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 α2b)单用及联合应用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67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干扰素组。联合组3 3例,采用IFN α2b和胸腺肽联合治疗;干扰素组3 4例,单用IFN α2b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联合组与干扰素组在治疗结束和停药3个月时血清谷丙氨酸转移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 .0 1) ;停药后6个月HBeAg/抗 HBe转换率分别为45 .45 %和2 0 .5 9% (P <0 .0 5 ) ,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3 .64 %和3 8.2 4% (P <0 .0 5 )。86.5 7%的患者注射IFN α2b后出现短暂发热等流感样症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不同。结论 IFN α2b单独或联合胸腺肽治疗CHB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联合治疗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γ对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干扰素(IFN)γ直接抑制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子的作用及其与IFN α联合用药的疗效,并对可能介导IFN γ抗HCV作用的干扰素刺激基因(ISG)的表达水平进行探讨。方法建立HCV复制子细胞模型,用IFN γ或IFN γ联合IFN α处理HCV复制子细胞,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HCV 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HCV非结构蛋白5A(NS5A)。结果IFN γ对HCV RNA的复制及NS5A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10U/ml IFN γ可使HCV RNA较对照组减少36%,25U/ml减少80%;IFN γ对HCV RNA及NS5A蛋白的抑制作用与其剂量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用IFN γ预处理的细胞对IFN α抗HCV的作用更敏感,且细胞内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干扰素刺激基因因子3 γ(ISGF3 γ)和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呈明显的诱导性表达。结论IFN γ能有效抑制HCV RNA的复制,并与IFN α有协同抗HCV的作用。IRF-1、ISGF3 γ和2’5’-OAS可能参与介导IFN γ抗HCV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干扰素α启动子DNA结合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干扰素α(IFN α)启动子DNA结合蛋白,探讨IFN α基因表达调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IFN α启动子的聚合酶链反应产物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5轮“吸附-洗脱-扩增”过程,经噬斑的PCR扩增后,构建克隆载体,最后对所筛选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搜索。结果噬菌体经富集后,随机挑选40个克隆,成功构建了克隆载体,序列测定后经过同源性搜索,确定了和IFN α启动子结合的肝细胞蛋白,筛选到17种与IFN α启动子具有结合作用的蛋白。结论多种具有不同生理、生化功能的蛋白与IFN α启动子具有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献已有报道部分纯化的α-干扰素(α-interfe-ron,IFNα)治疗毛细胞白血病有效。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高度纯化的α-干扰素,即重组α-干扰素(re-combinant IFNα,rIFNαA)是否对毛细胞白血病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 ( interferon,IFN)。干扰素分 型干扰素和 型干扰素 , 型干扰素有 IFN- α、IFN- β和 Tau干扰素。IFN- α主要由白细胞合成 ,还有 B细胞、巨噬细胞、裸淋巴细胞等。IFN- β由多种体细胞合成 ,如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等。Tau干扰素与 α-、β-干扰素具有同样功效。 型干扰素的 IFN- γ是由与巨噬细胞提呈的特异性抗原或有丝分裂原相接触的致敏 T淋巴细胞产生的。1 干扰素 -︽( interferon- gamma)的来源在支气管哮喘病人血清中 IFN-γ的水平是由 T淋巴辅助细胞如 CD4 +、CD8+、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  相似文献   

6.
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后复发患者的干扰素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治疗后复发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IFN再治疗的应答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2a与重组人干扰素(CIFN)α-2a治疗中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开放、多中心对照研究中的6O例干扰素治疗后复发患者的再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PEG-IFN α-2a组35例和CIFN α-2a组25例,以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HCV RNA载量、基因型、药物种类对IFN疗效的影响。结果 60例复发患者用IFN再治疗后,55.00%取得治疗结束时的病毒学应答(ETVR),35.00%取得SVR;其中PEG-IFN α-2a组74.29%取得ETVR,显著高于CIFN α-2a组(28.00%),P<0.01; PEG-IFN α-2a组45.71%取得SVR,高于CIFN α-2a组(20.00%), P>0.05;病毒载量高、低组间的ETVR、SV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HCV基因1型感染患者,PEG- IFN α-2a的ETVR(75.00%)和SVR(45.83%)均显著高于CIFN α-2a组(分别为22.22%和11.11%), P相似文献   

7.
