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分析2009~2010年广州地区儿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状况。方法 以呼吸道合胞病毒的N基因序列为参考,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建立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2009~2010年两年本院门诊或住院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21458份咽拭子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 (1)实时荧光PCR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无交叉反应。(2)2009年的10477例临床标本中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全年的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为7.25%,流行高峰在3月份,感染率为20.04%;2010年检测的10981例临床标本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为9.73%,有两个流行高峰,一个在2月,感染率为29.56%,另一个高峰在12月份,感染率达到22.2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特异、敏感的特点,适用于临床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检测。2009~2010年呼吸道合胞病毒依然是广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1982年1~5月间37例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并与同期43例支气管肺炎的结果对照.对部分病例我们进行了呼吸道合胞病毒分离的尝试,使呼吸道合胞病毒在重庆地区首次分离成功,分离阳性率为16.7%,血清学证实本地区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与肺炎的病毒是一致的,主要是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但以腺病毒щ型占首位.  相似文献   

3.
顾艳红  刘兰吉  孙利  苏颖  徐朝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079-4082,4085
目的了解秦皇岛地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夏季和冬季病毒病原学的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6—8月和2010年11月—2011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69例和152例,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321份咽拭子样本的腺病毒A/B/C/D,冠状病毒229E/NL63,1、2、3型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OC43/HKU1,鼻病毒A/B/C,甲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A、B,博卡病毒1/2/3/4,乙型流感病毒,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4型,肠道病毒共15种呼吸道病毒。结果共检测标本321份,阳性208份,检出率为64.8%。其中检出单一病毒185例:肠道病毒55例,流感病毒41例,呼吸道合胞病毒32例,腺病毒24例,鼻病毒17例,间质肺病毒6例,冠状病毒6例,博卡病毒4例。同时检出两种病毒23例:呼吸道合胞病毒与流感病毒7例,肠道病毒与腺病毒3例,腺病毒与流感病毒3例,腺病毒与呼吸道合胞病毒3例,肠道病毒与鼻病毒2例,肠道病毒与呼吸道合胞病毒1例,肠道病毒与博卡病毒1例,流感病毒与冠状病毒1例,腺病毒与鼻病毒1例,腺病毒与间质肺病毒1例。夏季检出病毒主要为肠道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冬季检出病毒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间质肺病毒、博卡病毒等均为散发。肠道病毒夏季检出率为25.7%(49/191),冬季为3.6%(64/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46,P=0.000);流感病毒夏季检出率为7.3%(14/191),冬季为16.0%(27/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2,P=0.010);呼吸道合胞病毒夏季未检测出,冬季检出率为18.9%(32/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94,P=0.000);腺病毒夏季检出率为7.3%(14/191),冬季为5.9%(64/1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8,P=0.592)。0~岁组病毒检出率为77.8%,1~岁组病毒检出率为91.8%,3~岁组病毒检出率为63.7%,6~14岁组病毒检出率为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65,P=0.002)。结论肠道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为秦皇岛地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夏季与冬季病原菌不同:夏季为肠道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冬季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夏季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易出现病毒感染,冬季婴幼儿病毒感染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快速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的方法。方法 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对114例临床诊断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牧标本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的检测。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阳性者22例,阳性率19.3%。结论认为该检测方法快速简便,特异性高,敏感性好,适合临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剑鸿 《中外医疗》2013,(22):15-16
目的研究分析直接免疫荧光法用于多种呼吸道病毒抗原的快速检测。方法该院接诊呼吸道感染患者230例,将其分为成人组(105例)和儿童组(125例),均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法对7种病毒抗原进行检测,其中包括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1、副流感病毒2、副流感病毒3、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结果 230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检出呈阳性85例,检出率为37.0%,其中最高为呼吸道合胞病毒50例(21.7%),其次为流感病毒A(16例,6.9%)、流感病毒B(14例、6.0%)。呼吸道病毒的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其中儿童组检出阳性55例,阳性率为44.0%,明显高于成人组(30例,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的最高检出率均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分别为27.2%和15.2%。结论呼吸道感染与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1、副流感病毒2、副流感病毒3、合胞病毒、腺病毒等7种病毒密切相关,直接免疫荧光法可对其进行快速检测,并且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易于标准化,能满足实验室对病毒检测要求,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类型及病原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东莞市塘厦医院收治的400例呼吸道感染学龄前儿童,采用多重逆转录PCR法检测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分析结果。结果4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123例,支气管哮喘89例,上呼吸道感染147例,其他疾病41例。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80.25%,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及柯萨奇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6.25%、19.00%、20.50%、14.75%及9.75%。结论学龄前儿童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病类型主要为肺炎、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率较高,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及柯萨奇病毒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孟鲁司特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90例,并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对患者通过孟鲁司特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以总结临床上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临床方法与效果。结果:经过我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90例患儿中有其中显效60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总体的有效率为97.78%。在经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在治疗方法上使用孟鲁司特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学,国内外均有报道,均认为引起本病的病毒,最常见者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少数病例亦可由腺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及流感病毒引起。国外自1961年起即陆续报道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大多系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国内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自1974年冬至1976年春对北京地区毛细支气管炎80例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了病毒分离工作,结果分离出合胞病毒12株,其中10例取了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在体外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方法观察不同浓度重组人干扰素α-2b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对Hela细胞产生细胞病变(CPE)的作用,并与利巴韦林比较。结果实验表明重组人干扰素α-2b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最低有效浓度为25IU/ml。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具有明显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清肺祛瘀汤与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治疗效果的差异,观察联合应用两者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107例,随机分为联合应用组与清肺祛瘀汤组、利巴韦林组,比较三组疗效。结果清肺祛瘀汤组发热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积分改善均比利巴韦林组效果好,但利巴韦林组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转阴时间优于清肺祛瘀汤治疗组。联合应用组疗效优于清肺祛瘀汤组和利巴韦林组。结论利巴韦林与清肺祛瘀汤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都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单独使用的效果不及联合应用,因此联合应用两者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方法 。  相似文献   

