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取某运动器材厂208名工人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和职业健康体检,并进行指端振动觉阈值(VPT)检测,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指端VPT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接振组(92人)手指麻木、刺痛、白指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116人)(P<0.05),食指低频、高频VPT随接振工龄的增长呈递增趋势。接振工龄、手指麻木、手指刺痛对食指低频及小指低频、高频VPT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接振工龄、手指刺痛对食指高频VPT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  相似文献   

2.
手臂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HAVD)是指长期从事手传振动(hand-transmitted vibration,HTV)工作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障碍、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可伴有手臂骨关节-肌肉损伤的全身性疾病。关于职业性HAVD的诊断和防治等方面尚存在发病机制不够明确、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等难题。目前,不少国家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多推荐指端收缩压(finger systolic blood pressure,FSBP)作为辅助诊断指标。本文拟就FSBP在HAVD诊断中的应用及其特点进行综述,为今后我国HAVD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温度觉阈值(thermotactile perception threshold,TPT)被推荐用于评估手传递振动(hand-transmitted vibration,HTV)所致的小感觉神经功能的变化,我国早已将指端TPT测试列为HTV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选检项目之一。研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温度觉损伤与振动接触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本文主要针对TPT在手臂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HAVD)所致神经损伤方面的检测特点和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选择60名健康成年男性作为对照组,30名接触手传振动(HTV)的男性工人作为接振组,进行职业健康特征以及指端收缩压(FSBP)采集,计算健康人群的医学参考值范围;比较10℃以及15℃下对照组FSBP指数(%FSBP)的差异,并分别绘制两种温度下除大拇指外四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FSBP诊断手臂振动病(HAVD)的价值。结果显示,食指至小指的%FSBP医学参考值上限10℃时分别为99.08%、102.46%、107.83%、105.49%,15℃时分别为130.71%、145.29%、137.34%、136.89%;10℃时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0.880、0.755(P<0.05),10℃时小指以及15℃时四指的AUC均P>0.05。提示%FSBP检测在HAVD及其他振动性血管损伤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首选指标可以定为10℃时的中指%FSBP,异常判定值可设为79.88%。  相似文献   

5.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VD)指作业工人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职业性疾患,主要包括手臂部的循环、神经及骨骼肌功能的损伤。目前,振动对骨骼肌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振动性骨骼肌损伤(VSMI)发病机制是防治职业性HAVD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VSMI的病理改变、电生理研究、发生机制、临床诊断与防治以及研究方向等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手臂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HAVD)是公认的职业病之一。近年来,HAVD在我国南方地区金属制造业等行业高发,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劳动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拟从HAVD的发现、分布特点、临床症状、诊断、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手传振动(HTV)作业工人指端温度觉阈值(TPT)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诊断手臂振动病(HAVD)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运动器材公司187名工人开展横断面研究,其中接振组69人、对照组118人。采用HVLab温度觉测试仪进行测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指端TPT的影响因素。结果 接振组工人主力手食指与小指的热觉阈值水平[(46.4±5.7)℃、(45.8±5.6)℃]均高于对照组[(43.4±4.7)℃、(43.7±4.2)℃](P<0.05),且中性区范围[(22.8±8.9)℃、(24.7±9.3)℃]均大于对照组[(18.3±7.6)℃、(21.2±7.8)℃](P<0.05);接振组主力手食指冷觉阈值[M(P25,P75)]24.3(21.0,27.5)℃低于对照组[26.2(22.7,28.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身高和手指麻木为主力手食指热觉阈值和中性区的影响因素(P<0.05),手指麻木为主力手冷觉阈值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对主力手小指温度觉阈值和中性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 长期暴露于HTV会导致接振工人指端TPT变化,且接振工龄、年龄和手指麻木是TPT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使用丹麦BK振动测量仪器,对60名健康人和97名局部振动病患者的中指指端振动觉阈值进行了测试。振动刺激频率为8、16、31.5、63、125、250、500、1000Hz。结果表明,正常人振动觉阈值与性别和手别无关。在8~250Hz范围内,正常人的振动觉阈值曲线比较平坦。在125Hz处,正常人振动觉最敏感,振动病患者振动觉阈值明显降低。振动觉阈值测定对手臂振动病具有早期诊断意义。推荐右手中指振动觉阈值正常值上限作为局部振动病的一个早期辅助性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VD)临床特点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8月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50例HAVD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治疗前,手麻、手痛、双手痛觉、振动觉减弱、异常神经一肌电图(ENMG)以及异常冷水复温试验(CWLT)例数分别为50,38,49,30,50和47例。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上述指标消失或好转例数分别为48,36,34,17,48和40例,总体治疗有效率达96.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过程中经加强中药熏洗的安全护理、穴位注射治疗观察和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仅5例出现穴位注射疼痛,高压氧治疗时有1例耳痛和1例耳鸣,经对症处理症状消失。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AVD有一定疗效,做好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V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8月经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的32例HAVD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后,32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冷水复温试验(CWLT)、神经-肌电图(ENMG)均比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总体治疗有效率达100.0%.手麻、手痛和双手痛觉、触觉、振动觉减弱得到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100.0%、61.3%、54.8%、53.3%,CWLT和ENMG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8%、100.0%.手麻、手痛和CWLT、ENMG的治愈率分别为46.9%、50.0%、48.3%、78.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HAVD有一定疗效且较为安全.对于HAVD患者,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