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形成小鼠皮下实体瘤型及腹水型肝癌H22模型,观察低密度脂蛋白-阿克拉霉素(LDL-ACM)复合物和阿克拉霉素(ACM)在荷瘤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1)对照组H22实体瘤瘤重为1.74±0.60g,ACM组为1.30±0.57g,LDL-ACM复合物组为0.86±0.44g,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ACM组差异不明显(P>0.05);(2)对照组、ACM组及LDL-ACM复合物组荷腹水型肝癌H22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4.6±7.50d,23.4±7.67d和17.1±3.44d。ACM组和LDL-ACM复合物组荷瘤小鼠存活期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P<0.01),LDL-ACM复合物组效果好于ACM组(P<0.05)。  相似文献   

2.
用3种剂量的黄芪组方保元汤,给小鼠灌胃7日后,观察小鼠体重和外周血RBC、WP的变化。结果发现:各剂量组皆能增加小鼠体重、RBC和WBC,尤以大剂量组明显。小鼠体重净增数为1.6±0.60g/只,RBC和WBC分别为821.7±65.8百万/ml,10333.3±2341.5个/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清CA199对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40例胰腺癌、92例其它消化道癌和115例良性胆胰疾病病人的血清CA199,并结合B超、CT等检查及临床病理、手术和预后资料,探讨血清CA199检测对胰腺癌的临床意义。结果胰腺癌病人的血清CA199值(196.7±98.8U·ml-1)和阳性率(90.0%)均高于肝癌(70.6±60.0U·ml-1,58.3%,P<0.01)、胃十二指肠癌(34.9±55.2U·ml-1,25.0%,P<0.001)、结直肠癌(29.8±44.8U·ml-1,21.9%,P<0.001)和胰腺炎(10.2±13.7U·ml-1,6.3%,P<0.001)、胆管结石性黄疸(46.7±43.0U·ml-1,40.7%,P<0.001)及胆囊炎胆石症(13.5±15.4U·ml-1,10.0%,P<0.001)等。将100U·ml-1作为CA199临界值,其诊断胰腺癌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可分别从68.5%和74.6%提高到83.4%和81.6%;若结合B超、CT或PTC/ERCP检查,诊断符合率可达100%,并有助于鉴别肝外胆管癌。血清CA199与胰腺癌的临床分  相似文献   

4.
应用24 h 动态心电图观察了尼莫地平(nimodipine) 对大鼠脑出血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及对脑水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对照组、脑出血组和脑出血+ 尼莫地平治疗组3 组大鼠的室性早搏分别为(0 .3 ±0 .5) 万个/d 、(1 .4 ±1 .6) 万个/d 和(0 .7 ±0 .7) 万个/d ,尼莫地平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 ,上述2 组与脑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 P< 0 .01) 。脑出血组、尼莫地平治疗组脑水质量分数分别为(81 .04 ±0 .46) % 和(80 .60 ±0 .58) % ,2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说明尼莫地平可减少大鼠脑出血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降低脑水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5.
147Pm诱导血红细胞系对60Coγ射线辐射的适应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低剂量147Pm 内照射能否改变相继高剂量60Coγ射线引起的RBC 损伤的适应性效应。方法 应用外周血RBC计数、网织红细胞(RC)计数、正常染红细胞(NCE) 微核和嗜多染红细胞(PCE) 微核检测,观察低剂量147Pm 内污染诱导小鼠RBC系统的适应性反应。结果 剂量为2 .0Gy 的60Co γ射线外照射可引起明显的血RBC 系统损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BC和RC计数显著降低( P< 0.01) ;NCE和PCE微核细胞率明显增高(P< 0.01) 。预先用0.37、3 .7 和37Bq/g 体重的147Pm 内污染预处理动物,3 天后再予2.0Gy 的高剂量60Co γ射线外照射,RBC和RC计数则显著增高,NCE和PCE微核细胞率显著降低,与单纯高剂量60Co γ射线外照射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并且某些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 预先用低剂量147Pm β射线内照射动物, 可诱导血RBC 系统的放射适应性反应,使血RBC系统对相继高剂量60Co γ射线外照射引起的损伤效应有了明显的抵抗力。提示外周血RBC 系统可作为低剂量辐射细胞生物效应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癌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切口末端标记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平均每100个细胞内的阳性细胞数为凋亡指数(AI)。结果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粘膜的AI分别为3.4±0.9%和1.4±0.7%,明显低于慢性胃炎(6.0±1.8%)(P值均小于0.01);Hp阳性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AI分别为3.7±1.1%和1.5±0.7%,与Hp阴性肠化生(3.1±0.7%)和异型增生(1.3±0.4%)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大于0.05)。结论胃癌癌前病变粘膜细胞存在凋亡抑制,尽管Hp感染可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但可能对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细胞凋亡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原发性肝癌77例(PHC组),肝硬化35例(DC组),消化系统其他恶性肿瘤患者33例(DSC组)及健康人100例(NC组)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力。结果表明:PHC组AFU(669.6±191.5nmol·ml ̄(-1)·h ̄(-1))显著高于NC组(314.3±67.0nmol·ml ̄(-1)·h ̄(-1),P<0.01),DSC组(390.6±102.3nmol·ml ̄(-1)·h ̄(-1),P<0.01)和DC组(458.3±150.1nmol·ml ̄(-1)·h ̄(-1),P<0.05)。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和89.3%,与AFP联合检测时PHC组总的阳性检出率达88.2%。  相似文献   

8.
