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对恩氟烷镇痛、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 12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再分为4小组(n=10):生理盐水组(NS组)、依托咪酯组(E 组)、恩氟烷组(En 组)、恩氟烷和依托咪酯合用组(En+E组).通过甩尾实验、扭体实验和催眠实验分别观察各组的甩尾潜伏期、扭体次数、睡眠潜伏期、睡眠维持时间和入睡率.结果 依托咪酯能延长恩氟烷镇痛小鼠的镇痛时间,减少扭体次数(P<0.01);缩短小鼠的睡眠潜伏期(P<0.05),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P<0.01).结论 依托咪酯可以增强恩氟烷的镇痛、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异氟烷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80只小鼠随机分为避暗试验(n=40)和跳台试验(n=40)两大组,各大组再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为 NS组(生理盐水组)、Pp组(丙泊酚组)、Iso组(异氟烷组)、Pp+Iso组(异氟烷和丙泊酚合用组),观察并比较各组小鼠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 与NS组相比,应用剂量下Pp组和Iso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无明显变化;与NS组、Pp组和Iso组相比,Pp+Iso组的步入潜伏期与跳下潜伏期均缩短(P<0.01或P<0.05),错误次数增多(P<0.01或P<0.05).结论 丙泊酚与异氟烷合用可增强小鼠的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3.
加巴喷丁对七氟烷小鼠镇痛、催眠、遗忘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GBP)对吸入七氟烷(SEV)的小鼠的镇痛、催眠和遗忘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热板法和甩尾法观察GBP对SEV小鼠痛阈(HPPT)的影响,翻正反射实验观察各实验组小鼠睡眠潜伏期、睡眠维持时间和人睡率,避暗和跳台实验观察潜伏期和错误次数.采用翻正反射法时按分层随机分组,分为GBP(G)组、SEV(S)组和GBP+SEV(GS)组,每组10只;采用甩尾法、热板法、避暗和跳台实验时按分层随机分组,分为0.9%氯化钠溶液(NS)组、G组、S组、GS组,每组10只.结果:热板法实验中,GS组给药后15,25 min的HPPT值显著高于NS组、G组及S组(P值均<0.05);甩尾法实验中,GS组给药后10、15 min的HPPT值显著高于G组,5、10、15 min的HPPT值显著高于S组(P值均<0.01).翻正反射法实验中,GS组的睡眠潜伏期较G组显著缩短(P<0.01),睡眠时间较G组及S组显著延长(P值分别<0.05,0.01),人睡率显著高于G组及S组(P值均<0.01).跳台实验中,GS组的跳台潜伏期较G组显著缩短(P<0.05),错误次数较G组显著增多(P<0.01);避暗实验中,GS组的避暗潜伏期较S组显著缩短(P<0.05),错误次数较S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GBP与SEV合用可增强小鼠的镇痛、催眠和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4.
异丙嗪增强羟丁酸钠麻醉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异丙嗪(promethazine,Prom)对羟丁酸钠(sodium oxybate)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90只,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大组(n=30):热板法组、扭体法组、催眠实验组.热板法组和扭体法组再分为异丙嗪组(Prom5组,异丙嗪5 mg·kg-1)、羟丁酸钠组(S50组,羟丁酸钠50 mg·kg-1)、异丙嗪和羟丁酸钠合用组(Prom5 + S50组),每组10只,分别以热板痛阈和15 min内的扭体次数作为指标观察异丙嗪对羟丁酸钠镇痛作用的影响.催眠实验组均分为Prom25组(异丙嗪25 mg·kg-1)、S1组(羟丁酸钠1 g·kg-1)和Prom25 + S1组,每组10只,以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为指标观察异丙嗪对羟丁酸钠催眠作用的影响.结果 在热板实验及扭体实验中,与单用药组相比,合用药组热板痛阈提高(P<0.05或P<0.01),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在催眠实验中,合用药组的睡眠潜伏期缩短而睡眠时间延长(P<0.01).结论 异丙嗪与羟丁酸钠合用可产生镇痛和催眠作用,既增强了后者的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丙嗪和恩氟烷合用对小鼠的镇痛和催眠效应.方法72只小鼠随机分为3批,每批24只,分别用于热板实验、扭体实验和催眠实验.每批小鼠再随机分为4组(每组n=6):生理盐水组(NS组)、异丙嗪组(P组)、恩氟烷组(E组)及异丙嗪恩氟烷合用组(PE组).通过热板实验和扭体实验分别观察各组小鼠的热板痛阈(HPPT)、扭体潜伏期和扭体次数(WT);通过催眠实验观察各组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ST).