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利用液相色谱法、化学反应法、紫外光谱法及离子色谱法对硝酸甘油片中显著色谱峰进行分析,并确定该目标峰的组分及检测方法,帮助生产企业解决硝酸甘油片质量标准中有关物质杂质峰的判定和扣除问题。方法:结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硝酸甘油片有关物质检查法与JP17版硝酸甘油片硝酸根离子限量检查法,对未知色谱峰定性,并通过离子色谱法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样品色谱图中2.4min处色谱峰为硝酸根离子与辅料的重叠峰,且以硝酸根离子为主。结论: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验证了未知色谱峰的主要成分为硝酸根离子,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硝酸甘油片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硝酸甘油片质量标准中色谱条件不能有效分离4个已知杂质及游离硝酸根与辅料未能分离的问题,对该质量标准提出增修订建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梯度洗脱的方法检查有关物质,同时通过另一色谱系统检查游离硝酸根的量。结果:按改进方法进行有关物质及游离硝酸根检查,11批硝酸甘油片的1-硝酸甘油及2-硝酸甘油均小于0.1%,1,2-二硝酸甘油及1,3-二硝酸甘油均小于0.5%,杂质总量均不过2.4%,游离硝酸根均不过6.3%。结论:本改进方法操作简单,实验结果准确可靠,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中硝酸甘油片质量标准增修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离子色谱法、HPLC-衍生化法及HPLC-末端吸收法对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进行测定,并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优劣。方法:离子色谱法及HPLC-末端吸收法收载于欧洲药典8.0版及国际药典第4版。HPLC-衍生化法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结果:对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进行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HPLC-衍生化法含量测定结果偏高;离子色谱法检出的杂质个数及杂质总量较多。结论:离子色谱法和HPLC-末端吸收法较能准确地反映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的含量;离子色谱法较能有效地控制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的有关物质。  相似文献   

4.
万莉  李万平  阎睿  崔小平 《中国药师》2014,(8):1430-1432
目的:对《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中硝酸甘油片有关物质检查的质量标准提出修改建议.方法:对硝酸甘油片中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的系统适用性试验、辅料及试验温度对检查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硝酸甘油片有关物质检查质量标准中系统适用性试验、试验条件规定不完善.结论:应完善并及时修订硝酸甘油片中有关物质检查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植物来源盐酸小檗碱及其片剂主要杂质并鉴定未知杂质化学结构,建立有关物质分析方法,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盐酸小檗碱及盐酸小檗碱片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修订/增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C-MS对盐酸小檗碱中主要未知杂质进行鉴定,优化《中国药典》2020年版盐酸小檗碱有关物质项下分析方法,并进行验证,同时测定多批次原料药及片剂有关物质的含量。结果:除《中国药典》2020年版盐酸小檗碱有关物质项下规定的已知杂质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外,首次鉴定出其余3个含量超出鉴定限(0.1%)的未知杂质去亚甲基小檗碱、小檗红碱、芬氏唐松草定碱;建立可同时测定去亚甲基小檗碱、小檗红碱、芬氏唐松草定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经方法学验证,系统适用性、专属性、线性、检测限、定量限、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准确度、耐用性均符合要求,并完成多批次样品检测。结论:在现行《中国药典》2020年版盐酸小檗碱的有关物质测定方法及限度要求基础上,优化色谱条件,同时增加对已知杂质的控制限度,更好的对盐酸小檗碱及盐酸小檗碱片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解读《中国药典》2015年版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的主要增修订情况。方法:对比《中国药典》2015年版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与《中国药典》2010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相关内容的主要差异。结果:《中国药典》2015年版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控制菌检查法在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培养体系及质量控制理念等方面都做了较大修订。结论:《中国药典》2015年版将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完善成为更加科学的与国际接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优化中国药典氯氮平片有关物质检测方法。 方法:在国内外标准方法比较研究基础上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氮平有关物质。采用Kromsil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7nm,柱温:35℃;进样量:20μL。