫成虫DNA进行限制性酶切谱和Southern杂交分析。牛源、羊源样本经EcoRI酶切后产生的杂交图型基本上是一致的。BamHI酶切后产生的杂交结果,在新疆5个不同地区绵羊感染的细粒棘球绦虫没有发现差别,而人源和牛源细粒棘球绦虫DNA产生的杂交图型与绵羊源细粒棘球绦虫DNA产生的杂交图型大体上是一致的,但又存在着各自的差异。与绵羊样本相比,人源细粒棘球绦虫产生的杂交图型约在8.3kb处明显可见一条杂交带,而牛源细粒棘球绦虫约在3.5kb处有一条清晰的杂交带。这些差异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用光敏生物素代替同位素标记DNA探针,简便易行,稳定可靠,可取得满意的结果,在边远的地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嗜血昆虫的血餐鉴定是流行病学媒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往用血清学方法,近年来DNA杂交已广泛用于生物体内异种DNA的鉴定,DNA探针可避免免疫学分析中固有的交叉反应,且能检测室温保存1年以上蚊胃血标本。但同位素~(32)P标记探针的半衰期短,易污染环境,因此,作者用生物素化人DNA探针斑点杂交法来鉴定蚊胃血,以适用于常规野外调查和现场应用。DNA探针为一个1.7kb的HindIII/EcoRI酶切片段,构建自人β-球蛋白基因3’端的Kpn-I重复序列(4.3kb),用Bjo-11-UTP以切口平移法标记该片段。生物素化探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人和猴、犬、牛、猪、小鼠、山羊6种动物的抗凝血样经裂解缓冲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犬贾第虫端粒DNA的重复序列,为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发表的蓝氏贾第虫的端粒重复序列5'-TAGGG-3’设计寡聚核苷酸探针(TAGGG)5,并以地高辛标记,将犬贾第虫基因组DNA经Bal31-EcoRI酶切后,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结果犬贾第虫基因组DNA与探针(TAGGG)。杂交,获得了较好的杂交条带,随Bal31酶切时间的延长,杂交信号逐渐减弱。结论犬贾第虫端粒重复序列定位在染色体的末端序列与国外报道的贾第虫端粒重复序列一致,为5'-TAGGG-3’。  相似文献   

5.
胃癌患者术后端粒长度变化与预后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端粒长度变化与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琼脂糖DNA杂交检测58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胃癌与邻近胃组织中端粒限制性内切酶片段(TRF)的长度,并观察术后患者的临床状况及生存期.结果发现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平均TRF长度均比相应邻近胃组织缩短.其中原发性胃癌有14例TRF缩短,5例TRF延长;且在胃癌中TRF的这种异常状态与肿瘤的大小、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及患者的生存率相一致.结论 TRF长度不仅参与了胃癌的发生与发展,而且也为胃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凝胶迁移阻滞法分析研究人类端粒酶DNA结合特性。方法 以地高辛标记的人端粒序列寡核苷酸与人端粒酶提取物进行结合反应,以未参与结合反应的单纯标记寡核苷酸作为参照。实验所设的3组样品中,第一组和第二组标记寡核苷酸加端粒酶,第一组显示一条阻滞性条带,第二组显示两条条带,前方的一条与第一组条带平行,为单纯探针条带,后方的一条迁移率被阻滞,应为探针与纯化的蛋白复合体相结合的结果;第三组为标记寡核苷酸加端粒酶阴性洗涤液,只显示单一探针条带。结果 只有人端粒序列寡核苷酸与人端粒酶提取物结合反应管显示特异的凝胶迁移阻滞性电泳条带。结论 人端粒酶具有和端粒DNA片段结合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人类端粒DNA由富含G的短片段重复序列(TTAGGG)串联组成,包括双链和3’端突出的单链两部分,不能编码蛋白质〔1-2〕。通常认为端粒酶是调控端粒DNA长度最重要的因素,端粒酶活性的降低将导致端粒长度的下降,细胞分裂停滞。端粒酶活性通常由其催化亚单位(端粒酶逆转录酶)所决定〔3-4〕,但奇怪的是,端粒双链DNA结合蛋白TRF1与TRF2,也能调控端粒酶活性,但它们并无直接联系。最近的研究显示人端粒保护蛋白1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有代表性的6个旋毛虫分离株从基因组DNA的限制性酸切长度多态性、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进行综合研究。核酸结果显示:长春株与其余各地域株的限制性酶切困话间存在着差异,用长春株特异性DNA片段(1.12kb)制成探针,与各株DNA进行Southern杂交,发现各虫株的杂交带型不一,且仅长春株出现1.12kb杂交带。同工酶结果显示:长春株与其余各珠在5种同工酶(GPI、G6PD、HK、6PGDH及AK)酶谱中有显著不同。等电聚焦电泳结果显示:长春株具有一条约4.1PI的特异带。上述结果提示:我国6株旋毛虫分离株间存在着差异,长春株与其余各株差异显著,从而推断我国旅毛虫虫株至少存在2种不同的生物学类型,其间的差异主要与不同的地理分布和/或不同宿主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病变胃黏膜细胞内端粒长度的差异,以及细胞内DNA含量,探讨端粒行为异常、细胞内DNA含量与胃黏膜癌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Southern杂交分析细胞内端粒长度,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DNA含量。结果 在172例胃镜活检标本中,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伴0、1、2度肠化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和胃癌组织的端粒长度,分别是(10.42±0.2)kb,(9.86±0.4)kb,(9.78±1.2)kb、(8.64±1.0)kb、(6.22±1.2)kb和(5.86±2.6)kb。