干扰素对各种病毒性肝炎及相关肝病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是疾病复发以及长期应用的失效构成了干扰素治疗的最大缺陷。干扰素抗性具有多种机制,如干扰素α/β(interferon α/β,IFNα/β)受体表达的下降、抗干扰素抗体的产生、病毒蛋白的干扰等。在肝炎和肝癌患者肝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安络化纤丸联合干扰素(interferon,IFN)α-1b(运德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将129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安络化纤丸组(AL组)40例、IFN α-1b组(IFN组)43例和安络化纤丸联合IFN α-1b组(AL+IFN组)46例.3组患者在治疗0、24、48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对抗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实际工作中 ,广大临床医师对于治疗对象的选择 ,最佳药物治疗的应用 ,特殊病人的处理 ,疗效的监测和评估 ,以及对不良反应的认识和处理等方面 ,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 ,以达到最优化的治疗。1986年Hoofnagle等首先报道用α干扰素 (IFN α)治疗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 ) ,取得初步疗效后 ,随后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了IFN α对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以后证明 ,12个月较长疗程的效果优于 6个月的较短疗程 ,其持续病毒应答率 (SVR)提高 1倍左右 ,达 13%~ 2 0 %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 ,干扰素加利巴韦林的联合疗法 ,又将疗效提高近 2倍。随着聚乙二醇化α干扰素 (PEG IFN α)的问世 ,与利巴韦林的合用 ,疗效又进一步得到提高(见图 1)。当前在国际上已公认PEG IFN与利巴韦林的联合疗法为最优的选策 ,普通干扰素已完成历史使命 ,将在病毒性肝炎治疗的舞台上逐渐隐退。新的抗HCV药物正在积极研究和开发中 ,预计到 2 0 10年 ,丙型肝炎的治疗又会登上新的台阶。  一、从常规干扰素发展到...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用Abbot试剂盒检测干扰素(IFN)α-2b、IFN α-2a、IFNα-1b对HepG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的抑制率,用RT-PCR、Westem blot以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基因应答水平上信号传导分子STAT1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比较信号传导分子的表达水平与1 FN α对HBsAg和HBeAg抑制率的关系,以探讨用信号分子STAT1作为一种新的抗病毒评价标准的可能性.同时通过不同试验方法的比较,以寻求一种更好的评价IFN α抗病毒活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疗效影响因素.方法以干扰素(interferon,IFN) α为基础抗病毒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流行病学资料、基线的相关化验指标、抗病毒治疗方案及经过.分析抗病毒治疗后获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8例经IFN 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入选,9例获得了SVR,占32.1%.SVR组和非持续病毒学应答(non-SVR,N-SVR)组基线性别比例、年龄、感染时限、HCV RNA、转氨酶、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HGB、PLT和Child-Pugh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 α患者的SVR率高于普通IFN α(P =0.003),但去除中途脱落的患者后2组SVR率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 =0.308).依从性好的患者SVR率显著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P =0.004).普通IFN α治疗的患者终止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Peg-IFN α(P =0.009),Child-Pugh评分高的患者终止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Child-Pugh评分低的患者(P=0.034).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SVR率较低,主要与其依从性差有关,而依从性与干扰素类型和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融合基因IFN α1b/CSPⅡ的原核表达载体并予以表达。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人基因组DNA中扩增出IFN α1b基因 ,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GEX 4T 1,构建原核表达载体 pGEX 4T 1/IFN α1b。利用PCR法从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环子孢子蛋白Ⅱ区 (CSPⅡ )基因 ,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GEX 4T 1,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1/CSPⅡ 。