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个性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个性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袁(SCL-90)评定518例高一学生,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作多因素分析。结果:父母的温暖理解与EPQ的内外向因子正相关,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与EPQ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因子负相关;SCL-90高分组学生的父母更倾向于采取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等负性情感。结论: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子女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过多使用负性情感易使子女出现心身症状及不良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2.
父母养育方式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静  余毅震 《医学与社会》2007,20(3):32-33,57
目的 研究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体取样法抽取湖北省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和乡村高中学生1687名,进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调查.结果 湖北省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较高,达到40.37%;父母养育方式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相关性,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父母对子女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等因子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父母应给予子女更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鼓励支持子女,促使其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STAI)、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1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集体测试.结果:SCL-90和STAI的所有因子与EPQRSC的N、P维度正相关显著,与E、L维度负相关显著;SCL-90的不同因子与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N维度与FFI和MM1负相关显著,与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正相关显著;E维度与FF1和MM1正相关显著.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人格特征有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父母养育方式可以影响青少年的人格特征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学制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学制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袁(SCL-90)、应对方式问卷对290例不同学制的护生进行调查。结果:(1)290例不同学制的护生心理问题阳性发生率为68.7%,男性高于女性,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低的高于高的,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2)不同学制护生之间除了在SCL-90敌对因子上得分差别无显著性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3)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的抑郁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的9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应该为护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针对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因人而异的全程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优秀生、落后生的人格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本校大学生,采用分层抽样抽取400名(其中优秀生200名,落后生200名,男200名,女200名),分别填写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结果大学优秀生在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三个维度的分值低于落后生,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学生优秀组与落后组与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情绪不稳定呈显著负相关,父亲的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和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与情绪不稳定呈显著正相关;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大学生内外向呈显著的正相关;父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大学生的掩饰性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优秀生、落后生的人格形成有关。不当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乃至今后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鄢呈玥  胡伟  管雷 《医学与社会》2007,20(7):44-46,59
为了探索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青春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笔者采用SCL-90、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湖北某中学244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得出如下结果:被试阳性症状检出率达38.1%,排在前3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强迫(20.50%)、人际关系(16.80%)、敌对(10.20%);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及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父亲"惩罚和严厉"、"过度保护"与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这3个因子对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431名在校护生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01)。主要心理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敌对。心理问题与人格倾向性、情绪稳定性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人格倾向为内向者、情绪稳定性差者心理问题发生比例高。结论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因素呈显著统计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基本资料问卷,随机整群抽样北海市某职业高中16~18岁学生33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12.4%(38/306)。相关分析表明,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与EMBU的父母亲严厉惩罚、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偏爱等项呈正相关;SCL-90总分数及各项因子分与父母亲温暖理解项呈负相关。结论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有密切关系,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是其心理问题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特点,为开展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应对方式问卷(CSQ)对医学院校贫困生128名、非贫困生252名进行测评调查,并进行双样本等方差假设分析。结果医学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中的一些因素以及应对方式的选择应用,与非贫困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医学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于非贫困生不容乐观,情绪不稳定程度颇为显著,面对困难多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区回汉大学生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O)对宁夏两所高校的7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在父母养育方式中,回族大学生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多于汉族.回族大学牛母亲的拒绝否认少于汉族.回族大学生人格的内外向上和汉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维度无差异.②回族父亲的惩罚严厉与精神质呈正相关,过度保护与神经质呈正相关;母亲的拒绝否认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惩罚严厉与精神质呈正相关;汉族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神经质、精神质呈负相关.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均与精神质呈正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神经质、精神质呈负相关.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与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均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结论 回汉大学生人格及父母养育方式不同;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人格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医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一般效能感量表 (GSES)、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 )对 43 7名广东医学院本科生进行评定。