20例肺癌患者配对分为低氧组(10例)和单照组(10例)。低氧组患者吸入含氧体积分数为105%的低氧混合气2min后开始接受放疗,5min内完成治疗,单照组只单独使用60Co照射。结果:①发生Ⅰ度皮肤放射反应时的平均剂量低氧组为(4075±334)Gy,单照组为(3042±569)Gy(P<005)。②下咽痛时平均剂量低氧组为(4152±434)Gy,单照组为(3056±475)Gy(P<005)。③近期疗效评定2组患者均为部分缓解(PR)。④05a,1a,3a,5a生存率低氧组分别为80%,60%,10%,10%;单照组分别为80%,20%,0%,0%(P>005)。⑤死因分析低氧组死于局部复发6例,脑转移3例;单照组分别为8例,2例。结果提示:肺癌低氧放疗能够有效减轻放射反应,对近期疗效及生存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1992年3月~1994年8月,热疗合并放射治疗晚期颈部转移癌38例(热放组),单纯放疗35例(单放组)。放射治疗采用60Co或(和)电子线照,1.8~2.0Gy/次,5次/周;加热采用915MHZ微波热疗机,2次/周。热放组平均放射剂量59.5Gy,单放组65.5Gy。结果:热放组和单放组的CR、PR分别为57.9%、26.3%和31.4%、20%,差异有显著性(P<0.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4%、57.9%、42.1%和51.4%、37.1%、20%,2、3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认为:热疗合并放射治疗可增加放射敏感性,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直肠癌Duke'sB2,C1~2期术后放疗的作用,本文总结了1985年1月至1991年3月间收治的85例Duke'sB2,C1~2期直肠癌治疗效果。单纯手术组45例,术后放疗组40例,术后1~2个月内采用60Co体外前后对穿放疗,DT50~55Gy/5~6周。结果表明: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B2、C1、C2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22.7%、7.1%和100%、37%、23.1%(P<0.01);B2,C1~2期4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2.2%、75.7%和0、46.9%(P<0.05)。直肠癌Duke'sB2,C1~2期术后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李龙芸  孙文萍 《北京医学》1998,20(3):137-139
应用小剂量(2μg/k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于18例肺癌患者化疗中,以观察预防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其中小细胞肺癌5例,非小细胞肺癌13例,随机分成G-CSF组及对照组各9例,化疗方案为CE(卡铂-VP16)。结果G-CSF组粒细胞绝对计数(ANC)<2.0×109/L,发生例数5例,持续天数为3.6±3.5天;对照组持续天数16.8±7.1天,P<0.05。ANC最低值至恢复正常(ANC>2.0×109/L)的天数G-CSF组及对照组分别为2.6±1.3天,8.9±5.3天(P<0.05)。G-CSF组化疗后的第20天ANC均已恢复正常,ANC为(9.7±6.8)×109/L故可在第22天顺利接受第二周期化疗。对照组ANC(1.66±0.8)×109/L(P<0.01)。由此可见,小剂量G-CSF能有效地防治肺癌化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12.