结果热板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小鼠基础HPPT差异无显著性,异丙嗪和恩氟烷单独给药后HPPT与基础HPPT相比无显著变化,而二者合用后各时间点HPPT均升高(P<0.01);在同一时间点与NS组比较,异丙嗪和恩氟烷单独给药不能显著改变小鼠的HPPT;而二者合用后,与NS组、P组、E组比较HPPT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扭体实验结果表明:异丙嗪单独应用既不能延长扭体潜伏期,也不能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恩氟烷单独应用仅能够延长扭体潜伏期(P<0.01)而不能减少扭体次数;二者合用后,与NS组、P组、E组比较小鼠的扭体潜伏期延长和扭体次数减少(P<0.01).催眠实验结果显示:异丙嗪和恩氟烷单独使用无小鼠入睡,而二者合用后小鼠全部入睡.结论异丙嗪和恩氟烷联合用药可产生协同的镇痛和催眠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gabapentin,GBP)对异氟烷(isoflurane,Iso)镇痛和遗忘作用的影响.方法 160只小鼠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为镇痛组(热板法和甩尾法)和学习记忆组(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2组,每种实验方法组又分为4个亚组:生理盐水组(NS组,生理盐水灌胃,2 h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GBP组(G组,GBP 25 mg·kg-1灌胃,2 h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ISO组(I组,生理盐水灌胃,2 h后腹腔注射异氟烷)、GBP+ISO组(GI组,GBP 25 mg·kg-1灌胃,2 h后腹腔注射异氟烷)组,每组10只.热板法和甩尾法观察各组小鼠痛阈值差异,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观察各组小鼠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差异.结果 在热板实验和甩尾实验中,与I组相比,GI组热板痛阈(pain threshold in hot-plate test,HPPT)或甩尾潜伏期(tail-flick latency,TFL)延长(P<0.05或P<0.01);在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中,GBP+ISO组较NS组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P<0.05或P<0.01),但较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巴喷丁可增强异氟烷的镇痛作用,但25 mg·kg-1加巴喷丁灌胃对异氟烷遗忘作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七氟醚(svoflurance,Sev)与氯胺酮(ketamine,KT)合用对小鼠的镇痛、催眠作用。方法120只小鼠随机分为3大组(n=40),每大组再随机分为4小组(n=10):生理盐水组(NS组)、七氟醚组(Sev组)、氯胺酮组(KT组)、七氟醚和氯胺酮合用组(Sev+KT组)。通过热板法和扭体法、催眠实验观察小鼠给药后的热板痛阈值(pain threshold in hot-plate test,HPPT)和扭体次数(writhing times,WT)、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sleeping time,ST)的变化。结果七氟醚与氯胺酮合用能增大HPPT,减少WT,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ST。结论七氟醚与氯胺酮合用对小鼠能产生协同镇痛及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丙泊酚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S组)、丙泊酚组(P组)和川芎嗪+丙泊酚组(LP组),每组10只.用避暗实验(step-through test)分别观察24 h后记录小鼠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 与NS组相比,P组潜伏期缩短(P<0.05),错误次数增加(P<0.05);与P组相比,LP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1),潜伏期有增长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川芎嗪改善丙泊酚所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清醒动物研究洛非西定与氯胺酮的相互作用,为建立洛非西定与氯胺酮复合麻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分氯胺酮组、洛非西定组、洛非西定与氯胺酮合用组。应用催醒实验,记录、比较各组小鼠的翻正反射消失率、睡眠时间;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洛非西定对氯胺酮镇痛小鼠热板法痛阈(painthresholdinhot-platetest,HPPT)和扭体次数的影响。结果洛非西定可增大阈下剂量氯胺酮小鼠入睡率(P<0.05),延长睡眠时间(P<0.01),减少躁动,增大HPPT,减少扭体次数(P<0.05)。结论洛非西定可增强氯胺酮的镇痛、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10.