结果  (1)医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着性别差异 ,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2 )医学生在SCL 90的躯体化、抑郁、恐怖、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 ;男生在SCL 90上的躯体化、强迫、敌对、偏执等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3 )男生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的FF2、FF3、FF5、FF6、MF2、MF5等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4 )GSES的得分与SCL 90各因子的得分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 ;GSES的得分与EMBU中的FF1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与FF6、MF2、MF3、MF4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医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父母养育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个性特点及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中学生个性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140名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个性特点具有相关性。2.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3.女生的个性与心理健康问题多于男性。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四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人格特征。方法 采用 90项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对 2 4 6名四年级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四年级医学生SCL 90的总分及各因子分 ,除躯体化和人际关系因子分外 ,均高于常模 ,各单项因子分≥ 3的检出率累计为 16 .8% ;医学生的EPQ除男生的N(神经质 )分与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 ,男、女生的P(精神质 )分和L(掩饰 )分均显著低于常模 (P <0 .0 1) ,E(内外向 )分均显著高于常模 (P <0 .0 1) ,女生的N分显著高于常模 (P <0 .0 1) ;SCL 90的总分及各因子分与EPQ的各因子分除SCL 1(躯体化 ) ,3(人际关系 ) ,4 (抑郁 ) ,7(恐怖 ) ,9(精神病性 ) ,10 (其他 )与EPQ的L分外呈显著相关。结论 四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 ,其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其个性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妇科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应对方式问卷对181例三甲医院的妇科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妇科癌症患者的PTSD总分为(30.75±11.28)分,PTSD总分≥38分者41例(22.65%),总分≥45分者20例(11.05%),总分≥50分者11例(6.08%)。②PTSD阳性组在心理弹性的总分上显著低于PTSD阴性组(P<0.05)。③妇科癌症患者SCL-90阳性组在心理弹性总分上显著低于SCL-90阴性组(P<0.01)。在人格(EPQ)的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在应对方式的自责、退避、合理化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④PTSD总分与SCL-90总分、自责、退避应对方式3个因素成正相关,与心理弹性(CD)总分、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应对方式4个因素成负相关。SCL-90总分与PTSD总分、自责、幻想、退避应对方式4个因素成正相关,与CD总分、外向性、合理化应对方式3个因素成负相关。结论妇科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低心理弹性、低心理健康水平、消极的应对方式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学员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与个性因素的关系.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自编的"干部学员基本情况调查表"对414名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学员进行整群抽样、现状研究.问卷由学员自行填写独立完成. 结果:干部学员心理健康问题(SCL-90因子分≥3)检出率为1.0%~7.7%,其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为偏执、人际敏感、抑郁、敌意和强迫倾向. 其整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地方大学生和军校学员,与普通军人相比略有差异. 干部学员SCL-90各因子分与EPQ的E,L维度分呈负相关,与P,N维度分呈正相关. 结论:干部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其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人格特征与大学生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中文版(WHOQOL-BREF)、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对某市综合性大学1306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然后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Analysis of Moment Structures) 7.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对内外倾维度有直接(正向)影响(β=0.261,P <0.05)、对病态人格有直接(负向)影响(β=-0.295,P <0.05);父母不良养育方式(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父母偏爱被试对病态人格有直接(正向)影响(分别β=0.456, β=0.132,P <0.05);内外倾维度对生存质量有直接(正向)影响(β=0.300,P <0.05);病态人格对生存质量有直接(负向)影响(β=-0.617,P <0.05);父母情感温暖通过内外倾途径和病态人格途径间接影响生存质量(β=0.260,P <0.05);父母不良养育方式、父母偏爱被试可通过病态人格途径间接影响生存质量(分别β=-0.281,β=-0.081,均P <0.05).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的生存质量可能有间接影响;人格特征对大学生的生存质量可能有直接影响,人格特征作为"中介变量"调节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生存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人格特征分布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 073名医学生进行健康测试,其中EPQ包含外向性(E)、神经质(N)、精神质(P)和掩饰性(L)4个分量表.[结果]男生P,E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常模、L量表得分则低于常模;女生P,N,L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常模,E量表得分高于常模(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医学生人格特征各分量表与SCL-90各因子之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结论]本地区医学生人格偏外向、好交际,且医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若干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大学生所采用的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应对方式问卷、SCL-90、父母养育方式问卷、16PF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对18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在SPSS支持下作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所采用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应对方式受父母养育方式、个性特质和心理控制源的影响。结论:在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中应加强健康个性的培养和内控性归因指导,此外,还应重视对父母进行养育方式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周晓敏  卢莲  周游 《四川医学》2012,33(2):259-261
目的研究成都市精神卫生机构精神科男护士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其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应对方式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6名精神科男护士进行评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精神科男护士人格特征在EPQ问卷评定中显示,内外向维度低于常模具有统计学意义,神经质得分高于常模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常模比较,精神科男护士的抑郁、焦虑及人际关系三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精神科男护士的应对方式中自责及退避高于正常对照,求助低于正常对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精神科男护士EPQ人格中神经质维度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及SCL-90阳性因子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SCL-90阳性因子项目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精神科男护士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三个方面互呈相关性,在其人格特征的基础上调整应对方式能有效地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