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应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一尖瓣狭窄。方法 选择15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作PBMV术,术前术后均作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 PBMV术后平均肺动脉压力、平均左室压力及二尖瓣跨瓣压力阶差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 PBMV是一种治疗二尖瓣狭窄较成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45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行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并对其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表明:严格掌握适应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熟练导管操作技术,可显著降低PBMV并发症发生率,有着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二尖瓣狭窄伴左房血栓的球囊成形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合并左房血栓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血栓患者58例进行PBMV,早期18例术前静滴尿激酶2周,后期40例术前口服华法令4周。结果 57例患者手术成功,1例失败。成功率98.4%,无1例发生脑及其它部位栓塞。结论 二尖瓣狭窄伴左房血栓者经适当的溶栓或抗凝治疗后行PBMV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的球囊扩张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安全接受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的方法。方法:对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的29例患者,给予正规的华法林抗凝治疗3~12个月,然后再施行PBMV。结果:华法林抗凝治疗后有24例患者的左心房血栓消失,23例患者的血栓消失的时间是6个月以内:5例患者的血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并呈现高强度回声。对血栓消失的24例患者及缩小机化的5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PBMV;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5.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风心)二尖瓣狭窄的重要手段。PBMV治疗心房纤颤(房颤)的转复对于心房功能的恢复和临床症状的进一步改善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我院近年开展的16例风心二尖瓣狭窄患者PBMV后的临床效果,并报道其中2例房...  相似文献   

6.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已成为治疗二尖瓣狭窄的一种新方法。作者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仪监测12例PBMV的疗效,并与同期10例闭式二尖瓣分离术(CMV)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PBMV组:12例中男2例,女10例,年龄2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对治疗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改良Inoue 法对二尖瓣狭窄进行分离。结果:32 例二尖瓣狭窄经皮球囊成形术(PBMV) 全部成功,随访6 个月至2 年显示心功能及二尖瓣口面积持续改善。结论: PBMV 是一种创伤小、痛苦小、安全疗效高及康复快的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8.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BalloonMitralValvuplastyPBMV)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有效手段之一,自Inoue首次报道使用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获得成功后[1],因其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国内外已有多位学者使用该技术治疗二尖瓣狭窄[2,3],作者也积累了243例PBMV的经验,现小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43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为本院1989年8月~1998年8月的住院患者,男98例,女145例,平均年龄(41±11.…  相似文献   

9.
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的经皮球囊成形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对经PBMV治疗的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33 例与无外科手术史的二尖瓣狭窄患者(313 例)进行比较,并随访观察。 结果:PBMV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二尖瓣外科术后再狭窄患者瓣口面积(MVA)由(1.03±0.28)cm 2 增至(1.94±0.27)cm 2 (P< 0.001),原发性二尖瓣狭窄者瓣口面积由(1.12±0.45)cm 2 增至(2.22±0.26)cm 2 (P< 0.001),血流动力学两组无显著差异。其中19例随访(4.3±2.1)年,MVA 为(1.81±0.27)cm 2(与术前比较,P< 0.001,与术后即刻比较,P> 0.05),发生再狭窄3例,已成功行第二次PBMV。 结论:PBMV治疗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近期、远期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可重复性的特点,可避免或推迟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0.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与外科闭式扩张术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我院心内科应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技术和外科手术同期进行的共98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治疗结果,比较其疗效。1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对我院1993年8月至1997年6月间资料完整的98例二尖瓣狭窄患者分别进行PBMV和外科闭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轻度反流(MR)的二尖瓣狭窄(MS)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术后及长期疗效。方法:采用改良Inoue方法,自 1993年 5月~2001年 12月对MS合并轻度MR的 41例患者行PBMV治疗,并进行超声心动图和临床心功能评价。结果:二尖瓣口面积(MVA)由 (1. 15±0. 25)cm2增至 (1. 88±0. 32)cm2 (P<0. 001);二尖瓣跨瓣压差(MVG)由(19. 3±5. 2)mmHg降至(7. 6±3. 2)mmHg(P<0. 001 );左心房内径(LAD)由 (4. 78±0. 63)cm减小到(4. 21±0. 48)cm (P<0. 001 );心功能由(2. 56±0. 50)级改善至 (1. 54±0. 60)级 (P<0. 001) ; 左室内径(LVD)无明显变化(P>0. 05 ), 22例二尖瓣反流减轻或消失, 15例二尖瓣反流维持不变, 4例二尖瓣反流加重,无患者行急诊或择期二尖瓣置换术。41例患者随访时间 9 ~112个月,平均 ( 90±24 )个月,MVA、MVG、MLAP、LAD、LVD和心功能与术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 05) , 1例于术后 15个月时死亡, 4例再狭窄,再狭窄率为 9. 76%。结论:选择好病例,把握球囊扩张尺度,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轻度反流患者PBMV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Inoue法对336例风湿性MS患者行PBMV。结果术后左房平均压由3.06±1.04kPa降至1.87±0.77kPa,二尖瓣跨瓣压差由2.11±0.21kPa降至0.8±0.08kPa,二尖瓣口面积由0.96±0.32cm  相似文献   