11.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病毒病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明光  王晓刚 《四川医学》1998,19(5):410-411
采用ELISA法对99例急尾毛细支气管炎住院儿童进行鼻咽分泌物中病毒抗原检测分析,结果鼻咽分泌物中病毒抗原阳性共65例,检出率为65.7%,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要抗原,共48例,其次是腺病毒3.7型16例和副流感病毒1.3型12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具有明显年龄和季节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腺病毒肺炎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以及正常婴幼儿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5月期间住院的45例腺病毒肺炎患儿、4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以及40例正常婴幼儿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对象外周血中CD3、CD4、CD8百分比、CD4/CD8并进行分析。结果腺病毒肺炎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组患儿均较正常对照组CD3、CD4水平降低,CD8水平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组患儿CD3、CD4水平较腺病毒肺炎组降低,CD8水平较腺病毒肺炎组升高,CD4/CD8比值较腺病毒肺炎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病毒肺炎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体内可能均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毛细支气管炎合并腹泻的影响因素及主要护理方式。方法入选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合并腹泻的患者136例,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合并腹泻的主要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特应性、非母乳喂养、治疗时应用激素、住院大于7天、外周血粒细胞减少均为可能影响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合并腹泻的单因素,但符合多因素Logistic分析的只有特应性、治疗时应用激素、外周血粒细胞减少、非母乳喂养。结论特应性、治疗时应用激素、外周血粒细胞减少、非母乳喂养为影响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合并腹泻的主要因素,故治疗时应采取防患措施,避免其影响患者出现合并腹泻现象。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5年2月期间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78例,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结果有14例患者(14/78,17.9%)检测到呼吸道合胞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其中有5例(5/14,35.7%)同时培养出致病细菌。不同年龄段患者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呼吸道舍胞病毒是诱发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5.
呼吸道合胞病毒(下称RSV)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尤其在下呼吸道感染占更重要地位。本病患儿年龄幼小,多有喘憋,病情较重。为了解其疾病恢复后对肺部及全身的影响,我们对7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进行定期随访观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合胞病毒)是婴幼儿急性呼吸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国外早已明确。国内自1978年北京报道以后,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地也相继证实。文献报道合胞病毒感染严格局限于寒冷季节(冬春)多发。本文就我院儿科病毒室1981~1982年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102例咽洗液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和临床所见等作一初步分析,以了解南宁地区合胞病毒感染的梗概。资料、方法与结果①选择3岁以内患  相似文献   

17.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致病原[1] 。由其所致支气管炎在婴幼儿中常见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应用干扰素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支气管炎 5 0例 ,收效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 10 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支气管炎住院患儿 ,随机分为 2组 ,观察组 5 0例 ,男 36例 ,女 14例。对照组5 0例 ,男 2 9例 ,女 2 1例。全部病例年龄 2个月~ 3岁 ,其中 2~ (个月 ) 37例 ,6个月~ (岁 ) 35例 ,1~ 3(岁 ) 2 8例。病程 7~ 14d ,呼吸道合胞病毒支气管炎诊…  相似文献   

18.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所致肺炎对小儿健康危害很大。临床治疗比较棘手。我们对3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进行了氧气驱动爱喘乐加博利康尼气雾吸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金银花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金银花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效果和强度.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抑制实验,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观察金银花在人宫颈癌传代细胞(Hela)中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3型的抑制作用,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结果 金银花对Hela细胞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5 mg/ml,最大无毒浓度(TC0)为3.6 mg/ml;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其半数抑制率(IC50)为0.16 mg/ml,TI为31.2;在吸附阶段也有作用,其IC50为0.48 mg/ml,TI为10.5;同时金银花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生物合成作用,其IC50为1.0 mg/ml,,11为5;金银花不能阻止呼吸道合胞病毒侵入细胞.结论 金银花在体外主要通过直接灭活、阻止病毒吸附和抑制生物合成3种方式发挥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冬春季节兰州地区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老年患者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状况。方法 2003年11月1日至2004年4月30日,对兰州地区3所三甲医院呼吸科年龄65岁或以上的318例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通过间接醇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法)检测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318例患者中有32例(32/318,10.1%)检测出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阳性。32例病毒检测阳性患者中有6例(6/32,18.8%)同时培养出致病细菌。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兰州地区冬春季节引起老年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部分患者同时合并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