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4例跟距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跟距关节融合术,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观察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a足踝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跟距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足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在跟距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需行跟距关节融合术患者进行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本组经6~29个月随访,15例(17足)跟距关节均得到骨性融合,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护理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1例出现腓肠神经损伤表现,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末次随访足踝部功能按AOFAS功能评分,平均85.5分,优9例,良5例,可1例。结论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于跟距关节融合具有创伤较小,融合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无头加压螺钉联合PHILOS钢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胫距、距下关节严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1-02—2014-02采用经外踝截骨入路、无头加压螺钉联合PHILOS钢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13例胫距、距下关节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有足踝部疼痛,功能受限。术后功能评价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踝和后足评分系统。结果 1例失访,12例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6.7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11.3(8~16)周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患者关节疼痛完全缓解,无内固定失败及融合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所有患者踝关节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无行走痛,步态基本正常。术前AOFAS评分为(48.75±6.8)分,末次随访AOFAS评分为(83.5±8.4)分,术后AOFAS评分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90,P0.001)。2例出现足背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末次随访未恢复。结论经外踝截骨无头加压螺钉联合PHILOS钢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固定强度可靠,融合率高,是临床治疗踝关节和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小切口下全螺纹无头加压螺钉行胫-距-跟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对36例(36足)踝关节疾病患者采用联合前踝正中纵切口及外踝跗骨窦小切口下2枚全螺纹无头加压螺钉加压固定行胫-距-跟融合术治疗。男14例,女22例;年龄18~76岁,平均53.8岁。左足19例,右足17例。距骨塌陷性坏死21例,创伤性关节炎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结核感染(非活动性)2例,距骨缺如1例, Charcot关节病1例,踝及距下关节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为(53.7±2.5)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9±0.2)分。记录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切口愈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X线片及CT检查关节面是否达骨性融合,AOFAS评分和VA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3~82 min,平均49.8 min。术后3周1例(2.8%)发生切口皮肤感染,经清创、换药后痊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3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8.5个月。影像学检查示均达骨性融合,融合时间8~15周,平均10.9周。术后1年,AOFAS评分为(84.7±0.6)分,VAS评分为(0.3±0.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96,P=0.000;t=30.393,P=0.000)。结论采用联合小切口下全螺纹无头加压螺钉固定行胫-距-跟融合术具有并发症少、术后融合率高等特点,是治疗踝关节终末期疾病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经外踝截骨锁定钢板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1例踝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4例;年龄33 ~67岁,平均48.1岁;原发疾病包括:创伤性关节炎6例,骨关节炎3例,距骨坏死2例;平均病程2年(1~3年).术前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45.5±11.1)分(30~64分).手术采用经外踝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 结果 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浅表感染,经清创换药后愈合.10例患者获平均24个月(12 ~36个月)随访.所有随访患者影像学证实术后平均12周(10~16周)融合处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关节疼痛完全缓解,无内固定失败、畸形愈合、融合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80.1±7.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101,P=0.000). 结论 采用外侧入路经外踝截骨锁定钢板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强度可靠,融合率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逆置交锁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严重踝关节病变的疗效. 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1月应用逆置交锁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12例踝关节病变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25~68岁,平均47.2岁.创伤后踝关节骨性关节炎7例,严重类风湿踝关节炎3例,马蹄足内翻2例.