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山东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及其临床表现与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DR1,DR4、DR10等位基因频率的关系。方法: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方法分别测定132例RA患者及130例正常人的HLA-DR1,DR4、DR10的基因频率。结果:3种基因在132例RA患者中基因频率分别为9.8%、46.2%、11.4%,而在正常对照组的相应基因频率分别为5.4%、19.2%、6.9%,其中HLA-DR4较正常对照有统计学意义,HLA-DR1,DR10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山东地区RA易感性与共同表位(SE)有关,其中主要和HLA-DR4关联密切。HLA-DR1,DR10不是RA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53、DR4基因发生的频率数及其与抗-CCP抗体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49例RA患者及54例健康体检者,采用PCR-SSP法检测HLA-DR53、DR4基因;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结果 1DR4基因出现频率在RA患者与健康者相当(P>0.05)。2DR53基因出现频率在RA患者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3HLA-DR4基因阳性患者更易出现抗-CCP抗体阳性(P<0.05)。结论 1我区壮族人群DR4与RA的发病无相关。2DR4基因阳性RA患者更易出现抗-CCP抗体阳性。3DR53基因阳性RA者与抗-CCP抗体阳性无相关。  相似文献   

3.
HLA-DR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中的HLA-DR1~HLA-DR10等位基因与皖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表现、关节X线片影像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RA患者80例与健康对照40名,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两组的HLA-DR1~HLA-DR10基因型,分析RA患者临床表现、X线片影像分期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与上述HLA-DR等位基因的关联性。结果: RA组HLA-DR4基因阳性率为35.0%,正常对照组为15.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类风湿因子(RF)阳性和并发肺部病变的RA患者HLA-DR4阳性率均显著增高(P<0.05和P<0.005)。HLA-DR4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RF滴度较高,血沉较快,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水平较高(P<0.05~P<0.01);HLA-DR4阳性组患者晨僵时间显著长于阴性组(P<0.001)。关节功能为Ⅲ或Ⅳ级和X线分期为Ⅲ或Ⅳ期者亦以HLA-DR4阳性组显著为多(P<0.01)。结论: 皖北地区汉族人群RA易感性与HLA-DR4基因有关联性。HLA-DR4基因与晨僵时间、血沉、RF、抗CCP抗体、骨质侵蚀有一定联系,HLA-DR4阳性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04、*01基因与武汉籍汉族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对78例RA患者和126例健康者的HLA-DRB1*01、*04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RA患者DR4基因频率为52.5%,对照组为21.6%,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DR1基因频率两组无差异(P>0.05).RA患者HLA-DR4的主要亚型为DRB1*0405(32.1%)与对照组(6.3%)有显著性差异(P<0.01).DR4阳性的RA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关节侵蚀性病变明显高于DR4阴性的患者(P<0.01).提示HLA-DR4基因与RA患者易感性及疾病严重性相关,其主要亚型为DRB1*0405、DRB1*0401.DR4基因检测可作为一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山东地区类风湿关节类(RA)发病及其临床表现与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DR1,DR4,DR10等位基因频率的关系。方法: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方法分别测定132例RA患者及130例正常人的HLA-DR1,DR4,DR10的基因频率。结果:3种基因在132例RA患者中基因频率分别为9.8%、46.2%、11.4%,而在正常对照的相应基因频率分别为5.4%,19.2%,6.9%,其中HLA-DR4较政党对照组统计学意义,HLA-DR1,DR10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山东地区RA易感性与共同表位(SE)有关,其中主要和HLA-DR4关节密切,HLA-DR1,DR10不是RA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山东地区汉族人群CD14基因rs2569190和rs2563298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A)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方法对256例RA患者及33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基因分型,计算各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等指标,比较两组各位点之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结果 CD14基因rs2569190等位基因频率在RA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rs256329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44,0.599).经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后,rs2569190等位基因频率在RA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034).CD14基因rs2569190和rs2563298在年龄、性别、病程、DAS28及各项指标上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山东地区汉族人群中CD14基因rs2569190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可能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东佛山地区汉族人HLA-DR4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记录53例类风湿关节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基因扩增法检测全部病例的HLA-DR4基因携带情况,比较HLA-DR4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X线表现。结果HLA-DR4阳性22例,基因频率为42%,阴性31例。HLA-DR4阳性组男性比例较高,发病年龄较大,病程较短,关节肿胀指数、疼痛指数较高,晨僵持续时间较长,关节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比例较高,出现骨质破坏和关节外表现的比例也较高;HLA-DR4阳性组的ESR,CRP和RF值较高,AKA和ANA阳性率也高于阴性组;但除ANA外,其余项目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佛山地区汉族人RA患者的HLA-DR4阳性率与省内其他地区汉族人RA患者的阳性率相近。HLA-DR4阳性组的RA患者的病情相对较HLA-DR4阴性组的RA病例严重。  相似文献   

8.