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EcoRⅠ将IFN α1b从原核重组质粒 pGEX 4T 1/IFN α1b中切下 ,克隆入经相同酶切的原核重组质粒pGEX 4T 1/CSPⅡ 中 ,构建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 pGEX 4T 1/IFN α1b/CSPⅡ。融合基因IFN α1b/CSPⅡ经异丙基 β D硫代半乳糖苷 (IPTG )诱导 ,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初步表达。结果 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 pGEX 4T 1/IFN α1b、pGEX 4T 1/CSPⅡ和 pGEX 4T 1/IFN α1b/CSPⅡ经PCR和酶切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证实融合基因IFN α1b/CSPⅡ拼接成功并正确地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出融合蛋白IFN α1b/CSPⅡ ,该融合蛋白经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分析与理论预测值相符。经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blotting)鉴定具有免疫原性。 结论 构建了融合基因IFN α1b/CSPⅡ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了。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40年代已发现病毒感染有被干扰的现象,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报道在鸡胚尿囊膜上有干扰素(IFN)存在,引起广泛注意。以后Isaacs等发现IFN不仅有抗病毒作用,而且对细胞内细菌或立克次体感染也有效。近50年来对IFN研究不断发展,特别1979年后用层析手段获得纯品后,相继获得不同类型IFN的cDNA,采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大量IFN纯品,以供实验及临床研究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李亚力 《山东医药》2007,47(20):106-106
2004年6月~2007年1月,我们应用α—1b干扰素(IFN α—1b)联合国产胸腺肽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慢活肝)患者5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将炭疽杆菌Sterne株芽孢液注入小鼠腹部皮下引起水肿,收集水肿渗出液,经硫酸铵分段盐析、离子交换纤维素层析、葡聚糖凝胶-G6200层析,可将水肿因子纯化131~178倍;经硫酸铵分段盐析、离子交换纤维素层析、高效液相层析,可纯化269倍。其中纯化178倍及269倍的EF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只见1条蛋白带。EF在pH7.0,-30℃或4℃保存较稳定,在37℃及偏酸、偏碱条件下均易失活;EF的生物学活性对炭疽保护性抗原有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IFN α)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分泌Ⅰ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IFN α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HSC系rHSC-99,分别用0、0.0125、0.0250、0.0500,0.1000、0.2000,0.4000 ng/ml IFN α,PDGF-BB干预和两者共同干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观察各组对HSC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各组对HSC细胞Ⅰ型胶原mRNA和TGF β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HSC细胞活力(A值)PDGF-BB干预组为1.35±0.22,空白对照组为0.89±0.12,两组比较,F=16.3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PDGF-BB可提高HSC细胞活力.0.025,0.050、0.100、0.2000,0.400ng/ml IFN α加PDGF-BB共干预组,A值分别为0.84±0.18.0.45±0.15、0.26±0.01、0.33±0.07,0.30±0.06,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F=7.4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IFN α与PDGF-BB共同作用可抑制HSC细胞活力,且在0.025-0.100 ng/ml范围内随着IFN α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越明显.(2)0.050、0.100、0.200ng/ml IFN α加PDGF-BB共干预各组Ⅰ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94±0.19、0.61±0.12,0.52±0.02,空白对照组为1.41±0.01,共干预各组比空白对照组均明显降低,F=127.9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0、0.100,0.200ng/mlIFN α加PDGF-BB共干预组各组TGFβ1 mRNA相对表达值分别为1.18±0.06、1.15±0.10、1.39±0.04,空白对照组为1.62±0.12,共干预各组比空白对照组均明显降低,F=82.1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IFN α与PDGF-BB共同作用对HSC细胞Ⅰ型胶原、TGFβ1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 IFN α对PDGF-BB诱导的HSC细胞活力及Ⅰ型胶原、TGF β1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越明显.