结果:优化后的方法能有效检出《中国药典》方法无法检出的氯氮平杂质B。结论:《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氯氮平片有关物质检测方法无法检出氯氮平杂质B,优化后的方法能实现有效检出。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针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二丁基羟基甲苯质量标准中有关物质检查项采用的薄层色谱法专属性差、重复性不强、耗时较长等问题,建立有关物质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该辅料质量标准进行修订。方法:将薄层色谱法检查有关物质修订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按修订后方法进行有关物质检查,9种指定杂质具有良好分离度,4批样品均符合规定。结论:修订后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可替代《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二丁基羟基甲苯质量标准现有有关物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公示稿)中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与《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不同药物的检测结果。方法: 以灵芝孢子红景天胶囊、小蓟炭配方颗粒两种中成药和孟鲁司特钠颗粒、双氯芬酸钠贴片两种化学药为研究对象,分别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及《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公示稿)中所给出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方法学建立和验证,并对药品中微生物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两种方法的方法学建立和验证过程不尽相同,但所获的检测结果一致,2015年版拟修订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比2010年版更为灵敏。结论: 《中国药典》2015年版拟修订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比2010年版更为合理,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李茜  刘英 《中国药事》2019,33(7):819-828
目的:综述各国药典中离子色谱法分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质量标准进展情况。方法:介绍了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及离子色谱原理,概述了各国药典中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质量标准变迁,分析了各国药典离子色谱法在该类药物中的应用与质量标准沿革,并探讨了离子色谱法测定该类药物的发展趋势。结果与结论: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分析方法逐渐从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衍生化法、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向离子色谱法发展,并日益成为该类抗菌药物较理想的质量控制方法,为今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标准提高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中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Kromasil100-5C18,4.6mm×250mm,5μm),柱温为45℃;以0.077%醋酸铵缓冲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甲醇(80∶20)为流动相A;甲醇-乙腈(40∶60)为流动相B;流速为1.0mL/min;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0nm和225nm。结果:在225nm检测波长下,阴性样品色谱峰、曲安奈德峰及其杂质峰对硝酸益康唑及其杂质检测无干扰,加已知杂质的供试品溶液中益康唑、益康唑杂质A、杂质B、杂质C、咪康唑及未知杂质峰和相邻色谱峰分离度均符合要求;在240nm检测波长下,阴性样品色谱峰、硝酸益康唑及其杂质色谱峰对曲安奈德及其杂质检测无干扰,加已知杂质的供试品溶液中,曲安奈德、曲安奈德杂质A(曲安西龙)、杂质B、杂质C及未知杂质与相邻色谱峰分离度均符合要求。结论:经过对拟定的有关物质方法的方法学验证,表明本方法具有重现性和科学性,可用于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有关物质检查。  相似文献   

12.
杨婉花 《中国药房》2005,16(17):1330-1332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依托度酸缓释片中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55mol/L醋酸铵溶液(60∶40∶900)与甲醇-乙腈-0.5mol/L醋酸铵溶液(540∶360∶100),并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20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各项专属性试验中,依托度酸主峰与其它杂质峰均分离较好;3批样品中各杂质的检测均符合依托度酸缓释片中有关物质检查的要求。结论:本方法可用于依托度酸缓释片中有关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识别HPLC色谱图中莫西沙星杂质色谱峰的色谱二维光谱相关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建立杂质标准色谱光谱数据;通过样品的色谱光谱数据与标准色谱光谱数据的二维相似计算,对杂质进行识别。结果色谱二维光谱相关法在不同色谱系统下均能准确定性,对样品中杂质判断结果与质谱法一致,识别的最低检出限为30 ng。结论色谱二维光谱相关法可有效地对HPLC分析中的色谱峰进行识别,具有准确度高、耐用性好、多组分同时快速定性的特点,适用于归属因色谱柱、流动相等色谱条件的改变,无法利用相对保留时间定性的色谱峰。  相似文献   

14.
