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辅助生殖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周期中,移植嵌合体胚胎的妊娠结局,初步探讨嵌合体胚胎的移植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20年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25个嵌合体胚胎移植周期作为研究组,根据研究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按照1∶4匹配97个整倍体胚胎移植周期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其移植后的妊娠结局。移植的胚胎通过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其染色体整倍性。结果共12例移植嵌合体胚胎的患者获得临床妊娠,但研究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移植整倍体胚胎的对照组(48.00%vs. 6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妊娠率(12.00%vs. 6.19%)和早期流产率(4.00%vs. 1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优先移植整倍体胚胎,在无整倍体胚胎的情况下,嵌合体胚胎可作为移植的可选项,并能获得相对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MI)对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PGT-A)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复发性流产行PGT-A助孕的187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BMI分为低体质量组(n=10)、正常体质量组(n=135)和超重组(n=42)。比较3组实验室指标[获卵数、二原核卵裂数、总促性腺激素(Gn)天数、非整倍体胚胎率及无可移植胚胎率]、胚胎移植结局[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差异。结果 3组患者获卵数、二原核卵裂数、总Gn天数、非整倍体胚胎率及无可移植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819、2.012、2.467,χ2=0.924、0.040,P均>0.05)。在首次移植一枚整倍体胚胎后,超重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低于正常体质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4、9.977,P<0.05);3组患者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55,P>0.05)。结论 BMI的增加并未导致RSA...  相似文献   

3.
刘建兵  冯云 《医学综述》2007,13(23):1783-1785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是选择染色体数目正常的胚胎用于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周期的移植,目前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可以分析5条或9条染色体。本文主要概述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在高龄待孕妇女、早期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反复植入失败者中应用,在这些情况中发生非整倍体的概率较高,正常胚胎鉴定和非整倍体的排除有利于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胚胎植入率和妊娠率。其外简明介绍其他的新方法在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中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精子因素对反复自然流产的影响.方法 病例组:21例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丈夫,对照组:20名已生育男子,采用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方法 分析精子DNA完整性,参照WHO标准分析精液质量,选用X、Y和18号染色体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精子的非整倍体性.结果 病例组正常形态率(10.8±2.8)%低于对照组,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值(21.7±6.7)%、18染色体非整倍体率(0.23±0.09)%、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率(0.80±0.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子形态、DNA完整性和染色体非整倍体率是反复自然流产的相关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y analysis, CMA)技术在诊断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用CMA技术对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共431例自然流产胚胎绒毛组织染色体进行检测。 结果 431例标本CMA检测全部成功,检出染色体异常标本283例,异常率为65.66%。异常标本中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13、16、18、21、22三体及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26例(44.52%),不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72例(25.44%),染色体复合三体10例(3.53%),染色体部分非整倍体9例(3.18%),多倍体29例(10.25%),嵌合体4例(1.41%),全染色体多处重复缺失31例(10.95%),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2例(0.71%)。 结论 CMA技术与传统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等技术相比,在针对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优势明显,对自然流产病因诊断、再次妊娠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目前已是一项确定的技术,为那些可能将严重遗传病传递给后代的高风险患者提供了产前诊断的机会。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已经用于诊断那些可能生育单基因遗传性疾病或X连锁染色体疾病患儿的高风险夫妇,筛查与年龄增长相关的非整倍体疾病及夫妇自身为携带平衡染色体重排的患者。目的:对经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确定的病例做一概述,双亲为平衡易位患者,经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易位体及非整倍体后,确定适合移植的胚胎数目。