这可能是IFN α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 (MP)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发作及社区获得性肺炎 (肺炎 )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39例老年COPD急性发作、4 0例老年肺炎患者及 3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MP特异性IgM、IgG抗体及干扰素 γ(IFN γ)、白细胞介素 6 (IL 6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含量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法检测痰液中的MP。 结果  (1)COPD组MPPCR法及MP IgM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炎组及对照组 (P <0 0 5 ) ;(2 )COPD组IFN γ含量明显低于肺炎组 (P <0 0 1) ,而TNF α含量则反之 ;(3)COPD、肺炎组MP IgM阳性者IFN γ含量明显低于组内MP IgM阴性者 (P <0 0 5 )。 结论  (1)老年人中COPD急性发作MP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肺炎患者 ;(2 )老年COPD急性发作患者IFN γ水平明显低于老年肺炎患者 ,而TNF α、IL 6水平则显著升高 ;(3)MP感染可能抑制了老年人COPD急性发作及肺炎患者IFN 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低密度cDNA Macoarray技术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干扰素(IFN)α抗病毒基因,以探讨IFN α抗病毒蛋白的表达与HBV复制的关系. 方法 以一定浓度的IFN α处理肝胚瘤细胞株HepG2和HepG2.2.15细胞6h,用cDNA Macroarray分析比较两细胞株IFN α抗病毒基因表达谱,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IFNα抗病毒基因.将表达HBV核心蛋白(HBc)的质粒pHBc-EGFP转染HepG2细胞,RT-PCR法分析HBc对IFN α抗病毒基因表达的影响.将表达抗黏病毒A蛋白(MxA)的表达质粒pcDNA3.1-Flag-MxA转染HepG2.2.15,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 blot、Southern blot等方法分别检测HepG2.2.15细胞表达释放的HBsAg与HBeAg、细胞外HBV DNA和细胞内HBV DNA复制中间体(松弛环状DNA、双股线性DNA),以判断HBV复制情况.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不同时间点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cDNA Macroarray分析显示HepG2和HepG2.2.15细胞的抗病毒基因表达谱具有差异性:IFNa抗病毒基因中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IFITM)1、IFITM2、IFITM3、RING4等在HepG2.2.15细胞的表达被部分抑制,而重要的抗病毒蛋白MxA表达被完全抑制.HBc转染组细胞中MxA mRNA表达的相对水平为0.31±0.05,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74±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xA蛋白转染HepG2.2.15细胞48、72 h后,MxA转染组细胞上清液中HBsAg的S/CO值分别为1.42+0.21和1.58±0.18,HBeAg的S/CO值为1.44±0.14和2.28±0.24,而空白对照组细胞上清液中HBsAg的S/CO值为1.92±0.19和2.79±0.25,HBeAg的S/CO值为2.31±0.46和3.37±0.29,两组细胞上清液中HBV抗原的S/CO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细胞外HBV DNA、胞内HBV复制中间体DNA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HBV及其抗原成分的复制和表达影响着IFNα抗病毒蛋白的表达;HBV通过抑制IFN α抗病毒蛋白的表达而发挥拮抗IFNα的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丙丁各型肝炎干扰素疗法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扰素(IFN)是一组宿主蛋白,对细胞内病毒有抗病毒作用,IFN有α、β、γ三种类型,α-IFN(或IFN-α)为白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常用的国产干扰素为血液棕黄层白细胞干扰素,进口的有类淋巴细胞干扰素(Wellferon)、重组人干扰素αA(Roferon)、重组人干扰素α_2b(IntronA),国产重组干扰素正在临床进行验证。IFN抑制病毒复制具有广谱性、间接性、相对种属特异性及选择性等特点,在正  相似文献   

20.
应用γ干扰素(IFN γ),α干扰素(IFN 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观察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在17~66岁,男52例,女28例,病程在2~32年不等,病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病例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均有可比性。(2)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