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及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对36例咽部致病性链球菌培养阳性银屑病患者进行HLA-DR基因分型,并与28例云南汉族正常人HLA-DR分型结果比较.发现银屑病患者HLA-DR基因频率比正常人显著增高(72.22%;7.14%,P<0.01, RR=33.80),HLA-DR 15基因频率也增高(55.55%;14.28%,P<0.01,RR=7.50);20例DR15阳性患者有19例与DR7连锁,而正常组无1例是DR 7与DR15连锁.提示与链球菌感染有关云南汉族银屑病易感基因与HLA-DR 7及DR15关联,推测这两个位点的等位基因连锁以共同对链球菌感染相关银屑病易感性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法对139例RA患者和139名正常对照组进行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的SNP分型,比较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人群和RA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RA组STAT4 rs7574865各基因型分布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T型和G型等位基因频率在R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OR1.658,95%可信区间为1.154~2.383)。结论 STAT4 rs7574865位点GT/TT基因型与RA发病具有相关性,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T等位基因为RA患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HLA-DM(DMA和DMB)基因的多态性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检测 96 例RA患者及 100 名正常人HLA-DM基因第三外显子多态性,并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筛选HLA-DRB*0405 阳性个体.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正常人群的DM等位基因均以DMA*0101 和DMB*0101 为主(分别为 86 5% 和 87 5%,及 85 0% 和 90 0%).DM各等位基因表型频率在R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HLA-DRB1*0405阳性的RA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DRB1*0405阳性率、RF滴度在DMB*0101组显著高于DMB*0102组(P值分别小于0 01和0 05).结论:DM基因多态性可能不影响RA的易感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RA病情及活动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取雄性Wistar大鼠,分四组,即正常组,糖尿病组(DM组),人参茎叶皂甙(GS)+DM组(简称GS组),大豆皂甙(SS)+DM组(简称SS组)。观察其血糖、SOD、LPO的变化,结果,DM组血糖明显升高,GS组和SS组,血糖明显下降。DM组SOD含量明显减少,GS和SS使DM大鼠的SOD含量明显增加。DM组LPO含量增高,而GS组和SS组的LPO含量均明显降低。提示了GS和SS能通过自身调节增加DM大鼠SOD的含量,降低LPO,清除自由基,减轻了自由基的损伤作用,对DM大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恶性肿瘤转移与微核现象间的关系,本实验首次运用微核试验(MT)检测了小鼠腹水型肝癌(N_(22))及其肺转移倾向亚株(H_(22)SP_(10))、淋巴结转移倾向亚株(N_(22)SL_(10))。小鼠子宫颈癌(U_(14))及其肺转移倾向亚株(U_(14)AP_(11))瘤细胞内的微核。比较了经活体筛选的上述亚株与未经筛选的原瘤株的微核细胞率(MNF)、总微核率,结果上述两项指标H_(22)SP_(10)及H_(22)SL_(10)均显著高于H_(22)(P值分别为<0.002、<0.005;<0.005、<0.001);U_(14)AP_(11)也显著高于U_(14)(P分别为<0.001、<0.001),而H_(22)SL_(10)与H_(22)SP_(10)(P>0.05、>0.05)。它表明在异质性N_(22)及U_(14)细胞群体中具有器官倾向性转移的细胞染色体畸变较重,可能为肿瘤演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半胱氨酸(cysteine,Cys)、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半胱氨酰甘氨酸(cysteinylglycine,CysGly)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等4种硫醇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方法  血浆经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稀释后,用三(2-羧乙基)膦盐酸盐[tris-(2-carboxyethyl)-phosphine hydrochloride,TCEP]还原,用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溶液进行蛋白沉淀,再用7-氟苯呋咱-4-硫酸铵盐(7-fluorobenzofurazan-4-sulfonic acid ammonium salt,SBD-F)进行衍生化反应,荧光检测器检测。色谱条件:色谱柱为Kromasil C18 (250 mm×4.6 mm,5 μm),柱温29 ℃;流动相为甲醇:0.1 mol/L醋酸盐缓冲液(pH=4.5,3.5∶96.5,V/V),流速为0.8 mL/min,等度洗脱。激发波长385 nm,发射波长515 nm。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Cys、Hcy、CysGly和GSH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800 μmol/L、4~64 μmol/L、10~160 μmol/L和2.5~40 μmol/L。Cys、Hcy、CysGly和GSH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2.5 μmol/L、1.0 μmol/L、1.0 μmol/L和1.0 μmol/L。