鞘内注射育亨宾拮抗氯胺酮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α2受体阻断剂育亨宾在脊髓水平对氯胺酮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按照甩尾法组和扭体法分为两大组,每大组再分为6小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组(NS组)、氯胺酮组(Ket组)、15 μg育亨宾组(Yoh15组)、5 μg 育亨宾组(Yoh5组)、氯胺酮与15 μg 育亨宾合用组和氯胺酮与5 μg 育亨宾合用组(Ket+Yoh15组、Ket+ Yoh5组).用甩尾法和扭体法观察鞘内注射不同浓度的育亨宾对氯胺酮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 皮下注射氯胺酮产生明显镇痛作用(P<0.01);单独鞘内注射以上两个剂量的育亨宾对小鼠的甩尾痛阈和扭体次数无明显影响(P>0.05);两种方法中,鞘内注射15 μg 的育亨宾可显著减弱氯胺酮的镇痛作用(P<0.01);注射5 μg 的育亨宾虽对氯胺酮镇痛小鼠甩尾痛阈无明显影响(P>0.05),却使氯胺酮镇痛小鼠的扭体次数增加(P<0.05).结论 氯胺酮镇痛作用和脊髓去甲肾上腺素α2受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小剂量的咪达唑仑与氯胺酮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将经跳台实验和避暗实验剔除后的80只小鼠均分为2大组(n=40).每大组小鼠再按照随机分层区组设计分为4组(n=10):生理盐水组(NS组)、咪达唑仑组(M组)、氯胺酮组(K组)、咪达唑仑 氯胺酮组(MK组).给药后以跳台实验和避暗实验训练小鼠,24 h后用以上2法测定各组小鼠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 M组或K组的潜伏期及错误次数与NS组无差异(P>0.05),MK组与NS组相比其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而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0.01);MK组的潜伏期较M组或K组缩短(P<0.05),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0.01).结论 小剂量的咪达唑仑或氯胺酮1次单用不损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但2药小剂量合用明显损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穴或风府穴对丙泊酚所致小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按照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为6组(n=6):脂肪乳组(A组),丙泊酚组(B组),脂肪乳+针刺百会穴组(C组),丙泊酚+针刺百会穴组(D组),脂肪乳+针刺风府穴组(E组),丙泊酚+针刺风府穴组(F组).用跳台实验和避暗实验分别测定给药后24 h的错误次数和潜伏期.结果 在跳台实验中,与B组比较,D组错误次数减少、潜伏期延长(P<0.05),F组错误次数减少(P<0.05).在避暗实验中,与B组比较,D组错误次数减少、潜伏期延长(P<0.05),F组错误次数减少(P<0.05).结论 针刺百会穴或风府穴能改善丙泊酚所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3.
鞘内注射育亨宾对异氟烷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育亨宾(Yohimbin,Y)对异氟烷(Isoflurane,Iso)镇痛作用的影响,探讨脊髓α2受体与异氟烷镇痛作用的关系.方法 腹腔注射异氟烷建立镇痛模型,用甩尾法和扭体法观察鞘内注射α2受体阻断药育亨宾对异氟烷镇痛小鼠甩尾潜伏期(tail-flick latency, TFL)和扭体次数的影响.结果 单独腹腔注射异氟烷 0.3 ml/kg可产生明显镇痛作用(P<0.01);单独鞘内注射 5 μg或15 μg的育亨宾对清醒小鼠TFL和扭体次数均无明显影响(P>0.05);2药合用组可缩短异氟烷镇痛小鼠的TFL(P<0.01),但对异氟烷镇痛小鼠的扭体次数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异氟烷对热刺激的镇痛作用与脊髓α2受体有关,而对化学性刺激的镇痛作用与脊髓α2受体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多次腹腔注射丙泊酚(propofol,P)对小鼠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90只,分为镇静和记忆两实验大组,每实验大组再分为3组(n=15):N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另两组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10 mg/kg(P10组)、15 mg/kg(P15组).用自主活动仪检测每组小鼠第1、2、3天第2次给药15 min后5 min内的自主活动次数,用跳台仪观察小鼠最后1次给药后24、48、72 h的跳台潜伏期(step-down latency)和错误次数(error times).结果 镇静实验结果显示,在第1、2、3天,P10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15组活动减少(P<0.01或P<0.05);每组第1、2、3天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实验结果显示:在24 h以及48 h,P10组、P15组与NS组相比跳台潜伏期缩短(P<0.01或P<0.05)、错误次数增多(P< 0.05);72 h时,3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对丙泊酚产生的遗忘作用敏感性高于其产生的镇静作用;多次应用丙泊酚会产生遗忘作用,但不会持续到48 h.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氯胺酮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8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成跳台实验与避暗实验两大组(n=40),每大组再分为4小组(n=10):生理盐水组(NS组)、丙泊酚组(P组)、氯胺酮组(K组)、丙泊酚+氯胺酮组(PK组)。