设计:本文为回顾性研究,报道某一中心6对夫妇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移植前胚胎进行基因芯片检查,筛选出最常发生整倍体变异的染色体,为降低畸形胎儿的怀孕率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219例行胚胎植入的高龄孕妇的移植前胚胎进行基因芯片检查,并对基因芯片中发现非整倍体异常的病例进行FISH杂交验证。结果在异常胚胎里,染色体发生单处异常在16号染色体发生的几率最高,而染色体发生多处异常在15号染色体发生的几率最高。结论 15、16号染色体可能是影响胚胎停育的染色体,15、16号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异常可能是导致高龄孕妇早期流产的主要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对高龄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yo transfer,FET)周期临床妊娠早期自然流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1日—2020年7月30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35岁行PGT?FET的103个周期与常规FET的1 495个周期的患者资料,采用1∶2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匹配出具有相似基线特征的患者队列,对匹配后的两组进行临床妊娠率、早期自然流产率、活产率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1∶2倾向性评分匹配,PGT?FET组中103例患者和常规FET组的206例患者成功配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FET 组早期自然流产率显著低于常规FET组(11.11% vs. 27.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T?FET组活产率高于常规FET组(43.69% vs. 32.52%,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晚期自然流产率、多胎分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的3个亚组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y,PGT?A)组、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重排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structural rearrangements,PGT?SR)组、胚胎植入前单基因病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monogenic disease,PGT?M)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自然流产率、晚期自然流产率、活产率、多胎分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T可以降低高龄FET患者临床妊娠早期自然流产率,可能与PGT技术可以筛除高龄所致的增多的非整倍体胚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对少弱畸形精子症患者的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率及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结局的影响。方法将58例要求接受ART的少弱畸形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6例,采用生精汤治疗3个月后进行精子染色体分析,再接受辅助生殖治疗;对照组32例,直接进行辅助生殖治疗,2组均采用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精方式,观察2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可用胚胎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精子非整倍体率分别为2.3%和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经复查,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率为1.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受精率分别为82.55%和80.80%,卵裂率分别为99.25%和98.77%,优胚率分别为24.91%和24.07%,可用胚胎率分别为76.23%和70.68%,妊娠率分别为57.69%和31.25%,流产率分别为7.70%和12.50%,种植率分别为38.98%和22.20%,其中妊娠率和种植率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可降低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率,改善辅助生殖技术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胚胎染色体筛查技术(NICS)在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364例患者的囊胚培养液,并行NICS筛查。对单囊胚移植且临床确认妊娠的46例患者,根据其妊娠结局不同行不同染色体检查方法:对12例流产的患者行流产组织染色体检查,并以该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NIC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继续妊娠的34例患者行外周血无创产前遗传学筛查(NIPS),比较NICS结果与NIPS筛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12例流产的患者样本中,流产组织染色体检查与NICS检查为染色体非整倍体者均为3例,NICS筛查的灵敏度为100%;在流产组织染色体检查为整倍体的9例样本中,对应的NICS检出2例为非整倍体,其特异度为77.78%,两种筛查方法的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64。继续妊娠的34例患者样本中,NIPS筛查均未检出13、18、21号染色体为非整倍体胚胎,NICS对这3条染色体的筛查结果与NIPS一致。结论 NICS筛查染色体非整倍体有较好的灵敏度,但假阳性率偏高,需进一步技术优化以提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1例环状X染色体嵌合体Turner综合征的双色荧光原位杂交,1例t(1;2)(q25;q35)染色体平衡易位伴死胎与流产,羊水细胞的荧光原位杂交用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46,XY,t(1q;5q)伴流产1例,红细胞叶酸水平及MTHFR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重复性自然流产的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体外受精失败以及虽已受精,但无卵裂的人卵母细胞与卵裂不规则并有细胞质碎片的胚胎进行染色体研究。