手术距原发病时间5~25年,平均13.6年.通过体格检查、问卷调查、踝负重下摄片和美国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 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8.3个月(10~36个月)随访.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骨不连和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17周(12~21周).最后一次随访结果显示:无疼痛8例,轻度疼痛4例.7例运动和日常生活不受影响,5例运动受影响但不影响日常生活.7例在任何路面行走不受影响,5例在不平整的路面行走困难,无一例患者明显跛行.根据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术前平均47.3分(40~57分),术后平均74.2分(50~87分). 结论逆置交锁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是治疗严重踝关节病变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逆置交锁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严重踝关节病变的疗效. 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1月应用逆置交锁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12例踝关节病变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25~68岁,平均47.2岁.创伤后踝关节骨性关节炎7例,严重类风湿踝关节炎3例,马蹄足内翻2例.手术距原发病时间5~25年,平均13.6年.通过体格检查、问卷调查、踝负重下摄片和美国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 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8.3个月(10~36个月)随访.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骨不连和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17周(12~21周).最后一次随访结果显示:无疼痛8例,轻度疼痛4例.7例运动和日常生活不受影响,5例运动受影响但不影响日常生活.7例在任何路面行走不受影响,5例在不平整的路面行走困难,无一例患者明显跛行.根据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术前平均47.3分(40~57分),术后平均74.2分(50~87分). 结论逆置交锁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是治疗严重踝关节病变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外踝入路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外踝入路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炎18例。结果 18例术后均获随访5-36个月,平均20个月。X线片显示踝关节及距下关节获得骨融合,未见神经血管损伤、感染、骨不连、骨质及内固定物外露等并发症。AOFAS评分从术前平均45(40-53)分提高到术后的76(70~89)分。结论经外踝入路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是临床治疗踝关节和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能有效缓解踝与后足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小切口下全螺纹无头加压螺钉行胫-距-跟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对36例(36足)踝关节疾病患者采用联合前踝正中纵切口及外踝跗骨窦小切口下2枚全螺纹无头加压螺钉加压固定行胫-距-跟融合术治疗。男14例,女22例;年龄18~76岁,平均53.8岁。左足19例,右足17例。距骨塌陷性坏死21例,创伤性关节炎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结核感染(非活动性)2例,距骨缺如1例, Charcot关节病1例,踝及距下关节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为(53.7±2.5)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9±0.2)分。记录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切口愈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X线片及CT检查关节面是否达骨性融合,AOFAS评分和VA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3~82 min,平均49.8 min。术后3周1例(2.8%)发生切口皮肤感染,经清创、换药后痊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3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8.5个月。影像学检查示均达骨性融合,融合时间8~15周,平均10.9周。术后1年,AOFAS评分为(84.7±0.6)分,VAS评分为(0.3±0.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96,P=0.000;t=30.393,P=0.000)。结论采用联合小切口下全螺纹无头加压螺钉固定行胫-距-跟融合术具有并发症少、术后融合率高等特点,是治疗踝关节终末期疾病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距下关节后侧入路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Essex-Lopresti舌型及SandersⅡA、ⅡB、ⅢAB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单侧跟骨骨折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18~65岁,平均37.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0例,交通事故伤6例。Essex-Lopresti舌型骨折4例,SandersⅡA型5例、ⅡB型4例、ⅢAB型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8 d,平均5.94 d。均采用距下关节后外侧、后内侧入路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手术前后测量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术后12个月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无坏死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63个月。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局部无明显压痛及纵向叩击痛,无内固定物断裂及退出,跟骨外侧壁无明显突出,跟骨结节无明显内翻,足弓形态良好,无距下关节融合及腓骨肌腱压迫症状。术后2例发生跟腱激惹,取出内固定物后症状消失;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其中1例症状明显者取出内固定物并行距下关节清理后症状缓解,另1例取钉时未予以关节清理,术后口服塞来昔布症状缓解。术后3 d及6个月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各指标均较术后3 d轻度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获优11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87.5%。