分枝杆菌多糖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分枝杆菌多糖(MPS)对环磷酰胺抑制BALB/c小鼠骨髓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给予CPA使小鼠骨髓GM-CFU抑制约30%左右。1.0mg/kg的MPS对GM-CFU有促进作用(第1批实验CPA对照组316.5±34.6,实验1组454.5±19.1,P<0.05;第2批实验CPA对照组208.7±43.7,实验2组437.8±54.1,P<0.02);而0.15mg/kgMPS无促进作用。在0.15和1.0mg/kg剂量下,小鼠血清GM-CSF活性水平明显提高;0.15和1.0mg/kgMPS可分别刺激小鼠每0.1mL血清产生500U和850UGM-CSF。分析认为MPS与日本的Z-100活性水平相当,这些作用可能通过激活单核或T细胞而间接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心肌细胞肌浆网钙-ATP酶(SR·Ca2+-ATPase,    SERCA)活性的变化及三碘甲腺原氨酸(T3)对其变化的影响,同时探讨心肌功能的调控。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甲状腺    功能正常(A组)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B组)两组,每组又分别随机分成对照组、缺血组、单纯灌注液组、T3灌注液    组;建立高体心工作模型;测定各组心肌细胞SERCA活性。结果甲减状态下大鼠心肌细胞SERCA活性下降43.2%    (P<0.01)。缺血30min时,A、B两组的SERCA活性均显著降低,并随着复灌进一步下降。但在复灌20min时,T3 灌注    液组的酶活性较单纯灌组显著提高,A组分别为(11.20±1.07)和(7.33±0.56)μmol·mg-1·h-1(P<0.01) ;B组分别为    (6.89±0.52)和(5.23±0.71)μmol.mg-1·h-1(P<0.05),甚至高于缺血组。结论甲减状态及I/R过程中,心肌细胞SERCA活    性受到严重损害,可导致胞浆中Ca2+超负荷。T3可显著提高SERCA活性,降低胞浆中Ca2+  相似文献   

14.
靛氰绿和半乳糖负荷试验评估肝切除术后肝储备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文贤  李开宗 《医学争鸣》1997,18(5):471-473
目的:观察靛氰绿(ICG)和半乳糖负荷试验在肝储备功能评估中敏感性.方法:28只成年雄性家兔随机均分为对照、20%肝切除、45%肝切除和67%肝切除4组.对各组动物,均施行ICG(1.5mg/kg)和半乳糖(350mg/kg)负荷试验,并以血中ICG15min潴留率(ICGR15)、ICG清除率(ICGK)和血中半乳糖半衰期(GaTT-T/2)为指标.结果:各组ICGR15和ICGK分别为:对照组:(7.08±1.40)%,0.069±0.006;20%肝切除组:(7.09±2.7)%,0.072±0.006;45%肝切除组:(10.89±3.61)%,0.070±0.007,67%肝切除组:(10.13±2.27)%,0.080±0.006.其中45%、67%肝切除组的ICGR1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7%肝切除组的ICGK大于对照组(P<0.05).各组GaTT-T/2分别为:对照组:(35.6±3.5)min;20%肝切除组:(41.8±3.5)min;45%肝切除组:(42.4±6.1)min;67%肝切除组:(47.0±6.0)min.20%、67%肝切除组的GaTT-T/2显著长于对  相似文献   

15.
赵子文  钟维农  黄侃 《广东医学》1999,20(12):935-936
目的 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 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动脉血气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20 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在鼻导管吸氧(2 L/min) 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吸入45 ×10-6 NO或45×10- 6NO和35% O2 混合气各60 min,测定吸入前后患者的血气和肺通气功能[第1 秒用力肺活量(FEV1) 和用力肺活量(FVC)] 。结果 当患者单纯吸入45×10-6 NO后,PaO2 由吸NO前的8-13 ±0-7 kPa 降为7-33 ±0-6 kPa,SaO2由(91±3-2) % 降至(87±2-3) % ( 两者P均<0-05) ,对PaCO2 ,FEV1 和FVC无明显影响。当吸入45×10-6 NO和35% 氧气混合气后,PaO2 则由8-07±0-9 kPa 升至9-41±0-82 kPa,SaO2 由(90 ±2-2)% 升至(93±2-5) % (P<0-05)。PaCO2 ,FEV1 和FVC无明显影响。结论 单纯吸入NO可令肺心病患者PaO2 和SaO2 下降,而吸入45 ×10-6 NO和35 % 氧气混合气则可改善PaO2 和SaO2 ,两者对PaCO2 ,FEV1 和FVC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几种抗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单克隆抗体,采用花环标记、碱-磷酶抗碱-磷酶(APAAP)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23例早孕蜕膜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及γ-干扰素(IFN-γ)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早孕蜕膜淋巴细胞中CD3+、CD4+、CD8+、CD16+及B细胞百分率(x±s)分别为29.52±6.80%、23.60±4.86%、20.91±4.06%、1.07±1.00%、7.81±2.56%,CD4/CD8为1.20±0.20。