45例胃癌手术标本结果 相似。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内DNA含量,在胃镜活检标本中,正常胃黏膜,CSG,伴0、1、2度肠化的CAG和胃癌组织的异倍体DNA检出率分别为0、0、0、10.00%、12.50%6和33.33%6。45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结果 相似。异倍体细胞内端粒长度明显短于二倍体细胞,异倍体细胞中端粒长度与DNA指数呈负相关(r=-0.91,P<0.01),即端粒越短,DNA指数越高。结论 端粒长度从正常胃黏膜、不同程度肠化胃黏膜到癌变胃黏膜逐渐缩短。在正常胃黏膜和CSG中未检出异倍体DNA,从1度、2度肠化到癌变胃黏膜异倍体DNA检出率逐渐增高,而在异倍体细胞中端粒长度和DNA指数呈负相关。推测,可能存在端粒愈短,DNA扩增愈活跃。端粒缩短伴DNA指数增加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先兆。  相似文献   

10.
地高辛标记的结核分支杆菌全染色体核酸探针膜呈色杂交法的建立,表明该探针显示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此种探针具有效期长、操作方便、反应快速等特性,优于同位素标记探针。其全染色体核酸细胞杂交法可适用于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和非结核分支杆菌的临床分离株的菌种鉴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非放射性标记探针技术检测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的人粪便中微小隐孢子虫DNA,观察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用裂解法从粪便标本直接制备微小隐孢子虫模板DNA,用一对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作PCR引物,扩增长度为452bp的微小隐孢子虫目的DNA片段。将扩增产物直接点在或经Southern印迹法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再和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经底物(BCIP)呈色观察。结果:阳性杂交信号只见于微小隐孢子虫DNA扩增产物,而约氏疟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贾第虫、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和人白细胞DNA均无杂交信号。PCR结合斑点杂交或Southern印迹法检测隐孢子虫DNA 的敏感性均为011 pg。结论: 非放射性探针检测人粪便隐孢子虫DNA 的PCR 扩增产物, 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较简便及无放射性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用光敏生物素标记含恶性疟原虫DNA片段的质粒pBF4探针,通过核酸分子杂交试验,探针的敏感性为20pg靶DNA和0.001%原虫血症;并可从多种疟原虫DNA标本中特异地检出恶性疟原虫DNA.显示该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检测恶性疟病人血样,与镜检的符合率为95.4%(123/129),表明本探针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首次建立弓形虫人株(ZS_2株)基因组文库,筛选出一个弓形虫特异DNA片段的克隆。对该克隆的DNA片段(1.1kb)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应用Southern印迹法及斑点印迹法检测,结果示同位素~(32)P标记的该克隆DNA片段能与弓形虫DNA、人工感染弓形虫幼猪白细胞和胸腺DNA、弓形虫感染病人DNA杂交,但不与正常人、正常幼猪外周血白细胞、正常小鼠脾脏、恶性疟原虫、肺孢子虫、pBR322的DNA杂交。斑点杂交检测低限为100个弓形虫或500pg弓形虫DNA。该探针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弓形虫感染病例的检测,为弓形虫病提供了一个特异、灵敏的DNA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DNA杂交鉴定血吸虫种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曼氏血吸虫及日本血吸虫成虫基因组DNA经内切酶BelII、BamHI、XbaI、及EcoRI消化后,与^32P标记的pSM889探针杂交,或经EcoRI消化后与pSM389探针杂交。上述两种情况下的杂交带型在两种血吸虫之间均有明显区别。日本血吸虫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及云南隔离群成虫基因组DNA经EcoRI消化后与探针pSM389的杂交带型显示各隔离群间主带相同,而次要带则有不同程度的区别。其中湖南、湖北及浙江隔离群的次要带型互相接近,而江西及云南隔离群的次要带型与前3个隔离群有明显区别,它们二者之间亦显著不同。本工作表明非主要杂交带型可作为日本血吸虫种下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2,7(3):211-211
发表在本周出版的《柳叶刀》杂志上的初步研究暗示 ,与过早老化有关的染色体变化导致个体倾向于发展动脉硬化症。染色体末端的端粒随着细胞的老化会渐渐缩短 ,因此端粒的长度被视作细胞老化的生物学标志。英国 L eicester大学的 Nilesh Sam ani和同事研究了动脉硬化症是否与细胞老化的加速有关。他们比较了 10名严重冠状动脉疾病 (CAD)患者和 2 0名对照个体循环系统白细胞中 DNA末端限制片断 (TRF)的平均长度——测量端粒平均长度的一种方法。校准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 ,CAD患者的 TRF平均长度比对照组短 30 3个碱基对 ,因为每年白细…  相似文献   

16.