发现其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胚胎,同时也发现了多种染色体异常,其中包括多核卵裂球、多倍体、单倍体、嵌合体、非整倍体等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3075例产前诊断标本进行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快速产前诊断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分析荧光定量PCR(QF-PCR)在快速产前诊断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QF-PCR技术对样本进行21、18、13、X及Y染色体非整倍体诊断,并与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QF-PCR均正确检出38例21、18、13、X及Y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假阳性结果;同时亦正确检出1例18-三体嵌合样本,但是漏诊了3例涉及21和性染色体异常的嵌合体。对于体外培养失败的样本,可将QF-PCR作为培养失败的样本一个补充。结论 QF-PCR技术能够在48~72h内快速、准确地诊断21、18、13、X及Y染色体非整倍体,此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常见非整倍体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可弥补核型分析带来的不足,可以最大程度地缓解孕妇及其家人的焦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体外受精失败以及虽已受精,但无卵裂的人卵母细胞与卵裂不规则并有细胞质碎片的胚胎进行染色体研究。发现其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胚胎,同时也发现了多种染色体异常,其中包括多核卵裂球、多倍体、单倍体、嵌合体、非整倍体等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快速检测绒毛染色体拷贝数变化的方法探讨复发性流产查因途径.方法 对60例反复自然流产病例的绒毛样本(孕13周前)分别进行多重DNA拷贝数(CNVplex)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所有样本同时行绒毛培养核型分析验证.结果 48例培养成功的复发性流产病例,染色体异常率为60.42%.其中48例CNVplex检测结果与核型分析相一致:包括20例染色体正常者、23例常染色体三体,3例三倍体和2例45,XO(Turner综合征);而FISH检测结果中与核型分析结果相符的只有38例.对于非嵌合体和非结构异常样本,两种方法与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结果符合率分别为100% (CNVplex)和79.17% (FISH).结论 应用CNVplex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技术可检测绒毛染色体拷贝数及检测5 Mbp以上的重复和缺失异常,利于分析流产病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男性染色体复杂平衡易位(CCRs)携带者的适宜助孕手段。方法 2例男性CCRs携带者通过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重排检测(PGT-SR)助孕,其中1例夫妇同时行携带者筛查。结果 2例CCRs携带者夫妇均获得可移植胚胎并生育健康子代。其中1例患者联合携带者筛查技术,移植1枚非携带型胚胎,确保生育携带正常核型的后代。2例携带者夫妇的胚胎整倍体率为8.82%(3/34)。结论 PGT-SR可有效帮助CCRs携带者筛选可移植胚胎。携带者筛查技术可进一步筛选非携带型整倍体胚胎,阻断亲代染色体异常向子代的传递。  相似文献   

17.
人类染色体数目畸变分为整倍体畸变和非整倍体畸变两种类型。整倍体畸变又分为单倍体和多倍体,其中以三倍体和四倍体较为多见,也是造成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非整倍体畸变又分为单体型,三体型,多体型和嵌合体,其中三体型较为多见,但也有较为严重的畸形,且大多数流产或死亡,形成人类染色体数目畸变的机理较多,其中双雌受精和染色体不分离是造成染色体数目畸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基于Array-CGH技术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 对超雄综合征(XYY综合征)患者胚胎染色体进行分析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行PGD助孕的5例XYY患者及15例染色体易位患者,对两组的女方年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比例、获卵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II)卵子数、优质胚胎数、染色体异常率进行比较.结果 XYY组和染色体易位组在女方年龄、精子浓度、PR、获卵数、MII卵子数、优质胚胎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D检测结果中,两组的染色体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YY组活检21枚胚胎,其中10枚胚胎为常染色体异常,1枚为性染色体异常.非整倍体率为52.38%,常染色体异常为47.62%,性染色异常为4.80%.结论 XYY综合征患者行体外受精时有和男性染色体易位患者类似的胚胎染色体异常率,Array-CGH可同时检测XYY综合征患者全部染色体情况,避免大量异常胚胎植入女方体内,有利于降低子代出生缺陷,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中非整倍体对流产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自然流产绒毛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分析?结果:核型分析成功84例,异常核型48例,其中非整倍体34例;16例无核型的绒毛用MLPA分析,异常8例,非整倍体4例;非整倍体占异常核型的67.9%?结论:染色体发生非整倍体突变是胚胎早期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还是诊断非整倍体的主要方法,应用MLPA方法能对染色体核型分析失败和核型正常的标本作进一步检测 ?  相似文献   

20.
双亲核型畸变性反复流产的胚胎核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亲染色体畸变性反复流产中流产儿的染色体畸变。设计:回顾性对照队列研究。机构:大学医院的三级转诊中心。患者:1108例在孕20周前出现过3-16次流产的患者,其中113例具有染色体畸变,995例无畸变。干预:应用标准G显带技术检测双亲和205例刮宫所得流产儿的核型。主要观察指标:根据双亲核型确定的整倍体和非整倍体流产的发生率。结果:成功获得203例流产儿的核型。在164例双亲无染色体畸变患者的胚胎中,有38例(23.2%)具有染色体畸变。双亲有染色体畸变患者的39例流产儿中,17例具有正常核型,8例具有平衡易位,2例具有与双亲一致的染色体倒位,还有12例(30.8%)核型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74,95%C1I.63-3.39)。该39例流产儿中只有4例的核型具有非平衡易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