结论距下关节后侧入路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可有效治疗Essex-Lopresti舌型及SandersⅡA、ⅡB、ⅢAB型跟骨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优良,发挥了微创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踝后经跟腱正中入路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123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其中13例因踝周软组织条件不佳而选用踝关节后方入路胫距、距下关节清理、植骨、4.5 mm干骺端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其中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47.8岁(30~65岁);平均病程7年(1~15年)。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以明确骨愈合情况,并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美国骨科足踝外科(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关节与后足评分及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分评估恢复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感染、皮肤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11例获得最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12~36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示术后平均12周融合端骨性愈合(10~15周)。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失效、融合失败等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出现距舟关节骨关节炎,伴轻度疼痛,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经踝后正中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安全、有效,特别适合于踝周软组织条件不佳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王云  刘丙根  庞清江  余霄  陈先军  郭宗慧 《中国骨伤》2016,29(12):1097-1103
目的 :探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集50例(60足)跟骨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治疗组(A组),普通螺钉导向器组(B组)。A组男22例,女3例;年龄17~75岁,平均(45.08±11.98)岁;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9足,Ⅲ型16足,Ⅳ型7足。B组男20例,女5例;年龄19~78岁,平均(46.36±15.74)岁;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8足,Ⅲ型13足,Ⅳ型7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的变化、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1年采用Maryland足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50例患者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72±4.08)个月;B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68±3.40)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自手术前后B觟hler角和Gissanes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年Maryland足部评分总分为(84.94±12.75),B组为(76.96±15.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该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跟骨的关节内骨折,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并发症少及术后功能恢复较好,能为跟骨关节内骨折提供一种新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陈旧性骨折导致的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手术疗效。方法C型臂透视引导下定位距下关节,采用跟腱后外侧切口,透视引导下于距下关节内打人导针,并以阶梯钻沿导针方向扩开通道,破坏距下关节两侧关节面,后取自体髂骨移植或以同种异体骨填充关节间隙,并自足跟打人空心拉力螺钉1~2枚给予固定。结果本组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3个月,平均10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Ⅲ,优10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4.12%。结论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陈旧骨折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镜下克氏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优缺点及疗效。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采用距下关节镜下克氏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3~54岁,平均31.5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9例(ⅡA型3例,ⅡB型5例,ⅡC型1例),Ⅲ型7例(ⅢA型2例,ⅢB型5例)。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 16例中有1例因关节面中央塌陷而改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余均顺利结束手术。术前B9hler角(16.4±3.7)°,Gissane角(107.3±9.2)°,跟骨宽度(37.8±2.6)mm;术后B9hler角(24.1±2.4)°,Gissane角(117.3±7.2)°,跟骨宽度(33.2±1.2)mm。术后4例失访,12例获得5~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7个月,X线片示12足均获得解剖复位,足弓形态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无皮肤、软组织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平均86.3分,结果优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3%。结论采用距下关节镜下克氏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与传统术式相比显示了微创的优势,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轴向跟距反牵器结合横向螺钉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应用跟距反牵器轴向撑开结合螺钉横向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疗效。[方法] 对29例34足跟骨骨折采用跟距反牵器加螺钉固定治疗,术后进行综合评分。