将来自加拿大艾伯塔的5种十二指肠贾第虫虫株:H8,PB1,OAS1,DOGD3和MR4(其宿主分别为人、海狸、羊、狗和麝鼠),按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分别提取其基因组DNA,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 I切开,以单股噬菌体M13 DNA为探针做指纹图。结果表明,5种虫株的一些较小的杂交带相似,但1~4kb的杂交带显示出差异,尤以OAS1株多一条2kb左右的带。5种虫株的主带在1.5和3kb处变异明显。每种虫株均表现出其独特的DNA指纹图型。由于这些虫株在以前的研究中曾显示抗原性和DNA图型十分相似,因而有学者推断其在遗传学上有密  相似文献   

17.
KAI1 PNA探针的制备及其在胰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DIG标记KAI1 RNA探针和分析KAI1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方法:以线性KAI1基因DNA质粒为模板,采用体外转录法掺入DIG-11-UTP制备RNA探针,并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应用该探针通过Northern blot对12例正常胰腺组织和30例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的KAI1基因mRNA进行分析。结果:该方法标记的KAI1 RNA探针浓度?a1ng/цl时即可检测。Northern bolt分析发现25例无转移的胰腺癌中KAI1基因在2.4kb处存在明显的杂交信号,5例发生转移的晚期胰腺癌杂交信号较弱,正常胰腺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呈阴性或弱阳性。结论:本法标记的KAI1RNA探针灵敏度高,KAI1基因低表达与胰腺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天然末端,由端粒DNA和端粒蛋白质组成,具有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作用,与肿瘤和衰老相关性疾病关系密切。在调节端粒长度的诸多因索中,端粒酶至关重要。许多蛋白质组分有利于端粒复制和端粒长度稳定性之间的平衡,参与保持端粒长度稳定。它们通过分别与端粒和端粒酶的特异性结合发挥作用。其中比较重要的有TRFl和TRF2两种。本文就端粒的结构、功能、调控以及检测方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以pSM889为探针,对分布于中国大陆安徽、湖北、广西、云南、四川5地日本血吸虫自然隔离群的雄虫DNA进行了杂交,分析其长度多态性差异。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BamHI酶切的杂交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其强杂交带虽相同,但在EcoRI酶切的杂交图谱中,分子量分别在4.4-9.6kb和2.3-4.4kb的上述5地隔离群的弱杂交带上却呈现明显的差别。这表明5地自然隔离群日本血吸虫的DNA结构发生了某些变异,此结果进一步为中国大陆境内日本血吸虫存在品系差别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DIG标记KAI1 RNA探针和分析KAI1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方法以线性KAI1 基因DNA质粒为模板,采用体外转录法掺入DIG-11-UTP制备RNA探针,并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应用该探针通过Northern blot对12例正常胰腺组织和30例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的KAI1基因mRNA进行分析. 结果该方法标记的KAI1 RNA探针浓度为1 ng/μl时即可检测.Northern bolt分析发现25例无转移的胰腺癌中KAI1基因在2.4 kb处存在明显的杂交信号,5例发生转移的晚期胰腺癌杂交信号较弱,正常胰腺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呈阴性或弱阳性.结论本法标记的KAI1 RNA探针灵敏度高,KAI1基因低表达与胰腺癌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