13.
经食管超声结合X线引导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TEE)结合X线实时引导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的价值。方法: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43例,在食道四腔心平面观察PBMV过程。结果:TEE结合X线,引导了全部患者的球囊扩张过程和20例患者的穿刺房间过程。19例房间隔穿刺一 成功,1例第二次穿刺成功。TEE发现4矩房钢丝一过性进入左心耳,及时撤出。TEEJ列8次球囊导管进入左心室过程中嵌入腱索,及时退出导管,3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二尖瓣储备功能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之后和长期随访中的变化及与负荷超声心动图积 分的关系,以预测PBMV远期疗效。方法 对二尖瓣狭窄患者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模拟轻、中、重度体力活 动,分别于术后、随访期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功能各项指标,并于术前进行Wilkins积分,术后进行负荷超声心动图 积分。结果 PBMV术后二尖瓣储备、心功能储备部分恢复。负荷超声心动图积分与远期心功能相关性良好(r=-0.82)。 结论PBMV术导致二尖瓣面积增大同时其储备功能部分恢复。负荷超声心动图积分较Wilkins积分对远期心功能的 评价具有更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伟  许晓华  李泉水  李沿江  王卫东  廖涛  孙雁 《医学争鸣》2003,24(13):1240-124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导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价值、方法:运用彩超对行PBMV的患进行术前术后检查,观察二尖瓣钙化程度及部位、开口形状、瓣口面积、二尖瓣返流(MR)程度、瓣下病变、左房左室大小、左房有无血栓.结果:91例PBMV术后患中,术后MR72例,其中MR新出现19例,MR加重8例、与术前对比,术后二尖瓣开放幅度、二尖瓣口面积、二尖瓣跨瓣压、二尖瓣压差半降时间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趋势,左房内径、肺动脉内径较术前有缩小趋势.同时,术后左房压、右室压及肺动脉压也有下降趋势。结论:彩超能明确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的效果。影响:PBMV效果的因素较多,但二尖瓣钙化的程度、部位和瓣膜形态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结果。从心脏的解剖、病理等角度,结合PBMV的机制和操作过程,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严重下的发生率:心包填塞2.9%;二尖瓣反流9.4%;脑栓塞4%;室颤0.3%;急性心功能不全1.1%,1例合并主动脉狭窄术后因循环衰竭死亡。结论:心包填塞、二尖瓣反流和心律失常是PBMV中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61例适宜于二尖瓣球囊扩张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及11例合并左心房血栓的患者进行华法令(3mg/d)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所有房颤及左心房血栓均由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证实和随访。随访期间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凝血酶原时间n结果对61例合并房颤而未发现左房血栓者华法令抗凝3个月后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无一例栓塞事件发生。合并左心房血栓者行华法令抗凝6个月opg%血栓消失。结论对合并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常规华法令抗凝3个月后再行二尖瓣球囊扩张可减少栓塞并发症的发生。对合并在房血栓患者抗凝时间以血栓消失为标准,华法令(3mg/d)抗凝安全可靠,以6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及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联合抗凝后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经尿激酶溶栓及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联合抗凝治疗7d的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25例,采用Inoue单球囊技术行PBMV、术后随访1年以上,观察术中及随访期间有无血栓栓塞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中及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血流动力学、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于经尿激酶溶栓及加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联合抗凝治疗后的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PBMV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单纯二尖瓣狭窄(rheumatic pure mitral stenosis,RMS)左心房压力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42例RMS成功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患者资料,按有无心房颤动分为窦性心律组(122例)与心房颤动组(120例),分别对两组病程、心功能状态、左心房内径、瓣口面积、左心房最大压力、左心房最小压力、左心房平均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二尖瓣口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年龄大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明显长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亦明显差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内径较窦性心律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房颤动组左心房最大压力、左心房最小压力、左心房平均压均低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发生心房颤动后左心房压力下降,左心房内径进一步扩大可能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