CD3-淋巴细胞呈大颗粒淋巴细胞(LGL)形态,蜕膜组织浸液中IFN-γ含量<0.6μg/L。提示,早孕蜕膜中存在较多CD3-、CD16-的形态呈LGL的NK细胞,CD4+细胞与CD8+细胞的比值较正常外周血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维生素E(VE)、普罗布考(PRB)对溶血卵磷脂(LPC)引起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MEC)损伤的保护作用和脑微血管平滑肌细胞(BCMSM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及结晶紫染色法分别测定BCMEC损伤和BCMSMC的增殖。结果:VE5~50μmol/L时显著抑制LPC50nmol/L引起的BCMEC释放LDH,释放率下降至(36.8±1.0)%~(16.2±2.9)%;显著抑制LPC10nmol/L引起的BCMSMC增殖,抑制率为(37.6±7.0)%~(61.3±0.6)%。PRB5~50μmol/L时显著抑制LPC50nmol/L引起的BCMEC释放LDH,释放率下降至(34.2±3.3)%~(19.1±2.4)%;显著抑制LPC10nmol/L引起的BCMSMC增殖,抑制率为(40.9±2.4)%~(47.0±3.7)%。结论:VE和PRB对LPC引起的BCMEC损伤有保护作用,对BCMSMC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冠脉造影正常( A组, 1 0例) 与异常( B组, 4 5例)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间性别、 年龄、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既往心绞痛、 梗死前驱症状、 心肌梗死诱因、 心肌梗死部位、 心肌梗死并发症及预后等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A组平均年龄4 1 . 8 0 ± 7 . 0 8岁, B组平均年龄5 6 . 8 4 ± 1 1 . 1 7岁, 两组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性别比例在两组间无差异。高血压病、 糖尿病、 高 脂血症、 吸烟史在 A 、 B两组所占比例分别为2 0 %5 8 %、 2 0 %5 6 %、 5 0 %3 6 %、 8 0 %4 2 %, ( 除高脂血症外 P值 均小于0 . 0 5 ) 。既往心绞痛史及前驱症状史 A组均少于 B组( 0 %3 1 %, 0 %3 3 %, P值均< 0 . 0 5 ) 。梗死部位两 组间差异无显著性。A组多有大量吸烟、 酗酒、 情绪激动、 过度疲劳等诱因, 与 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 0 . 0 1 。 平均 L V E F值 A组 6 1 . 1 0 %± 7 . 1 1 %, B组 5 6 . 7 5 %± 5 . 6 9 %( P < 0 . 0 5 ) 。有室壁运动异常者占 A组 4 0 %, B组 7 3 . 3 %( P < 0 . 0 5 ) 。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3 0 %v s 6 . 7 %) , 差异有显著性, P < 0 . 0 5 , 心功能 K i l l i p分级> 2级者为 ( 1 0 %v s 1 1 . 1 %) ,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较年轻的男性, 有大量吸烟 史。少有既往心绞痛史及心梗前驱症状。心梗发生后 L V E F下降不明显, 室壁运动异常相对少见。梗死部位见 于下壁者相对较多, 并发症少见, 预后好。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探讨牛磺酸对细胞膜脂流动性影响。②方法以1,6-Dipheyl-1,3,5-hexatriene(DPH)为探剂,用荧光偏振法测定荧光偏振度(P)值和微粘度(η—)研究细胞膜脂的流动性。③结果饮水中添加1%牛磺酸喂养110d的正常小鼠(实验组),其红细胞的P值与η—分别为0.243±0.015和2.392±0.650;而正常饮水的对照组分别为0.267±0.021和2.821±0.580.实验组红细胞(RBC)膜流动性优于对照组(t=2.60,P<0.05)。实验组艾氏腹水瘤小鼠的瘤细胞膜的P值和η—分别为0.108±0.020和0.618±0.140;而对照组0.139±0.020和0.874±0.150.实验组瘤细胞膜流动性也明显优于对照组(t=3.27,P<0.01)。④结论牛磺酸可能对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膀胱癌PC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肿瘤G1.G2,G3级细胞中的指数分别为:2. 4±3. 9%;9. 5±13. 0%;54. 8±29. 3%。 G3级显著高于 G1与 G3级( P<0. 01)。浸润性肿瘤(T2—T4)52. 1±35.1%显著高于表浅性肿瘤(Ta—T1)18±23.4%(P<0.01)。将所有肿瘤平均指数30.4±32.3%分为PCNA<30.4和> 30. 4两组,通过生存分析表明: PCNA指数较高组与较低组相比有不良的预后,提示 PCNA指数为 TCC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提供了量化的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