离子色谱法测定依替膦酸二钠及其片剂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抑制电导检测法测定依替膦酸二钠及其片剂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IonPac AS11-HC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30 mmol·L-1KOH溶液为淋洗液等度洗脱,抑制电导检测磷酸根、亚磷酸根等有关物质以及依替膦酸二钠的含量。结果:依替膦酸二钠在0.0021~0.1243 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依替膦酸二钠、磷酸和亚磷酸的检出限(S/N=3)分别为0.66 ng、0.36 ng、0.15 ng,片剂的平均回收率为98.0%(RSD=0.5%),各杂质与主成分色谱峰能够完全分离。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可用于依替膦酸二钠及其片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石靖  陈燕  龙永鹏 《中南药学》2012,10(11):801-805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比索洛尔氢氯噻嗪片中2个主成分的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XDB-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06 mol.L-1NaH2PO4和0.002 5 mol.L-1辛烷磺酸钠水溶液(用磷酸调pH至3.50)-乙睛(75:25),柱温35℃,检测波长为223 nm。外标法计算4-氨基-6-氯-1,3-苯二磺酰胺的含量,自身对照法计算其他2个主成分的有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2个主成分与其有关物质以及有关物质之间能较好分离,主要杂质得以甄别和归属,并对2个主要降解产物进行了结构分析。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好,可用于比索洛尔氢氯噻嗪片中有关物质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硝酸甘油气雾剂有关物质和硝酸甘油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50∶5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在215 nm波长处检测,分别用自身对照法和外标法计算硝酸甘油气雾剂有关物质和硝酸甘油含量。结果:4批样品的最大单个杂质分别为0.5%,0.5%,0.3%,0.7%;杂质总量分别为1.0%,1.3%,0.8%,2.2%;有关物质线性范围为0.27~26.59μg·mL-1(r=0.9999);硝酸甘油含量线性范围为20.23~202.27μg·mL-1(r=0.9997),平均回收率(n=9)为102.6%,最低检出限为0.61 ng。结论:实验证明该法准确可行,为硝酸甘油气雾剂质量标准修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玮  胡昌勤  金少鸿 《药学学报》2007,42(12):1292-1297
建立准确识别HPLC色谱图中利福平有关物质峰的DAD光谱相关方法。采用HPLC-DAD建立已知杂质标准色谱光谱数据;将样品的色谱光谱数据与标准色谱光谱数据进行相关计算,构建光谱相关图,对杂质进行识别。用LC-MS对结果进行了验证。DAD光谱相关法在不同色谱条件下能准确识别已知杂质峰,相似系数阈值定为0.99,识别的最低检出量为30 ng。结果显示该法可有效地对HPLC分析中的色谱峰进行识别,耐用性好,对峰分离度要求低,多组分同时快速定位。  相似文献   

18.
Cefixime is an important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 that easily decomposes and releases different related substances in preparation and storage steps. The objectiv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develop a simple, precise, and accurate isocratic liquid chromatography (L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efixime in the presence of its related substances generated from thermal stress in the bulk drug. The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were comprised of a reversed-phase C18 column (4.6 × 250 mm, 5 μm) with a mobile phase composed of water: acetonitrile (85:15 v/v, with 0.5% formic acid) and ultraviolet detection (UV). Some thermal degradation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using a proposed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Five peaks (A, B, C, D, and E impurities based on British Pharmacopoeia) were known and a few unknown peaks appeared in the thermal stress solution of cefixime.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data for the calibration plot of the LC-UV method showe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0.9–1000.0 μg mL−1. The recovery of the optimized method was between 94.6 and 98.4% and the inter- and intra-day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were less than 3.3%.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n in the LC-UV proposed method can be conveniently used in a quality control laboratory for routine analysis of cefixime for the assay and related substances, as well as for the evaluation of stability samples of bulk dru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