[结果] 本组29例34足优8足,良22足,可4足,优良率88.2%。[结论] 根据反牵器撑开结合螺钉固定治疗关节内蹋骨骨折创伤小,复位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距舟与跟骰双关节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9—2015-05采用距舟与跟骰双关节融合术治疗的13例(13足)Müller-Weiss病。术中用直径4.0 mm无头加压空心螺钉固定距舟关节,可控加压骑缝钉固定跟骰关节。比较手术前后AOFAS评分、Meary角和跟骨倾斜角。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16.0~21.5)个月。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显示距下关节与舟楔关节与术前相比无明显退变。所有患足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4(11~19)周。1例出现切口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4例自我感觉在不平坦路面行走时中足不适。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Meary角、跟骨倾斜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距舟与跟骰双关节融合术可有效缓解Müller-Weiss病引起的中后足症状,矫正平足畸形和后足内翻畸形,尤其适用于跟骰关节有阳性体征的MaceiraⅢ、Ⅳ期患者,但同时也牺牲了中后足的部分活动度,影响了行走时中足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疼痛性跟距联合手术治疗适应证及术式。方法 :根据术前跟距轴位CT扫描所测量的跟距联合与跟距后关节二者横向切面之比率及跟骨外翻角度来决定采取跟距骨桥局部切除或三关节融合术。共治疗 12例 16足 ,其中男 8例 ,女 4例。平均随访时间 18个月。结果 :术后根据患者症状消失程度分为优良、可、差。单纯行跟距联合切除者 9例 12足 ,其中优 6例 ,可 3例 ;三关节融合者 3例 4足 ,均为优良。结论 :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 ,跟距联合与跟距后关节二者横向切面之比率 <5 0 % ,跟骨外翻角 <2 1°时可行跟距骨桥局部切除术 ,反之则应行三关节融合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纯小切口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26例(27足)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的距下关节炎患者行距下关节融合治疗,男13例,女13例;平均年龄38.7岁(26~73岁);左侧11足,右侧16足.其中创伤性关节炎16例16足,类风湿关节炎6例7足,骨关节炎4例4足.术前平均病程8.3个月(6~25个月).手术采用外侧约4 cm切口,通过经皮穿针平行钻入2枚空心螺钉予以固定.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分别对疼痛和功能进行评估.同时采用X线摄片和CT扫描进行影像学评估. 结果 26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8 5个月(6~47个月)随访.术前与末次随访时VAS疼痛评分分别为(6.9±0.7)、(1.5±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00,P=0.000);AOFAS踝与后足评分分别为(54.3±12.1)、(82.6±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08,P=0.000).术后X线片或CT示26例患者全部获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10.8周(10~14周). 结论 小切口经皮穿针空心螺钉内固定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跟骨旋转截骨及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与跟骨丘部植骨重建及距下关节融合术两种方法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手术方法及优缺点。[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2年经过手术治疗的陈旧性跟骨骨折68例(77足)。按Stephens CT分型:Ⅱ型55足,Ⅲ型22足。旋转截骨组33例(38足),植骨组35例(39足),手术入路均采用外侧延长的"L"切口,选择合适大小的空心钉固定,术后石膏给予保护固定。[结果]旋转截骨组Bhler角、跟骨宽度、跟骨丘部高度、距骨倾斜角术后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应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542012年经过手术治疗的陈旧性跟骨骨折68例(77足)。按Stephens CT分型:Ⅱ型55足,Ⅲ型22足。旋转截骨组33例(38足),植骨组35例(39足),手术入路均采用外侧延长的"L"切口,选择合适大小的空心钉固定,术后石膏给予保护固定。[结果]旋转截骨组Bhler角、跟骨宽度、跟骨丘部高度、距骨倾斜角术后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应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5498分,平均为87.2分,其中优20足,良14足,一般4足,优良率为89.5%。植骨组:Bhler角、跟骨宽度、跟骨丘部高度、距骨倾斜角术后和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应用AOFAS进行评分5198分,平均为87.2分,其中优20足,良14足,一般4足,优良率为89.5%。植骨组:Bhler角、跟骨宽度、跟骨丘部高度、距骨倾斜角术后和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应用AOFAS进行评分5195分,平均为85.2分,其中优17足,良16足,一般6足,优良率为84.6%,两组优良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跟骨旋转截骨及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可以取得和跟骨丘部植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同样的效果,并且无需取髂骨植骨,创伤小,距下关节融合需要的时间短,操作简单、便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单纯载距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8月至2017年6月,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累及中距关节面的载距突骨折患者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26~58岁。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1年CT冠状面上跟骨宽度及中距、后距关节间隙距离以评估距下关节面平整度,术后1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70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6周。术后未出现距下关节炎、腱鞘炎等并发症。跟骨宽度由术前的46.2~52.7 mm降至术后的35.2~39.2 mm,中距关节间隙由术前的4.5~4.8 mm降至术后的1.9~2.2 mm,后距关节间隙由术前的2.4~2.8 mm降至术后的1.9~2.3 mm。术后1年AOFAS评分为77~94,其中优1例,良12例。结论:采用2枚空心钉交叉内固定治疗累及中距关节面的载距突骨折疗效满意,载距突骨折块可以得到良好复位,中距关节面恢复平整,足部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