用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分别观察小鼠潜伏期和错误次数,评估合用药物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与NS组相比,P组或K组的潜伏期及错误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PK组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加(避暗法P〈0.01,跳台法P〈0.05);与单用药组比较,PK组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P〈0.01或P〈0.05)。结论丙泊酚与氯胺酮合用可使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两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地西泮(diazepam)与氯胺酮(ketamine)合用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n=10):生理盐水组、地西泮组、氯胺酮组、地西泮+氯胺酮组,用甩尾法观察地西泮对氯胺酮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 地西泮能够显著缩短小鼠的甩尾潜伏期(tail flick latency,TFL)(P<0.01),氯胺酮能够延长小鼠的甩尾潜伏期(P<0.05),与地西泮组相比,地西泮+氯胺酮组甩尾潜伏期延长(P<0.05);而与氯胺酮组相比,地西泮+氯胺酮组的甩尾潜伏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西泮能够使小鼠痛阈降低,氯胺酮能够起到镇痛作用,地西泮可以拮抗氯胺酮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丙泊酚和芬太尼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丙泊酚与芬太尼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小鼠分为3组:丙泊酚组(P组)、芬太尼组(F组)和丙泊酚+芬太尼组(PF组),每组10只.用避暗实验(step-through test)分别观察丙泊酚、芬太尼单用或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 PF组用药后第1天潜伏期短于P组和F组(P<0.01),错误次数多于P组(P<0.01)和F组(P<0.05);用药后第2、3、4天,各组错误次数、潜伏期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芬太尼和丙泊酚合用抑制小鼠学习记忆呈协同作用,但不会造成持久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8.
丙泊酚的遗忘作用及其与γ-氨基丁酸A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与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的关系。方法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将小鼠分成5组(n=10):脂肪乳10ml·kg-1组(Ⅰ组),丙泊酚25mg·kg-1 生理盐水10ml·kg-1组(P25 NS组),丙泊酚25mg·kg-1 一叶秋碱1mg·kg-1组(P25 Se1组),丙泊酚25mg·kg-1 一叶秋碱2mg·kg-1组(P25 Se2组),丙泊酚25mg·kg-1 一叶秋碱4mg·kg-1组(P25 Se4组)。用避暗实验、跳台实验测定给药后24h小鼠的潜伏期及错误次数。结果与P25 NS组相比,P25 Se1组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与之相似(P>0·05),P25 Se2组与P25 Se4组潜伏期延长(P<0.01),错误次数减少(P<0.01),似呈剂量依赖性,但不能恢复至Ⅰ组水平(P<0.01)。结论GABAA受体部分介导了丙泊酚的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19.
NCS-382对异氟烷催眠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NCS-382(γ-羟基丁酸受体阻断剂)对异氟烷(Iso)催眠、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催醒实验中,建立小鼠Ios催眠模型,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NCS-382组,观察侧脑室注射NCS-382对小鼠睡眠时间(ST)的影响;热板、扭体实验中,分清醒组和Iso镇痛组,每组再分为对照亚组和不同浓度NCS-382亚组,观察鞘内注射NCS-382对小鼠热板法痛阈(HTTP)和扭体次数的影响.结果 催醒实验中,侧脑室注射115、23、4.6、2.3、1.15 μg NCS-382能够缩短异氟烷催眠小鼠的ST(P值均<0.01),0.92、0.184、0.036 8 μgNCS-382对异氟烷催眠小鼠的ST影响不大;热板、扭体实验中,115、4.6、0.184μg NCS-382对清醒小鼠和异氟烷镇痛小鼠的HTTP、扭体次数均无明显影响(P值均>0.05).结论 γ-羟基丁酸受体可能是Iso催眠作用的靶位之一,而非镇痛作用的主要靶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异丙嗪对丙泊酚镇痛效应的影响,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实验小鼠80只随机分为2组(n=40),分别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异丙嗪和丙泊酚镇痛小鼠热板法痛阈(HPPT)和扭体次数的改变。结果与其他各组相比,异丙嗪+丙泊酚组的痛阈提高(P〈0.05),扭体次数减少(P〈0.01)。结论异丙嗪和丙泊酚合用能够对小鼠产生协同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