各组分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2 %。平均回收率为95.01 %~116.17 %。结论  该方法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性高、精密度和准确度好的特点,适用于临床人血浆中硫醇物浓度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结扎沙土鼠双颈总动脉20分钟后恢复血流制做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透射电镜对额叶皮质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采用电镜能谱技术对神经元随机检测Na~十Ca~卄等离子含量。结果表明,缺血的对照组神经元Na~十明显增高达16.43,而缺血后腹腔注入双胸蚯蚓溶栓酶的实验组显著下降为13.02,接近正常组的11.47;Ca~卄正常组为1.03,对照组增高达3.81,而实验组下降为2.44。同时实验组超微结构的损伤性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高效液相与荧光分光光度计联机检测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方法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孕周与母儿血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67例中、晚期妊娠要求引产患者,10例早产及78例孕足月自然分娩患者进行了母血及胎儿脐静脉、脐动脉血中TSH、T3、T4的测定。结果:TSH值在母血及胎儿血中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T3值在胎儿血中与母血中比较,显示低T3血症,T4值接近正常母体水平。结论:测定母血中的甲状腺激素,可动态观察不同孕周甲状腺激素变化,可及时发现胎儿低甲血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0例IDDM病人皮下注射胰岛素后作了7.5小时动态观察,测定了BG、FI、G、F和GH。基础BG高者,胰岛素最大降糖作用延迟,降糖过程中,GH的升糖效应最敏感,G和F升高与血糖回升时间相一致,在BG高者,呈延迟反应。这种延迟反应可能是由于血糖高,使到达刺激后二种升糖激素分泌阈值所需的时间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18.
敬小青  刘丽娜  王燕  朱长林  刘霞  侯文敏  李冉  刘江 《河北医学》2008,14(11):1284-1286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HI)脑损伤后NO水平的变化,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NO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生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108只,随机分为三组:缺氧缺血组(HI组,36只),假手术对照组(Control组,36只),缺氧缺血 神经节苷脂组(GM1组,36只) .采用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吸入低氧混合气体制备HIBD模型.采用镀铜镉还原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Control组、HI组、和GM1组新生大鼠血浆NO-2/NO-3含量分别为(41.6±8.9 ) 、(60.9±14.7 )和(43.8±10.6) μmol/L.H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GM1组(P<0.05);GM1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GM1能抑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HI)脑损伤后NO生成,对缺氧缺血(HI)新生大鼠的脑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8-氯茶碱作为内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咖啡及其3种去甲基代谢产物--副黄嘌呤、可可碱和茶碱的方法。这4种物质可以在一个固定相柱子上被同时分离;流动相为甲;0.1mol/L磷酸二氢钠(30:70)(V/V);流速:0.8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74nm。实验表明这4种物质的最小检出量均在75ng/ml,并具有较好的线性、重复性及较高回收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氧化苦参碱对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MDR)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胃癌亲本细胞系SGC-7901和MDR细胞系SGC-7901/VCR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上述5种生物碱的细胞毒活性及对MDR的逆转效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R逆转效果最好的贝母素乙对肿瘤细胞内阿霉素(ADR)蓄积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糖蛋白(P-gp)的表达;Hoechst荧光染色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贝母素乙诱导SGC-7901/VCR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氧化苦参碱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SGC-7901和SGC-7901/VCR细胞的增殖,在非毒剂量下贝母素乙能够显著提高SGC-7901/VCR细胞对ADR的敏感性及细胞内ADR的浓度,降低P-gp表达。贝母素乙联合5-氟尿嘧啶(5-FU)给药可诱导SGC-7901/VCR细胞凋亡,凋亡细胞cleaved caspase-3呈高表达。结论 贝母素乙具有作为胃癌MDR逆转剂的潜力,其逆转耐药的机制可能与下调P-gp表达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